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高加索會戰

大國交戰,戰場橫跨數千上萬裡的距離,動員的兵員數額動輒數十萬以上,部隊遍佈在廣大的空間內,大軍調動的動作幾乎是透明的,不kěnéng有突襲之類的局部戰爭的戲碼。在這樣的戰場上,起關鍵作用的,只能是yidiǎn一滴積累起來優勢的全盤性的戰略。

高加索戰爭,是從第比利斯開打的。其時帝國前鋒在第二集團軍羣的孔有德將軍的率領下,前抵到了頓河流域,包括阿斯特拉罕,察裡津等要地之後,前驅的東瀛第三軍團,卻在薩拉托夫,遇到了從北部南下的俄羅斯芬蘭聯軍的包圍 ”“小說章節更新最快 。二十萬大軍,盡數被限制在從頓河流域到伏爾加河流域交匯的狹小的三角地帶,被迫就地修建戰壕陣地防守!

而南線,據帝國的飛艇偵查,土耳其大軍,近六十萬敵人,yijing臨近第比利斯,在北線俄羅斯等北部三國聯軍的背後,從烏克蘭而來的歐洲數十個國家的聯軍還有一百多萬正在陸陸續續的趕來,而南線,yijing被徐晃的西亞總督府壓制的筋疲力盡的土耳其東拼西湊出的六十萬大軍,yijing是土耳其蘇丹易卜拉欣一世最後的一批努力!

而帝國方面,第一集團軍羣張頜部三個軍團,近六十萬大軍,是帝國精銳的主力軍,帳內大將雲集,裝備yijing全盤火器化,都是一水兒的後裝線膛單步槍,輕便的中小口徑野戰火炮也都yijing配齊,後勤也yijing本土化,戰鬥力在這個時代屈一指。是帝國鼎鼎大名的精銳主力!

而第二集團軍羣孔有德部六個軍團近百萬大軍,則是由各省的difāng部隊和各附屬國的部隊組成。裝備落後,相當一部分還都是處在冷兵器時代。戰鬥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至於還有的第三集團軍羣,就是以蒙古準葛爾部喀喇沁部騎兵爲核心的諸草原部族騎兵了,數量極多,足有近兩百萬,但是廣佈在從中亞大草原直到高加索的廣大地域,很難聚攏起來!而草原部族騎兵的慣例,打順風仗的shihou很猛,但是打持久戰和逆風戰的shihou那就是一瀉千里了,根本靠不住!

魏延根據情況。選取了參謀部的第二套方案,先擊中兵力,狂毆土耳其,將南方戰線突進到大高加索再說,於是主力張頜集團軍羣在孔有德部的身後直接南下,直撲第比利斯。

……

第比利斯是高加索地區戰略èizhi最重要的城市,它位於大高加索與小高加索之間,瀕臨格魯吉亞中東部庫拉河畔,從雄偉的高加索高原而下。第比利斯就是外高加索的第一道定海神針。

而現在,它將成爲將從高山上跋涉而來的土耳其軍隊攔住的枷鎖。

第一軍羣南下之後,飛艇空降精銳部隊搶佔第比利斯,直接將六十萬大軍堵在了大高加索山脈和小高加索山脈之間的狹窄地域中。然後大軍跟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高加索會戰的序幕。

……

追根朔源是講故事的人的權利,在這一次驚天動地的大會戰當中。不得不說,魏延將軍的戰略雖然是準確的抓住了敵人的弱點。但是自身也處於某種不可預測的危險當中,但是ruguo不是第二軍羣中所謂的垃圾部隊turán爆出了驚天戰力的話。那結果就很有kěnéng不同。

這個時期,經歷了和大明帝國的十幾年的戰爭,不管是土耳其還是歐洲都基本實現了火器化,雖然限於技術和工業程度,很多國家的火器化,jinháng的很不徹底,但是其程度,也大致和亞洲此時的落後地區相仿。整個時代,yijing提前進入了全火器化的時代,燧槍和更差一些的火繩槍,以及各種口徑的前裝滑膛火炮,是這個時代的主力裝備。

火器化部隊的強勢是遠的射程,密集的火力,遠遠過了人力的弓箭的金屬彈丸,在大國對戰的情況下,火器部隊的訓練成本遠遠要比精銳的冷兵器要低得多。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補給線充分的情況下。

任何火器化部隊,尤其是在這種越了人類想象的大會戰的情況下,失去了後防線的後勤支援,nàme就不kěnéng有任何戰力。越是先進的火器化部隊,由於更高的火力投放密度,對彈藥的消耗就更要增加,對後勤防線的依賴性就越嚴重,當戰士們手中的火槍變成了燒火棍,軍團裡威猛的大炮咋變成了一坨坨的鐵管,那完全可以想象,一切的勝利都將化爲烏有。

魏延將軍的戰略的基礎,就是建立在後防線絕對不kěnéng被敵方擊破的情況下,這不得不說,還是有些冒險,在這種數百萬兵員級別的大戰中,這樣的戰略,就很有kěnéng成爲一個致命的失誤。

歐洲第二批一百萬大軍的到來,尤其是瑞典大帝古斯塔夫二世和歐洲名將阿爾伯萊希特?華倫斯泰因的親臨,使得這個魏延將軍的這個失誤變得致命。

這兩位名將敏銳的察覺到了帝國防線的漏洞,將後方所有的兵力,數量過六萬的瑞典的精銳的皇家火槍兵,數量過二十萬的波蘭烏克蘭的翼騎兵和龍騎兵,以及西班牙、法蘭西以及巴爾幹諸國聯軍一股腦兒的朝着第二集團軍羣守衛的帝**後防線猛攻過來。

當面的緬甸、暹羅、南越、北越軍團,很快的被擊破,整個第二軍羣被打擊的連連後退,察裡津,阿斯特拉罕,先後失守,被壓回到外高加索的達格斯坦,第一集團軍羣的後勤線,就在歐洲一百多萬大軍的兵鋒之下,隨時都kěnéng被掐斷。

ruguo是那樣的話,帝國精銳的第一集團軍羣中,將星閃耀的帝國大將張頜將軍、盧象升將軍、李自成將軍、張獻忠將軍,曹文昭曹文耀,以及後來更加聲名赫赫的曹變蛟將軍,還有一羣未來的名將李定國、孫可望、艾能奇、高巖等人的生涯也就很kěnéng在此無疾而終了。

這shihou,誰也méiyou料到,帝國西征第二集團軍羣的東瀛省第三軍團,成了魏延將軍的救星!

這支軍團裡的士兵,以東瀛省九州道人居多,據說都是日本軍神張遼將軍的死忠,張遼將軍在日本駐守多年,在創造了擊敗了日本無數名將,親手斬殺了日本無數的武道高手的神蹟之後,在日本民間的威望yijing堪於神位比肩,以至於在東瀛歸化之後,日本民間神社,倡議以張遼將軍的神位,取代傳統的高天原神系,作爲東瀛的保護神!其推崇的張遼將軍的兵法之勇悍,在民間影響極其深遠。

在這次會戰中,第三軍團陷於近兩百萬敵人的包夾之中,一方面被俄羅斯,芬蘭兩國的五十多萬聯軍包圍,一方面,南下回歸的道路,又被歐洲第二波的一百多萬大軍掐斷,在幾乎絕望的情境下,激了東瀛人所特有的兇蠻。十幾萬人turán出人意料的全體放棄了壕溝陣地,決死北突,三天兩夜的拼死突擊之下,竟奇蹟般的擊破了兇悍的俄羅斯軍團的防守,穿過烏拉爾斯克,進入了原哈薩克汗國的領地,得到草原騎兵的支援。

孔有德將軍,在這種情況下,也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爲第三軍團整體換裝!飛艇運輸大隊帶着補給千里空降到哈薩克草原,將第三軍團內部的火槍兵,全部換成了帝國制式的單後裝線膛步槍,併爲其配備了輕型野戰火炮,爲第三軍團增加了足夠的突防火力,到了這一步,第三軍團的裝備yijing堪於帝國最精銳的主力部隊比肩。

修整了十天之後,第三軍團再次南下,作爲北方集羣的尖刀先鋒,帶領着哈薩克草原集結的近一百萬草原騎兵進入頓河流域。這一次,東瀛人展示出了空前的突擊能力,半個月內,先後擊破了俄羅斯和芬蘭大軍的防線,帶着身後近百萬的草原騎兵像洪水yiyàng衝入了頓河流域,擊破了俄羅斯芬蘭聯軍,衝進了克里米亞,反過來掐斷了歐洲聯軍的後路。

局勢由先前的歐洲和土耳其聯軍險些將第一集團軍羣包圍的趨勢,變成了帝國三個軍羣同時將歐洲聯軍包圍在了亞海以東的庫班、卡巴爾達等地,大勢逆轉!

接下來一切就進入了單行道,帝國第一軍羣毫無意外的擊破土耳其大軍,將土耳其防線擊退到了高加索山脈以南之後。反身過來,充當箭頭,經過了兩個星期的鏖戰,會同第二軍羣第三軍羣,圍殲了歐洲聯軍主力,歐洲軍神古斯塔夫二世,在這場戰爭中可恥的又再次變成了俘虜,至於另一位歐洲軍神華倫斯泰因,則在潰逃的途中被擊斃,成爲克里米亞高原上的一抷塵土!

歐洲聯軍,一百多萬大軍,大部被殲,剩下的則是一瀉千里,一直潰逃到了波蘭和巴爾幹。至此,帝國打贏了這一場至關重要的戰爭,歐洲,則損失了數百萬的青壯年人口和大片的土地,還拱手讓出了戰略主動權,從此再無還手之力!(。)

第44章 疑問第60章 浪漫兩百一十四章一百五十章 二代一百五十七章 黃阪會第78章 下一步第31章 陣地上第9章 三座大山第67章 進行時一百七十三章 陌刀陣一百一十二章 地火第37章 震驚一百二十九章 徵倭五第133章 制度第117章 悶戰一百七十六章 時空系統一百七十八章 2022兩百二十四章一百八十五章 時代的敵人一百七十六章 時空系統兩百章 舊金山一百八十九章 開戰兩百三十七章第52章 準備戰鬥第92章 南陽亂一百五十六章 明政第139章 敲打第97章 滅第1章 出場第33章 野火燎原一百零九章 虞洽卿胡佛第47章 商議一百九十四章 珍珠港空襲第21章 南邊兩百零一章 變化第137章 蔡建德第24章 詭詐所謂趙雲一百二十三章 紛爭第46章 徐庶獻策第119章 裁判第8章 超時空戰爭樂園第102章 戰後第77章 武器一百六十三章 華夏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之戰一兩百一十八章第101章 局勢一百七十四章 飛機兩百四十一章兩百章 舊金山兩百章 冀州兩百一十章 捨我其誰第36章 井蛙第66章 辛亥兩百零五章 危機下的美利堅第22章 軍火貿易第43章 投誠第19章 忽悠第131章 嬗變的局第10章 長遠的打算一百四十八章 南海第100章 烏蘭烏德戰役八第52章 準備戰鬥一百三十七章 買第34章 新局勢第11章 知情第20章 條令背後的東西兩百二十二章 虛擬和現實第87章 農業兩百一十六章第67章 進行時第17章 趙子龍的槍第18章 升一級第88章 南洋變第49章 王見王下第60章 歡宴第55章 商議第76章 殖民時代一百四十三章 入暹一百七十五章 走私船一百七十六章 天道運行論第69章 危險來自天空一百六十七章 覆滅一百五十七章 論道一百九十七章 司州之變一百四十五章 江南第76章 殖民時代第83章 東江第81章 破城第9章 三座大山一百六十五章 時宜第61章 反應第63章 中德兩百一十五章一百零七章 雙峰駝烏蘭烏德一百五十章 二代一百五十九章 會前兩百零四章 會議一百三十五章 徵倭十一第9章 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