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不能完全交給大華人!如果他們投降了,我們的陣地就會被直接撕裂!”劉志安在自己的地下掩體裡搖了搖頭,否掉了自己手下的建議。
他當然信不過那些大華人,他們可是闖來降闖清來降清的路數,根本不值得信任。
一旦這些重新武裝起來的大華部隊出現潰敗投降的情況,那秦軍好不容易纔組織起來的防線,豈不是又要崩潰了?
可這種事情無論怎麼安排,最後都會有人不滿意,劉志安發現,一旦事情複雜起來之後,他這個指揮官顯然就有些不夠用了。
之前他只是指揮秦軍作戰,如臂使指,自然是得心應手,根本不需要考慮那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可現在明顯不一樣了,他需要做的工作成倍的增加。
首先就是如何協調調動指揮大華的僕從軍,這些部隊大多數時候表現的都很消極,只有在領取物資的時候纔會興奮起來。
沒錯,這些部隊只有在要東西的時候變現的非常積極,至於作戰的時候,他們多數情況下都只是出工不出力的賢者狀態。
畢竟這些部隊當年可都是唐國的軍事顧問訓練出來的,大多數時候也都非常清楚唐國的強大。他們知道如果自己抵抗到底,只會招來唐國更強大的火力打擊。
尤其是在豐江一直打到舊都的那些趙宇的老部下們,他們可都是非常清楚唐軍的實力的,那時候唐軍只要幫忙,他們就沒有打不贏的仗!
現在,劉志安希望這些人去和唐軍作戰,差不多就和癡心妄想沒什麼區別了。所以他根本不敢放任這些部隊單獨行動,因爲他們很可能帶着武器裝備還有地圖資料包括配發給他們的秦軍監督人員一起投降……
指望這樣的部隊單獨作戰是不可能了,所以,這類部隊劉志安都只能老老實實的拆分開來,當成是加強部隊配發給所有的秦軍部隊。
舉個例子,這個秦國的師有三個團,現在不是了,他會有五個團!增加的這2個團的兵力用大華部隊充數,而這些部隊也必須打散分配到每個連隊去,確保他們不會聯合起來賣掉秦國部隊。
可這樣一來還是會出現問題,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是,戰鬥力不強,戰鬥意志薄弱的大華士兵會帶壞秦軍的風氣。
他們會談論大唐帝國的補給物資有多麼的誘人和充足,會說大唐部隊有多麼厲害,會重點強調一下大唐帝國的優待俘虜政策。
總之,他們會把大唐帝國的好講給每一個秦軍士兵聽,然後秦軍之間又開始口口相傳,這直接導致了秦軍戰鬥意志的崩壞。
最後沒有辦法,秦軍高級將領們只能下令禁止士兵之間談論這些問題,抓到之後就要處以重刑。
可越是這樣,部隊的情況就越是糟糕,增加的兵力似乎也不能完全彌補戰鬥力的降低。結果就是秦軍前線部隊看似兵強馬壯,實際上不堪一擊。僅僅是處理這些問題就已經讓劉志安焦頭爛額了,可還有第三個問題在等着他呢。
那就是部隊的補給待遇問題:秦軍部隊和大華僕從軍之間的補給究竟怎麼協調?大家都在一切吃飯,眼睛可都不瞎。
你說單純優待一些秦軍吧,一起服役,就在一個戰壕裡聽命的大華人肯定是有意見的:特麼的老子和你一樣賣命,結果你吃的比我好,子彈比我多?這是什麼道理?
可如果你平均分配這些物資吧,不滿的情況就反過來了,秦軍部隊意見就很大了:老子可是嫡系部隊,正經的上三旗,特麼的和你們這幫二百五吃一樣的飯菜?這特麼的是什麼狗屁道理?
所以劉志安在指揮作戰已經快要忙死了的情況下,還要和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打交道,半個多月的時間裡就瘦了整整一圈,整個人都有點兒脫相了。
他已經向秦皇贏鐸申請了支援,請求派遣幾個大臣來前線支援一下,幫他緩解一下壓力。
可這個簡單的要求卻一直沒有辦法滿足,秦皇贏鐸也很頭疼,他想要選的人每一次都會出點兒意外,無論怎樣都不能去前線履職。
這些文臣也不是傻子,他們當然也有自己的盤算:能被贏鐸選到的,多數都是那種比較中庸,沒什麼貢獻,讓皇帝陛下不那麼喜歡的人選。
因爲那些能幹的,能力高的,贏鐸都不捨得派遣到前線去,因爲劉志安可是在前線使用了地雷的,去前線和他公事,搞不好就會遭到唐國的報復。
從唐國追究蜃國的態度上來看,只要不參與那些過分的事情,唐國哪怕贏了一時間也不會追究其罪責。可如果要是違反了公約,哪怕自己身份顯赫也肯定要被處死。
所以他們一定要和劉志安劃清界限,被秦皇選中之後,立即就稱病告假,或者乾脆辭官。更狠的甚至自殘,來個骨折什麼的避禍。
如此一來,秦皇就糾結起來了:他還真擔心自己看重的那些大臣,去劉志安那邊沾染因果,最後被唐國追查。
連他自己都沒發現,潛意識裡他已經開始默認秦國將要戰敗了,劉志安這樣的將領就只能爲戰敗負責。
正因爲如此,所以秦皇就只能採用拖延戰術,讓劉志安繼續暫時全權負責前線的所有事務,看起來是信任有加,其實只是在甩鍋而已。
“可是將軍,又補充上來的5個師都是大華師,咱們如果還按照老辦法來打散了用,我們自己部隊的比例就又降低了。”參謀長有些擔心的說道。
他是劉志安提拔上來的,在他接受劉志安的提拔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和劉志安脫不開關係了。所以他也很坦然,一點兒也沒有受到地雷問題的影響。
“……陳力那邊在幹什麼?他動員的部隊太少了!實在是太少了!讓他儘快把我們要的兵力送過來!不然出了問題,他就是秦國的罪人!”劉志安皺起眉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