夏曆公元2003年,西曆公元1651年。
從天啓元年穿越到遼東算起,哈大全在這個時代度過了三十年時光,從肉體年齡算他已經50歲了。
按照古人的平均年齡算,他算是年近古稀了。
多年以來,哈大全一直在打仗,到那裡打到那裡。
突然不讓他打仗,失去了動力的哈大全一下病了。雖然只是一場小感冒,卻讓他老了不少。這位開國君主突然不再上朝,每天躲在後宮不出來。
前朝的言官已經被收拾了,也沒人敢站出來譴責哈大全。
這時一個皇帝的不作爲,就變成了一件大好事。在王鑫等內閣大臣的努力下,國家慢慢的步入正軌,百姓得以安居樂業。而在徐士安爲首的學士會的努力下,大量民間資本用於國家重建,工商業迅猛發展,生產得到了迅速的恢復。
到夏曆公元2013年、西元1661年,短短十年時間,中原地區完成了第一步的資本積累,皇族成爲全國甚至全世界最大的壟斷資本家。
一個史無前例,後無來者的,巨無霸誕生了。
在皇族之下,還用衆多的貴族財團,子公司,子公司的子公司。
以學士會爲最高機構,一個如蜘蛛網般密佈的半自由經濟體完全成型,在這個半自由經濟體內,資本在有序的流動,一點點的累積膨脹。
永無止盡,永不停歇。
中國人常說:“有錢,就有權。”
學士會控制經濟,當然有錢,權力也隨之而來。以徐士安爲首的學士們,開始圖謀更高的國家權力。
這時作爲傳統最高權力機構的內閣,不得不做出反擊,來確保自身的地位。
內閣與學士會之爭,慢慢的顯露端倪。
內閣說:“學士會裡全是滿身銅臭的奸商,那裡有資格稱爲學士。”
而學士會說:“內閣都是些書呆子,說話不切實際。難怪皇上會說:空談誤國。”
從小小的爭執開始,一場慘烈的權力鬥爭拉開序幕。
雖然已經六十歲了,哈大
全一點都不糊度。他看到兩方的爭鬥,卻不站出來阻止,有着很多深層的考慮。
比如:皇權的延續。
當年建立學士會時,哈大全夢想着西方式的民主。那時,他是一個很理想化得人,把一切都建築在夢想之上。
現在,他是一個現實主義者,爲了皇權的延續,他可以放棄一部分夢想。
比如:所謂的民主。
學士會的結構,類似於西方的議會。所有事情都要在議會談論通過,必須符合國家和上層統治者的利益。
這種制度很好,但有一個致命的缺陷,議會限制了皇權,甚至抹殺了皇權。
以英國爲例,君主立憲制的議會制度,創造了強大的日不落帝國,同時也消除英國皇室的所有權利。到現代,英國皇室已經成了國家的形象代言人,皇室已經失去了所有權利,連向議會申請年金都要低聲下氣。
中國需要這樣的體制嗎?NO。
皇室能失去權利嗎?NO。
所以,學士會必須被打壓,但現在學士會沒有大錯,反倒有很多的功勞。哈大全要收拾學士會,唯一的方法是等待,等待他們出錯,然後一錘子刨死。
按照中國人的講法,叫做:欲擒故縱。
內閣要好一些,雖然他們分走了皇帝的權力。但在前場二百八十年得歷史中,內閣制度得到了考驗,是符合皇室利益,符合中國國情的。
在哈大全心裡,內閣已經註定了勝利,但這份勝利必須由一個前提,王鑫必須隱退。
作爲哈大全起家的功股之臣,王鑫的權力太大了。他做內閣首輔十餘年,說一不二,已經越來越囂張跋扈,根本不把其他六位內閣大學士放在眼裡。
當初爲了控制王鑫的權力,哈大全規定內閣首輔不用參與具體工作。其餘六名內閣成員,分別協調六部事物,首輔負責簽字蓋章。
崇禎十五年十二月,哈大全在南京成立新內閣。任命王鑫爲內閣首輔,徐凌爲內閣吏部首席,蔣金衛內閣戶部首席,代童爲內閣工部首席,陳琦瑜爲內閣兵部首席,南居益爲
內閣禮部首席,朱敦爲內閣刑部首席。
最初執行的還很好。
後來徐凌被調去了學士會;代童常年在外修水利,;陳琦瑜病逝;南居益病逝;朱敦退休回家。
剩下一個蔣金,還有一羣新人,根本抵制不住王鑫。
自古以來,開國君主都會收拾同患難的功臣,以前哈大全認爲可以擺脫這個怪圈,現在他不得不收拾幾個人。因爲這些開國功臣太過彪悍,太過不自覺,太不把自己當外人,不收拾幾個,就要天下大亂了。
王鑫以前還算低調,可隨着時間的流逝,他的那邊低調,已經被滔天的權勢衝沒了。
學士會以前也很低調,可隨着金錢的積累,他們也越來越不聽話了。經常打着保護皇室權利的旗號,背地裡搞些不三不四的事情。特別是掌握學士會的徐家,已經成爲僅次於皇室的第二大貴族財團。
除了王鑫和徐家,其他的人也不厚道,貪污腐化越來越嚴重、都太折騰了,都該被收拾。
哈大全的心都要傷透了。有一天,哈大全那會一根荊條,放在桌子上。太子哈可仁進來,見哈大全盯着桌子上的荊條看。不解的問:“父皇,您爲什麼不把荊條上的刺剃掉。”
哈大全很想說:“我下不了手。”
但他沒說,朱元璋和荊條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不想給人留下任何幻想。
哈大全對太子說:“我在想他有什麼用,如果把刺都剃掉,萬一有用怎麼辦。”
哈可仁說:“能有什麼用,還是早些剃掉。”
“恩。有道理。”
在旁邊還有女宰硃紅玉,她聽到兩人的話低下頭,心中升起無限的恐懼。
很快這段對話傳到了安國公主哈月輝那裡,作爲掌印女官,硃紅玉也是一位權臣,也需要在朝廷裡站隊,作爲女人她站在了哈月輝一邊,成了公主黨的一員。
哈月輝意識到要出事了。她派人帶話給徐凌,說:“要出大事了,小心一點。”
徐家父子同時得出一個結論。
皇帝要做朱元璋第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