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歸思念,事情還得照做,皇帝還得朱顯波來當,錦州一戰大敗皇太極,該睡不着的應該是皇太極了,我大明佔駐錦州,他如魚刺在喉。卡不死他也憋死他。大明有火槍火炮,他那些騎兵攻城只怕是廢物一堆。現在他一定後悔吧首都定在盛京了,沒想到明軍這麼快就能攻陷錦州,而西方的蒙古各部打定主意坐山觀虎鬥了。
同時朝廷不斷徵調新兵,鑄造大炮,有劉立洋和李自成在錦州,我大明關內總算安穩了,應該抓緊機會休養生息,朱顯波給劉立洋去了一封,讓他像當年教我一樣,耐心的教三位進士的武功,也許將來用得着,朱顯波想劉立波應該不會讓我失望。傷不起,龍康仔,穆友前,你們要要學啊,不要辜負朕的希望。
由於大清戰火未熄,朱顯波推遲了接見各國使者覲見的時間,讓他們等到我滅了皇太極再來朝賀,以表大明朝威嚴和決心。
建貞五年中秋,洪承疇送給了我一份禮物,陝西境內起義參與基本肅清。關中也算是國泰民安。
由於海外貿易的增長,加上老天爺幫忙,不添亂,大明國庫日漸充裕。朱顯波也知道小日本欺侮明朝沒海軍,但真正的大型商船出現在日本沿海時,還沒膽量跟荷蘭人一樣扣押大明船隻,這也是萬幸。
有了錢就得強軍,落後就要捱打,何況東北還有個皇太極。倒是北方的韃靼還比較低調,陸路貿易增長很快,朝廷大臣門按朱顯波的要求,拿陶瓷,茶葉,織布換蒙古馬。由於蒙古部落衆多,倒也沒人生疑,畢竟歷朝歷代,南方都是去蒙古換馬的。畢竟蒙古馬有血種優勢。
徐光啓忙裡偷閒居然寫完《農政全書》對大明的農業生產指導意義深遠啊。朱顯波吩咐工部大量印刷發往各省各州。畢竟在明朝這個時代,農業是第一位。折騰完農業,朱顯波還是盯住徐光啓,讓他繼續搞火槍,火炮。根據徐光啓的回憶,澳門的葡萄牙人應該很擅長,於是讓他親自去那邊請了幾個顧問回來。總之,軍事要強大,科技須先行。
由於覺華島的戰爭教訓,朱顯波知道了戰船對大明的重要性,我大明從南到北幾萬裡海疆,沒有強大的海軍是不行的。不過當下的主要任務還是消滅皇太極再說。於是先吩咐下去,讓徐光啓先帶着那些匠師和進士們先弄起來,不定什麼時候能出成果呢。張蕾的中央將軍倒是當得不賴,訓練新兵很有一套方法。只是她依然對朱顯波不屑一顧。
建貞五年十月,開平衛來報,袁崇煥再次出兵騷擾皇太極,以配合錦州攻勢,結果不幸負傷,沒想到箭里居然有毒,幾天後一代名將不治身亡。留下一子一女在夫人身邊,朱顯波連忙叫人將袁崇煥的子女接到京城,這名將之後要善待,尤其是袁崇煥的兒子,如果有出息就更加要重點栽培,說不定是第二個戚宏亮。
見到袁崇煥的妻兒時,朱顯波大聲痛罵皇太極可惡啊,前殺我侍郎,後毒我大將。一來是要化悲痛爲力量,而來順便安撫袁崇煥一家老小。並承諾朝廷會立即展開行動,爲袁崇煥報仇雪恨。
於是朱顯波馬上調祖大壽任開平衛總兵,京師四營湊齊八萬人馬,兩營火槍,五十門大炮開赴錦州,令劉立洋,李自成等人出兵攻盛京。經過幾次增兵,山海關,寧遠,錦州一帶,劉立洋的統轄下已經有近二十五萬,其中騎兵五萬,火槍四營,火炮一百門。
至此大明京畿軍隊已經有一半在關外了,對皇太極也形成了數量優勢,由於皇太極開始分兵把守,朱顯波知道特種兵的機會來了。於是令戚宏亮率特種部隊趕往前線增援,叮囑戚宏亮,部隊主要用於夜間偷襲,追擊之類,好鋼用在刀刃上,正面戰場還是讓其他軍士去頂。
另一方面修書至蒙古各部,大罵皇太極無德無義,大明決定將其剿滅,希望各部保持中立,並切斷於皇太極各部的聯絡,一旦明軍擊敗皇太極,希望各部落不要收留皇太極部族。朱顯波這招也是一石二鳥,一來防患於未然,讓蒙古各部不敢輕易支援皇太極,二來斷掉皇太極的後路,讓其沒有機會逃入茫茫大草原。
朱顯波給劉立洋的命令裡只有一條:務必打下盛京,趕跑皇太極。不能讓其在兩河流域有立足之地。朱顯波的計劃是把皇太極往北方趕,往西伯利亞趕,越北越好。最好是去無人區替大明朝守備疆土,將來等大明朝又空暇再一一接管。
要怪也只能怪皇太極他命不好,遇到朱顯波,還妄自稱帝,居然吧都城定在離山海關這麼近的地方,分明是想集中兵力南下。本來以爲大明自萬曆以來常年怠政,氣數已盡,未曾想出來個少年建貞,文治武功樣樣了得。早知道大明皇上如此,也學蒙古假裝臣服,做一方霸主算了。
朱顯波這次只所以不親征,也是想給劉立洋一個立功的機會,李承宗這人雖然能幹,全國各地佈防得當,但王拓的錦衣衛私下來報,他每次徵調新兵時多少都有貪污銀兩,如果劉立洋能順利拿下盛京,到時候調回京師做尚書也是個好棋。當然也有穩定朝局的考慮,後宮也好,朝廷也好不能長期空缺皇上,一旦權力真空,就會有人蠢蠢欲動,慾望這個東西是很難說清楚的。
當然朱顯波也是有足夠的把握了,劉立洋和李自成都不是等閒之輩,再加上戚宏亮的輔助,再加上火槍大炮的威力。皇太極就是再固守也很難頂住,很狂騎兵擅長野戰,守城不是皇太極想要的。
很快,前線傳來好消息,劉立洋和李自成已經合圍盛京。劉立洋跟隨李承宗很久,也經過朱顯波和周濤等人的強化訓練,指揮能力超一流。加上我大明火炮和火槍佔據強大的優勢,李自成和戚宏亮等小將英雄善戰,皇太極被圍不算太冤枉。
一個半月後,劉立洋來報,在我大明火炮火槍強攻之下,大明軍隊攻陷盛京,清兵死傷過半,俘虜兩萬,皇太極率殘部逃往松花江北。朱顯波立即下令追,這傢伙不能給他喘息機會,同時調祖大壽到山海關,加強關內外建設。
再一月,前線來報,大軍於松花江北斬啥清兵約兩萬餘人,皇太極殘部不足萬人,逃往興安嶺。請求指示。朝廷隨即下令,升劉立洋爲遼河總督,總督府設原盛京,屯兵八萬,管理自山海關向東向北遼東,兩河流域及遠至興安嶺外。伺機肅清大清殘餘。皇太極啊,皇太極,不是你無能,是我建貞太能,等着吧,早晚將你活捉。
隨即又升李自成山海關總兵,祖大壽前往東北,專門負責肅清皇太極等餘孽,劉立洋也好安心治理遼河地域。
自此山海關外屯兵十萬,三海關屯兵三萬,其餘部隊係數撤回京師大營。同事劉立洋推薦的穆友前接替祖大壽任開平衛總兵。
自此,朱顯波治的大明內陸幾無戰事。
(明建貞七年七月,祖大壽等人來報在庫頁島附近生擒皇太極,那是後話,暫且不表。)
(PS:本月響應縱橫新政策,每日更新一萬,請大家果斷收藏,給予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