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收屍

孫吉那支十多年間馳騁關外所向披靡的白馬遊弩手,在入夏之後未入秋,已是僅剩六十餘騎。

在前方堵截去路的是林符麾下兩百騎戰力齊整的黑狐欄子,還有在不知爲何在更遠處未曾露面、僅是隱蔽遊動的兩百騎黑狐欄子。

銜尾追殺的更有三百騎烏鴉欄子和四百騎一等隴關馬欄子。

這其實也是北莽邊境馬欄子的全部家當了。

當然如果算上北莽二三流馬欄子,總體兵力還能翻上一番。

在兩旬之前,北涼邊軍遊弩手總計兩千六百餘騎,此戰過後,一旦今日孫吉部全軍覆沒,那麼就只剩下李翰林和魏土木兩名校尉麾下堪堪千騎出頭的兵力。

突然,在林符黑狐欄子已經不知不覺來到龍眼兒平原邊緣地帶的時刻,那股六十餘騎的白馬遊弩手人人撥轉馬頭,沒有繼續試圖突圍,而是背對虎頭城,背對涼州,背對北涼。

當北涼遊弩手集體做出這個匪夷所思的動作,耶律楚才雖然意識到有些不妥,但是沒有絲毫凝滯攻勢,率先衝殺過去。在他看來,即便接下來出現這座戰場以外的變故,只要能夠吞掉這股殘兵,就肯定沒有錯,

姐夫董卓有句口頭禪,說是天底下的好東西,只有真正落袋爲安了,成爲自己的囊中之物了,纔是真的好東西,否則近在咫尺的東西再好,只要沒到手,都是白搭。

近距離騎戰,涼莽騎卒都默契地抽刀迎面相向。

就在此時,不同地方的兩聲號角嗚咽響起,雄渾悲壯。似乎在祭奠亡者,祭奠那些每一具屍體都失去頭顱的袍澤。

斥候之戰,號角本不該出現在戰場。

林符和耶律楚才兩位馬欄子主將循着突兀的號角聲,視線投向不同處。

林符望向右翼遠方,一支騎軍渾身浴血,奔襲而至。

一名北涼魁梧騎將高高舉起一顆北莽馬欄子的頭顱,怒吼道:“北涼遊弩手魏木生在此!兩百黑狐欄子已經死絕!”

而耶律楚才的視線所及,是一支人數在五百左右的肅穆騎軍,破開黃沙塵土,疾馳而來。

爲首一名年輕騎將默唸道:“孫校尉,按照約定,我林翰林會爲你殺光烏鴉欄子。”

他身邊數騎,皆是當年一起殺入南朝君子館軍鎮、沿途拔掉無數北莽烽燧的袍澤,重瞳子陸鬥,李十月,方虎頭。

林符和耶律楚纔在這一刻心知肚明,不提隴關斥候,只說他們的烏鴉欄子和黑狐欄子,哪怕遇上其它大規模北涼鐵騎,哪怕是數萬人馬聲勢浩蕩的北涼輕騎邊軍,兩支馬欄子也能安然撤退。

可惜唯獨遇上了那兩支白馬遊弩手,走不掉,退不得。

耶律楚才轉頭望向夾雜在己方騎軍中的一標奇怪馬欄子,他們沒有背弓佩刀,甚至沒有披掛甲冑,在追殺孫吉部遊弩手的期間完全沒有出手。

因爲他們是北莽五大宗門之一提兵山的武人,是提兵山女婿即姐夫董卓派遣給他的私人扈從。

這羣深藏不露的江湖高手也是他膽敢率軍接近虎頭城的依仗。

耶律楚才本意是不希望這些江湖人士摻和沙場戰事,但是現在看來,他們不攙和的話,姐夫的烏鴉欄子肯定就要元氣大傷。

不用言語交流,林符率領兩百黑狐欄子迎向魏木生的白馬遊弩手,耶律楚才率軍奔向李翰林的五百騎關外遊弩手。

四百騎隴關斥候負責吃掉那六十騎孫吉部殘餘,然後增援兵力暫時位於劣勢的黑狐欄子。

一旦某支涼州主力邊軍趕赴此地並且投入戰場,北莽三支馬欄子當然會拼着巨大損失也要迅速撤離。

但是現在這種兵力旗鼓相當的接觸戰,哪怕已經清楚了被三支白馬遊弩手聯手造成了反伏擊的險峻局面,林符和耶律楚才依舊不願意就此撤退。

林符率領兩百黑狐欄子迎頭撞向魏木生那支遊弩手,期間回望了一眼虎頭城。

林符拭目以待。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殊不知尚有彈弓在下。

現在就看誰能笑到最後了。

不出意外,今日戰役,必然有一方邊境斥候會盡死邊關。

林符的恩主柳珪,作爲第二場涼莽大戰的四位一線主將之一,屯兵於遠離涼州戰場的幽州葫蘆口外,以防重蹈覆轍,因此屬於解不了涼州關外近渴的遠水,林符之所以這次大狩拉上耶律楚才的烏鴉欄子,一來想要包餃子吃掉孫吉部遊弩手,僅僅依靠黑狐欄子和隴關斥候是癡人做夢,二來林符野心勃勃,故意把軍功讓給耶律楚才,更多是爲了結交示好於卸任南院大王的董卓,爲了說服那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董胖子出動八千董傢俬人騎軍,遙遙跟隨在馬欄子後方,以此來針對涼州關外有可能快速投入龍眼兒平原的野戰輕騎,例如虎頭城後方兩翼的柳芽茯苓的軍鎮騎軍,以求大戰未起先有大功報君王。林符這纔在先前戰役中不得不眼睜睜地把北涼孫吉頭顱雙手奉上,他的黑狐欄子從頭到尾都像是在作壁上觀,董卓曾經當面笑問林符難道不怕竹籃打水一場空,如此大費周章,到頭來都是他小舅子的軍功。林符對此直言不諱,既然涼莽雙方都想在邊境線上通過一舉殲滅敵方斥候,把對手徹底打成睜眼瞎,林符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家底不比己方厚實的涼州邊軍,絕對不會任由數百遊弩手死在眼皮子底下,一旦牽扯北涼主力騎軍入場,到時候的戰功纔是潑天大一般。

但是林符有些惋惜,只有董卓願意陪他上賭桌,可當他去面見持節令慕容寶鼎和柔然鐵騎共主洪敬巖,試圖說服他們一同展開這場極有可能引發涼莽大戰提早進行的壯闊狩獵,不料與董卓同爲主攻涼州防線的慕容寶鼎竟然嗤之以鼻,洪敬巖則是猶豫不決,最後以柔然鐵騎暫時歸轄慕容持節令,後者沒有下達軍令,柔然鐵騎便不適宜擅自調動,輕啓戰端,以免貽誤太平令的南征大略。

隨着黑狐欄子和白馬遊弩手的越來越接近,林符突然看到滑稽一幕,校尉魏木生那一騎身邊跟着個勉強可以稱之爲少年的孩子,騎乘大馬,就像大馬揹着一塊小黑炭。孩子沒有披掛遊弩手的北涼制式輕甲,沒有懸佩而是揹着一柄涼刀,看上去很是荒誕不經,林符當然不會認爲是北涼鐵騎已經兵源匱乏到了這種地步,因爲在第一場涼莽大戰中,相傳有個少年騎卒跟隨北涼王徐鳳年一起轉戰幽州葫蘆口外,殺人如麻,以雙拳捶殺百人。林符恍然大悟,難怪那一支黑狐欄子竟然無一人生還報信,十有八-九是被此人截殺。林符不敢有絲毫掉以輕心,頓時如臨大敵,衝鋒路線有意無意避開那個背刀孩子。

在耶律楚才那邊的戰場上,一標五十餘人提兵山武夫策馬當先,一股腦撲殺遊弩手校尉李翰林。

李翰林沒有更換路線,筆直向前。

昔年那個與世子殿下、嚴池集、孔武癡一起被罵作北涼四惡的年輕人,那個本以爲自己會一輩子嬉戲花叢的膏粱子弟,那張依舊英俊的臉龐,不復見當年病態的白皙,略顯黝黑,棱角分明。

三年裡,他從涼州關外遊弩手底層騎卒,伍長,標長,副尉,都尉,一步步做到今天的校尉,統領世間最爲馬上無敵的八百騎白馬遊弩手。

他的袍澤,他的老伍長老標長老都尉們,在一場場大小戰役中,都在這個父親官至北涼道經略使的年輕人眼前戰死了。

最早一起投軍的熟悉面孔,只剩下陸鬥、李十月和方虎頭三人而已。

記得當年第一次見到從離陽江湖回到清涼山王府的年哥兒,那時候李翰林還無比憧憬江湖,聽徐鳳年說武林軼事,說大俠風骨,說仙子丰韻,說宗師風範,李翰林把自己沒有走過江湖引爲人生最大憾事。

後來他從塞外江南的富饒陵州隻身來到人生地不熟的涼州關外,視野所及,只有一座座軍鎮烽燧,鋪天蓋地的黃沙,滾燙無水的戈壁灘,難見綠意的頑強植被,臭不可聞的馬糞,身邊只有馬刀弩三物相依爲命。

李翰林重重呼出一口氣,“陸鬥!”

重瞳子陸鬥點了點頭,面無表情地率先衝出騎軍陣型。

與此同時,有一騎也隨之快馬而出。

竟是一名與這支白馬遊弩手格格不入的少女劍客,英氣勃勃,是那種姿色並不太出衆卻依舊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女子。

少女負劍極多。

從她成爲校尉李翰林的貼身扈從後,這段時日自然而然就十分引人矚目,只不過當聽說她是王爺的大徒弟後,所有白馬遊弩手就再不敢胡亂開玩笑了,賣劍妞的綽號也無人再喊,有幾個年紀輕輕的遊弩手更是有些心灰意冷。

名叫王生的少女劍客轉頭,看了眼李翰林。

李翰林報以一笑,眼神示意她自己不會忘記她師父的叮囑。

在北莽老婦人揚言要讓北涼遊弩手死絕之後,尤其是傳說她還在廟堂上當着滿朝文武的面,特意提到了他李翰林這個名字,徐鳳年很快就讓王生進入遊弩手臨時擔任斥候,並且給李翰林捎了一句話。

那句話與豪言壯語無關,與蕩氣迴腸無關。

“不要輕易死。”

言下之意,是他李翰林當死之時可以死,但一定要死得其所。

李翰林不覺得這句話有何不妥,恰恰相反,習慣了戎馬生涯見多了生死的遊弩手校尉,覺得這樣的言語,纔對得起他們二十年的兄弟之情。

孫吉,我李翰林今日替你收屍。

我若死了,年哥兒,也不用勞煩你爲我收屍。

————

牽一髮而動全身。

涼莽各自以己方斥候作爲誘餌。

袁南亭領一萬白羽衛,齊當國領六千鐵浮屠。按照懷陽關都護府的既定經略,一前一後進入龍眼兒戰場。

八千董卓精銳私騎,不知爲何改變主意的洪敬巖麾下六千柔然鐵騎,亦是一前一後趕赴戰場。

這場敵我雙方都早早佈局且又變數橫生的遭遇戰,就這麼突兀發生了,誰都措手不及。

持節令慕容寶鼎的大軍增援不及,柳芽茯苓兩座軍鎮的北涼騎軍一樣無法增援。

破敗不堪的虎頭城,城頭上那杆嶄新的徐字王旗,獵獵作響。

城中裂縫裡度過一春的叢叢夏草,綠意依依,秋風不至不枯黃。

第133章 大真人齊玄幀第99章 大醮大潮九十四章 武當桃符第96章 等蟒袍第122章 輸贏第152章 一院六人第141章 女子剎那第109章 斫琴第391章 祿球兒第91章 坐黿觀劍(中)第344章 不曾下雨第131章 上柱國老供奉第155章 抔土第12章 鼠吃糧第149章 待客之禮第187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六)第27章 茶與血第52章 兩錠銀,買一春秋名將送一錚錚文臣第120章 雙手合十,黃河逆行第102章 明年春發花第230章 痛痛快快第321章 十八停之後第137章 胭脂評胭脂第95章 一問一答第403章 流州收官之戰第39章 赤腳第126章 收刀第311章 各取頭顱第20章 垂死一劍第136章 一袖如何兩青蛇第164章 祥符之春,匹夫之勇,國士之風第249章 新舊先後第191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十)第123章 那一劍穿心第414章 北涼不敢一戰第193章 女俠第11章 胭脂探花番外第一章第44章 九十年意氣咄咄逼人第183章 劍仙第58章 水珠對水甲第227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上)第172章 參見世子殿下第76章 雨傘第139章 天下動靜(上)第82章 紫金身,百年一劍第184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三)第158章 惡讖第68章 背影第374章 文武之爭第27章 無生離,唯死別最終章小二上酒第71章 三十萬碑第114章 筆下游青蛇第412章 天人攔仙人第149章 亭前青衣第191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十)第381章 北涼鐵騎的脊樑第204章 南北共分天下第385章 西楚雙璧(中)第169章 珠簾,鐵甲(中)第276章 死結和理由第59章 劍仙晚到一百年第278章 鐵騎風雪下江南(一)第412章 天人攔仙人第60章 笑話第177章 平起平坐,狼顧中原第236章 百無一用是(下)第135章 真龍第40章 賣劍作畫睡青樓第383章 老子兒子第24章 一葦下江,敬香落劍第130章 龍擡頭,開天眼第142章 狼煙升起前第三百六十七章第7章 武媚娘望城頭第264章 俠客行(上)第141章 女子剎那第283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六)第169章 我在陸地觀滄海第321章 十八停之後第37章 江湖又巍巍乎千百劍來第110章 籠絡第51章 酒裡有殺氣第400章 快哉快哉番外第九章第30章 來了和該死了第120章 密信自京城來第154章 草蛇灰線第98章 猩紅疊猩紅第57章 兩顧之爭第90章 青燈第271章 一個傾國一個傾城第19章 可好第359章 劍開雲海第163章 春秋是塊田,田邊有老農第49章 武林新木第396章 李義山第19章 第一顆石子,紫衣攔江第152章 一院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