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兩家是盟友,但他這麼做,也太過冒險,就像當初的劉備,孫權請了他好幾次,劉備才迫不得已的去了東吳,可是魯肅沒想到,劉循竟然主動提出來要去拜會孫權。
“怎麼?難不成江東是虎狼之地,我去了會有危險?”見魯肅表情錯愕,劉循半開玩笑的說。
魯肅急忙搖頭,認真的說:“將軍說笑了,那怎麼會呢,你能親自前往,至尊一定非常高興。”
至於要見面商談一些事情,魯肅何等聰明,一下子就猜到了。
其實這次孫權派他來,就是爲了督促劉循早日和郡主完婚,然後兩家好一起出兵,打曹操一個措手不及。
跟劉備暫時結盟,那麼孫權只能把重心再次轉向合肥,爭取早日把淮南收入囊中。
合肥對孫權來說,是塊難啃的骨頭,幾次出兵,都無功而返,孫權很不甘心。
魯肅道:“既然將軍願意前往,那我馬上返回建業,將此事告知至尊,到時候讓他在江夏迎接將軍。”
既然劉循表現出了足夠多的誠意,那麼江東這邊自然也會盡力讓步,把地點放在江夏,也是爲了讓劉循少一點顧慮。
“好吧,希望到時候劉備也能一同前往,既然是三家會盟,相信劉皇叔必然會顧全大局。”
劉循眼角帶笑,魯肅也忍不住笑了,劉循要迎娶郡主,而郡主恰恰曾經做過劉備的夫人,如果劉備真的去了,場面難免有些尷尬。
但劉備似乎又沒有不去的道理,因爲看似是三家結盟,可劉循和孫權關係穩固,加上郡主這一層關係更加牢不可破,劉備多少有點“可有可無”
當初是劉備求着孫權和劉循結盟,又尷尬的夾在益州和江東的中間,劉備現在非常小心謹慎,生怕惹惱了兩人。
送走魯肅之後,劉循在涪城耐心的等了幾日,賨人分批迴家探望,陸續返回,事情非常順利。
而這段時間劉循也沒有閒着,白天親自去兵營督促東州兵的訓練,劉循治軍森嚴,處事果斷,加上鄧芝、王平等人也都迅速成長了起來,東州兵的變化非常大,劉循在衆人心目中的威信,也日益穩固。
本想回成都之前,跟鄭度見上一面,但一連半個月過去了,鄭度也沒有回來。
“兄長!母親來信了,讓你早些回去,不然年關之前就趕不回去了。”這一日,劉緯拿着一封信來找劉循。
劉循拆開信看了看,生怕母親染病掛念,見家裡一切都好,劉循鬆了口氣,擺了擺手,“那好吧,離年關只剩下幾天的時間了,傳令明日啓程,回成都!”
“喏!”
回去的時候,劉循專程去左擔道看了一下,這邊的山道已經修完了,架起了煥然一新的木棧道,踩上去非常堅固,兩旁石壁上留下了許多攀巖的痕跡,甚至劉循還在山崖的樹叢中發現了不少血跡。
這麼險絕的山道,施工的難度非常大,而現在的條件又很難保證沒有人出現傷亡。
劉循站在山道上,駐足良久,遙望着山霧瀰漫的北方,心情格外的沉重。
後世人們常說:“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
但站在打仗的角度考慮,這也是行得通的,要打仗,就得先把路修好,不然大軍根本無法順利出征!
只有走出去,才能打出去,走的越遠,才能打的越遠!
山勢陡峭,蜀道艱難,這樣只利於防禦敵人,而不利於出外進攻。
臘月二十八,劉循順利回到成都,黃權率領文武百官親自出迎,這一次劉循的表現,讓人大吃一驚,只用了不到一個月便平定了賨人。
跟衆人客套了一番,仔細詢問了一下成都近來發生的事情,除了兩件事,一切都很穩定。
黃權皺着眉頭說:“主公!自從你頒佈了招賢令,各地來投奔的人才絡繹不絕,而龐統又不在,只是來信讓暫時把那些人安置在下面偏僻窮苦的城縣,對此不少人心裡都非常不滿,尤其是那些出身名門的士子。有的不願意離開成都,他們的家人也經常派人過來詢問,到現在招賢館那邊還有不少未安置的士子,這件事非常棘手。”
看了龐統一眼,劉循一副甩手掌櫃的姿態,“反正現在士元回來了,交給他處理吧。”
龐統捻髯一笑,“意料之中的事情,放心吧,不出三日,我便把這些人安置妥當。”
黃權又接着說:“另外一件事,董和上任之後,懲治了不少貪官污吏,也讓不少人罷官回家,抱怨的,訴苦的,也有不少,不少人都等着主公回來,找你申訴。”
“哦?”
劉循劍眉微微挑起,問道:“難道董和處事不當,把不該收拾的官吏給收拾了?”
黃權眉頭緊鎖,一臉的愁容,“那倒沒有,可是他處理的過於果斷,許多人家世顯赫,深有背景,董和直接把人罷免,如此一來,那些家裡位居顯官的名門望族,心裡自然難以接受。”
劉循明白了,也就是董和處理了一批“官二代”“富二代”讓那些“官一代”“富一代”不高興了。
龐統似笑非笑的看着劉循,語出驚人,“這也是免不了的,歸根結底,都是當下的選人制度造成的。”
劉循急忙問:“何以見得?”
劉循接任益州牧的時間還非常短,對很多事情都不瞭解。
龐統一針見血的說:“曹操不拘一格唯纔是用,這些年在北方察舉制已經徹底廢除,而在江東,孫權不僅從四大家族徵調賢能,也積極向曹操學習,廣開言路,重用各階層的人才,而益州卻依然還實行察舉制。所謂的察舉制,就是靠關係,走門路,以族取人。誰家世顯赫,誰家是名門望族,誰家的子弟就有資格做官,不管那些人有沒有真材實料。現在小的被收拾了,老的自然不會願意!”
“竟然會這樣?”
劉循意識到問題非常嚴重,臉頓時沉了下來。
“從現在開始,把察舉制馬上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