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楊始祖落戶到青樹村至今已有六百年,始祖有五子,青樹村楊氏族人往上追溯都可歸於這五脈,不過隨着時間流逝各脈中也都分出了各支各房,有的人丁稀少的索性單過。
如今整個青村村有楊氏族人近五百戶,約有兩千五百餘人,不過有修煉資質的族人卻只有不到五百人,而達到凡人境五重的還不滿十人,其中還大多爲年老修士。
只因常年耕種靈田,一年到頭賺不了多少玉幣,又無高深功法修爲自然難以提升,至於爲何近六百年才五百戶族人,自然是玉州大戰帶來的影響,人口不豐。
而楊伯橋因爲是長房嫡脈,所獲先輩遺澤最多,且歷代所娶之人也皆爲有修煉資質之人,一代代改善下來至如今後輩幾乎都有修煉資質。
整個楊氏宗族中,除了楊家始祖,長房的兩位武人境修士,其中二房、五房還各出現過一位武人境修士。
五房人丁不旺,現如今只有幾十戶,但二房卻是除了長房最爲興盛一脈,有百多戶,三房、四房因未出現過武人境修士,底蘊淺薄向來存在感較低,也無甚話語權。
如今整個楊氏宗族,長房分爲四支,二房有三支,三房四房各兩支,五房一支,五房十支就是如今的楊氏宗族的傳承脈絡,不過楊伯橋作爲長房長支還是頗有威信,各房各支有了矛盾也多找其調和解決。
西山靈源之地現世之後,楊伯橋老爺子攜金鱗鯉不單拜訪了各房各支的主事之人,同輩的兄弟也一一拜訪交談,談及祖先落戶傳承至今,戰爭期間各房同心,數百年來守望相助,如今祖地靈源之地現世可謂先祖有靈,楊家崛起在望雲雲。
到了此時衆人也都明白了其目的,竟是要整合整個楊氏宗族,其實祖上的四位武人境修士皆有此想法,奈何戰爭期間身不由己,不是隕落戰場就是重傷而歸坐化,根本有心無力。
其實四位突破武人境的先祖皆是以爲到了楊家崛起之機,動用了祖先留下的部分底蘊再加上宗族相助才突破成功。
雖然成功突破到武人境,可惜時機不對,最後一位武人境先祖留下遺訓,戰爭結束前不許再動用底蘊,直到楊明禎靠着祖孫積累及宗族相助再次突破武人境。
在楊伯橋老爺子走訪過程中,長房其餘三支欣喜同意,畢竟雖是分支但一個房頭關係更是親近,本就有意向靠攏沾光再加上楊伯橋親自登門,自是一口應下。&bsp&bsp&bsp&bsp
三房、四房四支在故作扭捏後也應下合併,蓋因兩房在楊氏宗族中向來貧弱,祖上修煉到凡人境巔峰修士都是不多,對於族中事物少有決策,大多附和。
而其勢弱致使嫁娶多是無修煉資質凡人,大大降低了後代出現靈耕農比例,循環往復越來越弱,但楊伯橋卻無任何輕視,畢竟在宗法制中這可是兩房的力量,加上自己長房已可敲定整個楊氏宗族大多事宜。
五房雖是人丁不旺,但因兩百年前的最後一位武人境先祖,卻是底蘊猶存,楊伯橋多次暗示也是模棱兩可。
而二房態度就是明顯的不願了,其不但人多勢衆且也相對富庶,一直以來跟長房別苗頭,奈何長房勢力更大很多時候只能退讓,並族之後境況不一定比現在好多少,卻要受到束縛,自是不願。
楊伯橋老爺子當場也沒糾結太多,意思傳達到位,隨後告辭離去,老爺子自是明白,大勢如此僅憑二房不可能阻擋,並族勢在必行。
第二日,西山腳下一片開闊的平地上,一張用紅木精心打造的太師椅正立中央,兩邊各有一把同樣紅木座椅,下首兩側各有五把,每把紅木椅後還放有許多矮凳。
隨着時間推移,楊氏各房各支一一到來,在楊伯橋祖孫三人接待下一一就坐,待人到齊互相寒暄一陣,楊伯橋祖孫也在中間安坐下來。
只見楊伯橋坐下後開口到“上一次我楊家衆多族人齊聚應是在五太叔祖進階武人境時,那時也是濟濟一堂,不過應是不及此時人多,可見我楊家兩百年下來族運昌盛。”
只聽一七十餘老者輕嘆一聲道“大哥說的是,曾祖一晃也逝世百多年,幸賴祖宗庇佑,如今我楊家有兩位武人境修士,大有可爲。”
聞聽此言右手第一張椅子上的老者卻是心裡暗驚“五老頭難道也同意並族,這可是大大的不妙。”
楊伯橋接着道“五弟說的是,而今日把大家召集過來,卻是商定一件事,我楊氏衆人本就同宗同祖,蓋因前期戰亂不斷,又無武人境修士統合,遂分出各房各支。
如今玉州各勢力止戈休養生息,我楊家又有兩位武人境修士,正是我楊家上下一心奮發之時,集合整個楊氏宗族之力,就算豪門望族我楊氏也可一拼。
故我決定歸攏各房各支,合併一族,我自任楊氏第一任族長,明禎定爲二代族長,成照爲三代族長,不知大夥意下如何?”
而待得楊伯橋說完,楊明禎、楊成照卻是把自身氣勢放出,武人境威壓向着衆人壓迫而去。
“武人境二重,生濁氣!”右手第一張椅子上的二房太爺楊步亢卻是驚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