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講解《創世紀》的同時,葉天他們也在緩緩前行。
跟他們一起進入教堂參觀的衆多遊客,也仰着頭向前行進,一邊欣賞穹頂那精美絕倫的壁畫,一邊聆聽着葉天專業而精彩的講解。
隨着葉天的講解,他們對於《創世紀》這幅米開朗基羅的曠世之作、理解和認識都在迅速加深,就像打開了一扇藝術的大門,眼前豁然開朗!
很快,葉天他們和同在教堂裡參觀的其他遊客,已相繼通過位於教堂中央的大理石框架屏風,來到了教堂更深處。
此時,繪製在正對教堂門口那面牆上的、米開朗基羅的另外一幅曠世之作,《最後的晚餐》,已呈現在大家眼前,無比清晰!
《最後的晚餐》上所表現的內容、以及帶給人的感覺與《創世紀》大不相同,二者之間甚至有很大的衝突。
所以爲了不破壞目前的情緒,葉天只能強忍住好奇心,並沒有第一時間去欣賞前方几米之外的《最後的審判》,而是繼續講解着。
直到講解完《創世紀》,並快速調整了一下情緒,他纔看向正面牆壁上的《最後的審判》,米開朗基羅的又一曠世之作。
《最後的審判》,是米開朗基羅於1534年接受教皇保羅三世委託,爲西斯廷教堂創作的一幅偉大作品,前後共用了七年,1541年方纔完成。
這是一幅巨型壁畫,佔滿了教堂祭臺後方的整面牆壁,高約十四米、寬十二米多,描繪有400多個人物,都是以現實和歷史中的人物爲原型。
事實上,《最後的審判》是天頂畫《創世紀》的繼續與發展,藝術價值比之《創世紀》也不相上下。
在藝術史上,這兩幅壁畫被並稱爲米開朗基羅一生最具代表性的兩大鉅製,也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留給世界的最偉大藝術貢獻!
與《創世紀》所表現出的氣勢恢宏、充滿希望的主題不同,《最後的審判》卻給人以陰鬱深沉、甚至痛苦與絕望的感覺,畫作主題非常沉重。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爲米開朗基羅接受保羅三世的委託時,正經歷着精神與信仰的危機。
所以他纔會選擇‘最後的審判’這一主題,來展現內心所承受的巨大痛苦。
相比以前的壁畫、相比二十幾年前創作完成的《創世紀》,米開朗基羅的這幅《最後的審判》,構思相對簡單一點。
它描繪了世界末日來臨的那一刻,基督將會審判生者和死者,被他免罪的人將得到永生,罪惡者將墜入地獄!
這個構思體現在壁畫上,就是涇渭分明的兩個部分,左邊被寬恕的人升入天堂,右邊受詛咒的人被打入地獄。
耶穌則位於畫面中心,周圍簇擁着貞女和衆多門徒、聖徒,那些罪惡的靈魂蜷縮在一邊等候審判。
站在這幅壁畫前欣賞了一會,現場又有觀衆大聲提議,讓葉天講解一下這幅米開朗基羅的曠世之作,以便大家能夠更好地欣賞與理解。
葉天並沒有推辭,他轉頭掃視了一下現場衆人,然後面帶微笑朗聲說道:
“好吧,下面我就講解一下這幅壁畫,在開始講解之前,還是要強調一點,我是無神論者,只就事論事,各位千萬不要引申“
聽到這話,現場所有人都輕輕點了點頭,並無異議。
緊接着,葉天的講解就正式開始了。
“首先告訴大家一點,大家現在看到的《最後的審判》,跟米開朗基羅剛剛創作完成時有所不同,畫面上多了一些東西。
剛剛創作完成的《最後的晚餐》,所有人物形象都是果體的,但在當時,這卻被認爲是褻瀆神靈,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米開朗基羅去世之後,時任教皇就下令給所有果體人物畫上腰布和衣飾,受命的畫家伏爾泰於是被戲稱爲‘內褲製作商‘“
“哈哈哈“
現場響起一片鬨笑聲,所有人都笑了起來。
等笑聲稍落,葉天清朗的聲音立刻再次傳出。
“接下來,咱們就一起欣賞這幅米開朗基羅的曠世鉅作,《最後的晚餐》,大家如果能忽視那些多餘的衣物,最好還是忽視它們吧!
先從畫作構圖上看,由於這面牆壁面積巨大,米開朗基羅創作這幅壁畫時,就面臨着一個難題,如何將幾百個人物安排在這個空間中?
這就要求必須有一種像旋風一樣的主要力量,將整個空間結合成一體,最後,畫面構圖就採用了水平線與垂直線交叉的複雜結構。
米開朗基羅爲解決從下面仰視畫中人物時,視線上的不協調,便將上面的人物畫得大一點,底部小一點,以適應自下而上的觀賞效果。
這幅壁畫的畫面可以分爲四層,最上層是天國的天使,畫面中央是耶穌基督,下層是受裁決的人羣,畫面的最底層則是地獄。
具體構圖是這樣安排的,上方的無翼天使,正簇擁著基督受難時的十字架等物,左面一組抱的是十字架,右面一組抱的是恥辱柱,……“
隨着葉天的講解,現場所有參觀者的視線也隨之而動,欣賞着這幅壁畫上的一處處局部細節。
相比於自己欣賞,聽着葉天的講解欣賞這幅壁畫,無疑更加專業、看到的內容也更多。
順理成章,現場諸多參觀者對於這幅偉大藝術品的瞭解及認識,也變得更加深刻了!
甚至就連那些梵蒂岡博物館的專業講解員,也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聽得大呼過癮。
而此時的葉天,卻早已開啓透視,看向了前方几米之外的壁畫、看向了壁畫後面的牆壁、以及牆壁後面的空間。
當視線穿過畫作表面那些後世填補上去的、一層又一層的油彩,看到隱藏在下面的原始筆觸時,葉天似乎看到了這樣一幕。
一位身心俱悴的六十多歲老人,非常無奈地接受教皇保羅三世的委託,準備拿起畫筆,在這面牆壁上揮筆作畫。
但是,當他拿起畫筆的那一刻,整個人卻煥然一新、瞬間就精神起來,就好像枯木逢春般,重新活了過來。
隨着他手中的畫筆落在這面牆壁上,一幅名垂青史的鴻篇鉅製,也就正式拉開了帷幕、一點點呈現而出。
借用這幅《最後的審判》,米開朗基羅將自己的痛苦畫在了這面牆壁上,並將自己大無畏的藝術魄力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這幅壁畫上,葉天看到了米開朗基羅的形象,那是被拎在一位老人手中的一張人皮,可見當時米開朗基羅的內心是多麼痛苦。
他還看到了更多的人物形象,不過是在最底層的草圖上,人數遠比畫作表面上的四百多人更多,規模也更加宏大。
除了這些,在層層油彩的覆蓋下,還有一些特殊的標記,以及幾個拉丁文字母,隱藏在不同的位置,極難發現。
這些特殊標記和拉丁文字母具體什麼意思,葉天並不知曉,他只能將它們牢牢記在心中,以後有時間再做研究。
壁畫後面的牆壁,並無任何秘密,不過是一堵歷史悠久、且非常結實的實心牆壁而已。
在這面牆壁的後面,則是一個設備間。
那個房間裡有很多用來加固牆壁的特殊設備,以確保這面牆壁、確保西斯廷教堂能長久地屹立在這裡。
接下來是一間休息室,看上去是教皇的私人休息室,房間裡有幾件價值不菲的古董藝術品和一些宗教用品,顯得很是低調。
眨眼之間,葉天就將眼前的壁畫《最後的審判》、以及壁畫後面的牆壁都徹底透視了一遍,也算是有所收穫!
緊接着,他的視線又掃向了地面,開始透視地下深處的情況。
與此同時,他那清朗的聲音依舊迴盪在西斯廷教堂裡、縈繞在現場每一個人的耳邊。
“……這幅氣勢磅礴的壁畫,充分體現了米開朗基羅的人文主義思想,他要用正義來懲罰一切邪惡,‘末日‘意味着人類悲劇的總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