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踏青遊·清明

他們是帝王,她和他們,本不該有任何交集。這一切,從一開始就僅僅是一個笑話。

——序言

大燕朝明德十七年清明。

與歷朝歷代一樣,大燕朝傳承了清明踏青的習俗。錦都西南側的綿綿青山在這一天是城中少男少女的絕佳去處。皇親國戚、文人雅客、平頭百姓這一天都三五結伴地出城往山上去。

那年,閔素兒十二歲。

只是錦都的普通人家罷了,綾羅綢緞自是沒有,就穿了身七分新的麻布交領襦裙,與幾戶鄰居家的同齡女孩一起出了城。

清明素有戴柳的習俗,大人戴柳無非是爲了辟邪驅災,可十二三歲的小女孩無所謂辟邪也想不到驅災,單純圖個好看。窮人家的孩子又沒有什麼首飾可用,柳枝編成圓環戴在頭上好歹算個點綴。除了自己戴,手巧的女孩子們往往會多編上一些,倒賣給其他人賺點小錢補貼家用——至於爲什麼會有人買,其實多半是那些文人雅士大有悲憫之心樂意花錢幫她們罷了。

閔素兒屬於家中不寬裕但也並不缺這點錢的人,賣了錢便當即去城門口的攤販那兒買了個風箏。因爲有踏青習俗的存在,放風箏在這一天也是常見的活動,還一度被附上了驅邪的寓意,不過說到底還是玩得開心最重要。

閔素兒手裡這隻風箏是極爲簡單的菱形,薄薄一層紙糊在架上,上繪五毒。雖然簡單,幾個小姑娘也玩得頗歡,一路歡聲笑語灑在山間。

其實放風箏也算是個技術活,能不能放起來不僅要看風力,還得會放。閔素兒一走神的工夫,風箏就在天上晃了幾晃,歪歪斜斜地栽到地上。閔素兒一吐舌頭,向幾個夥伴道:“我去撿。”就向風箏落地的地方跑去了。

離得倒是不遠,眼看還差五六米的距離了,耳邊聽得一聲喝,一輛馬車從她眼前駛過,車輪正實實在在地碾過地上的風箏。

看着風箏被毀,閔素兒一聲痛徹心扉地“啊……”

馬車就停了下來。

一個年輕男子跳下車,走過來看了看她,問:“撞到你了?”

這男子聲音很奇怪,比常人要尖細很多,聽得閔素兒渾身不自在,打了個激靈,搖了搖頭。

他又問:“那你叫什麼?”

閔素兒指指地上的風箏殘骸:“我的風箏……”

那人便急了,挑眉斥道:“就爲個破風箏你叫什麼!你知不知道這是……”

“劉原!”車裡傳來低喝,語氣亦是不善,面前的男子立刻住了口,到車窗邊躬身靜立了一會兒。閔素兒也聽不清裡面的人說了什麼,總之這個劉原再走到她面前時神色大是無奈:“走,姑娘,我賠你的風箏……”

閔素兒縱使文化程度不高,也看得出這不是他的本意,是車裡那人的意思,想起他方纔那句話,毫不留情地白他一眼:“纔不要你們賠!誰知道這車裡坐得是什麼大人物!我才受不起!”

扭頭便走。身後的馬車裡一陣暢快朗然地笑,就如一縷穿過雲層地陽光一樣,那聲音讓素兒覺得周遭景物皆變得更加明亮了,就聽那人說:“這小丫頭有意思,好一張不饒人的嘴。劉原,這姑娘若不要你賠的風箏,你便不用回來了。”再後一句話,卻是吩咐車伕了,“走。”

車伕馬鞭一揚,馬車絕塵而去,留下劉原再原地有苦難言,再對素兒說話時竟已是乞求的語氣:“姑娘,方纔是我不對,你大人有大量別跟我計較……行行好讓我賠了你風箏,我好回去交差……”

素兒適才說不要,一是因爲賭氣,二也是並不那麼在乎那風箏,哪知道這神奇的主僕二人給她上演這麼一出。她被劉原逗得心裡發笑,正經道:“好啊,賣風箏的就在城門口,你去買給我。”

劉原如獲大赦,興高采烈地跑去給她買風箏,五顏六色的風箏拿回來十幾個送到她面前,倒搞得她瞠目結舌:“那個……你們就弄壞了我一個風箏……”

劉原卻又是一臉不耐了:“就拿着吧,我回去覆命了。”

素兒卻揹着手不接,笑吟吟道:“急着回去覆命是吧?告訴我那位公子是誰。”

劉原怒意頓起,素兒好死不死地接了一句:“不然,我就不要你的風箏。”

爲什麼想知道那人是誰,並不是因爲素兒生了雜念,而是因爲錦都名士頗多,常有奇聞佳話在坊間流傳。這些名士大多是兩個極端,一類不屑於與尋常百姓交往,認爲這是自降身份;另一類則樂得與百姓同樂,覺得這纔是名士風範。所以素兒很好奇今兒這個是哪一位,若真是個名聲響亮的,與他搭了話還被送了風箏,也委實是個值得炫耀的事啊……

總之,這確實是普通百姓對於上流社會的一種盲目推崇……

劉原踟躕半晌,終是一跺腳道:“唉!這姑娘……那是四殿下!”

素兒呆了,哪怕她是個傻子,也知道放眼大燕能被稱作“四殿下”的只有一個人——四皇子。

自己運氣真不錯,若是這位四殿下脾性不好,恐怕明年今日家裡就可以給自己上墳了!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素兒路上斷了魂”啊!

.

那天回去之後,素兒一直魂不守舍,她自認爲是嚇的,總聽到那一聲清朗的笑,總聽到那一句“這小丫頭有意思,好一張不饒人的嘴”。可雖說是心中後怕,又希望再次真真切切地聽到那個聲音。

過了兩個月,到了選家人子的時候。大燕朝家人子每三年一選,明德一朝第一次選家人子是在明德三年,如今已是第五次。按規矩,從七品以上官員家中女爲“上家人子”,選中則爲嬪妃,次者多賜婚於皇親國戚,頂不濟了也是個宮中位份不低的女官;從七品以下官員家中女至平民之女則爲“中家人子”,選中也就是個宮女。依素兒的家世,若參選自然是中家人子了,因此她從未動過這個念頭——當宮女有什麼意思?多半在宮中孤獨終老,縱使混得好有朝一日放出宮了,也起碼二十歲,嫁齡都過了。當然也有被賜婚的,但那才幾個啊?!

可這次她上心了,因爲她聽說“宮女若在嬪妃面前得臉了,賜去皇子府也是有的。皇子府聽上去比不得皇宮,但宮外規矩少,對宮裡賜下的人也客氣,反倒更是逍遙”。她無所謂皇子府是不是規矩少、無所謂皇子府是不是更逍遙,在聽到這個消息時,她只是忽然在想:若自己進了宮在嬪妃面前得臉了,有沒有可能被賜去……四皇子府?

她清楚這個可能小之又小,但她若不去,便是半分希望也沒有。她很想再聽到那個聲音,很想看看那個聲音的主人長什麼樣子。

她直言告訴父母她想進宮,縱使家中不止她一個孩子,父母也還是不願意讓她去的……皇宮那個地方哪年不死幾個宮女啊?“幾個”那算好的啊!

父母的阻攔耐不住她堅持,何況家中確實不寬裕,平時衣食不缺,但要生病就得考慮考慮生得起生不起,而宮裡一個月的俸祿就夠家裡過上半年了。總而言之在正方(素兒)反方(父母)進行了一番亢長的辯論之後,素兒可算是如願以償地進了宮了。

“中家人子”既然是做宮女,挑選步驟也就沒那麼複雜嚴格。長相湊合、無惡疾、不傻即可,閔氏素兒全方位合格……

不僅合格,她還算是較優秀的,嗯,和其他普通的平民之女比起來長相算標緻。這意味着她不用去做那些打掃庭院之類的粗活,可以得到一份相對來講好一點的差事,起碼能在人前露露臉。

學完了基礎的規矩就算是掌握了後宮基礎生活技能,宦官帶着幾個小宮女各去各的宮室。素兒要服侍的人,是位列八十一御女的嬪御張氏,位份不算高,正七品麗儀。

.

張麗儀還是頭一次選家人子時入的宮,已經快要三十歲了。初封正八品穆華,十五年裡晉了一品,這大約也算是不得寵嬪妃的模範代表了!專注失寵十五年啊!

後來,素兒聽說,張麗儀並不是不得寵,也不是沒晉位。她進宮的第二年就生下了十皇子,曾做過正二品昭華。在明德十年的時候,帝大病了一場,欽天監官員夜觀天象,說張昭華與帝八字不合,她就自請降最末等的采女,最終的結果是帝只下旨降其正七品麗儀,但從此終究是失寵了。

彼時,素兒還只是個不諳世事的小宮女,她不知道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背後可能藏着多少九曲十八彎。

因爲張麗儀失寵,來繁澤宮的人很少,可以說這一宮的宮人都在過自己的日子,沒那麼多勾心鬥角,也沒那麼多規矩束着。素兒做事靈巧,張麗儀待她也不錯,逢年過節,張麗儀甚至願意和她們這些小宮女玩上一玩,一起剪個窗花或是扎個燈籠什麼的,她覺得宮裡的日子還挺好過。

若是真沒機會見上四皇子一面,就這樣下去也挺好。

7.滿庭芳·凌蓮40.夜如年·完成1.楔子19.踏青遊·王府22.踏青遊·計謀19.踏青遊·王府44.歸國謠·逖沷24.踏青遊·帝王46.憶故人·揭起24.踏青遊·帝王11.滿庭芳·錦都19.踏青遊·王府8.滿庭芳·煉獄5.雲鬢亂·負情27.踏青遊·充媛6.雲鬢亂·終章10.滿庭芳·接單21.踏青遊·病中11.滿庭芳·錦都50.憶故人·煩亂49.憶故人·痛楚22.踏青遊·計謀17.踏青遊·清明3.雲鬢亂·婚約9.滿庭芳·出逃37.夜如年·陷阱40.夜如年·完成45.歸國謠·終章37.夜如年·陷阱28.踏青遊·易主12.滿庭芳·入憶3.雲鬢亂·婚約22.踏青遊·計謀46.憶故人·揭起41.夜如年·終章18.踏青遊·宮中21.踏青遊·病中33.踏青遊·終章35.夜如年·漾瑾32.踏青遊·帝后11.滿庭芳·錦都43.歸國謠·死戰43.歸國謠·死戰10.滿庭芳·接單18.踏青遊·宮中12.滿庭芳·入憶39.夜如年·除夕32.踏青遊·帝后27.踏青遊·充媛40.夜如年·完成23.踏青遊·回宮31.踏青遊·決斷10.滿庭芳·接單4.雲鬢亂·變故19.踏青遊·王府39.夜如年·除夕18.踏青遊·宮中36.夜如年·一璧26.踏青遊·中秋45.歸國謠·終章39.夜如年·除夕50.憶故人·煩亂26.踏青遊·中秋29.踏青遊·承諾12.滿庭芳·入憶9.滿庭芳·出逃36.夜如年·一璧17.踏青遊·清明49.憶故人·痛楚18.踏青遊·宮中3.雲鬢亂·婚約24.踏青遊·帝王21.踏青遊·病中14.滿庭芳·更換3.雲鬢亂·婚約19.踏青遊·王府49.憶故人·痛楚21.踏青遊·病中8.滿庭芳·煉獄42.歸國謠·傾囊26.踏青遊·中秋23.踏青遊·回宮17.踏青遊·清明14.滿庭芳·更換5.雲鬢亂·負情6.雲鬢亂·終章43.歸國謠·死戰44.歸國謠·逖沷24.踏青遊·帝王6.雲鬢亂·終章49.憶故人·痛楚38.夜如年·後來50.憶故人·煩亂24.踏青遊·帝王35.夜如年·漾瑾29.踏青遊·承諾5.雲鬢亂·負情50.憶故人·煩亂12.滿庭芳·入憶12.滿庭芳·入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