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虛實相生 人無完人

bookmark

一、勝負無常

賈詡向張繡介紹曹操的意圖:曹操欲哄張繡撤兵守西北,操乘夜黑必爬東南角而進也(聲東擊西,虛實交互,詐敵通用之法)。

賈詡獻計:精壯之兵,飽食輕裝,盡蒙於東南房屋內,教百姓假扮軍士,虛守西北。夜間任曹軍在東南角上爬城。俟曹軍爬進城時,一聲炮響,伏兵齊起,操可擒(兵不厭詐,軍事通理)。

繡喜,從詡計。

曹軍中計大敗,退出城外,張繡直殺至天明方收軍入城。

賈詡見操敗走,急勸張繡遺書劉表,使表起兵截操後路(趁其病要其命,約盟友共享戰果,鞏固同盟的良方)。

表得書,即欲起兵,忽得知孫策屯兵湖口。

蒯良建議:乘勢擊曹軍。

表令黃祖堅守隘口,表統兵至安衆縣截操後路,一面約會張繡(攻守兼備,方可進退自如)。

繡知表兵已起,即同賈詡引兵襲操。

操軍緩緩而行,至襄城,到清水。

曹操思去年於此地折了大將典韋,即下令屯住軍馬,大設祭筵,弔奠典韋亡魂。

操親自拈香哭拜,三軍無不感嘆(勢衰之際,鼓舞士氣,乃反敗爲勝之關鍵)。

操令衆軍黑夜鑿險開道,暗伏奇兵,劉表、張繡軍會合,見操兵少,引兵入險擊之。

操縱奇兵出,大破兩家之兵(出奇制勝,致敵無措也)。

劉表、張繡各整敗兵相見,兩軍集於安衆。

二、見機行事

荀彧探知袁紹欲興兵犯許都,星夜馳書報曹操,操得書即日回兵。

細作報知張繡,繡欲追之,賈詡出言阻止,劉表力勸繡引軍萬餘同往追之。

趕上曹軍後隊,曹軍奮力接戰,繡、表兩軍大敗而還(撤退首要,防敵追擊)。

賈詡建議張繡繼續追擊,並保證此次追擊必勝,繡信之,劉表疑慮,不肯同往。

繡自引一軍往追,操兵果然大敗,軍馬輜重,連路散棄而走,忽山後李通領軍擁出,繡不敢前追,收軍回安衆。

劉表向賈詡問:兩次追擊勝負的原因。

詡解釋:操軍雖敗,必有勁將爲後殿,以防追兵,繡兵雖銳,不能敵之也;操急於退兵,既破繡兵追軍之後,必輕車速回,不復爲備,乘其不備而更追之:故能勝也(攻其不備,以小博大也)。

劉表、張繡俱服詡高見,詡勸表回荊州,繡守襄城,以作脣齒(脣齒相依,聯盟更爲鞏固)。

三、紙老虎不可怕

操得知李通前來接應大喜,封之爲建功侯,守汝南西界,以防表、繡(獎功善用,用人之道)。

操還許都,表奏孫策有功,封爲討逆將軍,賜爵吳侯,遣使齎詔江東,諭令防剿劉表(防敵之心,不可鬆懈!鬆懈了防敵之心,引頸待殺也)。

荀彧問曹操:爲何知道在安衆必勝賊兵,曹操解釋:當時退無歸路,必將死戰(置之死地而後生,事分兩面,知而用之)。緩誘之而暗圖之,是以知其必勝也。

荀彧拜服。

曹操得袁紹借兵借糧的書信,見紹詞意驕慢,曹操對郭嘉表示:欲討袁紹,恨力不及。

郭嘉向曹操分析了雙方利弊:

今紹有十敗,操有十勝,紹兵雖盛,不足懼也:

紹繁禮多儀,操體任自然,此道勝也;

紹以逆動,操以順率,此義勝也;

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操以猛糾,此治勝也;

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操外簡內明,用人惟才,此度勝也;

紹多謀少決,操得策輒行,此謀勝也;

紹專收名譽,操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

紹恤近忽遠,操慮無不周,此仁勝也;

紹聽讒惑亂,操浸潤不行,此明勝也;

紹是非混淆,操法度嚴明,此文勝也;

紹好爲虛勢,不知兵要,操以少克衆,用兵如神,此武勝也。

操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一虛一實,亂世之中,實幹必勝)

曹操大喜,郭嘉進而建議:先取呂布,掃除東南,然後圖紹。否則操攻紹,布必乘虛來犯許都,爲害不淺(心腹大患,宜早除之。決戰之際,後院起火乃大忌)。

操然嘉言,遂議東征呂布。

荀彧建議:先使人往約劉備,待備回報,方可動兵(謀定而後動,因時而動)。

操從之,一面發書與劉備,一面厚遣紹使,大肆封賞袁紹,並寫書信答應幫助袁紹。

紹得書大喜,便進兵攻公孫瓚。

四、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呂布在徐州,每當賓客宴會之際,陳珪父子必盛稱佈德(無故獻殷勤,非奸即盜),陳宮不悅,提醒呂布提防陳珪父子。

呂布大怒,認爲陳宮是無端獻饞(忠奸不分,善惡難辨,此人當遠離!否則,他人惡果,自受累)。

宮意欲棄布他往,又恐被人嗤笑(爲他人言語而活者,傀儡也)。

宮見一可疑使者,引從騎趕上並進行詢問,那使者知是呂布部下,慌不能答(做賊心虛,天道使然)。

陳宮令人搜身,得劉備回答曹操密書一封,宮連人與書,拿見呂布。

呂布問明情況後,將使者斬首(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正義之師,不可擅殺)。

呂布派兵遣將分別:東取山東兗州諸郡;取沛城,攻劉備;西取汝、潁。

張遼引兵攻打沛城西門,雲長在城上正言感之,張遼低頭不語。

雲長知遼有忠義之氣(觀其言語,知其內心。從心出發,事宜成也),不以惡言相加,亦不出戰。

遼引兵退至東門,張飛便出迎戰,關公向張飛言明張遼爲人,飛只令士卒堅守城門,更不出戰。

五、狠人也

簡雍奉劉備之命至許都見曹操,向曹操求援。

曹操擔心劉表、張繡背後偷襲,荀攸和郭嘉均建議:乘呂布初叛,衆心未附,疾往擊之(將罪惡消滅在搖籃裡,智也)。

操從其言,發兵攻打呂布。

夏侯惇引軍與高順軍交戰,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

惇縱馬追趕,曹性暗地拈弓搭箭,一箭正中夏侯惇左目。

惇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撥出,遂納於口內啖之,復挺槍縱馬,直取曹性。

性不及提防,死於馬下(生死較量,狠絕者必勝)。

夏侯惇既殺曹性,縱馬便回,高順從背後趕來,麾軍齊上,曹兵大敗(團隊勝負,氣勢爲先)。

夏侯淵救護其兄而走,高順得勝,引軍回擊劉備。

布與張遼、高順分兵三路,來攻劉備、關、張三寨。

預知劉備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六十六回 要賬難 後院煩第十六回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第四十三回 吳地分歧 第四十四回 吳決意抗曹第九十一回 消長無常第九十二回 上兵伐謀第一回 天下大亂 英雄出山第二回 官場難混 宮廷不安第五十九回 多管齊下 移心患第七十四回 膿包毀敵手 關公巔峰刻第十四回 時也運也 因小失大第六十九回 高人典範 書生造反第二回 官場難混 宮廷不安第二十八回 離營脫身 人才齊聚第六十一回 明爭暗鬥 內憂外困第七十七回 人亡神不滅第一百十八回 扶不起的阿斗 大勝後的禍患第七十七回 人亡神不滅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第七十四回 膿包毀敵手 關公巔峰刻第八十六回 不負使命 失把米第一百十九回 亡國無憂 平穩過渡第四十回 荊州變蛋糕 人人慾取之第三十九回 江東暫安 孔明建功第一百六回 功成身退 大權獨攬第一百十回 重權不可棄 貪心不可長第四十八回 勝負無常 第四十九回 計高良心差第一百回 將帥不和 鬥法回師第六十二回 撕破臉皮 人心難測第三十三回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六十二回 撕破臉皮 人心難測第十回 時勢變幻 第十一回 好人緣 知彼皆能救命第十七回 衆志成城 勝之則易第八十九回 再擒放孟獲第八十九回 再擒放孟獲第七十五回 關公療傷 東吳收地第六十九回 高人典範 書生造反第三十三回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九回 亂世見人性第三十五回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三十四回 隨心所欲不逾矩第一百三回 人謀事 天不成第一百十六回 合力伐蜀 蜀中孤撐第十七回 衆志成城 勝之則易第七十二回 人倒黴了 喝涼水都塞牙第一百七回 以弱勝強 大話打臉第五十六回 “傻子”很稀缺第一百八回 新人換舊人 失心喪命第三十九回 江東暫安 孔明建功第十五回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第一百十八回 扶不起的阿斗 大勝後的禍患第三十回 此消彼長 以弱勝強第九十六回 謖亡國養 成人博弈第二十四回 天意難測 第二十五回 降漢 高光第八十一回 仇上加仇 後生可畏第二十七回 情義無價 目無王法第四十五回 殺機四伏第六十四回 人品不及命運第八十三回 大仇得報 新帥出山第六十四回 人品不及命運第六十六回 要賬難 後院煩第三十五回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九十一回 消長無常第三十六回 得心者遠勝得人者 第三十七回 高人第八十回 變天第十六回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第五十三回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五十一回 先禮後兵 禮尚往來第一百七回 以弱勝強 大話打臉第五十六回 “傻子”很稀缺第六十九回 高人典範 書生造反第二十七回 情義無價 目無王法第一百十六回 合力伐蜀 蜀中孤撐第一百十二回 上下一心 各從其志第五十五回 棋差一着第九十一回 消長無常第二十回 大勝而歸 禍起蕭牆第一百十三回 做大事需大智慧 人心齊泰山移第五十七回 此消彼長第九十四回 外援無望 “大患”重啓第一百七回 以弱勝強 大話打臉第一回 天下大亂 英雄出山第二十二回 英雄較量 小丑顯眼第八十八回 擒放孟獲第三回 虎狼之輩 禽獸不如 第四回 亂世無好人第七十八回 命運饒過誰第三十一回 再而衰 滅後院之火第十六回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第七十七回 人亡神不滅第九十八回 安全撤退 三興師初勝第三十四回 隨心所欲不逾矩第五十二回 得人取地第五十五回 棋差一着第四十八回 勝負無常 第四十九回 計高良心差第六十一回 明爭暗鬥 內憂外困第一百三回 人謀事 天不成第八十一回 仇上加仇 後生可畏第七十九回 內部清理第一百十二回 上下一心 各從其志第一回 天下大亂 英雄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