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第7章 【西入臨潼】

“君未睹夫巨麗也,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終始灞滻,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乃是司馬相如《上林賦》中的詩句,說的則是八水繞長安的奇景。

所謂八水,指的是縱橫於古城西安的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條河系。其中以涇水爲首的灃、澇、潏、滈、滻、灞等河匯於渭水。渭水東流,至潼關而入黃河。因沙土不同,涇水清澈,而渭水渾濁,二流於西安西北的高陵相會卻不相融,於是東流的渭水成半清半濁、順流而下,此即所謂“涇渭分明”的由來。

太子朱標一行人自在潼關下了船,見了渭水也覺得新奇,便一路沿着渭水往東,經華陰、華縣、赤水、臨潼,直奔西安。

待到臨潼時,以備邊陝西爲名接管了西安兵權的李景隆早已青衣小帽、換着便裝,帶着數十名近衛等侯在了臨潼的東城門下。

李景隆乃是曹國公李文忠的次子,身材頎長,眉目疏秀,顧盼間十分偉然。曹國公在世時,每遇朝會,因見李文忠舉止雍容,洪武皇帝都不禁爲之側目良多。故而李文忠薨逝後,洪武皇帝朱元璋特旨擢拔身爲次子的李景隆承襲了曹國公爵位,並多次遣其赴湖廣、陝西、河南等地練軍,如今已是掌管京師左軍都督府的大將軍了。

李景隆與其父李文忠一樣,都是鐵桿的太子派,遠遠地見朱標一行人迤邐而來,忙緊走了幾步迎了上去,含笑躬身就要行禮。太子朱標見了他也自高興,笑着一把攔住了:“我這次是微服於江湖,可不許張揚”。

黃子澄人宮較晚,加之李景隆今年來常被派往各地練兵,並不在京師,因而黃子澄並不認得,待見此人風姿如此,卻也不禁暗暗驚訝——竟然有這等人物,自己入京師多年卻不能識,也真是一件憾事。御史胡延平卻認得李景隆,只因自己位卑品低,歷來只能仰視,更別說結識了。

幾個人裡頭,稍微能與李景隆說得上話的,也就一個年輕新進、兼着工部右侍郎和刑部侍郎兩職的張昺。張昺因上前一步笑道:“公子一路輕車簡從,更不入府進廟,從山東到河南,都沒人知道我們的行蹤。嘿嘿,你可是個大忙人,如何就能知道在這裡等我們了?莫不是我們這一路都有你的眼線不成?哈哈哈”。

李景隆波光只是一閃,穩穩地笑了笑:“景隆也是知道規矩的,哪裡敢做那些事?只是我料着公子從東邊入西安,必從潼關一路過來,那就必過臨潼無疑,因而算着日子在這裡候着呢。不瞞諸位,我可是在這裡侯了有半個月了呢。嘿嘿,原想着要去潼關等的,可又怕我走了,這西安城裡出了什麼亂子可不得了。嘿嘿,也怕冒失地闖出來,會壞了公子的事兒。所以啊,只有按捺着想念公子的心思,苦巴巴侯在臨潼了。哈哈哈。”

衆人見他神色自如,談笑間既擺了苦勞又表了忠心,話說得在情在理,十分動人,語氣卻很淡然,心下也暗自佩服,不愧是世家子弟,氣宇畢竟不凡啊。

“九江(李景隆,因生於九江,便以九江爲字)身負重任,已是辛苦,何必如此?”朱標頷首笑道:“我也只比你長個五六歲,少年時常帶你一處玩耍來着,如今大了,怎的就生疏了?還是公事緊要些,不必拘禮”,言下瞧着神情,朱標卻是對這位既忠心又聰穎、更氣宇軒昂的李景隆是極爲滿意的。

黃子澄早爲李景隆的氣度談吐傾倒,此時也插口玩笑道:“我們如今是到了九江公的地面兒,不知九江公這位地主要如何鋪排我們啊?”

李景隆擡眼閃了黃子澄一眼:“這位想必是洪武十八年的探花郎,如今的太學東卿,坊間與方孝孺並稱爲‘南北二家’的黃子澄吧?真是久仰你的大名了,如今能在這西安得見,真是景隆之幸,豈敢怠慢呢?”

黃子澄自覺出生寒微,入宮後的品級也低,這位皇親國戚的李景隆定然是不認識自己的,不想他一口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而且對於自己才封的“太學東卿”的官職也瞭如指掌,甚至坊間的說法都清清楚楚,不禁對他大起好感,臉不覺地已是一紅,慌忙擺手:“豈敢豈敢?真是折煞了子澄也。”

朱標見二人客氣,一笑,截住了道:“子澄說得是,既然我們到了你的地面兒,你這地主兒不鋪排鋪排可是說不過去的。領略一下這秦晉之地的好處,可也是我此行的題中應有之意啊。說吧,預備着帶我們去何處啊?我們從潼關上岸,一路上也算見了些世面,你可別想拿出上不得檯面的東西來糊弄啊。啊?哈哈哈。”朱標似乎見了李景隆心緒十分的好,一路上都溫文爾雅的人也開起玩笑來了。

黃子澄卻心裡清楚,太子朱標一路都心不在焉,想着旨意。自己和張昺雖說都是太子的近臣,可畢竟涉足朝局太淺,權勢也太微,參贊勸慰的事可以,可若真要做什麼事,只怕十個黃子澄和張昺都比不得一個李景隆呢。如今與李景隆會合一處,太子的安危也不用全繫於不明底細的錦衣衛手裡了,朱標又怎能不心情大好呢?

“我守在這臨潼便有此意呢”,李景隆仍舊一副穩穩當當、滴水不漏的氣度:“這西安自西周,歷秦、漢、西魏、北周,至隋、唐,歷來都是都城之地。就連宋時,趙匡胤原也是要遷都於此,只礙於諸多功臣舊部在開封置了許多產業,纔打消了念頭。因而從秦之咸陽宮,漢之未央宮、長樂宮,隋之大興城,到唐之大明宮、興慶宮,可都留下了不少遺蹟古城呢。若是要都看個遍,只怕沒有一兩個月是看不完的。”

衆人聽他說起留存此地的前朝殿宇如數家珍一般,也都被惹得心癢難耐。黃子澄是讀書人,最愛看這些前朝古蹟,忙問道:“那今日帶我們去何處?是咸陽宮,還是未央宮?”

李景隆卻神秘地搖了搖頭,許久方從齒間蹦出幾個字來——“華清池!”

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四卷第4章 【朝廷邸報】二卷7章 【行舟奇人】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五卷44章 【召見燕王】四卷18章 【虛虛實實】四卷36章 【疑案重重】二卷10章 【慈雲禪寺】三卷6章 【叔侄相見】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二卷34章 【二虎相鬥】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第四十章 【師徒別離】三卷41章 【鬥謀用詐】四卷第4章 【朝廷邸報】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三卷7章 【風月秦淮】五卷21章 【坦誠相見】第三十二章 【天定良緣】四卷26章 【爺孫情深】四卷12章 【深謀遠慮】四卷26章 【爺孫情深】五卷52章 【張信報信】四卷39章 【御醫華中】四卷29章 【皇帝情深】二卷5章 【秦王酒宴】四卷39章 【御醫華中】四卷45章 【貪墨真相】第十四章 【夜入府邸】五卷32章 【宮外雪人】四卷43章 【通州尋主】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三卷38章 【大廳攪鬧】四卷28章 【計議離京】第五章 【空印案起】第二十九章 【燕王大婚】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四卷46章 【理財奇人】五卷第10章 【一舉兩得】第九章 【於皇寺內】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第四十章 【師徒別離】五卷41章 【燕王謁陵】三卷2章 【帝王心術】四卷26章 【爺孫情深】二卷4章 【硬闖行舟】五卷24章 【大變在即】二卷15章 【計議賑災】三卷34章 【胡攪蠻纏】四卷41章 【郭恆案發】第八章 【中都鳳陽】三卷41章 【鬥謀用詐】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四卷16章 【啓用舊將】五卷41章 【燕王謁陵】二卷8章 【秦晉相鬥】第二十九章 【燕王大婚】五卷18章 【王官待客】四卷43章 【通州尋主】三卷4章 【父子重逢】三卷33章 【晴天霹靂】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四卷33章 【敕立世子】五卷40章 【同胞兄弟】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四卷27章 【齷齪不堪】五卷49章 【朝廷設謀】五卷31章 【太子人選】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四卷18章 【虛虛實實】四卷22章 【皇后薨逝】四卷37章 【真假流言】五卷22章 【太子暴斃】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五卷53章 【謀奪九門】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五卷第7章 【西入臨潼】四卷37章 【真假流言】四卷23章 【紀綱奏事】三卷32章 【大功得成】三卷17章 【督察山陽】五卷41章 【燕王謁陵】二卷1章 【邗溝遇阻】第四十章 【二人鬥法】三卷19章 【道貌岸然】第十八章 【隔岸觀火】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第十三章 【太廟重逢】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三卷2章 【帝王心術】四卷35章 【暴雨前夕】四卷33章 【敕立世子】五卷16章 【忍辱負重】二卷27章 【巧言設謀】四卷第11章 【深夜來訪】四卷32章 【同門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