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

朝廷和江湖是一回事,派系黨爭、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錯綜複雜。誰也保不齊自己能穩如泰山。稍有不慎就會丟了紗帽,甚至於腦袋搬家,遑論其他?

當初崔日用毅然投靠李隆基,可謂是眼疾手快、英明正確。可誰知他後來過的並不順心。因爲與太子少保薛稷不和,甚至在中書省大打出手,結果就驚動了李旦。薛稷此人是當時著名的大書法家,不但深得李旦信任,而且還是太平公主的羽翼。李旦一怒之下罷了崔日用黃門侍郎一職,貶出京城。

輾轉了好幾個地方,現在崔日用是荊州長史。他雖然身在荊州,可卻身在長安。從未斷過和普潤的書信往來。所以朝中的動態,他了解的相當清楚。太平公主日盛一日,薛稷這傢伙豈不是越發要上天了嗎?他左思右想,終於決定回京向李隆基兜售自己的定國大計。

荊州這地方雖然富庶,怎奈氣候實在不佳。夏天酷熱難耐,冬天又陰冷潮溼,其實他早就不想呆了,大丈夫當斷必斷,他打定主意之後,便啓程回京來見李隆基。

李隆基見到舊日的羽翼歸來,心中也是感慨良多。想當初,自己振臂一呼,羣起而響應,聲勢何其壯哉。而如今身邊的人卻一個個遭到貶謫,十中去了五六,甚是淒涼。當下便與崔日用款敘別情、促膝密談。

崔日用說道:“陛下,臣雖居邊遠之地,一時一刻也沒有忘記您,忘記國家呀。臣看今日之太平公主就是昔日之韋后。”

提起太平公主,李隆基的心裡就很不是滋味。雖然她整日裡跋扈飛揚,甚囂塵上,可她畢竟是自己的姑母,在心中的天平上,分量是遠遠超過韋后的。說實話,他不願意輕易摘取面具,向姑母宣戰。

李隆基沉默片刻,道:“朕的姑母一向不甘寂寞,朕是知道的,她就是那個性子,和韋后不一樣,韋后弒殺先帝,屬十惡不赦。”

崔日用道:“臣聽說宰相七人之中,四人出自公主門下。且她的勢力遍及朝野,這叫什麼?陛下您知道嗎?這叫做壟斷朝綱,必成大唐之禍患。”

李隆基笑道:“愛卿言重了,朕看她沒那個心思。”

她說這句話實在是言不由衷。赤箭粉投毒事件與韋后用毒餅弒君何其相似,雖然謀殺未遂,兇手也未能查清。他到現在還是不願意直面這個問題,畢竟這裡面有太複雜的感情糾葛。

崔日用道:“陛下,不去慶父,國難未已。目下之太平公主何異於魯國之慶父,臣望陛下千萬不要因爲私情而誤國家啊。”

李隆基道:“雖如此說,可是父皇已經老了,朕實在是不願意讓他老人家在遭受什麼打擊了。”

崔日用道:“臣聞天子之孝在於安定國家社稷。倘若奸佞之黨遽然發難,社稷都不能保全,還談什麼天子之孝呢?臣以爲陛下應當機立斷,不可再猶豫。否則將給太平公主以可乘之機,與陛下極爲不利。”

崔日用的意思,旨在鞏固皇權,李隆基焉得不知?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永遠處在夾縫之中,那樣的話,他將何以君臨天下。總之,人當歧路之前,必有取捨,方可大步向前。從小就鋒芒畢露的他,及至長大成人也與父親的性格相去甚遠,不是那種畏縮不前,瞻前顧後的人。

在崔日用的一番勸說之下,他終於下定了決心,道:“也罷,朕以天下爲己任,也顧不得那許多了。”

崔日用道:“陛下能早定大計,臣實在是欣慰不已。”

只隔了一天,太平公主和自己的兒子薛崇簡就大吵了一通,最後竟鬧到了動手的地步。氣得渾身發抖的太平公主竟然抄起了棍子,當着親信臣僚的面,她也顧不得什麼儀態面子了,不分青紅皁白就是一通亂打,好不容易纔被衆人勸開。

薛崇簡和太平公主已不是第一次吵了,因爲朝廷上這點事兒,母子倆已不知吵了多少回了,呈逐漸升級的態勢。這次,太平公主實在是忍無可忍了,武力衝突便一觸即發了。

薛崇簡一貫反對母親在政治上的做法:拉幫結派與李隆基唱對臺戲。他倒不是要刻意維護李隆基,而是不想讓自己的母親捲入危險地政治遊戲之中。說到底還是爲了太平公主好。過去,他曾經追隨過李隆基,瞭解他。他明白。李隆基只不過是在忍耐而已,那個人是個極危險的獵食者,越是機會來臨,爪子會縮得越緊。

可是忠言逆耳。太平公主哪裡能聽得進去,母子倆爆發激烈的爭吵也就在所難免了。

元氏沒有得手,太平公主已決定要採取軍事行動了,她以爲萬騎營是在她的手裡捏着的。偏這個時候,薛崇簡又跳出來阻頭阻勢,她能不震怒嗎?把兒子趕出議事廳之後,會議繼續進行。她要在行動之前進行儘可能細緻的佈署。與會者囊括了軍政幾乎所有機要部門的首腦人物。包括蕭至忠、岑羲、竇懷貞、常元楷、李慈等二十多人,一向都是公主極信得着的人。

戶部尚書魏知古也有份參與了太平公主府中這次重要的會議。他曾在相王府爲書吏多年,自從擔任宰相之後,就一直以中立自我標榜。不過,對太平公主而言,只要不是他李隆基的人,都在爭取之列。不論是否行得通,他都會去試一試。沒想到魏知古還蠻識趣,很輕易便倒向了她這一邊,成了她府裡的座上客。

可是太平公主做夢也沒有想到魏知古竟然是藏在她身邊的一顆定時**,是個地地道道的臥底!從公主府裡出來之後,魏知古直奔宮裡。

李隆基不是個純潔無暇、懵懂不諳世事的少年,雖然他有好玩的一面。一個專權的帝王,如果內心能夠輕易被人讀懂的話,無疑將會死無葬身之地。只有能將光明與黑暗融爲一體,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一點,李隆基無疑做到了。魏知古這顆棋子就是他的傑作。他一直按兵不動,隱忍求安,爲的就是等待敵人蠢動的那一刻的到來。

夜已黑。太平公主的秘密計劃對於李隆基來說,已毫無秘密可言。魏知古哪怕連一個細節都沒有放過。李隆基已經把高力士和楊思勖都找來了,叫他們派出人手分頭去通知自己所有的親信,包括四弟隆範、五弟隆業。

御書房內燈火通明。人陸陸續續都到齊了,可是李隆基卻站在窗前,望着外面一言不發,似乎在等待着什麼。在場的人除了王琚、郭元振等少數幾個人以外,幾乎都是他的老部下,知道他的脾氣,所以誰都不吭聲,靜靜地站在他的身後,等着他開口說話。

李隆基在等信使。昨天下午,他就已經寫好一封信,打發信使送往東都自己的老師那兒了。他在等待張說的來信。這是旁人不知道。他想知道張說的看法,就是因爲“靜觀其變、不爲禍始”這八個字,他才忍到了現在。

御書房裡的空氣似乎是凝滯不動的。雕塑般的一羣人一起在默默地等待着。忽然門外的衛士報說:“陛下,洛陽的信使來了。”

李隆基猛的扭過頭來,道:“快!叫他進來。”

門開處,一人手持吐蕃短刀跨了進來。

王毛仲和李守德幾乎是同時抽出佩刀,暴喝一聲:“陛下小心!有刺客!”人已如兩股黑風一般向來人撲了過去。

來人剛啊了半聲,兩個手腕已同時被王毛仲和李守德的飛腳踢中,那柄刀呼的脫手飛出,。與此同時兩柄森寒雪亮的橫刀已同時架在了那人的脖子上。而落下的短刀已被李守德的另一隻手穩穩接住了。

王毛仲喝問道:“大膽的狗奴才,竟敢行刺陛下,快說是受了誰的指使?”

這人早已嚇得面如土色,一張苦瓜似的臉在燈下十分扭曲難看,尖聲道:“王將軍,奴才不是刺客呀,奴才是打洛陽回來的信使。”

李隆基邊往過走邊說道:“沒錯,他是朕派去洛陽的信使童用。只是你這個狗奴才,爲何提刀進來?莫非真要對朕不利嗎?”

童用道:“陛下,奴才縱使有一萬個膽子也不敢行刺您老人家呀。這柄刀是張大人叫奴才拿回來給陛下您的。”

李隆基道:“什麼?那他的回信在那裡?”

童用道:“陛下,張大人沒有寫回信。他看了您的信之後,只是把這柄吐蕃短刀交給了奴才,未曾寫回信。奴才當時甚是狐疑,問張大人這是何意,他說叫我不用管,拿了來給陛下您一看就明白了。”

李隆基從李守德手裡取過短刀,嗆的抽了出來,刷刷挽了個刀花,忽然哈哈大笑起來:“張先生的意思,朕明白了。”

他這一哈哈大笑,把衆人都給搞糊塗了。誰都鬧不清他這陰一陣陽一陣,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李隆基衝王毛仲和李守德一擺手,道:“童用不是刺客,這柄短刀就是張先生給朕的回信。毛仲、老李把他放開吧。”

李守德和王毛仲這才把刀抽回來插入鞘中,放開了童用。

李隆基道:“童用你也辛苦了,下去歇着吧。”

童用答應一聲,謝恩告退。

李隆基見大家都一臉茫然地戳在當地,便揮着短刀問道:“你們覺得張先生給朕送來這柄短刀用意何在呢?”

李守德道:“陛下,屬下認爲張先生定是覺得這是一柄寶刀,所以叫信使拿回來送給您的。”

李隆基瞧着手裡的短刀,道:“寶刀?這當然是一柄寶刀。老李說得沒錯。只是他將此刀送給朕,並不是因爲這是一柄寶刀。”

李守德詫異道:“那是爲什麼?”

王琚接口道:“張大人是想告訴陛下該是當機立斷拔刀出鞘的時候了,要快刀斬亂麻。”

其實不須挑明,在場的人也都明白針對的誰。滿朝上下,誰不知道太平公主已經和李隆基水火不容了。

李隆基點頭道:“朕把各位都找來的意思,想必你們也都清楚。一個時辰之前,魏愛卿已經把探知的最新情況都說與了朕:太平公主已經起了二心,意欲要對朕發難了。該如何應對,各位都說一說。”

崔日用道:“如此看來,形勢已經刻不容緩,陛下當先發制人才是。”

王琚道:“陛下,臣以爲要想除掉太平公主,非得先把她的黨羽剪除不可。”

李隆基道:“朕也是這個意思,只是該從哪裡下手呢?”

王琚道:“萬騎營總管常元楷。”

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五十七章 花甲國士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五十七章 花甲國士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五十七章 花甲國士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五十四章 冷血帝王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五十七章 花甲國士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