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難兄難弟

戴同知說到就辦,次日一早就去找張鐸,開口便道:“大人,下官仔細思考了一夜,終於想到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可以讓這賑款分配的公道,無人可以說三道四了。”

張大胖子剛起牀,正由兩個小丫環侍候着洗漱,衣服沒換,頭髮也沒梳呢,披頭散髮的就像一個圓滾滾的不倒翁頭上扣了一頂假髮,聽見戴同知這番話,張鐸奇怪地道:“你還真想法子去了?本府打算捱上兩日,再照原樣發付出去呢。”

戴同知從一個小丫環手裡接過牙刷子,抹上從京城“五芳齋”買來的中草藥特製的牙膏粉,殷勤地塞到張大胖子嘴裡,一邊替他“洗刷刷”,一邊道:“在咱們銅仁府,大人您就是皇上,乾綱獨斷當然沒問題的,可是這賑銀畢竟是朝廷撥付,真要是葫縣出了紕漏,朝廷追究下來,發現根由出在咱們這兒,來年的賑款恐怕就要受刁難了。再者說,雖然葫縣是流官治下,跟大人您關係差着那麼一層,可葉小天畢竟是您的門生,又是出名的幹吏,去年易俗一事,天子欣賞的很,也不易在此事上太過難爲他。”

兩道白色的沫子順着張大胖子的嘴角流下來,彷彿兩撇白色的鬍子,張大胖子唔唔嗯嗯半晌,好不容易等他刷完了,從另一個丫環手中接過溫鹽水漱了漱口,又抓過毛巾擦擦嘴巴,這才道:“你說的也有道理,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戴同知對張鐸道:“大人不妨依照舊例足額發放葫縣賑銀,在此基礎上,再加三成……”

張鐸剛剛瞪起眼睛。戴同知已經搶先說道:“各地官員當然會不滿,但是大人也不是馬上就依此決定撥款,還要有個附加的條件的。”

張鐸疑惑地道:“什麼附加條件?”

戴同知道:“那葉小天不是有名的幹吏麼?他在葫縣乾的風生水起,大人你就據此多予撥款。但是與此同時,葉小天先要做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平息水銀山之爭。”

張鐸皺眉道:“水銀山那筆糊塗賬就連老夫都沒辦法,葉小天能成?”

戴同知笑吟吟地道:“他若辦不成,自然還是按今日比例發放,皆大歡喜。他若辦得成,替大人您解決了這件麻煩事,便多分他幾成。旁人又有什麼好說的?當然,爲了公允,大人要當衆宣佈此事,如果其他郡縣官員誰肯毛遂自薦,也可以給他這個機會。”

張大胖子想了想。拍拍圓滾滾的肚皮道:“好!只是葉小天會答應麼?”

戴同知自告奮勇地道:“無妨,下官可以去給他一點暗示,告訴他此事並不難辦,這只是知府大人您有意照顧,但還需要一個理由,以平息衆人之口。”

張大胖子愉快起來,道:“好!你去辦罷,明日召集各郡縣官議事。”

戴同知忽悠了張大胖子。風風火火又直奔大悲寺,去忽悠葉小天。

葉小天從小就是在被忽悠與忽悠人之中長大的。天牢玄字監關押的都是栽在孔方兄手裡的貪官,一個個狡獪奸猾無比。眼見小天年幼,爲了忽悠他無償幫自己做些事,他們各出奇招,每每忽悠的葉小天同情心氾濫,乖乖幫他們跑腿辦事。

如此一再上當,一再識破。葉小天終於從眼都不眨地被忽悠,修練到了眼都不眨地忽悠人。戴同知這番話葉小天如何肯信。

“水銀山?恐怕那裡有大麻煩,連知府老爺都沒辦法。所以才把這個難題推到我身上,可水銀山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我連這地方都沒聽說過。不過……畢竟都是大明朝廷治下,縱然有什麼矛盾,應該也不至於動刀動槍罷?”

葉小天暗暗思索着,戴崇華見他起了戒心,便道:“此事知府大人已經同意了,我也無力更改。你若不願意,那本官就算窮盡餘力,也不過能幫你爭取按去歲舊例的九成撥款,再多一文錢也沒有!”

葉小天聽他這麼說,也只好死馬當成活馬醫了,反正不會有性命之憂,便答應下來又何妨。

送走了戴同知,葉小天便想打聽打聽水銀山的事兒,可是他總不能平白無故地上街拉個人來打聽,再說以他這幾年的做官經歷看,事實真相只有身在官場的那些人才清楚,坊間小民大多是捕風捉影,誇張其事,從他們口中打聽來的秘辛只能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真正的參考價值不大,說不定還會引人誤入岐途。

黎教諭那裡倒是可以請教請教,可是黎教諭也在爲府學謀求撥款,而且他的女婿正在爲他的關係人脈謀求好處,這其中任哪一個關係都比自己近的多,一旦泄露風聲,反而對他不利。

思來想去,葉小天只得捺下性子,等到“揭了皇榜”,再向張知府本人請教了,相信那時候張鐸絕不會有所遮掩,他可以打聽到最真實的情況。

翌日,張知府聚齊了各郡縣趕來爭取賑款的官員,老佛爺一般坐在上首,還是由戴同知替他說話。

戴同知道:“各郡縣的難處,知府老爺心中有數,也想俱都滿足了你們,奈何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現如今賑款一共就那麼多,讓誰滿意而歸,其他人恐怕都會心生不平,所以知府老爺決定……”

坐在兩側的衆官員登時胸膛一挺,全神貫注。就聽戴同知道:“邑梅洞司、石耶洞司最是貧瘠,比照舊例足額發放!其他各司,均按舊例之九成發放!其他各司扣出來的那一成嘛……”

戴同知環顧衆官員,道:“誰能替知府大人解決一樁心腹大患,這筆賑銀就做爲獎賞,分配給該地。”

衆官員紛紛道:“戴同知,什麼心腹大患?”有些心眼活泛的卻沒有發問,而是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顯然是已經想到了什麼。

戴同知像炒豆兒似的吐出三個字:“水銀山!”

這三個字一出口,大堂上頓時鴉雀無聲,衆官員面面相覷,無人發聲。葉小天冷眼旁觀,窺視衆人反應,本來他還有些擔心會有人跳出來跟他搶生意,可眼見冷場若斯,心頭不由一沉,看來水銀山這個麻煩比他想象的還要嚴重啊。

戴同知環顧左右,揚聲問道:“不知哪位大人願意出面,替知府大人分憂呢?”

堂上一片竊竊私語聲,衆官員交頭接耳,紛紛搖頭,顯然是不想出頭。戴同知見衆人都不肯出面,便向葉小天向他悄悄遞個眼色,葉小天便咳嗽一聲,緩緩站起身道:“某願往之!”

“哈!”

坐在旁邊的大萬山司洪東縣令馬上一聲冷笑,眉毛一挑,嘴角一撇,眼珠子不屑地翻轉了半圈兒,來自各郡縣部落的土官老爺們紛紛向他看來,滿面欽佩,彷彿太子丹、高漸離目送荊軻乘舟南下。

這筆賑銀,對這些土官們來說意義重大,他們治下的土民相當於他們的奴隸,這筆錢他們想截留就截留,就算不好明着截,也可以分發下去之後,再巧立名目收上來,可葉小天是流官啊,這筆錢又落不到他個人腰包裡,現在連性命都豁出去了,也是蠻拼的。

張大胖子奮力從椅子裡拔出一身肥肉,欣慰地看着葉小天,就差脫口說上一句:“汝妻子吾養之,汝勿慮也”了。

葉小天看了他們這般神情,心裡不禁有點發毛:“不會吧,莫非真有性命之憂?”

葉縣丞連身家性命都豁出去了,衆土官縱然心中不滿,還能有什麼好說的?他們是絕不會主動請纓的,不過水銀山那筆爛帳根本沒人算得清,他們篤定葉小天不會成功,也不必急在一時,只等他失敗、傷殘甚至送了性命,大家再來瓜分賑銀便是了。

葉小天見此狀況,趕緊亡羊補牢,對張大胖子道:“知府大人,這水銀山究竟有什麼爭端,下官尚不清楚。而且,下官對水銀山一帶也不瞭解,是不是請一位明白人陪同下官一同前往水銀山,並對下官解說仔細?”

葉小天望着戴同知,很親切地道:“下官覺得,戴同知就是很合適的人選。”

戴崇華嚇了一跳,趕緊推脫道:“不不不,能爲知府大人分憂,本官自然責無旁貸,只是本官俗務纏身,實在走不開。陪同葉縣丞前往水銀山的人選已經有了,有關水銀山爭端的一些詳情,葉縣丞可以向他打聽。”

張大胖子笑眯眯地道:“是啊,陪你前往水銀山的人選,本府已經選妥。”

他伸出兩隻胖乎乎的肉掌,“啪啪啪”地三擊掌,堂下便有一個人,拉長着一張臉走上來,一臉的不高興。葉小天一看,此人身材不高,肩膀微晃,細目蛤口,正是李向榮。

葉小天暗想:“李經歷陪我去水銀山?那戴同知豈不是更方便與李經歷的娘子偷情了?這種機會他都不肯放過,實在令人佩服!”

葉小天看了看一臉不高興的李經歷,心想:“此君綠雲罩頂,忒也招人同情。”

李經歷看了看躍躍欲試的葉小天,心想:“此君印堂發暗,怕是少不了血光之災了。”()

ps:各位英雄,月末啦,

第12章 在路上www.xianjie.me第17章 摧其心第65章 東尋西覓第28章 兩般情腸第49章 最近有點亂第18章 圓月.彎刀第34章 送美上門第87章 千年第65章 背水一戰第37章 捉姦要雙第79章 只爭朝夕第31章 飛鳥未盡,良弓藏否?第56章 煽風點火第90章 圍城第2章 最後一相第10章 講斷人也講斷第91章 叛逃第49章 小天的燕雀之心第39章 設計第67章 收割第21章 各出各招第13章 長江後浪第66章 預作綢繆第11章 北上第8章 如此義演第17章 跑路英雄第12章 間歇性精神病第4章 斯文敗類第45章 躍龍門第5章 同人不同命第75章 刻不容緩第47章 水銀山第22章 糖衣炮彈第63章 再見岳父大人第35章 拿着雞毛當令箭第22章 姑娘駕到第42章 大智若愚第66章 “暴露”身份第30章 無數間第15章 等待拯救的“大兵瑞恩”第7章 夜半驚魂第22章 誰怕誰!第4章 父子冤家第32章 爲他人作嫁衣裳第11章 利字擺中央第36章 酒色之徒第18章 破釜沉舟第1章 放手去做!第51章 進退兩難第81章 趕盡殺絕第76章 正中下懷第52章 棒與鴛鴦第81章 話不投機第61章 以退爲進第21章 糟糠之妻第79章 不再可控的棋子第19章 伯夷獻計第41章 亂象頻仍第39章 遊說第20章 唐僧肉第6章 一樁命案第22章 誰怕誰!第7章 我本將心託明月第32章 戲鳳第84章 雷神之錘第84章 佛也不快樂第84章 雷神之錘第12章 交接第21章 偶爾見見血第21章 偶爾見見血第28章 狼遇上狽第21章 葉郎妙計救佳人第91章 黃雀在後第40章 妥協第40章 一場戲第72章 荒唐喜劇第44章 大騙子第34章 暗藏機鋒第56章 馬首欲東第49章 我又中招了第36章 摧心第46章 大悲寺疑蹤第31章 再向虎山行第1章 走馬上任第51章 欲推還就第55章 懸賞令第39章 對峙第11章 勸“皇叔”第50章 互惠第81章 究竟誰倒黴第36章 效天子第61章 不死不休!第21章 丈人駕到第6章 賑災施粥第12章 果有所得第21章 糟糠之妻第90章 雷神禁地第24章 三個娘子第13章 風雲突變第14章 冤家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