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一概看不懂

bookmark

霞爽軒中人一齊注目張原,張原面向張汝霖,說道:“叔祖,晚輩的確看過《金瓶梅》——”

“是張萼偷去給你看的吧。”張汝霖怒氣衝衝打斷張原的話。

“不是。”張原道:“晚輩看過《金瓶梅》的全本,是一百回本。”

張汝霖眉頭微皺,他從南京工部主事謝肇淛那裡得到的袁宏道手抄本《金瓶梅》三卷,總共三十回,顯然不是全本,袁宏道似乎也未看到全本,張原這小子竟敢說看過一百回本,冷笑道:“《忠義水滸傳》倒是有一百回。”

張原道:“《金瓶梅》一百回,如千針萬線同出一絲,又千曲萬折不露一線,寫姦夫淫婦、貪官惡僕、幫閒娼妓,惟妙惟肖,如在眼前,我想那作者不經患難窮愁、不歷人情世態,決寫不出這樣的妙文。”

這話一出口,張汝霖驚愕了,這還真象是看過《金瓶梅》並且有會於心的人才能說出的話,可這個十五歲少年在他面前侃侃談《金瓶梅》,實在是很奇怪的事,喝道:“你在哪裡看得的這書,小小年紀就如此荒唐!”

張原稍一遲疑,張萼就代他答道:“大父,介子因爲眼疾而開啓了宿慧,這《金瓶梅》他是前世就看過的。”

“胡說。”張汝霖攘袖上前就要給張萼一個大耳光。

張萼往後一躲,叫道:“大父,孫兒所說句句是實,介子不就在這裡嗎,大父一問便知。”

張原躬身道:“叔祖,晚輩的確看過《金瓶梅》,卻記不起是在哪裡看過的,只能託之於前世。”明朝人信這話應該不困難吧,又道:“叔祖說晚輩看《金瓶梅》荒唐,晚輩不知荒唐在何處?晚輩年幼,書中的猥褻之事,晚輩一概看不懂,一律翻過,晚輩只看書中的人情世相、因果悲喜。”

張萼心裡暗讚一聲:“介子,真有你的,在我大父面前當面說謊,面不改色心不跳,什麼一概看不懂、一律跳過,嘿嘿,我那日讀到西門大官人撫摸李瓶兒的大白屁股你立時叫停,你是很懂的,難爲情了。”

都是過來人,誰沒少年過,張汝霖自然不信十五歲的張原看到男女褻事就會“一律翻過”,可張原這麼說,他也不好再指責,說道:“你既說看過百回本的《金瓶梅》,那我問你,這書是個怎樣的結局?”

張原道:“當然是縱慾亡身、妻離子散。”

張汝霖默然,細思西門慶發跡的經過,欺男霸女,享樂無度,那麼盛極必衰,家破人亡也是自然之理——

那一直不怎麼說話的祁彪佳突然開口道:“不是說介子兄過耳成誦嗎,就把那第一百回背誦出來,燕客兄就不用受責了。”這小神童一直惦記着張原的過耳不忘呢,極想見識一下。

張汝霖道:“說得是,張原,你且將《金瓶梅》最後一回背誦來聽聽。”

張原心道:“《金瓶梅》百萬字,你讓我背誦,我神仙啊。”說道:“稟叔祖,晚輩背誦不了。”

張萼急了:“介子,你過耳成誦的呀。”

張原道:“沒人讀《金瓶梅》給我聽過。”

張汝霖“哼”了一聲,說道:“這麼說只要有人讀給你聽過你就能背誦了,那好,方纔戲臺上演的《牡丹亭還魂記》第十齣‘驚夢’,你是一字一句聽清楚了的吧,背誦來聽聽。”

說這話時,張汝霖還向一邊的王思任搖頭苦笑,那意思自然是孫輩出醜,讓王思任見笑了。

卻見張原鎮定自若地道:“晚輩可以試着背誦。”深吸了一口氣,徐徐背誦道:

“夢迴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盡沉煙,拋殘繡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你側着宜春髻子恰憑闌。翦不斷,理還亂,悶無端。已分付催花鶯燕借春看。春香,可曾叫人掃除花徑?分付了。取鏡臺衣服來……”

就這樣一路悠悠地背誦誦下來,竟將遊園驚夢這一出兩千餘字背誦得一字不差。

王思任打量着少年張原,連聲道:“奇事,奇事!”他身後那個俊俏少年也睜大眼睛盯着張原。

張汝霖還是不大相信張原有過耳成誦之能,“可餐班”聲伎經常在西張後園試演《牡丹亭還魂記》,張原聽得熟了也不稀奇,道:“張原,我還要考你一考——”轉頭對王思任道:“謔庵,由你出題如何?”

王思任對張原很感興趣,點頭道:“好,我念誦一篇三百字短文,賢侄,請聽仔細了——”朗聲念道:

“京師渴處,得水便歡。安定門外五里有滿井,初春,士女雲集,予與吳友張度往觀之。一亭函井,其規五尺,四窪而中滿,故名。滿之貌,泉突突起,如珠貫貫然,如眼睜睜然,又如漁沫吐吐然,藤蓊草翳資其溼。遊人自中貴外貴以下,中者帽者,擔者負者,席草而坐者,引頸勾肩履相錯者,語言嘈雜。賣飲食者,邀河好燒,好酒,好大飯,好果子。貴有貴供,賤有賤鬻,勢者近,弱者遠,霍家奴驅逐態甚焰。有父子對酌,夫婦勸酬者,有高髻雲鬟,覓鞋尋珥者,又有醉詈潑怒,生事禍人,而厥夭陪乞者。傳聞昔年有婦即此坐蓐,各老嫗解襦以惟者,萬目睽睽,一握爲笑。而予所目擊,則有軟不壓驢,厥夭抉掖而去者,又有腳子抽復墮,仰天露醜者。更有喇嚇恣橫,強取人衣物,或狎人妻女,又有從旁不平,鬥毆血流,折傷至死者,一國惑狂。予與張友賈酌葦蓋之下,看盡把戲乃還。”

張原自然而然地閉上眼睛微笑傾聽,這篇遊記太熟悉了,就是王思任寫的《滿井遊記》,晚明優秀的小品文之一,比王思任大幾歲的袁宏道也有一篇《滿井遊記》,袁文名氣似乎更大,但張原以爲這兩篇同名遊記各有千秋,王文描摹世相生動活潑,袁文寫景唯美清新飄逸,難分高下,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嘛,就好比五四名家朱自清與俞平伯同遊南京秦淮河,寫下同名的散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對照着看,別有趣味。

這不足三百字的《滿井遊記》,張原聽了一遍背誦下來當然沒有問題,這下子張汝霖終於相信了,笑道:“張瑞陽生了個好兒子啊,如此天資不讀書求上進那是暴殄天物。”

張萼只盼大父忘掉要責罰他的事,說道:“大父,孫兒也知友愛,介子前些日子眼疾無法看書,孫兒讓範珍、詹士元等人輪流讀書給介子聽,洋洋三十卷的《春秋經傳集解》都已讀完,現今又開讀——介子,最近聽什麼書?”

張原答道:“《春秋繁露》和《春秋榖樑傳疏》。”

張萼道:“對,就是這兩部書,介子聽書一遍就能記住,若是自己看書,那也與常人一般。”

張汝霖對張岱說道:“好生款待你的同學友人,還有,你去對可餐班說‘驚夢’一出再演一遍,謔庵先生要觀賞。”看着張原道:“你隨叔祖來。”向王思任做個“請”的手勢,與王思任並肩回壽花堂。

張原知道這位族叔祖有話要單獨問他,便邁步跟在後面,張萼從後扯了扯他袍袖,拱手作揖,求張原幫他掩飾,張原點頭。

張萼即命一個伶俐的小廝飛奔回府,定要找到那三卷《金瓶梅》,然後放回大父臥室的另一處,只要找到書就好辦了,他再收買大父身邊的侍婢,給那侍婢一些錢物,讓侍婢對大父說三卷書是她收拾牀鋪時放到另一處的——

————————————————

龍年初三,小道恢復每日兩更,請書友們多多鼓勵支持。

第492章 秋夜第115章 利見大人第208章 是神是鬼還是狐?第103章 誰解風情?第505章 兵臨城下第6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第252章 男女真情名教僞藥第361章 情與禪第71章 嬰姿第167章 姐姐犀利第230章 火燒董宦(上)第302章 難題第137章 襲胸第205章 倒董檄文第238章 朝中無人莫經商第105章 小聘第276章 遠方和天上第270章 梳攏第223章 以子之矛第218章 白晝聽棋第40章 絕不饒恕第474章 八百館生第376章 萌動鞦韆架第402章 非禮勿多視第48章 真真認主第370章 君子遠庖廚第152章 孺子護母第344章 聚寶門驚變第145章 張鬆戲曹瞞第13章 蜀道難第34章 雙鏡記第15章 將遊園第413章 鴨宴第349章 揚州慢第105章 小聘第31章 墮民和喇唬第21章 初出茅廬第314章 洞房花燭(上)第196章 送師南浦第46章 敢出豪言驚上座第468章 從公主到翁主第14章 兔子,走着瞧第44章 我意獨憐才第322章 亂我心者第348章 金山夜戲三上架感言第105章 小聘第489章 景徽的病第400章 有喜第233章 摺扇之禍第424章 口福第317章 何愛阿堵物第205章 倒董檄文第174章 期待聊齋**第387章 落水第416章 白浪子第297章 知子莫若父第69章 風月場老手第4章 兔亭第156章 宵小奸謀第483章 追語第336章 龍山與陶庵第276章 遠方和天上第23章 山陰縣衙第335章 打臉第63章 姚記書鋪第388章 漁夫的智慧第34章 雙鏡記第241章 射蟬第488章 先知的苦悶第206章 一招鮮吃遍天第389章 裂痕第256章 波心蕩第465章 謀定龍山巔第224章 頂缸第183章 復古或者求新第41章 秋葵之美第18章 一概看不懂第269章 玄武湖禁地第306章 醜不醜問介子第23章 山陰縣衙第347章 騎驢找驢第139章 百般刁難張案首第393章 大風圈外第408章 木瓜詩第166章 騷賦體八股第476章 北嶽山伏擊第398章 從翰林院到文華殿第89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323章 一劍西來千崖拱列第302章 難題第252章 男女真情名教僞藥第69章 風月場老手第51章 悶騷第84章 夕陽下說書人第242章 並蒂蓮第459章 平壤的舞女第170章 情挑張案首第19章 左耳進右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