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顛覆般的解釋

第187章 顛覆般的解釋

吃着海鮮火鍋,配着海鮮燒烤,再小酌幾杯酒,擡頭看星空,低頭望美食,此情此景讓三人胃口大開。

“我一喝就倒,我以茶代酒陪你們喝點。”

三人邊吃邊聊, 鄭斌剝了個大蝦,沾點麻辣醬放進嘴裡嚼幾口說道:“新鮮。”

“我一朋友開的,放開肚量儘管吃,隨時增加。”

黃治覺得湯好鮮,喝了幾口,然後說道:“李墨, 你是鑑寶方面的高手, 我想問你個問題。我曾經也看過有關和氏璧的記載,大多數學者專家都認爲和氏璧是藍田玉做的,可在博物館藏寶庫裡我們親手取出來的卻是極品和田玉做的,這裡面會不會有問題?”

“這也是我的疑惑,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嗎?”鄭斌是京大助教,所以對歷史還是比較熟悉的。

李墨夾了塊水煮花生米,一邊吃着一邊說道:“和氏璧是華夏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春秋戰國流傳的那數百年間,被奉爲‘天下所共傳之寶’,爲天下奇寶。在這之前,關於和氏璧是什麼玉, 很多史學家都研究過, 說法不一。總結來看,主要有五種猜測。”

“第一種猜測:和氏璧是獨山玉。獨山玉的產地和卞和生活之地比較靠近,所以猜測是獨山玉的可能性較大。然而獨山玉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被開採利用,至卞和所處的春秋時期已普遍流傳, 楚國的玉石鑑定高手們沒理由不識獨山玉。”

鄭斌和黃治仔細品一下, 是獨山玉的可能還真不大。

“第二種猜測,說和氏璧是拉長石。唐末有一個道士叫杜光庭,他曾隨唐僖宗入蜀避禍亂,親眼見過傳國玉璽,所以他是這樣記述的: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這種現象符合拉長石的變色光學效應。但拉長石和玉石肉眼看有明顯的區別,而傳說中的和氏璧是玉璞狀,有較厚的皮殼,拉長石卻未曾見到似有皮殼的形態出現過。”

“所以我認爲這第二種猜測可能性也很低,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是,他的描敘是針對傳國玉璽,這是建立在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製作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但如果兩者毫無關係呢?”

“還真是這樣,如果傳國玉璽根本不是和氏璧所製作,那這種說法也的確不成立。”

黃治點點頭,認同李墨的判斷。

李墨笑了笑,吃了幾塊八爪魚,繼續說道:“這第三種猜測,和氏璧是綠松石。元代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稱:傳國玉璽色彩青綠而玄,光彩照人,這是綠松石的一個特徵。但這種結論和第二種猜測是同樣的破綻,都是建立在傳國玉璽是和氏璧所制的基礎上。而且第二種和第三種對傳國玉璽的描敘有差異, 所以這也是破綻。”

李墨用茶和兩人碰了下酒杯,示意他們可以多喝點。他還比較喜歡吃火鍋,清湯火鍋中的海鮮能保留更多的鮮香味道,而燒烤後吃的多是孜然味,胡椒味等。

“李墨,你繼續說。”

“第四種猜測說和氏璧是藍田玉。秦始皇統一華夏後,確實曾令玉工雕琢過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爲‘天子璽’。據史書記載,此璽用藍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鈕,又說是龍魚鳳鳥鈕,玉璽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在當時大秦一統天下,要製作天子璽,那所用的玉自然也是當時最好的玉,莫過於和氏璧了,所以才猜測和氏璧就是藍田玉。”

李墨沒有說結論,而是繼續說道:“這最後一種猜測就是和氏璧是和田玉。卞和得到的是璞玉,璞就是藏有玉的石頭,外面是石頭,美玉藏中間,正符合和氏璧‘玉璞’的特點。加之藺相如提到和氏璧“有瑕”,這瑕就專指玉。那個時代的玉德說多次提到和田玉的‘瑕’問題,因此才推測和氏璧是和田玉。”

鄭斌聽到這裡還是忍不住說道:“雖然和氏璧已經出世,被證實是和田玉,但我還有點疑惑,這和田玉的產地根本和楚國不符啊。”

黃治也有這樣的疑惑。

李墨只好說道:“有這樣的疑惑也正常,不過如果我們要追求根源,那疑惑更多。關於和氏璧最早的記錄出現在《韓非子》一書中,內容你們大概都清楚。我就說說其中的疑點,首先第一句是‘: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我的疑惑是,卞和不是玉匠,他憑什麼斷定石中有玉。至於後一句‘奉而獻之厲王’,我感覺有點扯。”

“春秋時代,一個普通人是想見就能見到諸侯王的?肯定是需要達官貴人引薦,那你們覺得如果真是有好玉,那些達官貴人不會有心思?還能讓他有機會面見厲王?”

兩人聽的一愣一愣的。

“後面又說到卞和先獻玉璞於厲王,再獻武王,被先後廢掉雙足。你們說卞和是不是個二愣子,如果他真的篤定石中有寶玉,爲何不先找人將之解開,然後再把美玉再先給大王?非要抱着一塊石頭去獻大王,被廢了一足後還一根筋再去進獻,再被廢掉一足。”

呃。。。

鄭斌和黃治相互看看,這李墨說的好像太有理了。在春秋時期,一個普通人抱着塊石頭去忽悠大王,這是冒着被殺頭的風險,他想要幹什麼?這怎麼說也完全說不通啊。

“所以說《韓非子》中有關和氏璧的記載內容,我感覺就像現在寫小說的手法一樣,內容總要跌宕起伏。你們說,如果《韓非子》中記載的內容是杜撰的呢,那和氏璧的原石來自哪裡誰能說的清楚,說的明白。”

鄭斌嘴角抽搐幾下,突然輕輕一拍桌子說道:“我靠,聽你這麼一通顛覆般的解釋,我都找不出反駁的地方。”

“哈哈哈,所以在這之前和氏璧是什麼玉,世人怎麼猜都行。但今天它已經出世,正好給世人一個最終的答案,和氏璧就是極品和田玉。”

李墨端起茶杯,笑着說道:“都是閒着聊聊,你們別停筷子,多吃點。”

“難怪你能成爲鑑寶高手,就你這樣的知識積累,我是望塵莫及。”鄭斌感慨不已,他都三十多歲了還是個助教,而李墨如此年輕卻能獨當一面。

(本章完)

第175章 詩老傳藝第1032章 雪區古玩市場第1023章 李墨被氣昏了第1212章 讓李墨做主第627章 明萬壽無疆瓷珠第405章 剩下的五件鎮館之寶第728章 師徒第561章 前因後果第523章 大清第一鎮國神劍第710章 宋氏家規第345章 進山第1245章 一隻螞蟻市場第1137章 價值八千億美刀的合作第1201章 黃金騎兵第1151章 李墨出手第372章 真跡到手第1115章 新的構思第26章 小友第910章 《貓竹圖》第481章 世家的終結第700章 同夥露面第197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35章 五屏【竹石孤禽圖】第367章 公開課第837章 指骨舍利真身第230章 有漏第103章 民俗一條街第584章 洞中有寶第3章 清乾隆葫蘆瓶第700章 同夥露面第673章 專家被打1305.第1305章 行兇第579章 暗中憋着一股氣第494章 陰沉木鑲銀雕牌第319章 可知他的身份?第918章 四百零八件藏寶第681章 快要破產的弗蘭卡第981章 一個至高榮耀的名額第1016章 劍道聯盟第1114章 鋼鐵巨獸第1030章 天珠第72章 壺藝泰斗第205章 大藏經紙(求月票支持)第556章 真假‘九龍寶劍’第653章 事出反常第890章 用自己的名譽起誓第451章 遼代包金瑪瑙手鐲第603章 老大的老大的老大第640章 旁觀者清第875章 相互試探(二合一)第1181章 一把金刀第576章 李墨的兇殘手段第1120章 準備打撈第302章 50億豪賭第784章 周王室大墓?第1251章 城鎮集市第463章 找到寶藏?第1031章 線索第1206章 裝病第64章 難辨《月下竹梅圖》第349章 無法想象的驚天寶藏第795章 尋寶門出動第1280章 印第安戰斧第1231章 頭蓋骨化石出現第576章 李墨的兇殘手段第643章 兩件首飾第285章 團圓第46章 徐家子女第103章 民俗一條街第758章 找不到有用線索第105章 下馬威(求首訂)第477章 驚世國粹第1029章 院士第1046章 菜菜相親第538章 開館第437章 藏寶中的重寶第248章 嘉慶粉彩瓶和簫敬手卷第1162章 名人堂計劃第1123章 撞撞撞第372章 真跡到手第930章 歐洲之行的戰績第455章 父子對話第901章 末日預言第1074章 意外第928章 不受歡迎的人第880章 追殺第1288章 準備挖寶第1349章 解開心結第729章 明鎏金大佛第314章 藏寶圖第73章 藏六抽角茶具第1158章 青銅巨龍第603章 老大的老大的老大第724章 下崖第236章 找到證據第395章 我認輸第946章 十件古董第780章 勸第274章 清末楷書大成者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