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神歸凡人
鍾紳戰不三合,被雲一槍刺落馬下,雲左手持槍隔過畫戟,右手拔出青釭寶劍砍去,帶盔連腦,砍去一半,紳落馬而死,餘衆奔散。
趙雲得脫,望長阪橋而走,文聘引軍趕來。
趙雲到得橋邊,人困馬乏,見張飛挺矛立馬於橋上,立即向張飛求救(這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不論從任何角度來說,就是自己徹底瞭解自己)。
飛讓子龍速行,追兵飛自當之。
雲見劉備下馬伏地而泣,劉備亦泣。
雲喘息而言:糜夫人身帶重傷,不肯上馬,投井而死,雲只得推土牆掩之,懷抱公子,身突重圍,幸而得脫。適來公子尚在懷中啼哭,此一會不見動靜,多是不能保也。
遂解視之,原來阿斗正睡着未醒,雲喜言:公子無恙!
雙手遞與劉備,劉備接過,擲之於地(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傳言:劉備雙手過膝,“擲之於地”實乃雙手輕放於地)言:爲鬥這孺子,幾損備一員大將!
趙雲忙向地下抱起阿斗(阿斗“擲之於地”,果然無恙!),泣拜言: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二、大顯神威
文聘引軍追趙雲至長阪橋,只見張飛立馬橋上,又見橋東樹林之後,塵頭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馬,不敢近前。
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都至,見飛立馬於橋上,又恐是諸葛孔明之計,都不敢近前。
操聞知,急上馬,從陣後來。
張飛隱隱見後軍青羅傘蓋、旄鉞旌旗來到,料得是曹操心疑,親自來看。
飛乃厲聲大喝:其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其決一死戰?聲如巨雷。
曹軍聞之,盡皆股慄。
曹操記起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提醒衆將不可輕敵!
言未已,張飛又喝: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
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
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 膽大做將軍,膽小做蒼蠅。膽大做英雄,膽小做蚊蟲。),倒撞於馬下。
曹操懼張飛之威,驟馬望西而走,冠簪盡落,披髮奔逃。
三、強敵暫退
張遼、許褚趕上,扯住轡環,曹操倉皇失措。
曹操神色方纔稍定,乃令張遼、許褚再至長阪橋探聽消息。
張飛見曹軍一擁而退,不敢追趕,速喚回原隨二十餘騎,解去馬尾樹枝,令將橋樑拆斷(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然後回馬來見劉備,具言斷橋一事。
劉備言:飛勇則勇矣,惜失於計較。
飛問其故,劉備解釋:曹操多謀,若不斷橋,操恐有埋伏,不敢進兵,今拆斷了橋,操料劉備無軍而怯,必來追趕。
劉備即刻起身,從小路斜投漢津,望沔陽路而走。
曹操知張飛已拆斷橋樑而去,遂傳令速搭三座浮橋,只今夜就要過。
李典提醒:此恐是諸葛亮之詐謀,不可輕進。
操料定張飛一勇之夫,不會有詐謀!遂傳下號令,火速進兵。
劉備行近漢津,前有大江,後有追兵,急命趙雲準備抵敵。
曹操下令軍中:衆將可努力向前。衆將領命,一個個奮威追趕。
山坡後鼓聲響處,關雲長領江夏借得軍馬飛出。
曹操一見雲長,即勒住馬回顧衆將:又中諸葛亮之計也!(兵者詭道也,豈可輕言中計?!)傳令大軍速退。
雲長追趕十數裡,即回軍保護劉備等到漢津,雲長請劉備並甘夫人、阿斗至船中坐定。劉備訴說當陽之事,雲長嘆:曩日(讀音爲nǎng rì,意思是往日,以前。)獵於許
田時,若從雲長意,可無今日之患。(世上沒有後悔藥,人生沒有再重來)
劉備言:於彼時亦投鼠忌器耳。
劉琦盡起江夏之兵接應劉備,孔明盡起夏口軍前來相助。
劉備大悅,合爲一處,商議破曹之策。
孔明建議:劉備且到夏口屯住,劉琦自回江夏,爲犄角之勢,可以抵當曹操。
劉琦贊同孔明之言,但琦欲請劉備暫至江夏,整頓軍馬停當,再回夏口不遲。(人生三大憾事:遇好書而不學、遇高人而不交、遇良機而不握)
劉備同意,遂留下雲長引五千軍守夏口,劉備、孔明、劉琦共投江夏。
四、各思其謀
曹操見雲長在旱路引軍截出,疑有伏兵,不敢來追,又恐水路先被劉備奪了江陵,便星夜提兵赴江陵來。
荊州治中鄧義、別駕劉先,料不能敵曹操,遂引荊州軍民出郭投降。
曹操入城、安民已定,釋韓嵩之囚,加爲大鴻臚,其餘衆官,各有封賞。
曹操與衆將議:今劉備已投江夏,恐結連東吳,是滋蔓也,當用何計破之?
荀攸進諫:遣使馳檄江東,請孫權會獵於江夏,共擒劉備,分荊州之地,永結盟好,孫權必驚疑而來降。
操從攸計,一面發檄遣使赴東吳;一面計點馬步水軍共八十三萬,詐稱一百萬(拉大旗做虎皮——裝面子),水陸並進,沿江而來,西連荊、峽、東接蘄、黃、賽柵聯絡三百餘里。
江東孫權聞曹操大軍至襄陽,劉琮已降,今又星夜兼道取江陵,乃集衆謀士商議御守之策。
魯肅進諫:今劉表新亡,劉備新敗,肅請奉命往江夏弔喪,因說劉備使撫劉表衆將,同心一意,共破曹操。
權喜從肅言,即遣魯肅齎禮往江夏弔喪。
劉備至江夏,與孔明、劉琦共議良策。
孔明獻計:往投東吳孫權,以爲應援,使南北相持,備等從中取利(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劉備擔心江東人物極多,必有遠謀,恐怕不容。
孔明笑言:今操引百萬之衆,虎踞江漢,江東定使人來探聽虛實。若有人到此,亮借一帆風,直至江東,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南北兩軍互相吞併。
劉備贊同孔明的說法,但不知道如何得江東人到?
正說間,人報江東孫權差魯肅來弔喪,船已傍岸。
孔明遂問劉琦:往日孫策亡時,襄陽曾遣人去弔喪否?
琦言:江東與琦家有殺父之仇,不通慶弔之禮!
孔明乃明言:魯肅之來,非爲弔喪,乃來探聽軍情也。遂對劉備言:魯肅至,若問曹操動靜,劉備只推不知,再三問時,劉備只說可問諸葛亮。(謀定而後動,三思而後行)
計會已定,使人迎接魯肅,肅入城弔喪,收過禮物,劉琦請肅與劉備相見。
禮畢,邀入後堂飲酒,肅問劉備操軍虛實。
劉備假推不知,魯肅再三詢問,劉備只推說問孔明。
肅遂求見孔明(寧教人求己,不讓己求人 ),劉備教請孔明出來相見。
肅見孔明禮畢,向亮請教今安危之事,孔明稱盡知曹操奸計,但恨力未及,故且避之。
肅藉機請劉備遣心腹往結東吳,以共圖大事。
孔明以劉備與孫權自來無舊爲由假拒之,肅以孔明之兄現爲江東參謀爲由,表示願與孔明同見孫權,共議大事。
肅堅請孔明同去,劉備佯不許。
孔明言:事急矣,請奉命一行。
劉備方纔許諾(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魯肅遂別了劉備、劉琦,與孔明登舟,望柴桑郡來。
預知孔明此去畢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