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帶發效忠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當張力輕輕吟着這首絕命詩,緩步走進議事大廳的時候,他看向閻先生的眼光中充滿了崇敬之色。

沒錯,康興安帶回的這位舉人閻先生,名字叫做閻應元。

歷史上閻應元只是區區的一個江陰典史,本來當時江陰隸屬的常州府已經投降了滿清,可是當滿清的“剃髮令”下達到江陰的時候,江陰城六萬義民立刻羣情洶涌,誓死不肯剃髮。江陰城並沒有什麼正規的軍隊,但是六萬民衆此刻人人皆兵,堅決舉起了抗清大旗。他們的領袖,便是江陰典史閻應元。閻應元率領六萬義民,面對二十四萬清軍鐵騎以及兩百餘門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七萬五千人史稱江陰八十一日。城破之日,義民無一降者,倖存者僅老幼五十三口。

閻應元被俘後堅決不向清廷貝勒下跪,被刺穿脛骨,“血涌沸而僕”,卻始終沒有彎下膝蓋,終英勇就義。可謂是明末第一英雄也

張力口中吟誦的絕命詩,正是閻應元就義時所作

康興安聽到腳步聲,擡頭一看來人正是張力,他立刻行了一禮,而他身旁的閻應元也緊跟着躬身一揖。

張力微微頷首,一邊走到主位上坐下,一邊笑着對閻應元道:“閻先生此番前來遼東,本督師心甚喜之。”

張力這開口的第一句話,就讓閻應元大吃一驚。整個人微微有些發抖,露出一臉的驚異之色。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先生”的稱呼在古代乃是極大的尊稱,並不是如後世那樣泛指成年男性。閻應元先前已經從康興安的口中瞭解了很多團山軍的事情。譬如遼東督師張力稱呼“先生”之人,只有宋應星和盧象升二人而已。

原本康興安是帶着委任狀前去找閻應元的,閻應元科舉失意,考了幾次都沒考上進士,自然也沒有什麼做官的可能。開始閻應元也不想來遼東,後來實在架不住康興安的軟磨硬泡,加之張力的名字在大明現在已經是如雷貫耳,他也想來這邊看看這個叫張力的年輕人,到底是何方神聖他竟然能扭轉遼東的戰局。讓“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成爲了徹頭徹尾的笑話

當然,在閻應元的內心身處,“學而優則仕”纔是最大的原因。大明朝的讀書人麼,不爲不做官的話又去讀什麼書呢

張力對此心知肚明,這位閻舉人現在都三十多歲,明亡時也是四十好幾的人了,才做了個區區的小典史,實在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然而。切莫小覷了這些小人物小人物也有一顆拳拳報國之心,他們懷揣救亡圖存的夢想,也有一顆絲想要逆襲之心

如果自己沒有來這一世,閻應元註定是個悲劇。可是正如盧象升一樣,自己既然來了,這等華夏民族的英雄兒女。定然不能讓他們“空悲切”

“閻先生一定奇怪本督師爲何執意不遠千里將你請來遼東吧”早有侍衛給張力奉上了茶水,此刻張力一邊輕輕地吹着茶杯中漂浮的茶葉。一邊淡淡的問道。

閻應元畢竟只是一個小人物,哪曾見過如此的場面

若不是先前康興安反覆交待過團山軍的禮儀。絕不可行跪拜之禮,以他一個小小的舉人面見正二品的高官,那是定然要行大禮的。

此刻閻應元只覺得口乾舌燥,平時性格頗爲沉穩的他也不免有些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康興安在一旁見閻應元這神情,也知道他沒見過這麼大的場面,於是幫他打起了圓場:“大人,閻舉人呃,不,閻先生來錦州的路上,無數次的問起大人爲何知道他一個小小的舉人,而且還授他海州兵備道的官職。”

海州衛現在乃是團山軍與滿清韃子交鋒的最前線,張力給閻應元的職務,正是正七品的海州兵備道。兵備道這官兒當初張力就做過,雖說品階很低,只有七品,但是事權極重,可以以文御武,就連海州的團山軍守將那也是要聽從兵備道的命令。

張力微微頷首,用和藹的眼光看向非常侷促的閻應元,語氣平和地道:“久聞閻先生有大才,而且且對建奴非常痛恨,正是我團山軍最需要的人才。”

頓了一頓,張力接着道:“閻先生應該知道,遼東多漢奸,那祖大壽世受國恩二百年,卻不明白知恩圖報的道理,反倒投了滿清韃子。以前袁督師說,以遼人守遼土當可以拒韃子於千里之外。可惜圓嘟嘟,啊,不,袁督師墳頭草都一丈高了遼東開門黨太多,短時間內本督師也無法一一甄別,其他地方還則罷了,那海州衛城乃是最前線,實在不容有失”

張力曾經琢磨過,要怎麼解釋自個兒“未卜先知”的能力,恐怕是很難解釋。但是爲人上者,卻也不必事事都跟下級解釋得一清二楚,話只講一半,神龍見首不見尾有時候效果更好。

閻應元見張力說話平易近人,沒有什麼所謂的“官威”,這會兒心情也漸漸平復下來了。張大人這番話的意思他也聽明白了,遼東多祖大壽的餘孽漢奸二狗子,一時間張大人也來不及細細甄別。故而張大人在重要的職位上,還是相信關內的人多一些這理由也算說得過去,只是張大人爲什麼看上了自己就不得而知了。然則張大人不說,他又如何敢問

正所謂“士爲知己者死”,自己一介舉人出身,家族也無權無勢,根本沒有做官的可能。張力驟然將自己提拔爲正七品的海州兵備道,實在是天大的恩賜。

閻應元爲人沉穩卻不是那種處處耍心機之人,既然張大人如此信任,那就只有做出一番成績,以報張大人的知遇之恩了

一想到此,閻應元朗聲道:“屬下明白了屬下願爲大人把守國門”

第542章 第二戰場第117章 金陵結義幫第28章 防疫大營第329章 七大恨第409章 固所願也第279章 關寧鐵騎第136章 我便來說說科舉第115章 專治疑難雜症第429章 僞君子第289章 回馬槍第117章 金陵結義幫第546章 排隊槍斃VS三段射擊(一)第523章 鬆嶽山之戰(一)第74章 懸絲診脈(一)第57章 小白鼠第469章 突變第256章 日寇的招數第517章 大奸臣?第290章 三人組第532章 出城第256章 日寇的招數第232章 如是歸來第543章 “好”朋友第221章 殿試第490章 不做諸葛亮第193章 人皮面具第387章 天佑第26章 濟世醫社第387章 天佑第36章 毛遂自薦第182章 若晨,莫非想嫁給那個叫張力的第412章 岳父第447章 工業萌芽第542章 第二戰場第4章 初顯身手第7章 明代的車禍急救第152章 牛皮圍牆第223章 文治武功第306章 議和第525章 鬆嶽山之戰(三)第35章 處理石膏第441章 黃臺吉的對策第551章 “吊打”第406章 勁旅第557章 爲萬世開太平(五)第446章 心中的那個夢想第223章 文治武功第461章 躺槍的《三國演義》第193章 人皮面具第334章 如此帝王第126章 是驢子是馬,拉出來溜溜第304章 交待要事第90章 舌戰第148章 若晨小姐,你叫我出來,所爲何事第533章 後手第388章 九臺第409章 固所願也第239章 等雨的日子第142章 貧道所驅者,實爲衆人心中之鬼第80章 交鋒第396章 冒天下之大不韙第368章 兔兒屯之戰(一)第321章 知行合一第30章 不求連城璧,但求殺人劍第474章 戰果第427章 國賊第488章 擅守之人第223章 文治武功第122章 徐靜萍(一)第91章 大明十大酷刑第146章 主治醫師第441章 黃臺吉的對策第540章 援軍第245章 人滿爲患的漢軍旗第475章 對峙第496章 迴光返照第316章 翻案(二)第65章 不屑爲之第311章 下血本第222章 弼馬溫的不要啊!第225章 保和殿——平臺召對第149章 素面紙扇第123章 徐靜萍(二)第431章 賞菊第158章 太祖禁令第329章 七大恨第310章 翻盤之策第142章 貧道所驅者,實爲衆人心中之鬼第342章 有毒的《三國演義》第22章 我臉上有斑嗎第264章 升官與擴軍第226章 不知錦衣衛大牢有沒多餘的監舍第146章 主治醫師第510章 惱怒第441章 黃臺吉的對策第126章 是驢子是馬,拉出來溜溜第93章 還是舉人好第12章 瘧疾?第99章 安頓第422章 功高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