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修爲不俗、肉身打熬的極好,已過而立之年的楊弘遠並無大叔的油膩,從外表看上去還如二十歲的模樣。
其實進階武人境後修士的外貌隨着年齡變化就極慢,甚至可以稍微控制,如大宗派弟子五六十歲的武人境修士都是青年才俊。
不過在各村鎮的武人境,隨着成家立業基本不會控制外貌變化,不過作爲未婚人士的楊弘遠還是要稍微控制下的,畢竟可還沒找媳婦呢。
已經三十一歲的楊弘遠在開闢丹田成功進階武人境後,用了六年時間再次打磨根基,力求精氣神三道修爲齊頭並進。
在精氣兩道反哺促進下,終於感覺自己在神一道也達到了目前修爲的頂點,也足以支撐自己的想法。
玉靈峰閉關密室中,三元蘊靈香嫋嫋升起,讓楊弘遠感覺全身內外暖洋洋的。
定神香主穩定心神,可防止修士走火入魔。
靜神香主精力集中,可助修士專心修煉突破。
蘊神香則是溫養靈識,恢復精神損耗,三神香各有擅長。
楊弘遠在製作出三神香之後,苦心鑽研調配靈藥。
而從尹拙鳴洞府獲得的凝神草草籽如今也是長了近十年。
加入之後終於成功研製出了集三神香優點於一體的三神蘊靈香,而因爲加入了凝神草,還有增長靈識之效。
楊弘遠在三神蘊靈香的包裹下,用自身的靈識觀察着丹田的變化。
顯化的山巒雖然高度沒有變化不過卻是更加凝實,三道靈光圍着山巒騰挪轉動靈動異常。
戊土靈決運轉從外界源源不斷的吸納靈力,楊弘遠的修爲早已進無可進,一陣陣飽脹感傳來。
若不是楊弘遠肉身強悍,換個人來怕是早已被撐爆。
在楊弘遠的理解中,若是把人體丹田比作一個混沌,而開闢丹田自然也是開闢混沌的過程。
爲此另有華夏文明傳承的楊弘遠在開闢丹田時,不管有沒有用,以靈元化斧足足劈了四十九斧才罷休。
而武人境二重生濁氣,就是修爲達到武人境一重巔峰後,以靈元引動丹田生出濁氣,說起來簡單在楊弘遠看來可不簡單。
丹田開闢就相當於混沌衍生,宇宙初成。
而在丹田生濁氣,可是宇宙誕生出物質。
意味着從無到有,相對而言對應着“無”,乃是最初之初,對應的正是三清之中的原始天尊,如此楊弘遠怎敢大意。
本就修爲達到武人境一重巔峰的楊弘遠,在源源不斷靈力供應下,自身修爲終於壓制不住。
濛濛玄色光點在丹田上顯化,然後兩兩相遇結合,第一縷濁氣在丹田生成顯現。
這彷彿是一個信號,絲絲縷縷的濁氣開始成形,楊弘遠體內靈元快速消耗,終於不再有那種快要撐爆之感。
與此同時楊弘遠的修爲,在外人看來好似在進階濁氣片刻就達到了巔峰。
而事實確實不錯,楊弘遠整個丹田都被濁氣充盈,稍稍穩固怕不是就可以直接衝擊武人境三重。
不過楊弘遠自然不會如此,只見初始的那縷濁氣在生成後就向上漂浮,而山巒上三道神光中的一道也是有了感應一般微微轉動。
接着主動飛向了那縷濁氣,二者好似本就一體瞬間融合,接着飛下山巒。
生成的縷縷濁氣此時好似被吸引了一般,乳燕歸巢一般夾雜着精純的戊土靈力融入其中。
與此同時只見楊弘遠身前憑空出現一隻玉瓶,一個被白色靈光籠罩的玄幽色光團出現。
當初在曲武山發現那處煞氣之源的時候,在初始開啓煞源供幾人突破的時候,造化玉牒卻收攝了一團玄幽色氣團。
初時因爲幾人突破楊弘遠沒來得及查看,後面多番查閱玉簡,再結合自己的推測,這氣團正是土行一脈難得的寶階靈物地陰濁氣。
後世孫子修煉寶術神通兩儀微塵光正是用的此物,而此時正好被楊弘遠用來修煉。
只見丹田中初始的那道濁氣,在先後融合了山巒神光與衆多濁氣、靈元,此時已有嬰兒拳頭粗細三尺長短。
地陰濁氣被納入丹田之後,迅速的被吸收融入,同時楊弘遠從識海中調動了一半的靈識投入其中,猶如切割的劇痛讓楊弘遠齜牙咧嘴。
幸好外有三神蘊靈向滋養,內有大日如來法相鎮壓,才讓楊弘遠支撐下來。
與此同時楊弘遠口誦《玉清文昌真經》,楊弘遠好似蒙上了一層道家清淨仙光,濛濛青光在全身綻放。
與此同時丹田之中,濁氣光團再生變化,在源源不斷吸納靈元后。
逐漸形成一身着月白道袍,面色威嚴的中年道人,頂負神光,左手虛拈,右手懷抱三寶如意,口中與楊弘遠同頌《玉清文昌真經》。
片刻之後身形穩固,隨即飄向山巒峰頂,一座仙宮在山頂形成,仔細看去宮門之上以繁雜篆文書寫玉清宮,隨即進入其中仙宮關閉。
楊弘遠睜開雙眼,滿是喜色,不枉自己謀劃多時,今日成功凝聚出玉清化身。
不說化身之法在此界少有,就是能夠練就化身之寶也是難尋,今日趁着自己進階濁氣境,利用前世華夏傳承竟然真的成功了。
雖然如今分身實力弱小,只有堪比凡人境修爲,可潛力卻是不俗。
雖然楊弘遠的修爲會被大大拖慢,可要那麼快的進境幹哈,修爲根基纔是王道。
志得意滿的楊弘遠成功出關,而因爲凝聚玉清分身,本來濁氣境巔峰的修爲直直降爲初入濁氣境,倒是少了麻煩。
不過這靈識損失了一半還多,還不知什麼時候可以重新恢復。
楊弘遠伸手一抹,手上已經出現了一枚玉簡,正是從天狼真人儲物袋中得到的玉清如意靈氣靈術。
靈識蔓延上去,完整的傳承頓時印入識海中。
與此同時丹田山巒上的玉清宮中,只見玉清分身雙眼睜開,右手的三寶如意越加凝實。
道道玉清靈氣瀰漫開來,楊弘遠閉上雙目,一邊恢復損耗的靈力精神,一邊揣摩玉清如意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