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虛位國君、國家的象徵
英國的政治制度自《大憲章》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國王的權力越來越小,到19世紀,國王實際上只剩下三種權力:被諮詢權、警告權和獎勵權。國王是國家元首,同時也是擁有諸多殖民地的大英帝國以及後來的英聯邦的象徵,被稱爲“虛位君主”他們“臨朝不理政”聽命於議會,沒有實權。
既然不再是君主,老百姓只把他當作國家和民族的象徵看待。一切與國王有關的禮儀,如加冕、結婚等也都變成全國的節日。他們的生日就是英國國慶日,英國的國歌迄今仍是《天佑吾王》
國王享受至高無上的威望,但代價也是很高的,以致喪失了很多普通百姓可以擁有的自由。國王不僅必須服從憲法,而且在行爲舉止和私人生活上也必須符合人民心目中較高的文化和道德準則。
1701年通過的《王位繼承法》規定:國王即位後要宣誓效忠國教,並極力維護英國國教徒繼承王位的法律。在婚姻問題上,國王受到的限制更多,國王與什麼人結婚,常常關係到英國與別國結盟或結怨的大事,也關係到佔居民大多數的國教徒的命運,所以國王個人的婚姻也屬於政治行動之列。根據慣例,王室子女必須與本系貴族(都是他們外國血統的表親)聯姻,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纔開始與英國的一般貴族通婚。
(二)王位與愛情
到1936年,突然冒出一個國王——愛德華八世,妄想打破憲法對他的限制,自作主張決定娶一個離過婚的平民女子爲妻,結果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愛德華八世是英王喬治五世的長子,18歲時進入牛津大學讀書。一戰期間,愛德華八世參軍入伍,在軍隊中任參謀,雖然身臨戰場但因在後方,風險倒也不大。
戰後,個性鮮明、**不羈的愛德華先後迷上賽馬和飛行,他的身影經常出現在訓練場上,他爲人平和,一點也沒王儲的架子,很受英國民衆的歡迎。1931年,在一次宴會上,愛德華王子與生於美國的沃利斯·辛普森邂逅,雖然當時辛普森夫人已經結過兩次婚,但愛德華王子還是很快被這個37歲的女人深深迷住了。據辛普森夫人後來寫的回憶錄表述:唯一能說明他對我感興趣的原因也許在於我那美國人的獨立精神、我那直率、我那自以爲具有的幽默感,以及我對他和與他有關的每件事的樂觀或好奇……他是孤獨的,也許我是第一個洞察他內心深處孤獨感的人。此後,兩人就開始了半公開的情人關係,在高爾夫球場、賽馬場、劇院裡經常看到他們成雙入對,人們對此議論紛紛。因兩人關係日益親密,沃利斯·辛普森在1935年正式和丈夫辦理了離婚手續,有了與愛德華王子長相廝守的打算。
1936年1月,喬治五世去世,愛德華王子順利即位,稱愛德華八世。這時身爲英國國王的他面臨着婚姻問題的抉擇,作爲英國國教的領袖,必須遵守國教的教義,迎娶辛普森這位已經離過兩次婚的女人做王后,英國教會是萬萬不會同意的。尤其不巧的是,這時德國納粹迅速崛起,辛普森夫人還和一些德國高官有密切的私人關係,英國民衆絕對不會接受這樣一個女人成爲他們的王后。
在多次交涉未果之後,愛德華八世決定以遜位來完成這樁亙古未有的婚姻。頂着來自皇室、首相以及新聞界的各種壓力,愛德華八世於1936年12月10日發表廣播講話,宣佈遜位,讓位於弟弟喬治六世。1937年3月8日喬治六世爲其兄長、前國王創建了一個名銜——溫莎公爵。同年6月3日,溫莎公爵跟辛普森在法國舉行了低調的私人婚禮,英國王室的成員一個也沒有出席,一位對攝影不太在行的客人爲他們拍下了一幅結婚照。
(三)現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伊麗莎白二世是國王喬治六世的長女,她生於1926年4月21日,從小接受嚴格的宮廷教育並參加各種社會活動。1940年,倫敦不列顛空戰中,爲安全起見,她被送往偏遠的城堡溫莎宮。1940年10月,伊麗莎白回到倫敦,在白金漢宮的房間裡發表了她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廣播演說。她明確自信地對世界各地的兒童說,英國兒童“滿懷喜悅和勇氣”大戰結束前,她參加了英軍的婦女支隊,受過汽車司機和機械師的訓練,曾被授予“近衛軍第一聯隊上校隊長”
軍銜。
戰爭期間,她邂逅了金髮碧眼、英俊瀟灑的希臘親王菲利普王子。菲利普當時是一位海軍軍官,父親是希臘的親王,也是印度總督、海軍上將蒙巴頓勳爵的外甥。菲利普爲迎娶伊麗莎白,主動加入英國國籍,並放棄了王子的頭銜,改用他母親的姓氏蒙巴頓。隨後國王封他爲愛丁堡公爵。1947年11月20日,他們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了盛大的婚禮,結成伉儷。
伊麗莎白婚後一年喜得貴子,順利生下了查爾斯王子。此後,她的大部分時間是做一位賢妻良母。1952年2月5日,喬治六世突然病逝,一下把她推向風口浪尖,伊麗莎白連忙從非洲的度假地趕回英國,繼承王位。1953年6月2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舉行加冕典禮。在世界各地,英國與英聯邦國家數以億計的民衆在電視機前收看這一空前盛況,她那雍容華貴的舉止,以及盛大莊嚴的場面,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
在位50多年來,君主制度繁文縟節的約束,使伊麗莎白二世變得含蓄、沉穩,但她並不因循守舊,而是對王室舊規加以適當改革。如把皇家教堂改成畫廊,定期向公衆開放;在宮中設立新聞秘書,以多種形式向公衆介紹王室情況;她還時常步行於人羣中,給臣民以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印象。
1993年11月20日,皇家行宮溫莎堡突然起火,幾幢古老建築被毀壞,一些貴重的藝術品、古董被燒燬。此後就善後高達6000萬英鎊的修復費用,保守黨認爲應用政府財政開支,而工黨則堅持由富有的王室支付,兩黨之間的激烈爭論,進而引發了女王應不應該納稅的問題。
英國政府負擔王室開支以及王室成員收入免稅的制度已延續了160多年,但近年來政界和民間要求王室納稅的呼聲越來越高,溫莎堡大火進一步引起了公衆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在關係到公民的切身利益的問題面前,女王審時度勢,欣然表示王室將照章納稅,並承擔溫莎堡的修復費用。隨後她下令開放溫莎堡,門票收入用來修復被毀部分。這一舉動不僅使保守黨和工黨僵持不下的爭論得到緩解,而且還受到國內外輿論界的一致好評。
1993年年底女王實現了自己的諾言,首次向國家納稅。《星期日泰晤士報》1994年4月9日公佈的英國最富的500人名單上,伊麗莎白二世名列第二。伊麗莎白即位早期,國內的新聞媒體對王室處處恭維、褒揚,但隨着媒體市場化與自由化的發展,新聞界爲吸引讀者眼球,開始挖空心思找王室的醜聞,大家渲染。偏偏王室成員也不給女王省心,王儲查爾斯王子與戴安娜王妃感情不和,婚外戀的事情不時訴諸報端。1992年12月,兩人宣告分居,到1996年8月28日,在經過一連串協議和程序後,二人15年的婚姻正式宣告終結。1997年8月31日,戴安娜王妃因意外車禍身亡,更讓英國王室被人們議論爲千夫所指的幕後黑手,以致引發了一場關於是否有必要保留英國君主制度的爭論。
但時至今日,據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英國人還是贊成保留君主制度的,畢竟王室承載着英國太多的歷史文化與精神素養——這也是英國王室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