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這次搜索任務之後樑恩並沒有回家,而是陪着貞德在直接前往了日內瓦,作爲一座坐落在日內瓦湖畔的城市,這座城市能夠讓人好好領略一下瑞士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第一次聽說日內瓦就是在歷史課本上,有一個經常背到的《日內瓦條約》。
之所以會在這裡簽署條約是因爲這座城市的人文底蘊深厚,所以在一戰和二戰之中, 第一個全球性的組織國際聯盟的總部就是設立在此地。
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代替國際聯盟的剛和國寶總搬到了美國紐約,但直到現在日內瓦仍然是許多國際組織的總部或辦事處,就像紅十字會的總部。
整個城市到處都洋溢着溫暖和輕快的風氣。在2006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日內瓦高據全球第二位,也就是說大家普遍認爲,日內瓦非常適合居住和度假。
“啊,有些遺憾,上次咱們兩個人來這裡太着急了, 以至於忽略了這些美好的景色。”和樑恩拉着手看着那個巨大噴泉的貞德擡着頭說的。
“你說的沒錯, 所以有時候我們需要抽出一時間去旅行一番,而不是整天呆在家裡或者是忙於工作,特別是現在我們已經有充足的錢和時間去做這一切的時候更該如此。”
聽貞德這麼一說之後樑恩認可的點了點頭,畢竟對他來說在錢和時間都不缺了,所以有的時候也應該學會放鬆自己,而不是整天緊張兮兮的忙於工作。
想完了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之後,樑恩轉過頭向着城區看了過去,城市裡的建築讓人有種恍然回到了上世紀古老城市的感覺。
山丘上有樸典雅的老城區古建築羣,平地上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二者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彷彿是一部生動的小城發展歷史史書。
從19世紀後期開始,英國的貴族當中開始流行到瑞士旅行,並形成了一種新的風尚。。大概就是從那時候起,瑞士就成爲了一個旅遊業發達的國度。
所以在這座城市之中有很多英國人留下的痕跡,比如說湖邊上的那些維多利亞風格的別墅就是那個時候留下的。
日內瓦還有個好處, 就是像樑恩這樣的黃種人在地方並不算特別的顯眼,因爲在大街小巷中經常會看到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遊客來來往往。
所以也有人說, “日內瓦不屬於瑞士”, 這也充分說明了日內瓦的國際化程度很高,尤其是在鋪着鵝卵石的老城區很多地方外國人比本國遊客還要多。
除了城市裡面看那些景點以外,樑恩他們選擇在日內瓦湖上泛舟。看着笑靨如花的貞德,樑恩才意識到自己並不是工作狂,而只是之前沒有遇到能夠陪自己一起休息旅行的人。
花了三天時間在日內瓦玩盡興之後,樑恩他們再次返回了伯爾尼。與日內瓦相比,伯爾尼這座城市明顯更安靜一些。
之所先逛日內瓦而不是這裡,是因爲這座被阿勒河(Aare)環繞的古城是非常精緻的,所以比較適合用做一段旅途的終結。
伯爾尼是個小城,才13.5萬人口。但是在瑞士並不小,是排在蘇黎世、日內瓦、巴塞爾之後的第四大城市,也是伯爾尼州的首府。
這個城市德語名字是Bern,就是熊的意思,所以在城裡的很多地方都能看見熊的圖案或者雕塑。
谷瓬
甚至在一座通往老城的大橋邊上有一座沿着山坡修建的熊苑,下面有個下沉式的區域,有些熊的雕刻。旁邊的園子裡多多少少有幾隻熊,只不過還沒有園子裡的電瓶車多。
伯爾尼這座城市始建於12世紀,14世紀加入了瑞士聯邦,18世紀大概形成了目前的格局。城市分爲老城和新城。
老城部分,大致是阿勒河圍成的一座U型半島形式,靠幾座大橋和外界連接。這條阿勒河就在伯爾尼附近發源,流經圖恩湖和布里恩茨湖,最後注入萊茵河。
雖然說伯爾尼的古城屬於世界文化遺產,但是這條主街和歐洲很多城市的中心步行街沒有太大的區別,兩旁是老建築,馬路是石磚漫地,路中間不時有些噴泉、雕塑之類。
特色是兩邊的建築第一層設有拱廊,這就爲避雨提供了方便,同時愛因斯坦的故居也在這裡,他1905年就是在這裡寫出了相對論,如今這裡也是個紀念館。
接近大街西頭的位置,有一座鐘樓,符合瑞士的特色,大鐘的色彩比較顯眼,是這條街最醒目的建築,不過比起樑恩在布拉格看見的天文鐘還是差了些。
這點上有些出乎樑恩的意料,畢竟相對於捷克,瑞士纔是鐘錶的故鄉。所以這個地方的鐘樓不如瑞士的鐘樓還是讓人有些小吃驚的。
不過仔細想一下後又發現這的確合理,因爲在兩處鐘樓建設的文藝復興時代,而那個時代中被稱作波西米亞的捷克的確要比瑞士有錢的多。
當時的捷克擁有着銀礦和鹽礦,同時又處在歐洲的中央,且交通便捷。因此自然有錢建造一臺華麗的座鐘。
相反,那個時候瑞士屬於標準的要啥啥沒有:雖然是山地,但是除了石頭以外沒有多少的礦石,反而因爲崎嶇的道路讓它的地理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
同時也因爲是山地的緣故,這個地區的農業僅限於少數處在河谷地帶的農田以及山坡上的牧場,甚至在有些時候都無法餵飽全國的老百姓。
實際上直到今天,這個國家的食物主要還是靠進口而不是自己生產,只隨着科技的進步,他們能夠靠着工業養活自己了。
但在此之前這裡有價值的只有人。這也就是爲什麼瑞士人在世紀晚期以及文藝復興時代拳頭產品是勞務輸出,也就是當時非常著名瑞士僱傭軍。
畢竟對他們來說,這個這片貧瘠的土地基本上沒有什麼可供貿易的產出。也只有這些勇敢且紀律性極強的山民們能夠爲這個國家獲取利益了。
於是在數百年的時間中,這個國家的僱傭軍馳騁在歐洲的戰場上,甚在教皇國服役的瑞士僱傭軍靠189人保護着教皇從神聖羅馬帝國34000人包圍中中殺出重圍。
雖然場戰鬥中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是分散在羅馬搶劫,並沒有集中攻擊,同時這支僱傭軍也只有40人倖存了下來,但是也爲瑞士僱傭軍打出了名聲。
除此之外,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軍隊幾乎全部都倒戈的時候,那些瑞士衛隊以全軍戰死作爲代價再一次證明了他們對於合約的忠誠。
直到今天,最後的瑞士僱傭軍仍然在教皇國服役,而數百年的歷史也證明了他們在歷史上的赫赫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