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逐利的社會,工作、金錢、權勢成爲成功的黃金標準。
很多人到老才後悔,那麼好的青春,怎麼都獻給工作了呢?
看看大自然的樣子,感受季節的變化,聆聽藝術的召喚,這些事情不會讓你變富有,卻會讓你的人生有意義。
昔年拄玉杖,去看廬山峰。遠山如游龍,半入青天中。四顧無人獨青秀,五老與我同春容。
手弄石上琴,目送天邊鴻。二儀自高下,吳楚分西東。
洪濤巨浪拍崖下,波光上與銀河通。吸澗玄猿弄晴影,長鬆舞鶴號天風。
天風吹我不能立,便欲起把十二青芙蓉。弱流萬里可飛越,因之獻納蓬萊宮。
羲娥倏忽遂成晚,往往夢裡尋仙蹤。如今不知何人採此景,樹下一老與我襟裾同。
披圖題詩要相贈,氣騰香露秋濛濛。子歸煩語謝五老,幾時白酒再熟來相從。
話說作這一首“廬山歌”的人,乃是解縉。
解縉(1369年-1415年)字大紳,號春雨,諡文毅,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吉安路吉水州人。明朝第一位內閣首輔,洪武十二年進士,歷官御史、翰林待詔。
成祖即位,擢侍讀,直文淵閣,參預機務,與編《永樂大典》,累進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著有《解學士集》、《天潢玉牒》。
解縉以才高好直言爲人所忌,屢遭貶黜,永樂八年,終以“無人臣禮”下獄。
永樂十三年。
北風如刀,滿地冰霜。
大明湖畔的一條大路上,一隊錦衣衛手執刀槍,押着七輛囚車,衝風冒寒,向北而行。
前面三輛囚車中,分別監禁的是三個男子,都作書生打扮,一個是白髮老者,兩個是中年人。
後面四輛囚車中坐的全是女子,最後一輛囚車中是個豐滿的少婦,懷中抱着個五六歲的女嬰,女嬰啼哭不休,她母親溫言相呵,女嬰只是大哭。
囚車旁一個錦衣衛惱了,伸腿在車上踢了一腳,喝道:“再哭,再哭,老子踢死你!”
那女嬰一驚,哭得更加響了。
離開道路數十丈處有座大屋,屋檐下站着一箇中年文士,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
那文士見到這等情景,不禁長嘆一聲,眼眶也紅了,說道:“可憐,可憐!”
那小孩問道:“爹爹,他們犯了什麼罪?”
那文士道:“又犯了什麼罪?昨日和今朝已逮去了三十六人,都是有名的讀書人,個個都是無辜株連。”
他說到“無辜株連”四字,聲音壓得甚低,生怕被押囚車的官兵聽見了。
那小孩道:“那個小女孩還在吃奶,難道也犯了罪麼?真是沒有道理。”
那文士道:“你懂得官兵沒道理,真是好孩子。咳,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人爲鼎鍋,我爲麋鹿!”
那小孩道:“爹,你前幾天教過我。人爲刀俎,我爲魚肉,就是給人家斬割屠殺的意思。人家是切菜刀,是鐵板,我們就是魚和肉。“人爲鼎鍋,我爲麋鹿”這兩句話,意思也是差不多麼?”
那文士道:“正是!”眼見官兵和囚車就要去遠,拉着小孩的手道:“外面風大,我們回屋裡去。”當下父子二人走進書房。
那文士提筆醮上了墨,在紙上寫了個“鹿”字,說道:“鹿這種野獸,雖然是龐然大物,卻只吃青草和樹葉,從來不傷害別的野獸。兇猛的野獸要傷它吃它,它只有逃跑,倘若逃不了,那只有給人家吃力。”
又寫了“逐鹿”兩字,說道:“因此古人常常拿鹿來比喻天下,比喻天下的百姓。意思是世上百姓都溫順善良,只有給人欺壓殘害的份兒。《漢書》上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那就是說,秦朝失了天下,羣雄並起,大家爭奪,最後漢高祖打敗了楚霸王,就得了這隻又肥又大的鹿。”
那小孩點頭道:“我明白了,小說書上說“逐鹿中原”,就是大家爭着要作皇帝的意思。”
那文士甚是歡喜,點了點頭,在紙上畫了一隻鼎的圖形,道:“古人煮食,不用竈頭鍋子,用這樣三隻腳的鼎,下面燒柴,捉到了鹿,就在鼎裡煮來吃。皇帝和大官都很殘忍,心裡不喜歡誰,就說他犯了罪,把他放在鼎裡活活煮熟。”
《史記》中記載藺相如對秦王說:“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也,臣請就鼎鍋。”就是說:“我該死,你將我在鼎裡燒死了罷!”
那小孩道:“小說書上又常說‘問鼎中原’,這跟‘逐鹿中原’好像是意思差不多”。
那文士道:“不錯。夏禹王收九州之金,鑄了九個大鼎。當時的所謂“金”其實是銅。每一口鼎上鑄了九州的名字和山川圖形,後世爲天下之主的,便保有九鼎。
《左傳》上說:“楚子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只是楚國的諸侯,他問鼎的輕重大小,便是心存不軌,想取周王之位而代之。”
那小孩道:“所以‘問鼎’,‘逐鹿’便是想做皇帝。‘未知鹿死誰手’,就是不知道哪一個做成了皇帝。”
那文士道:“正是。到了後來,問鼎,逐鹿,這四個字,也可借用於別處,但原來的出典,是專指做皇帝而言。”
說道這裡,嘆了口氣,道:“咱們做百姓的,總是死路一條。‘未知鹿死誰手’,只不過不知道是誰來殺了這頭鹿,這頭鹿,卻是死定了的。”
他說着走到窗邊,向窗外望去。只見天色陰沉沉地,似要下雪,嘆道:“老天爺何其不仁,數百個無辜之人,在這冰霜遍地的道上行走,下起雪來,可又多受一番折磨了。”
熊飛周和夏芸也默默地注視着,這一羣可憐的人。
夏芸還感覺到,那個帶着女嬰的少婦十分眼熟。
曾經在籠子裡關過的熊飛周,聞言不禁是潸然淚下,輕聲的問道:“敢問先生,這一羣人到底是犯了什麼罪?去往哪裡?”
那文士嘆氣道:“這是當今天下第一大才子解縉的家人,解縉剛剛被紀綱所殺,家人被充軍遼東苦寒之地。”
解縉才思敏捷,十九歲中進士,爲明太祖朱元璋所器重。後因上“萬言書”批評朝政,被罷官八年之久。
永樂初,任翰林學士,主持纂修《永樂大典》,不久,又被排擠出朝。永樂五年二月,解縉貶廣西,降爲布政使司參議,在廣西逗留約兩年。
解縉之所以被貶廣西,有這樣的說法;明成祖有三個兒子,都是皇后所生,但立誰爲太子,一直定不下來。
次子朱高煦,爲人專橫,因打仗有功,暗中運動爭立爲太子。成祖寵愛朱高煦,徵求解縉的意見,解縉說:“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成祖默然不語。
事隔不久,成祖出示一張虎彪圖,命廷臣應制作詩。解縉見圖,立即寫了一首呈上。詩寫道:“虎爲百獸尊,誰敢觸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成祖見詩,知道解縉藉端諷諫,心中感悟,羣臣也主張立皇長子高熾爲太子,此事終於定了下來。太子雖立,卻仍然不爲成祖所喜。
解縉又進諫說:“這樣做會引起爭端,不好。”成祖不悅,認爲他是有意離間,加以朱高煦挑撥,成祖一怒之下,便將解縉貶到廣西。
解縉,與楊慎、徐渭並稱“明代三大才子”。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出生在吉水鑑湖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洪武二十一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至永樂五年二月任內閣首輔。
永樂八年他奔赴京城,私下謁見太子,事被朱高煦發覺,說他私覲東宮,必有隱謀。
明成祖非常生氣,將他逮捕下獄,他在獄中被關了五年,十天之前錦衣衛上報囚犯名冊,成祖見了解縉的名字,問道:“解縉還在嗎?”稍露憐惜之意。
朱高煦得知此事,害怕成祖重新起用解縉,於是密令紀綱用酒灌醉他,而後拖到積雪中活活凍死。
今年僅僅四十七歲。
別看解縉只活了四十七年,解縉卻歷經明太祖、建文帝、永樂大帝三朝。
解縉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進士,授安福州判宮,在元末戰亂中死於亂兵;父親解開,二魁胃監,五知貢舉,以父死節贈官參知政事不拜,一心從事著述、辦學,培養人才;母親高妙瑩,不但賢良淑慧,而且通書史、善小楷、曉音律。
解縉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傳說他自幼穎敏絕倫,有“神童”之稱。其母畫地爲字,於腿蓋中教之,一見不忘。五歲時,父教之書,應口成誦;七歲能述文,賦詩有老成語;十歲,日誦數千言,終身不忘;十三歲,盡讀《四書》、《五經》,貫穿其義理。
洪武二十年參加江西鄉試,名列榜首;次年,會試第七,廷試與兄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選爲庶吉士,讀中秘書,世人皆曰解縉有治國安邦之才。
Www• тт kān• ¢O
初入仕時,深受朱元璋寵愛,常侍奉左右。一日,太祖在大庖西室對解縉說:“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日上萬言書,剖切陳詞。
解縉建議:政令要穩定,刑罰要簡省,要整理經史,制定禮樂,表彰賢士,崇祀先哲,禁絕娼優,易置寺閹,薄賦斂,減德役,焚經咒,絕鬼巫,裁冗員,節流開源,以蘇民困。他又指出朝廷用人當擇賢者,授職當最德才;應改革時弊,鼓勵農耕,實施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義倉之舉,免去苛捐雜稅,使民休養生息;要尚武以固邊防,崇文以延人才;治罪不株連妻子,捶楚不加於屬官。
奏疏呈上,太祖連連稱讚解縉有安邦濟世之奇才,治國平天下之大略。
不久,解縉又獻《太平十策》,一曰參井田均田之法,二曰兼封建郡縣之制,三曰正管名,四曰興禮樂,五曰審輔導之官,六曰新學校之政,七曰省繁冗,八曰薄稅斂,九曰務農,十曰講武。謹條陳以獻,名曰太平十策,再次陳述自己的政治見解。
明成祖時,解縉與黃淮、楊士奇等人入值文淵閣,進翰林學士,參與機務,奉詔主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告成,晉爲翰林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一時詔令製作,皆出其手。
解縉善書法,尤善狂草,墨跡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明吳寬《匏翁家藏集》稱:“永樂時,人多能書,當以學士解公爲首,下筆圓滑純熟。”著有《文毅集》。
解縉在朝時,以賢德論主切好就說,壞就說壞,毫不掩飾自己的觀點。
成祖曾把朝廷大臣的名單給他,命他“疏其短長”解縉一一寫出:“天資厚重,中無定見。夏原吉有德量,不遠小人。劉情有才幹,不知顧義。鄭賜可謂君子,頗短於才。李至剛誕而附勢,雖纔不端。黃福秉心易直,頗有執守。陳瑛刻於用法,尚能持廉。宋禮直憨而苛,人怨不恤。陳洽疏通警敏,亦不失正。方賓薄書之才,理償之心。”
成祖將奏疏交給太子朱高熾,朱高熾又詢問尹昌隆、王汝玉兩人情況,解縉即刻回答說:“君子,而量不宏;汝玉文翰不易得,惜有市心耳。”
解縉不僅學識淵博,才華橫溢,而且爲人耿直、剛正不阿、不畏權貴。他屢次上疏,針泛弊政,彈劾奸佞小人,由此導致他一生坎坷,時而得寵,時而失寵,時而升遷,時而貶謫,直至被朱高煦和紀綱迫害致死。
正在這時,那少婦懷中抱着的女嬰,又開始大哭起來。
那文士連連嘆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可憐可嘆!”
正在流着淚的夏芸聞言一愣,急忙問道:“什麼意思?”
那文士搖了搖頭,道:“這就是當今天下第一大才子,解縉所寫的一副對聯。舉世皆醉我獨醒,可不是可憐可嘆嗎?”
夏芸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淚流滿面,嘴裡喃喃的說道:“四、四姨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