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考生,嚷嚷話語。
靈臺上下,各懷鬼胎。
揣測和無知,都是那安排好的方圓。
太陽倚西,日晷上的倒影沉沉淹沒去酉時的刻紋,留下光影。
天壇四方,號角聲響,忽如九霄雷鳴。擂鼓息,喇叭止,起舞的神樂署祭司皆聞聲收袖,兩手攏在袖中,急步匯聚於九尊真龍神像前,昂首朝天跪下。
時辰已到,靈臺之上,藍臉御林神將赫然邁出一步,瞠目泯嘴環掃去臺下十里考生。目光威嚴,雖無君王之霸勢卻也極其神武,亦如天兵神將巡視凡塵蒼生。隨目光掃過,遍野細語紛紛而止,待四方號角聲停下時候,天壇之內已針落可聞,寂然無聲。
藍臉神將如虎嘯喝起!
“盛世大唐,安泰九州,四海昇平!吾皇順應天命,承天下大統,澤萬民,昌國運,定南北而安寰宇!今昔十載期至,吾皇再度替天行試,執考普世文武英豪!”
氣貫長虹,虎嘯山河。
短短三句話,藍臉神將是喝出了盛世大唐的霸氣,聽得人熱血沸騰。三話喝罷,他伸出一手握住龍座之上的紅綢邊角,隨後暴喝一聲大力一掀!
“奉天承運,衆生接旨!”
“譁…”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吼…”
紅綢飛揚,天地聚變!
但見覆在紅綢之下的,赫然是一尊盤龍碧玉璽!
盤龍神俊,栩栩如生,兩根長鬚似活物無風緩動。龍首吐珠,珠鮮紅宛如一滴鮮血凝固。九爪伏璽,龍鱗閃流光,神目朝下,睥睨遍地衆生!
隨盤龍碧玉璽現世,天地霎時昏暗,烈日頃刻無光。風不動,氣無息,一股宛如真龍般的無上威壓徒然傾淋天壇百里。
靈臺之下的官員、祭司、軍士首先拜倒地上高呼萬歲,緊接着一些沒有修爲的文生,以及天壇之外百里內的普通老百姓,經不住龍威的壓迫當即跪倒在地。但這還沒完…
“呼呼…”
風不動,氣無息,靈氣隨大道流轉。
玉璽現世,數息之間,百里之內的所有靈氣彷彿像被鯨吞倒吸一般,飛速匯聚向靈臺龍座之上。以玉璽爲基,一道巍峨虛影隨之逐漸呈現!
“這…這是天子玉璽?”
“不,這是大唐天璽。”
虛影呈現,衆生皆駭。
還能站在此間的都是身懷修爲的考生,又或被人蔘扶着的文弱書生。看着迅速形成於靈臺龍座之上的千丈巍峨虛影,許多後知後覺的人兒都被威壓與景象震驚得恍惚。但這不能怪他們無知,畢竟這尊玉璽從來都只存在於傳說之中,而非皇廷之人根本不可能見過…
此璽,名天璽。
乃大唐鎮國之器,故又名大唐天璽。
傳說是由仙人取天崩之石爲基,以斷天之道爲魂,內蘊大唐千載國運,使三味真火鑄造七七四十九日而成。璽成二十載,至今只用過一次,就是在那張已庇護大唐二十載昌盛的聖人契約上蓋下“受命於天,即壽永昌”八個血字。由此可見,天璽之尊是何等超然無上。它僅憑一方印子便能把天下聖人死死壓制二十載,至今也不曾動搖。誰若敢動,雷罰天譴,身隕道消,當年的劍神便是最好的例子。而今日,時隔二十年它再次顯現於人世,其中造化似乎極有深意呀…
“噠…”
“噠噠…”
“好強的威壓。”
長空如墨,天地漆暗。
唯靈臺上下神光爍爍。
隨着龍座上的巍峨虛影逐漸形成輪廓,百里威壓成山倒崩塌,已迫使得許多修爲低微的文生不堪重負陸陸續續跪倒。夏尋也不例外,若非墨閒把強行他扛住,他早就得倒了。而與此同時,隨龍座上的虛影逐漸明顯,由它所散發出來的威勢也逐漸發生着改變。除了無上的威壓以外,還有一股類似於天道韻律的氣息正在衍生。在這股氣息的渲染與威壓的雙重逼迫下所有人的身後,都不由自主地漸漸顯現出各自的戰魂虛影。
天璽臨世,衆生顯靈。
“呼…”
“熬!”
天璽現世三息。
一道由無盡靈氣所匯聚而成的千丈神龍,即顯現於虛空!
虛影如實,宛如真龍。鬚髮飛騰,九爪虛握,凌空而盤。金燦燦的鱗片無一不滲透着天道的氣息,飄然飛舞的兩根長鬚像天神的鋼鞭不止揮舞,兩顆血紅的龍眼蘊含着君王之神,就和玉璽的龍像一般,亦睥睨遍地衆生!
“嗷!”
天璽龍魂,顯然已孕有龍靈。
眼看天壇之下不肯下跪叩拜的衆生,它似乎感覺到自己的無上威嚴受到輕視。龍口大張,長嘯起一聲龍怒之吟!
“啪…”
“好強的威壓!”
“不行我頂不住了…”
“啪…啪…”
龍嘯九天,雷霆萬鈞!
方圓十里,光影絢爛。
百里龍威徒然倍爭宛如天崩!
龍嘯聲下,場間半數武生即刻便被狠狠拍倒在地。即便還能站着的人,其身後戰魂虛影也不由得被迫全數顯現。神龍睥睨宛如照妖之鏡,靈臺八方十里衆生,皆無所遁形。鬼神魔獸、兵甲陣器、經書玩意皆顯虛影,無所不有!方圓十里,盡是戰魂!
這也讓得百里之外,無數觀禮的修士看到了許多窮其半生亦不曾看到的壯觀景象,而且還是一浪接着一浪。浪前浪後,一個個被掩埋在歷史塵埃中的真相,緊接着就要被條無上真龍,野蠻揭曉!
“嗚…”
南側前端,百十道巨靈神將虛影單膝跪地,拜倒靈臺。兩條五爪金龍懸空而立,一條數十丈,一條百餘仗,皆龍首低眉,龍息內斂,不止低鳴,是完全臣服在巍峨真龍的龍威之下,不敢有一絲傲氣。而兩條幼小金龍虛影之下,龍公子及他身旁那位龍二公子的身份,則不言而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能身居龍魂者唯帝都皇族李氏。
當然,這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轟!”
“六道神棺!?”
噪聲連起,聲聲不止。
匍匐在地的考生亦忍不住側目四眺…
天壇東南右翼,一尊近百丈的龐然棺材虛影徒然乍現。猝不及防之下,附近許多實力稍弱的考生的本命戰魂生生被得轟碎。
血氣如煙,死氣沉沉,嚴嚴實實地包裹着棺材上下。宛如血海煉獄般的恐怖氣息,由棺材虛影之內不止蔓延而出。一尊全身漆黑,手執鎖鐮的八十丈魔神虛影站在棺材側旁,鐮刀後蓄,昂首凝視,遙遙遠望靈臺真龍。一幅極其古老的八卦風水圖緊接着顯於其後,更加詭異。棺材、魔神、八卦風水圖,三者相輔相成,陰深腐朽、死亡寂滅、暴戾血腥皆融爲一體,吞噬去方圓數百丈一切敢於與他爭鋒的戰魂之光芒!而三道虛影之下,此時卻只站着一位背棺少年,真龍威壓似乎完全影響不了他…
“不,不是六道神棺,是輪迴聖棺,是古梵的戰魂。”
“那尊魔神是追魂樓的死神戰魂…”
“是追魂樓少主無痕。”
“都好強大。”
正東,與血腥棺材的氣息截然相反。
數百丈浩然正氣,堂堂皇皇,施展方圓。千餘灰袍儒生雙膝跪地,神色虔誠。柏凌雲着黑邊大儒袍跪在衆儒之中,尤爲醒目。雙手捧一把紙扇,千儒正氣如衆星捧月匯聚在他的身上形成光柱,一卷近百丈長的畫卷虛影顯現於其身後,浩氣凌然。畫卷上有仙鶴飛,山川之間有溪水流,漁夫打漁於長河,樵夫砍柴於深山,孩童嬉戲于田野,遠處城池繁華鼎盛,近處山水鍾靈毓秀,是好一幅千里江山社稷圖!其氣息之強大,即便相比起東南右翼的那副血棺,也是毫不遜色。兩者一正一邪矗立於天地之間,相隔千百丈遙遙相望,可謂平分秋色。
“噌噌…”
“好強的劍氣。”
“純陽的人難道也不打算跪麼?”
然而,縱使千里江山浩然如斯,此間絕大多數儒生的目光卻始終停留在西側中段與西北末端兩個方位。遙望着那把擎天而起的銀龍道劍,即便是心靜如柏凌雲亦不免爲之汗顏。隨眼望,天壇西側多爲諸子百家之俊傑,故刀槍神兵、鬼神賢達、各式戰魂虛影無所不有,密佈上下十里。而其中三道武神戰影及兩把黑金大槍頗爲出衆,在無盡的戰魂虛影之中如鶴立雞羣,傲然挺立。只不過,相比起西側中段那把擎天道劍卻遜色許多…
“呼呼呼…”
西側中段,千百道人盛氣芒化作一片茫茫銀海,光耀奪目。一把百丈巨劍劍影矗立中央,散發銀色華光。千數銀劍圍繞着巨劍盤旋飛舞,形成萬劍歸宗之景象。一股純粹的道家氣息如滄海浩瀚,源源不斷地順着巨劍華光傾瀉四方,形成一道無形的劍勢威壓反噬去靈臺上的真龍神威!
純陽不削於跪!
“嗷!”
“吱吱…”
“啪啪啪。”
靈臺真龍被劍勢挑釁而憤怒,怒目凝兇光,昂首噴龍息,又是吼起一聲龍怒長嘯!
怒吼下,龍威再次暴增。
百里空間隱隱出現碎裂的痕跡,由此可見此時的真龍威壓已然接近於王者大能的威勢。而在龍威暴增的逼迫下,天壇之中許多不願意跪下又實力相當的武生也終於轟然倒地。西側中段的茫茫銀海頃刻暗淡許多,百十位戰力稍弱的道人一個不留神下,便被神龍威壓拍得一個踉蹌。
劍陣頃刻凌亂…
銀海中,白紗顫抖,白袍凝霜,巨劍劍影之下忽然變得極爲寒冷。
若非墨言始終攬腰支撐着餘悠然,她早就得倒下去了。從她那顫抖不止的身體可以看出,此刻她必然被龍威鎮壓得痛苦非常。慘白的手掌緊緊搭在墨言的脖根下,手腕因爲用力而**青色的血絲如針線縫補在皮肉上似的,極其滲人。
“道生。”
顫抖的白紗後忽然傳出冰冷的聲音。
丈外的小道人顯然也有些吃不消龍威的壓迫,咬着牙關回道:“小…小師叔。”
餘悠然冷道:“喊,韜光養晦,聚氣凝神。”
“好。”
小道人應一聲沒多問,直接昂首切齒暴喝一聲:“小師叔說,韜光養晦,聚氣凝神!”
“噌!”“噌!”“噌!”“……”
“韜光養晦!”
“聚氣凝神!”
“縫!”
韜光養晦,聚氣凝神。
純陽劍勢第一招起式。
起勢喝出,銀海翻騰!
千數道人同時應令,皆凝兩指結印於胸前兩聲暴喝,聚氣凝神。千道氣芒頓如烈火澆油,徒然暴漲!銀光迸綻,銀海百十丈似蒼海生明月,耀眼光輝頃刻照亮了此間一隅昏暗。
緊接着白紗之內再次傳出冰冷聲音:“凡習功業,精尋經誥,受持要戒,諳誦在心,念。”
“……”
餘悠然話出口,千數道人們聽得一愣。這是餘悠然先前傳令默背的功業訣。此時餘悠然命人念,大多數人都搞不清楚情況,但他們很快便也釋然了…
“凡習功業,精尋經誥。”
“受持要戒,諳誦在心…”
十數位當下明悟的道人,首先隨令沉沉念起,其餘道人相繼反應。
潺潺道音細小而悠遠,隨着千人唸誦連成一片,和大相國寺的禪音頗有幾分相似之處,都給人以靜思。不同的是,禪音給人以心靈純淨,超脫於紅塵六道。而道音則給人以道心空靈,追求大道法則之根源,天人合一之境界。而純陽太玄經,乃仙人之妙訣,爲純陽始祖呂洞賓所著,暗藏三千大道玄機,可堪當世第一道藏。餘悠然要衆道唸的,便是太玄經第八卷功業妙訣。此訣非劍訣、道訣、心訣,而是一篇樸實無華的入世修行訣,無鋒芒外露卻勝在頗爲吻合此間純陽弟子的心境。
先行純陽宮,天下之道祖,帝力與我何干?
縱龍威在上,君臨天下,吾獨不尊,化身爲道,汝奈我何?
這,便是餘悠然的傲氣!
“心存意解,行之不疑,不懈不退…”
“精進日新,隨世教化,依時行藏。三洞諸經,更互出沒,順運濟急,勿強違緣,應用高低,不可抑絕…”
“闢啪闢啪…”
十數息時間…
千數道人,潺潺唸誦太玄經文,純粹而寧靜的聲樂宛如高山之流水,讓銀海粲然,亦讓所有道人的氣息逐漸悄然隱入無形的道韻之中。而道韻則在無形中加持着巨劍劍影,把劍影光華逐漸轉化爲一道道光電銀蛇,依附在劍身周圍,矗立在天地之間!樸素內斂於氣息,鋒芒畢露於劍意,兩者矛盾卻在此刻神妙融合,隱隱之中居然醞釀出了一絲化身爲天道,主宰蒼生的意境。真龍之威縱使至尊無上,但在天道之前亦只能與之分庭抗禮而不能將其覆滅。
道與天合,劍與道合。
普天世間捨我其誰!?
“嘖嘖嘖,聞所未聞。”
“太玄經原來還有此等妙用?”
“一篇功業修行訣便能凝聚起道息融合大道,我以前怎麼從來沒聽說過有這事情啊?”
巨劍附天雷,電芒閃耀,其強大的道韻氣息縱然是百里外的修者也能暗暗聯想得到。只是,當信報由天壇內第一時間傳來時,這些人則全然不敢相信,引起此番劍勢聚變的居然只是一篇太玄經的經文,而且還是功業修行的選章。雖說太玄經乃仙人所著,堪稱當世第一道藏,但純陽傳承數千載,開枝散葉寰宇內外,這太玄經的拓本早就人人可以隨手購得了,算不上稀罕物。可正就是這麼一本普通至極又珍貴至極的道經裡的一小訣,如今卻做到了天下修者想都不敢想象的事情,觸摸到了大道門檻。這也是無數王境大能者夢寐以求,卻求之半生而始不得的契機啊!
“嘖嘖嘖,不對不對。”
“太玄經應該只是輔因。”
某座樓宇內,一位血氣極其旺盛的老人扶着長鬚說道:“老夫不敢說已領略經藏奧妙,但老夫自四十破天啓便嘔心瀝血研讀太玄,至今已八十有六,卻從未感悟到所謂天門契機。這裡頭恐怕其中還有玄機啊。”
“老頭,你別丟人現眼啦。”
一位壯碩男子頗不以爲然,大大咧咧嘲諷去:“李白方纔有詩云,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說的就是這修太玄經修瘋了的女子,你竟敢拿自己和她比?你不嫌丟人,咱們都怕笑掉大牙喲!哈哈!”
“哼!”
老人很沒脾氣地撇去話者一眼:“小子懂不懂尊老?你說話能不能積點口德?老夫可沒說要和那瘋女娃子比,老夫只是說這太玄經裡雖字字珠璣但沒有問道的竅門,若真能承大道神韻,那必然還得另有原因。比如,那位叫墨言的女子,又或者那瘋女娃有什麼秘密…”
“快看,那是什麼!”
“我靠!”
老人賣弄的話兒未說完,憑欄處突然有人惶恐大喝!
隨眼望,天壇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