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長期規劃

“八百萬左右的北美銷量,按照普遍的規律來看,全球銷量應該能達到兩千萬以上吧?”

胖子想了一會,問道:“這張專輯的海外發行,我們是賣給三大,還是等到百代的併購完成之後自己來做?”

“百代那邊的接觸很順利,花旗銀行只是希望收回貸款,沒有經營一家唱片公司的想法,【荊棘EMI】集團也不願意繼續揹負高額的債務,只要在收購價格上達成一致,剩下的細節談判花不了多少時間就能完成。一旦併購完成,在全球渠道大規模發行專輯,可以加快兩家公司內部資源整合的速度。”

羅傑顯得有些猶豫,說幾句就停下來思考片刻,斷斷續續地說道:“不過我們自己做發行也有不好的地方,海外發行拖得太久,盜版會很大程度上衝擊正版的銷量,導致無法產生應有的價值。但是綜合來看,我認爲還是我們自己做海外發行更划算一些,在專輯上虧損一些銷量,損失的財富有限。能夠加快MAD唱片和百代的資源整合效率,纔是最重要的。”

“不過,再怎麼加速,至少也需要三年時間才能讓百代的業務走入正軌。”

胖子搖了搖頭,很好奇地問道:“你一直壓着前邊那幾張專輯的海外發行權,是不是就爲了這件事?”

樂隊過去幾年的專輯裡,除了一張迷你專輯《最後的倒計時》之外,從2004年的《郊區的耶穌》至今,所有專輯都沒有在海外正式發行。

幾支單曲暫且不提,算上才發行不久的《迷途之家》,完整的專輯就有五張,其中四張屬於《搖滾聖經》系列。

而最早的《郊區的耶穌》發行至今,已經過去了快要三年時間,在海外市場上,這麼長時間過去,實體唱片的市場已經基本上快要被盜版完全佔領。

這其中,也包含大部分版權保護體系十分完善的市場,例如歐洲。

如歐洲、北美等等,版權保護相關的法律十分完善,且執行嚴格的國家,並不代表就完全沒有盜版,只是在同樣的條件之下,大多數人會優先選擇正版,而不是違法代價較高的盜版。

但如果沒有正版的實體唱片,等不及的歌迷就會在正版數字唱片和盜版CD之間二選一,無論如何,這部分購買力已經是消費了出去。

這麼長的時間過去,即使《郊區的耶穌》再推向海外市場,也無法在【正版實體專輯】市場上拿到多少銷量。

當然,發行時間偏短的《迷途之家》,暫時還不存在這個問題,但若是拖到幾個月以後再做海外發行,收益也會逐漸開始降低。

不過正如羅傑所說的,等到百代的併購完成,用這幾張專輯,爲兩家唱片公司的資源整合鋪路,或許在銷量上會有所損失,但對於公司而言,反而是能夠節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

別的不說,如果能夠用這幾張專輯的海外市場收入,換取提前兩年完成對百代唱片的資源整合,哪怕幾張專輯的海外總銷量降低到一百萬以內,羅傑都認爲是值得的。

不過嘛……要說羅傑三年前就計劃好了這一切,卻是言過其實了。

羅傑老臉一紅,有些尷尬地說道:“咳,其實……我只是單純嫌其它發行公司開的買斷價格太低,想要等公司自己建立起海外發行渠道再做打算,誰知道一等就是這麼久。”

這纔是真正的原因。

從《郊區的耶穌》在北美和線上市場銷量大爆以來,樂隊對於這幾張專輯海外發行權的預期就高了許多。

但擁有海外發行能力的大廠牌,卻不願意付出太高的代價。

畢竟擁有全球發行能力的廠牌就那麼幾家,佔據着龐大的渠道資源,自然是想要儘可能地壓低價格,擡高自己的利潤。

雙方一直談不攏,慢慢就拖了下來。

一直拖到現在,原本有興趣的買家,也因爲時間過去太久,海外市場大量被盜版侵佔,漸漸失去了興趣。

於是,這幾張專輯的海外發行權,就爛在了樂隊手裡。

“這也不能怪你一個,我們以前討論過好幾次這個問題,大家都同意不能低價賤賣。”

胖子說到一半,忽然露出心痛的表情,問道:“這幾張專輯的海外發行,我們大概會損失多少錢?”

“海外和北美不一樣,如果只計算實體唱片的話,平均下來,海外銷量收入,發行方和版權方加起來,最多也就拿到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之間。”

羅傑回憶了一會,開口道:“我記得去年的時候麥克唐納提交過一份報告,認爲海外發行拖延超過六個月的話,預期銷量會降低到原本的三分之二,兩年之後降低到三分之一左右,三年之後就只剩下十分之一,你按這個比例大概算算吧。”

“這樣算的話,幾張專輯加起來,我們的損失要以億來計算了。”

胖子搖了搖頭,顯得很是心痛:“至少三四億美元!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沒有那麼多,會有一部分打算購買實體專輯的歌迷轉而去購買數字版本,數字版本又沒有國界的區別。實際的損失,應該是不到三億美元。”

安妮忽然插話道:“如果這幾張專輯能夠在百代的併購中起到效果,哪怕只是提前三個月完成資源整合,並且扭虧爲盈,我們就不會虧。”

——根據MAD唱片打探到的情況來看,百代唱片如今每年的虧損在13億美元左右。

也就是說,僅僅只是一個季度,就會虧損超過三億美元。

樂隊對於收購之後,如何調整百代唱片的業務重心,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劃,但這項工作卻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才能完成。

無論是任何行業,收購一家大型的公司,並不是說改變一下經營策略,立刻就能從虧損扭轉爲盈利。

越是臃腫的大公司,想要改變原有的方向就越是困難。

在樂隊的計劃中,收購完成之後,需要第一時間剝離百代原有的“劣質資產”,但這隻能是減少虧損的數字。

接下來,需要將百代唱片和現在的MAD唱片進行整合,用三到五年的時間,讓百代唱片擺脫原本的困境。

不算收購和百代本身債務所產生的成本,僅僅只是這幾年裡,樂隊在百代唱片身上,就要持續性地投入二十到三十億美元。

若是用幾張專輯少賺三億美元的代價,將這二十到三十億美元的投入縮減一部分,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也未必就是虧本的買賣。

就算賬面上依舊是虧損,但提前讓百代唱片扭虧爲盈,哪怕只是提前幾個月,這幾個月的時間,就價值無限。

“對了。”

羅傑忽然想起了什麼,中斷了這個話題,開口道:“百代那邊的收購基本可以確定下來,我們應該做一個長期的規劃。”

聽到“長期規劃”幾個字,胖子和安妮都來了興趣,不約而同地看向羅傑。

“個人的投資不算,只說樂隊共有的資產,我們現在主要有兩個方向上的業務。”

羅傑拿出紙筆,在紙上寫下幾個單詞:“唱片業,還有好萊塢。”

然後,羅傑在兩個單詞的下方,又寫下幾個單詞,繼續道:“在唱片業,我們的主要產業是MAD唱片,還有即將收購完成的百代唱片。至於好萊塢那邊的投資,目前是純粹的製作業務,以臨時工作室的名義掛在樂隊名下,每個項目完成之後就解散,沒有固定的製作廠牌和發行渠道。”

頓了頓,羅傑擡起頭,看向兩個搭檔,開口道:“唱片業和好萊塢一向聯繫緊密,比如說環球和華納,就是以電影公司爲基礎,建立起音樂廠牌和唱片發行渠道。而以前的寶麗金,則是反過來,以音樂廠牌爲基礎,建立了電影發行公司。爲什麼,我們不能這麼做呢?”

紙上畫出一個金字塔一般的圖形,但在最下面一層,唱片製作、發行,以及電影製作、發行的四個格子裡,卻是用幾條虛線,互相連接在了一起。

“但是,這需要很多錢吧?”

胖子聽懂了羅傑的意思,想要以MAD唱片、百代唱片爲基礎,在音樂發行的基礎上,建立一傢俱備電影發行能力的公司。

現在樂隊在好萊塢的業務,僅僅只涉及電影、電視劇的製作。

而發行的部分,卻是交給了其它發行公司來代理。

無論是唱片業還是好萊塢,最賺錢的業務永遠不是製作,而是發行。

在唱片業,大部分發行公司,可以從一張專輯中無條件地拿走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收入。

再扣去零售終端環節的利潤,留給製作方的利潤就所剩無幾。

而在好萊塢,發行公司對製作公司的剝削甚至還要更嚴重幾分,比如說《郊區的耶穌》這部電影,樂隊和環球影業所簽訂的發行協議,抽成就是除了原聲大碟以外的全版權收入抽成,而非僅僅只是票房抽成。

這也是好萊塢最爲普遍的現象。

無論是唱片還是電影,做發行,看起來很簡單,只是和零售商、院線方打打電話,談一下分成比例。

但若是沒有一點關係,卻是連對方的秘書那一關都過不了,電話根本就打不過去。

“這是未來的長遠規劃,如果沒有合適的時機和足夠的資金,完全可以不啓動這個計劃,但我們現在就應該有所準備。”

羅傑考慮了一會,繼續說道:“我們過去的模式太過於粗糙了,我們應該成立一家正式的控股公司,重新對樂隊名下的資產進行調整。”

胖子考慮了片刻,若有所思地說道:“你的意思是,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取代【黑暗樂隊工作室】?”

——樂隊名下的所有非版權類資產,都掛在這家工作室的名下。

“不僅僅如此,內容製作和渠道,這兩方面的業務也要完全分開。”

羅傑想了想,舉例道:“比如說唱片業這一塊,在併購完成之後,我們應該把兩家公司拆分出來,保留原有的廠牌,但業務重新分配。例如MAD唱片只負責專輯製作,而百代唱片則負責發行,藝人的唱片合約同樣拆分成製作和發行兩個部分,分別掛在兩家公司名下。至於版權部門,則單獨獨立出來,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好萊塢那邊目前只涉及製作業務,暫時不用管,但應該先註冊好相應的空殼公司,以後也按照這個模式來運作。”

“業務拆分,有這個必要嗎?”

胖子有些疑惑:“那些大公司這麼做,是爲了對外融資的時候玩一些左右倒右手的把戲,增加賬面成本,減少賬面利潤。但我們,好像沒有這方面的需求吧?”

安妮卻是插話道:“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沒有。”

幾家子公司負責不同的業務,財務往來無比的複雜,若是某一個項目對外融資,完全可以將一個大賺的項目合法地運作成鉅額虧損。

而這筆數目不菲的差值,自然就落到樂隊的口袋裡了。

舉個栗子,製作公司A對外融資1000萬美元,運作一個專輯項目“X”。

專輯製作完成後,再交給自家的發行公司B來做發行。

一般而言,發行方抽取的發行抽成都在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之間,但這通常是包含宣發成本的。

而如果想要讓這個項目的盈利減少,甚至是變成虧損,只需要將發行抽成提高,甚至於宣發成本也由製作公司A來承擔。

在賬面上,發行公司B就得到了鉅額的利潤,但這筆利潤和投資方卻沒有任何的關係。

而需要與投資方分錢的製作公司A,賬面上卻產生了鉅額的虧損。

這樣一番操作,就可以合法地將錢從投資方的口袋裡掏出來。

而在實際操作中,唱片業和好萊塢,坑投資方的錢的手段要比這複雜無數倍,各種名目的費用層出不窮,哪怕是最專業的會計師,也很難從賬目上查出什麼問題來。

當然,這種操作,並不僅僅只是爲了坑投資方的錢。

很多情況下,大牌明星往往會在自己參與的項目中要求鉅額的利潤分成,因而,製作方同樣存在“將盈利項目在賬面上做成虧損”的需求,以減少分成方面的開支。

第628章 《波西米亞狂想曲》第723章 Z方案第114章 改變曲風?第367章 霍華德莊園第652章 拉下水第456章 《無名專輯》(第三更,爲盟主“路人叉叉”加更)第346章 他們不願意的話就換人第633章 這屆創作者的素質不行第350章 都給老子把頭甩起來!第346章 他們不願意的話就換人第820章 芝加哥交響樂團第78章 重回洛杉磯第234章 混亂的午後第158章 永遠的27歲俱樂部第422章 下一階段的計劃第103章 慢得不可思議的速度第410章 第三方擔保第210章 大胖子和小胖子第601章 阿黛爾-阿德金斯第264章 淡化鍵盤第365章 什麼叫騙?第250章 “羅傑,有人罵你是傻缺”第143章 候補成員第55章 音樂節前的準備第712章第293章 新的團隊第791章 塵埃落定?第265章 勞資矛盾第672章 百分之二十第648章 《Nevermind》第487章 這是生意第174章 純正的“硬搖滾”第361章 最佳搖滾樂隊第85章 “樂隊隊長的威嚴”第664章 《紐約郵報》的副刊第708章 解決問題?第767章 守法商人第304章 “什麼?我沒錢了?”第543章 玩一把大的第810章 兩千億美元的估值第86章 好脾氣的製作人(第五更)第48章 羅傑和理查森的要求第701章 異想天開第493章 傳記電影?第701章 異想天開第593章 併購完成!日常回復幾個問題,可跳過。第51章 銷量和分成第684章 “順便幫個小忙”第356章 這是誤會第147章 聯合巡演計劃第121章 拉丁天后的邀請第404章 就當是出來玩了第416 埋藏過去第501章 風波前兆第539章 歐洲也有黃牛?第713章 等等,爲什麼我不知道?!第133章 緊張的女孩第458章 你退羣吧第66章 爲貝斯而生的單曲(第五更)第446章 宰人的價格第815章 我可是天才!第93章 該花錢了第288章 數字唱片時代第31章 《你好,冰冷世界》第57章 貝斯與剁手第87章 Slap第516章 浪費是可恥的行爲第134章 無題第610章 搖滾精神第347章 百分之三十一第614章 愛情的墳墓第392章 不能兩個都出嗎?第130章 不該出現的人第189章 首站:天使之城洛杉磯第872章 自帶項目?第443章 6874萬美元!第607章 人員臃腫的百代第258章 西奧多的試探第73章 吉姆?吉他手?第799章 替補吉他手?第34章 電臺節目第184章 兩極分化的口碑第34章 電臺節目第657章 豪賭還是敗家?第237章 《美國偶像》第251章 一場災難第242章 不愧是親兄妹第501章 令人驚悚的銷量第17章 野心第272章 錯誤的指法第19章 錄歌第40章 談判的資本第479章 胖子的懷疑第678章 幺蛾子第721章 其它的計劃第670 你這個想法很危險啊!第283章 臉厚心黑第617章 無人能及第302章 三座留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