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仙人落子

這場氣力之爭,又像是矛盾之爭。

水行中龍力最大,陸行中象力爲尊。

徐龍象,當世唯一一位生而金剛境界的幸運兒,堪稱北涼最堅固的大盾。

只是他遇上了一劍光寒北莽十三州的黃青,此人是北莽最鋒利的那杆長矛。

黃青僅是劍出三寸,便氣象恢弘。

像是天上劍仙扯斷了一串念珠,數以千計的珠子劍氣,大珠小珠落玉盤,滾滾前衝。

徐龍象則將大漠黃沙地當作鼓面,一拳擂響,引來地牛掀身的景象,翻天覆地,不斷有一道道黃色龍捲破土而出。

劍氣凝聚而成的青色珍珠在黃沙中紛紛撞爛崩碎,塵土漫天,遮蔽視線。

地牛翻身雖有力拔山河的無敵氣概,可那些爲劍氣牽引的珠子一粒粒都蘊籍靈性,雖然十之八九都被龍捲黃沙擊碎,但仍有不下百顆青色劍珠繞過沙柱,一股腦涌向徐龍象。

臉色木訥的徐龍象向前踏出一步,身前豎起一道扇面急速流動的沙牆,珠子紛紛撞在牆面上,既有玉石俱焚的絢爛,也有以卵擊石的無奈。

青色劍氣散亂流淌,黃沙亦是洶涌無邊。

一襲青衫在一斛珠功虧一簣之際,黃青左手按劍,無聲無息飄然而至。

黃青輕描淡寫地從腰間摘下劍,以劍柄撞在徐龍象胸口,劍身出鞘三寸的定風波在一擊之後,被狠狠撞回鞘中!

徐龍象並未被撞飛,雙腳依舊紮根大地,但是身體倒滑出去數丈。少年微微彎腰,強行止住後退勢頭,瞬間開始衝刺,朝那青衫劍客迅猛砸出雙拳。

黃青手腕一抖,橫劍於身前,左臂手肘抵住劍鞘,硬抗徐龍象的雙拳。

位列天下名劍第六的定風波在鞘中發出一陣刺耳轟鳴,劍鞘劇烈顫抖。

徐龍象保持雙拳撞劍的姿勢,繼續向前奔跑,黃青則被向後推出十數丈外。

雙腳離地一尺的黃青拇指輕輕一敲,面帶笑意,從容不迫,推劍出鞘一寸。

驪歌一疊。

徐龍象懶得理睬這是什麼劍招劍意劍勢,雙拳又是一砸。

兩寸劍,二疊。

三寸即三疊。

徐龍象一次次出拳砸在劍鞘上,身形懸空的黃青雖然始終不曾棄劍,但一直沒有阻擋下徐龍象的衝勢,不過隨着驪歌疊數的增加,黃青在少年每一拳遞出後的後退距離越來越短。

徐龍象轟出第八拳,驪歌八疊之後,黃青終於巋然不動,大有泰山崩於前而不動的宗師風範。

長衫袖口鼓盪飄動的黃青望向眼前的少年,沒有說話,但眼神中有不加掩飾的驚訝敬佩,只是還有一絲塵埃落定後的淡淡失望。

最後一拳轟出傳說中的八龍八象之力,自然是世間罕有的武道天才,可他黃青尚有驪歌九疊甚至是最後演化而來的十重山,若在北莽朝野威名赫赫的少年止步於此,那他黃青不敢說無需出劍便可勝過對手,最不濟也是穩穩立於不敗之地。黃青之所以選擇以劍意驪歌對敵徐龍象,內心深處何嘗沒有將少年與慕容寶鼎做對比的念頭,後者是成名已久的石佛之身,黃青前些年曾經跟那位位高權重的皇親國戚有過一場切磋,沒有生死相向,點到即止。黃青年輕時便立志於以劍摧破兩禪寺白衣僧人的“金剛禪定”,完成拓拔菩薩未能完成的壯舉,號稱無堅不摧的慕容寶鼎無疑是一塊上佳的試劍石,據說在流州青蒼城內讓慕容寶鼎金身出現裂縫的眼前少年更是。

面無表情的徐龍象看似不溫不火再度遞出一拳,先前八拳,皆是循序漸進,龍象之力層層遞進,黃青的驪歌無非就是按部就班,層層疊加。

本想以驪歌黃青沒來由心頭一跳,毅然捨棄驪歌九疊,輕喝一聲,直接跳躍到十重山,有六七條青虹縈繞全身形同護駕的黃青不僅沒能用十重山擋下第九拳撞擊,反而眨眼之間青虹炸碎,定風波被雙拳砸出一個驚人弧度,黃青一退再退,直到十八丈外才堪堪止住頹勢,定風波的劍鞘好不容易恢復平直。黃青不怒不懼,反而心生驚豔和欣慰,擡臂橫劍勢轉變爲顯然要更加鄭重其事的豎臂提劍勢,在劍勢轉換的眨眼之間,順勢卸掉佩劍上的龐大餘勁。

黃青拇指摩挲着劍柄,雲淡風輕,再無劍氣傾瀉化青虹的景象,只是越是這般,越有風雨欲來的壓迫感。

李淳罡已逝,所幸還有一位桃花劍神。

出海訪仙的鄧太阿在返回陸地前,一劍挑海,水淹觀音宗。

黃青此生只去過一趟離陽江湖,只是到北涼便停步不前,跟武當山年輕掌教李玉斧有過一面之緣,很快便返回北莽,期間談不上爭鋒相對,也無劍拔弩張,倒是藉機欣賞了八十一峰朝大頂的壯觀風景,也在早晚兩個時間觀望過大蓮花峰武當主宮前,千百人在晨鐘暮鼓聲中一起練拳的清淨場景。黃青雖然最終沒能繼續遠行趕赴中原腹地,既沒有挑戰白衣僧人李當心,也沒能遇上新一代天下劍道魁首的鄧太阿,但已是乘興而去乘興而歸,並且在與李玉斧的閒談中偶有所得,對武道修行裨益極大,在道這個字上,跟李玉斧和和氣氣的短暫交往中,黃青自認沒有分出勝負,但是術字一途,頗有一番鮮活體悟。

徐龍象沒有趁勝追擊,黃青微微揚起手中古劍,輕聲笑道:“在下棋劍樂府劍氣近黃青,佩劍定風波。年少時以棋道入劍道,三十歲復歸棋道,本以爲有生之年再回劍道,便是此生武道盡頭,不料無意中找到了一條新路,算是達到了我宗門的棋子棋手觀棋三重境界的第三境,以此創出一新劍,原想以此劍去與鄧太阿一較意氣高低……”

少年一臉費解,小聲嘀咕道:“打架就打架,恁多事。”

黃青灑然一笑,還是不厭其煩輕聲解釋道:“嘴上說是一劍,但也許是百劍千劍,甚至是萬劍,準確說來,應該是一局劍。”

徐龍象根本不廢話,直接邁開步子,開始向這名絮絮叨叨的中年劍客展開直線衝刺。

如同秀才遇上兵的黃青一笑置之,然後神情肅穆起來,閉上眼睛,吸納天地浩然之氣。

一股股浩然正氣充塞天地間。

恍恍惚惚形成一副棋盤,以一條條天下名川大河作爲蜿蜒棋線,一座座山嶽巨峰做那碩大棋子。

自成小千世界。

若說黃青目前展露出來的實力,劍術不過是指玄,意氣不過天象,可他此刻的胸襟,則直達陸地神仙。

難怪黃青去了一趟北涼便欣然返回北莽。

黃青松開手中那把定風波,古劍迅速飄浮在他身前,劍出一半。

黃青右手作提子和落子狀,輕聲道:“武當山。頂。”

頂是圍棋術語之一。

正好剋制徐龍象那好似空有凝重卻略顯笨拙的棋形。

一道劍氣橫生。

徐龍象以蠻橫肩撞擊碎這座頂在前方的“武當山”縹緲氣韻。

黃青繼續提子落子。

先後兩子更改的幅度極小。

故名小尖。

劍氣卻渾厚堅實。

俗語小尖無惡手,黃青的棋招或者說劍招也是堂堂正正,只是正常手談對弈,當然是你一子我一子,但是黃青造就的這一局棋,則是落子如飛,根本不講規矩。

小尖之後是緊氣,緊氣之後是象步飛,再有封鎮結合,又有連綿而出的千層寶閣勢。

黃青那張清逸臉龐上煥發出一種寶相莊嚴的仙佛光彩。

所有微風便可拂動的黃沙此時此刻出奇地全部靜止,唯有磅礴劍氣肆意縱橫。

我有天下無雙的充沛劍氣。

終有一劍告之於天地。

我有四十年鬱氣出不得。

今日不得不一吐胸臆。

第120章 雙手合十,黃河逆行第52章 兩錠銀,買一春秋名將送一錚錚文臣第86章 教你練字不許學第316章 袍澤第131章 死戰第151章 一杯雪一頭顱第173章 兩份謀略兩顆頭顱,賀新涼第124章 爲北涼披甲,因世子卸甲第358章 如今江湖亦有癡人第67章 笑死了第107章 揮手第88章 風情胸間來第151章 小娘不知羞第50章 急着投胎第101章 入冬本該人加衣第42章 一張簾子一字請第219章 北涼四戰(上)第95章 各懷心思第329章 刺史府邸的年輕人們第172章 幾人不思徐第89章 腐草爲螢第34章 老匹夫的一步第22章 沒有你們的天下十人第23章 人留劍返山第61章 以發系發第201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中)第153章 死在更南,死於更北第320章 再見如初見第218章 那些壯闊之下的(下)第296章 我徐鳳年在第52章 北涼大馬第142章 狼煙升起前第312章 有始有終第85章 鯉魚躍龍門第102章 自在不自在第333章 秋天的陽光裡第87章 父子和忠佞第374章 文武之爭第104章 咫尺風雷(中)第228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下)第39章 赤腳第86章 一氣六百甲第25章 與南雁一起北歸第183章 劍仙第3章 貂覆額第63章 風雪歸人第326章 秋風扶起春風第297章 大龍吐珠,天上人間第101章 幾百頂貂帽第375章 天門洞開第188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七)第107章 星空下第384章 西楚雙璧(上)第334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上)第100章 父子並行第49章 武林新木第317章 中原宗師,盡至關外第222章 北涼四戰(四)第361章 如花第87章 上山入城進宮(上)第1章 倒酒七十一顆第232章 兩個消息第267章 俠客行(下)第139章 神仙第146章 死當諡文正第112章 刀出鞘第105章 咫尺風雷(下)第88章 少俠和魔頭第53章 秋風秋雨第364章 解籤第246章 噤若寒蟬(九)第124章 她在笑第27章 要債太安城,大袖飄搖第93章 可敢一戰第192章 慢慢來第140章 以北第97章 爲他人作嫁衣裳第91章 坐黿觀劍(中)第359章 劍開雲海第156章 水滸第21章 道士下山挑山第66章 碗中蛟龍第128章 皇后第168章 封山四百年第338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五)第30章 清明灑黃紙第180章 當歸第75章 打趴下第209章 一塊肉第156章 銅錢加銅錢第20章 殺人賞雪第113章 釣起一湖第112章 刀出鞘第26章 人情世故秤上放第41章 霧滴(下)第405章 拒馬第41章 杯中龍捲第32章 給不給第86章 一氣六百甲第377章 舉世皆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