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聲望

羅傑忽然想到了什麼,又說道:“你覺得RIAA怎麼樣?”

RIAA,全名叫做Recording-Industry-Association-of-America,翻譯過來就是北美唱片業協會。

和北美電影協會一樣,RIAA是一個“民間組織”,其成員主要爲唱片業內的製作與發行公司,以及分銷商。

在北美範圍內,大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唱片業公司,都是RIAA的成員。

當然,由於天然實力上的不對等,RIAA的主要話語權,還是掌握在幾大巨頭的手中的。

RIAA成立的初衷主要有三項。

首先,是爲了維護藝人和唱片公司的權利,尤其是著作權及“第一修正案”相關的權利。

其次,是管理唱片製造與播放的標準,從最早的黑膠唱片、磁帶,到後來的卡式錄音帶、數字音頻磁帶、光碟,以及數字音樂等等。

從錄音到後期製作再到“回放系統”的一系列技術標準,均由RIAA進行統一的管理。

最後,則是參與管理、分配音樂版權的授權,以及徵收與管理相關版稅。

——最後一項主要是爲那些“實力不足”的小公司和獨立音樂人所提供的服務,當然,這項服務並不是免費的。

至於對北美市場的專輯以及單曲進行銷量認證和排行,則是爲了擴展RIAA的影響力,所做出的一個“附加性舉措”,並非RIAA的“核心業務”。

事實上,RIAA本身,更多的是和唱片公司、發行公司以及分銷商們打交道,和藝人之間的往來不多。

除非藝人自己也開了公司,否則大多數情況下,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跟RIAA有多少來往。

羅傑所提出的,讓RIAA加入到“搖滾復興”計劃中來,並不能給這個計劃帶來多少實質性的好處。

不過很快,安妮就明白了羅傑的想法。

這是爲了讓“搖滾復興”計劃更加的“正式”,至少看上去要更正式一些。

作爲一個觸角遍佈整個唱片行業的協會,RIAA說是民間組織,但實際上已經帶有一些半官方的性質。

若是有RIAA的加入,“搖滾復興”計劃,至少在表面上,會更加的“正式化”,也有助於說服那些對唱片業不瞭解的人。

——尤其是“孩子們”的家長。

對於“藝人”這個羣體而言,無論是搖滾樂還是流行音樂,無論是歌手還是樂手,總是越年輕越好的。

以吉他手爲例,絕大多數的吉他手,進步最快的,都是在青少年時期。

若是在這個階段能夠得到最專業的培訓,顯然是要比自己在家悶頭瞎練要好得多。

其它歌手、樂手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十幾歲的青少年時期,是學習能力最強、進步最快的階段。

也是“搖滾復興”計劃當中,主要的“選材範圍”。

而想要接觸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們,無論如何都避不開他們的家長。

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娛樂圈這個名利場。

即便是願意的,也未必肯信任一傢俬人公司。

哪怕這家公司,壟斷了當今唱片業四分之三以上的資源和渠道。

這種情況下,RIAA的名頭,就能夠爲“搖滾復興”計劃帶來不小的幫助。

“這樣的話……”

安妮想了一會,說道:“只需要藉助RIAA的名頭即可,沒必要讓他們參與太多的實際工作。”

“搖滾復興”這個項目,是由【Darkness】樂隊發起,【量子音樂】所主導的。

而【量子音樂】的審批部門之所以批准這項計劃,當然不是爲了做慈善,而是公司的高層認爲,公司能夠從這項計劃中獲得長遠的利益。

——大多數接受了“搖滾復興”計劃扶持的音樂人,在達到了符合要求的標準之後,都會簽入【量子音樂】,這就是最大的好處。

而若是讓RIAA來主導這個項目的話,那蛋糕怎麼分,卻是不好說了。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借用RIAA的名頭,稍微分出去一些好處,但卻不給他們太多的實權。

“RIAA說是民間組織,實際上已經可以算是一個半官方的機構了,對他們來說,直接的利益未必要有多少,‘政績’纔是最重要的東西。”

羅傑曾經和RIAA進行過合作,清楚這些傢伙的“利益訴求”是什麼,想了想,開口說道:“名義上,可以把這個項目掛在RIAA名下,但實際操作不要讓他們插手太多,具體的尺度,讓公司那邊仔細研究一下。”

雖然“搖滾復興”計劃,是由樂隊所提出的。

但實際運作,還是交給了【量子音樂】來負責。

一些細節方面的東西,羅傑幾人也不打算過多的插手。

頂多提出一個方向,然後讓【量子音樂】的專業人士去慢慢完善。

這件事也不急於一時,搖滾音樂的“沒落”,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

想要讓它重新煥發生機,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

無論是音樂人的培養,還是市場的重新開發,都需要一個不短的過程。

不過,羅傑這邊不着急,【量子音樂】的效率卻是出人意料的快。

幾天之後,便是拿出了一份初步的計劃書,送給羅傑“過目”。

雖然羅傑已經明言,自己不打算過多的插手這個項目,但畢竟樂隊纔是“搖滾復興”計劃的發起者。

更重要的是,樂隊是【量子音樂】的母公司,【量子娛樂】最大的股東。

——雖然只是並列的“最大”。

能夠在【量子音樂】混到高層的,職場中一些不能觸碰的雷區,是絕對不會去碰的。

在不對正常工作產生過多負面影響的前提下,他們是寧可麻煩一些,也不願出什麼“差錯”。

羅傑不打算過多插手“搖滾復興”計劃倒不是隨口說說,而是真的不想多管這些事。

但計劃書都送來了,羅傑恰好閒着沒事,也就順手翻開看了看。

這只是初步的計劃,還需要繼續進行完善,並根據各方面談判的進展,反覆進行修改,纔會真正開始推動。

不過,從這份初步的計劃上,已經可以大致看出【量子音樂】打算如何推動“搖滾復興”這個項目了。

按照【量子音樂】的“預算”,這個項目需要的啓動資金並不算多,數百萬美元就綽綽有餘。

不過,卻需要相當龐大的資源。

簡單來說,“搖滾復興”計劃主要分爲三個階段。

首先,在全北美範圍內,蒐羅有興趣在搖滾音樂的領域進行發展,而且有天賦的音樂人。

這裡的“音樂人”,主要是指搖滾樂手和歌手,其次則是少量的創作者和音樂製作人。

考慮到“培養價值”方面的因素,前者的年齡被嚴格限制在十三至十八歲之間,後者則沒有太多的限制,但會優先考慮“更加年輕的音樂人”。

第二個階段,則是爲這些“未來的音樂人”進行系統化的培養。

其實,若是去看搖滾音樂的歷史,不難發現,那些出色的傳奇搖滾明星們,幾乎沒有一個是“學院派”出身,反而以“野路子”居多。

這其實有很多的原因。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搖滾音樂最注重的並非是樂曲本身,而是音樂中所蘊含的“精神”。

諸如吉米-亨德里克斯、大衛-鮑伊、鮑勃-迪倫等等,這些底層出身的“野路子”,他們或許在樂理、技巧方面有所欠缺,但他們的經歷,反而是更加寶貴的一筆財富。

這些經歷,讓他們的音樂有了一種特殊的力量,能夠震撼人心。

不過,這種“人才”,單靠培養,卻是培養不出來的。

“搖滾復興”計劃所要培養的,也不是重現六十到八十年代,搖滾音樂最輝煌的那個時期,那一個個最頂尖的傳奇巨星。

事實上,無論是【Darkness】樂隊,還是【量子音樂】,對於“搖滾復興”計劃,最高的期待,不過是培養出一批二三線水準的樂隊來。

這個年代,搖滾音樂之所以“沒落”,除了數字音樂模式下,“大熱單曲”對傳統的“專輯優先”模式的衝擊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因爲在搖滾樂壇,缺乏了一批“中堅力量”。

頂級的大牌,當今樂壇其實是並不缺的。

不提羅傑的【Darkness】樂隊,那些從八十年代就活躍至今的老牌樂隊當中,也有不少大名鼎鼎的角色。

哪怕當年的人氣差一點,幾十年積累的人氣擺在這裡,至少混到一線巨星的程度,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就好像和羅傑等人私交極好的【金屬猴子】、【A】等幾個樂隊,就屬於這種情況。

事實上,如今的搖滾樂壇,缺乏的是頂級樂隊之下,那些“中堅力量”。

套用一個經濟學的名詞,就是缺少“中產階層”。

如果一個國家,只有富豪和窮人,沒有兩者中堅的“中產階層”,那會是什麼樣子?

看看非洲和中東的大多數國家就知道了。

現在的搖滾樂壇也是如此。

上有一個個老牌的“頂級樂隊”撐場面,底層那些“無名小卒”也不缺。

但最重要的“中產階層”,倒也不至於說完全沒有,但數量卻是不足以支撐起這個龐大的市場,讓它繁榮起來。

“搖滾復興”計劃,所要培養的,正是這一批“中產階層”。

一個金字塔,自然不可能只有底座和塔尖,中間那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

而這個“中產階層”,依靠過去那種“自由競爭”的方式,倒也不是不行。

但在搖滾音樂整體環境低迷的情況下,沒有足夠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這個行業中來,唱片公司想要推動搖滾音樂的發展,或者說“復興”,就只能自己培養。

學院派的方式未必適合搖滾音樂。

但卻是成本最低、效率最快,也最省事的辦法。

誠然,學院派的搖滾樂隊有着這樣那樣的缺點,甚至於在很多自詡“硬核”的搖滾歌迷看來,他們根本算不上是一支搖滾樂隊。

但想要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擴充起搖滾樂壇的“中產階層”,學院派的培養手段,卻是最有效的。

至於頂級樂隊……

至少在未來的二十年裡,八十、九十年代的那一批大牌還撐得住場面。

若是“搖滾復興”計劃能夠讓搖滾音樂重新繁榮起來,自然會有更多的年輕人主動加入這一行,從而在優勝劣汰之下,誕生出足夠出色的樂隊和歌手。

若是“搖滾復興”計劃失敗,那也不用再去考慮這些問題了。

至於“搖滾復興”計劃的最後一環。

自然是在這些年輕的音樂人成功的“畢業”之後,通過自發或者由【量子音樂】旗下的各個廠牌指定的方式,爲他們組建起樂隊,大批量的推向市場。

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絕大多數人都會被淘汰掉。

最終能夠有資格推出單曲、EP的,可能會是寥寥無幾。

但以“搖滾復興”計劃的規模,在三到五年的培養期之後,便會涌現出數以百計的新人樂隊。

這些樂隊,其中的大部分同樣會迅速被市場所淘汰掉。

但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之下,能夠走到最後的,最起碼,成爲一個擁有一定影響力的小明星,是不成任何問題的。

一個兩個的小明星,對【量子音樂】來說沒有太大的價值。

但若是數量達到幾十個,即便是壟斷了唱片業大部分資源的【量子音樂】,也不會無視這股力量。

更何況,“搖滾復興”並非是一個短期的計劃,只要被證實確實行得通,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若是有足夠的利益驅使,還會擴大規模。

這樣一來,通過“搖滾復興”計劃走進唱片業的二、三線搖滾明星,數量可就不會少了。

說不定,未來還會成爲唱片業內舉足輕重的一股力量。

當然,這只是一個初步的計劃,具體是否行得通,還得看第一期的成績。

若是成績理想,不單單是【量子音樂】可以從中受益。

任何一個參與到這項計劃中的組織、公司,又或者是個人,都能夠得到不小的好處。

對於這項計劃的發起者,【Darkness】樂隊能夠從中得到的,更多的不是什麼美元之類的利益,而是看似虛無縹緲,但在很多時候卻能起到巨大作用的東西:聲望。

第757章 計劃提前第811章 《福布斯》的邀請第705章 收購要約第137章 朋克禮第105章 禁止開和同性戀有關的玩笑第519章 要錢還是要影響力?第616章 《一直以來》第224章 改編經典第53章 成功的關鍵第624 當衆灑狗糧第772章 2010第622章 Spotify第741章 代號《伊甸園》第754章第522章 我是那樣的人嗎?第634章 五支樂隊第449章 《臥了個槽》第663章 “公鴨”德雷克第190章 巡演開幕場第360章 大衛-鮑伊是誰?第178 這是樂壇,不是好萊塢第591章 長期規劃第305章 六種風格第714章 小心我們的盟友第769章 Party-Time第49章 新的宣傳方案第578章 大難臨頭第173章 樂隊的傳統第395章 《美國偶像》第一季決賽第639章 名利場第388章 吃不下第167 奢侈的友誼第872章 自帶項目?第273章 改變錄音方式第96章 演出確定(第五更)第183章 霸佔公告牌第42章 不歡而散第682章 難題第413章 英式入侵?第98章 “欺負窮人”第831章 死嗓+鄉村?第878章 《黃昏之十二樂章》第717章 除非……第93章 該花錢了第533章 這不是賺不賺錢的問題第713章 等等,爲什麼我不知道?!第405章 【女裝出鏡】第238章 郊區的耶穌第649章 默多克家族第664章 《紐約郵報》的副刊第666章 反擊第395章 《美國偶像》第一季決賽第11章 達成共識第621章 異境入侵者之歌第148章 單曲榜第一第563章 享受和折磨第218章 27歲的艾米第285章 1億2300萬美元第167 奢侈的友誼第664章 《紐約郵報》的副刊第360章 大衛-鮑伊是誰?第526章 五毒:吃喝PD胖第530章 第48屆格萊美第466章 三億美元第647章 下一張專輯第136章 吸粉利器第163章 第三張專輯第769章 Party-Time第532章 是時候做點什麼了第333章 “到時候再說”第141章 【金屬猴子】第746章 胖子的求助第566章 他竟對未成年……第22章 加入第705章 收購要約第657章 豪賭還是敗家?第639章 名利場第704章 第一大股東第58章 一個小條件第821章 要生了第541章 我們不該錯過這個機會第869章 故地重遊第88章 “混進去”第850章 大手筆第289章 天價預算第821章 要生了第419章第422章 下一階段的計劃第658章 這章的標題被我吃了第539章 歐洲也有黃牛?第150章 來歷“奇怪”的貝斯riff第361章 最佳搖滾樂隊第873章 《星際穿越》和《奇異博士》第21章 音樂理念第426章 一覺睡到國慶節第529章 她長大了第284 罪惡之城第182章 假期結束第32章 發行方確定第667章 繼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