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避稅

從格萊美結束之後的兩個月時間裡,樂隊將數個項目提上了日程。

不過,例如《搖滾聖經》系列結束之後的巡迴演唱會等幾個項目,都還處於前期的市場調研和可行性論證階段,並未最終確定下來。

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由依附在樂隊周圍的團隊所負責。

負責錄音室專輯的迭戈、負責現場演出的漢克,頒獎季公關的帕妮絲-格里芬,以及負責樂隊整體形象運營的經紀人團隊。

在“明星”這個職業越來越工業化的現在,任何一位明星想要走到這個行業的頂端,都離不開這些核心團隊的幫助和支持。

三五十年前那種“只要歌唱的好就能成名”的情況,在如今的娛樂圈已經是不會再出現了。

本質上來講,歐美雖然少有亞洲韓流模式下所盛行的所謂“流量偶像”,但在經營運作方面所下的功夫卻是一點都不少。

只是因爲不同的文化環境和背景之下,東西方在“經營運作”方面的側重點不同罷了。

隨着報稅季結束,樂隊也結束了關於未來計劃的討論,重新回到錄音室和排練室當中。

對於北美的富人階層來說,每年四月的報稅季,都是一道難關。

在這個以抗稅而起家的國度,納稅,是上到超級富豪,下到底層平民,都需要經常面對的一個難題。

在過去的一年當中,因爲【誕生】巡演的賬目大部分結清的緣故,樂隊的收入又一次創下了新高。

【誕生】巡演的票房收入高達三億多美元,除此之外,轉播權、廣告贊助、版權收入等等各方面加起來,也有近四億美元之多。

其中,版權收入是所佔比例最低的一塊,大頭收入來源於“紀錄片製作版權”。

樂隊沒有自己出資製作【誕生】巡演紀錄片的想法,而是直接將版權以及相關的影像資料賣給了【量子影業】,得到了八百萬美元的授權費用。

而轉播權和廣告贊助收入則要高得多,單單只是前者,北美、歐洲、亞洲等幾個地區加起來,收入就超過兩億。

整場【誕生】巡演下來,總的收入在七億美元之上。

當然,這只是收入,而非利潤。

爲了舉辦這次演出,【Darkness】樂隊和【量子音樂】共同出資,總共花費了接近兩億美元的成本,平均每場演出的成本在一百七十多萬美元。

(注:大致查了一下資料,三萬人左右的體育館級演唱會,加上團隊的交通和酒店費用,成本確實是要上一百多萬刀。)

除此之外,在票房收入方面,還要和票務公司進行分賬,又要支付出去差不多一億美元的分成。

再加上其它雜七雜八的分成、佣金等等,和【量子音樂】分賬之後,落到樂隊手中的“稅前收入”,大致是在兩億七千萬美元左右。

這還是因爲,大部分的成本都是由樂隊自己支付,擡高了分成比例的緣故。

當然,兩億七千萬美元並非【誕生】巡演的最終收入數字,而是“已結算到賬”的收入。

按照會計師團隊的估算,在未來一年左右之中,樂隊還可以從這場巡演中獲得少則一兩千萬、多則三四千萬美元的收入。

不過,至少在今年的報稅季,是不用去考慮這些“未入賬收入”的。

這筆兩億七千萬美元的收入,在樂隊過去一年的收入當中也算是比較重要的一塊。

除此之外,《寂靜嶺》以及過去那些舊專輯的銷售分成、數字音樂平臺的點播收入,以及各種版權收入等等加起來,也有近三億美元。

有趣的是,來自《寂靜嶺》這張專輯的收入只佔了不到一半,而大部分收入則是來自於樂隊過去的“舊專輯”。

最後,則是來自【量子娛樂】的股東分紅。

在過去一年當中,【量子娛樂】的盈利狀況頗爲的理想,旗下各個子公司,除了留下必要的資金以用於維持正常經營或者擴張之外,大部分的利潤都上交給了母公司。

【量子娛樂】在收到這些資金之後,同樣是截留了一批,拿出來分紅的數字是在十五億美元。

根據樂隊的持股份額,得到的分紅是百分之二十,也就是三億美元。

全部加起來,在過去一年當中,樂隊的總收入高達八億五千萬美元。

這個數字,對於“明星”這個職業來說,堪稱是恐怖。

當然,考慮到其中有三億美元的收入來自於【量子娛樂】的股東分紅,剩下的那部分依然足以讓大部分明星仰望,但卻不再是“遙不可及”。

事實上,在福布斯名人收入排行榜上,幾乎每一年都有收入超過五億美元的明星,這還僅僅只是公開的部分。

以羅傑對娛樂圈的瞭解,事實上有很多人並沒有選擇公開自己的收入,甚至主動聯繫《福布斯》雜誌,要求不要將自己列入排行當中。

——事實上,除了最初的幾年裡,樂隊需要依靠這份榜單來提升名氣之外,在最近的幾年裡,樂隊一直是拒絕上榜的。

有錢到什麼程度,這種事自己知道就行了,沒必要到處嚷嚷。

“老祖宗”所說的財不露白,即便是在文化環境完全不同的西方社會,這個道理也是相通的。

八億五千萬美元的收入看似高昂,但在稅率高昂的北美,若是按照“最高標準”老老實實地去繳稅,幾乎要將一小半的錢交給IRS。

那可是差不多四億美元!

沒有人願意將這麼一大筆錢拿來繳稅。

因此,合法的避稅,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北美的法律制度一向很坑爹,這裡實行的是聯邦制,即各州自治的政策。

每一個州,只要是在符合憲法的框架之內,都有權自行制定其它的法律條文。

事實上,在很多細節方面,北美各州的法律確實是有較大的差距。

舉個栗子,以稅率爲例,對於一家公司來說,北美稅率最低的州是內華達和特拉華這兩個州,後者的州稅和地方稅都是零,前者也是北美各大洲當中最低的,因而大部分公司都會選擇在這兩個地方註冊。

而加州、亞利桑那、阿拉巴馬以及伊利諾伊四個州,則是稅收最重的四個州,只要有條件的,沒有人願意在這四個州註冊公司,除非是實在沒條件去外州註冊。

而且,各州都有各自不同的減稅和免稅,甚至是退稅條款,當然,這些減稅和免稅條款適用的情況往往是有所限制的。

而且,以個人、家庭,或者註冊公司爲單位來報稅,適用的條款又有所不同。

這就導致報稅這件事非常的複雜化。

一般的個人,如果收入不高,而且不算複雜的話,倒也還簡單,花上幾個小時去填稅單就行了。

而對於收入數以億計的超級富豪們來說,由於他們的收入來源十分複雜,涉及的合法避稅政策也多種多樣,報稅這件事,就非常的麻煩,哪怕是專業的會計師,如果不是精通於避稅方面的,也未必能夠弄得清楚。

在北美的避稅政策當中,最常見也最常用的“大額避稅”政策,就是消費抵稅、投資抵稅、慈善免稅這三大類。

像是什麼子女教育減稅之類的,這些政策對一般家庭來說價值不低,但對億萬富豪們來說,減免的稅款就太少了,意義不大。

不過,這些避稅、免稅政策,都是會產生“成本”的。

以消費抵稅爲例,你必須要花一筆錢出去,才能抵扣相應的稅款。

當然,通常情況下,消費抵稅這種事,一般情況下倒是不會刻意爲了減稅去進行什麼消費。

除非是有什麼可買可不買的“大件”,爲了湊一個大額的退稅政策,不買白不買。

舉個栗子,假如某州有一個消費全額退稅的政策,而且不限制消費類別,退稅的額度限制還比較大,例如達到數百萬美元。

羅傑本來是想買一架直升機,但又覺得似乎沒什麼太大必要,這種屬於“可買可不買”的大件,若是遇到這種政策,通常便會直接下訂單了。

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大部分的消費退稅,對於額度和消費項目的類別都有相當嚴格的限定,一般情況下,樂隊衆人的日常消費只會高於避稅政策的規定。

事實上,對於樂隊衆人來說,避稅的大頭,還是在“慈善避稅”這一塊。

按照北美大多數州的法律規定,花費在慈善事業方面的錢,都是可以全額抵消稅款的。

舉個栗子,假設樂隊今年應繳稅的數字爲三億美元,若是樂隊爲一家慈善基金捐贈了三億美元的現金,就不用繳稅了。

至於“捐出去”的這三億美元嘛……

反正北美並不要求慈善基金公開賬目,也不限制基金會收入用於實際慈善行爲的比例。

也就是說,以慈善基金會的名義,把這些錢全花在樂隊的日常開銷或者商業投資方面,理論上來講,也是完全可行的。

比如說那些著名的“裸捐”的富豪,其實都是這個套路。

當然,敢這麼玩的,最起碼也是在上流社會擁有極深的影響力,否則,IRS就會教你做人了。

事實上,樂隊的大部分避稅方案,還是在IRS“可以容忍的範圍之內”的,不會把所有該繳稅的錢全扔進樂隊名下的慈善基金裡去。

以今年爲例,樂隊通過“慈善避稅”所減免的稅額,“僅僅只是”一億六千萬美元“而已”,剩下的部分,除了通過各種名目繁多的避稅政策抵扣、減免了一部分之外,在報稅季之後,實際繳納的稅款也有八千多萬美元,差不多相當於樂隊收入的十分之一。

十分之一的納稅額,這比“最高標準”的接近百分之四十要少了許多,但卻也是在IRS可以容忍的範圍之內了。

“捐贈”到樂隊名下慈善基金的這一億多美元,樂隊也不會全部花在自己身上。

雖然在這個“避稅基金”的運作上,樂隊非常的低調,從來沒有公開宣傳過。

但每年至少上億美元的“慈善捐贈”,要說不引起媒體的注意,是根本不可能的。

哪怕只是爲了樂隊的名聲考慮,這筆錢,也必須要有相當一部分,是用在真正的慈善行爲上。

事實上,從樂隊名下的幾家慈善基金成立以來,十幾年的時間裡,樂隊通過這幾家基金會,花出去了近兩億美元,用於資助孤兒、病患、殘疾等弱勢羣體。

在一些災難性事件當中,例如北美的9-11事件、2010年的智利大地震、2008年的不可描述國度川蜀大地震等等,樂隊名下的慈善基金會都投入了鉅額的資金,向受災地區送去了大量的物資。

用羅傑的話來說,慈善基金存在的目的雖然是爲了避稅,但樂隊既然有那個能力,本身也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從樂隊手指頭縫裡流出的一點“微不足道的資金”,對於那些重病患、貧困家庭,又或者是受災的災民們來說,所代表的卻可能是一個人,乃至於一家人的性命。

要說讓羅傑散盡家財去幫助那些窮人,羅傑自然是不願意的。

有這麼高尚情操的人,在歷史上也找不出來多少個。

但在滿足自己生活享受的前提之下,在避稅的同時,能夠做一些好事,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這卻是讓人樂於爲之的事情。

報稅季並非是納稅,而是對過去一年之中的收入、開支,以及“應納稅額度”做一個彙總。

事實上,更多的時候,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報稅季實際上相當於是“申報退稅”。

因爲在取得收入的時候,通常都會先按照最高標準預繳一筆稅款。

而報稅季,就是在計算了各種避稅、減稅和退稅政策之後,申請將多繳納的稅款退還。

當然,對於收入達到樂隊這種級別的人來說,報稅季,往往也意味着要爲下一年的避稅開始做準備了。

在會計師團隊的彙算之後,樂隊以整體和四名成員個人的名義加起來,預計可以得到將近兩億美元的退稅額度。

而這筆錢,在樂隊討論過後,決定直接扔進樂隊名下的幾家慈善基金當中,作爲明年的“免稅額度”。

第35章 樂評第876章 【《搖滾聖經》 Tour】第130章 不該出現的人第160章 三首情緒核第149章 華麗的音樂劇式搖滾第420章 格雷西的要求第243章 最受歌迷喜愛的歌手第792章 拆分和併購第550章 《福布斯》的專訪第185章 求婚?第776章 喪心病狂的提議第102章 發行方:華納唱片第559章 打賭第198章 五項提名第357章 這傢伙是誰找來的?第237章 《美國偶像》第199章 樂評人的影響力第385章 海外發行敲定第380章 收視人數:3380萬第737章 新專輯中的老歌?第668章 價值幾百億美元的大生意第537章 飛機上的房間太小了第367章 霍華德莊園第198章 五項提名第691章 有興趣更進一步嗎?第720章第574章 小心背後第208章 廣告代言第771章 戰略合作伙伴第12章 汽車旅館第789章 默多克的前妻第727章 街頭賣藝?第18章 第一筆收入第358章 八項提名第7章 會面第88章 “混進去”第405章 【女裝出鏡】第366章 兩個極端第33章 發行第488章 彩虹第413章 英式入侵?第655章 老狐狸第113章 不像搖滾的搖滾第104章 銷量預估第796章 五個意向方第247章 “只是很純粹的關係”第171章 海外發行第52章 邀歌第753章 我們不會輸第792章 拆分和併購第499章 絕對讓你滿意第377章 《美國偶像》啓動第763章 “年輕”的董事長第781章 又是一年頒獎季第711章 量子-環球音樂集團第240章 《青春》、《黑色》發行第300章 【搖滾控股集團】第24章 Murphy樂隊 下第778章 【量子娛樂傳媒集團】第694章 互相傷害第237章 《美國偶像》第175章 計劃有變第558章 我可能找到了一個不錯的項目第8章 簽約第458章 你退羣吧第706章 現金收購還是股權置換?第523章 打包八億?第557章 誰能說服誰第773章 致命的弱點第574章 小心背後第514章 又是一年頒獎季第388章 吃不下第355章 這幫蠢豬!第181章 美國夢都是騙人的第501章 令人驚悚的銷量第312章 弩哥達里爾第412章 膚色不同的兄妹第324章 下階段目標:一線第135章 前所未有的大場面第304章 “什麼?我沒錢了?”第791章 塵埃落定?第584章 安妮的計劃第612章 撲街專輯?第142章 翻唱授權第41章 與索尼唱片的會面第271章 三叉戟第680章 狂風暴雨第813章 屁股要坐正第846章 逗智逗勇第705章 收購要約第400章 搬家禮物第90章 我從來沒有……第153章 不能由着喜好來第793章 融資目標:兩千億美元!第433章 第一項任務完成!第65章 緊張第196章 跨世紀演出(8更)第300章 【搖滾控股集團】第240章 《青春》、《黑色》發行第294章 重大的決策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