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路子,固定的生活節奏反反覆覆,偶爾尋求一絲解放的機會也一去不返,小小的改變終究無法動搖強大的世俗根基。早餐加塊麪包,午餐多個雞腿,一點點微妙的變動也竟會讓自己開心個整天。指尖下的文字,永遠在回憶時才略發津津有味。描寫當下的叨叨抱怨,也許會有那麼一點,讓你覺得我近在咫尺。
沒有工作的晚上,躺在牀上的自己已不再翻閱朋友圈那屬於別人的生活,曬出的圖片映射着眼下一沉不變的日子。沒有了發朋友圈的炫耀,不知何時,竟也會有人問起沉默的現狀,也只能在意料之外的問候中,發掘時間的流失。
最近怎麼樣了?都在幹嘛,怎麼也沒看你發朋友圈了?
這個應該算是朋友吧,沒見過面,不知是多遠之前的一次搖一搖,兩人才有了平行交線的可能。問的恰到時間,不知如何準確的回答,只能寒暄的交上了一份供人閱覽的答卷。上班,兼職,看電視劇。簡短概括,幾個月的日子就總結成了這三個短句,看似是如此瀟灑,不失坦然。
年輕就該努力,勤奮,刻苦吧,除了上班外加兼職,確實已經佔滿了除了睡眠吃飯以外的時間,就連追劇的習慣,也隨之改爲階段性的大彌補。大熱的網劇,燒腦的美劇,口碑的日劇,迷妹的韓劇,到了現在也只能見縫插針,雖說都是觀者消遣的必備,卻也消費着廉價的時間。
當然,關於工作的吐槽已經覆蓋了整篇文章,除了電視劇,自然就是各種娛樂的笑點,想想這麼認真的自己也是極少看這類婦女摯愛的,更多則是一些充滿閒情批判的訪談。愛看金星秀,愛看圓桌派,毫無疑問優酷網的忠實粉絲,卻自私的從未去享受下vip的待遇。時下過於揭露現實主義的少數訪談節目,應該是衆多浮誇表演中的一則清涼,看多了虛虛假假的電視場景,實打實坐下來聊聊的節目,坐穩的依然屈指可數。
一分多鐘的廣告,也是剛好夠自己在看劇前,特意排去體內的異物,從而不間斷劇情銜接的固有習性。看視頻從不會想彈幕,打賞與直播也是自己一直固執排斥的對象。不過,若是哪一天,自己不用考慮生存問題的時候,或許隨意打賞的揮霍,會讓自己得到一種評判他人的高尚姿態吧。記得在一部美劇中的一句話,當一種評價能用數字代替的時候,那你也便成了自己心目中的上帝。可是浩瀚宇宙,上帝背後的那個人,又是誰。
隨意跳躍的思維,希望你能看懂。爲他人活着與爲自己活着又有什麼區別,我們看着劇中的人物,想象着與現實完全不同的故事演繹,癡癡的掉入編劇鋪好的紗網。語言的陷阱亦是如此,聽書者與說書者的信息傳遞,隔着屏幕都能聞到一股撲面的牙膏味。
是真的關心自己的近況嘛?要不試試換位思考?若是我這麼問你,除了真的寂寞,那估計就是想聽聽你一團糟的生活。我就是這麼想的。明知自己沒有那麼高尚,去祝福他人的優越,又何必問着自己不關心的話題呢。不過不要聽我瞎說,那麼多善良的孩子,也不缺我這一個了。
很想繼續寫下去,到這陸陸續續,間斷的寫了那麼段日子,終於達到自己一萬字的預期。與之前寫小說情節完全不同的是,隨記敘述的文字,總是比描寫營造要來得直觀與短暫。每段一千多字的闡述寫起來,也明顯比那三千多字乃至更多的小說情節來得困難。天馬行空總是滔滔不絕,說的再多,總結的文字依然只有那麼幾行。原諒文章中過多不通順的部分,語言的時而白話時而散文,不願重複審閱那個鍵盤下的自己,也是自己最後的堅持。
頓覺自己23年的日子,能拿出手以供陳述的東西也就這麼多了,期間有些記憶寫了又刪,刪了又寫,一閃而過又記不起來不及寫下的亦是更多,很多事件到現在也沒有迎接他特定的結局。各自忙碌自己生活的我們又能在誰的婚禮上,喝到不省人事。
要是哪天心血來潮的把這文章放上網,想必期間出現的任何人物都想把自己置於死地吧。所以,虛~我能告訴的也便只有你了。
我想那故事梗概應該這麼寫:
起因:現實工作中的曲折驅使主人公開始從回憶中重新審視現在的自己,便有了在這一輪失敗的自我救贖中,嗑瓜羣衆般的闡述。大學中的優越感在工作中已經不復存在,商業化的需求對這個初出茅廬的孩子顯得是如此的苛刻。紛擾的社會又給了這個孩子多少的挑戰,期盼着屬於自己的那個英雄,又在種種的不如意中尋求自己的掩飾的藉口。
經過:失去了工作的自己開始悵惘,現實的不如意加劇着回憶的甜蜜。在遠離家鄉的大學揮灑的青春在此時變得是多麼的興趣盎然,海邊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歷歷在目,就連每晚的夢,也顯得如此鮮活。
**:重新的審視自己才發掘,自己一切的不如意都是源於自己的自私,對工作的指手畫腳,對男人魅力的饞戀,對他人莫名關心的批判,甚至對自己欺騙性的灑脫求歡,都只是在爲自己的自私虛掩,英雄不是在你需要的時候降下,你需要的,其實就是你自己。惶惶不安的自己一度爲了尋求精神的藉慰而跨出自己舒適的道德框架,然而精神上的滿足還是無法掩蓋言語間對於社會的那股憤憤不平,又在多次嘗試失敗之後,漸漸順從這個時間長流磨去自身的棱角。
結果:結果是對自己的一種藉口,這篇隨記的最大目的也只是爲了找人來傾聽自己的抱怨。人就是這樣,虛僞心理的滿足感永遠來自於周圍嗑瓜羣衆的閒聊。總想找人發出憐惜的幸好來寬慰自己受傷的小心臟。存在感的尋找依舊那麼樂此不疲,也許這樣的隨記,只能躍然於紙上,而並非呈現於屏幕。自己的固執卻不願讓這一份辛苦埋沒於書桌角落,也深知有人能看到的可能性不大,總有現實的人願意你審視的吧。不要抹滅世界僅存的小小期待,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應該成爲一種記錄。
而在人物小傳中,我應該會這樣寫:第一人稱,自己或者我,人物一主人公便是自己,也許說的便是正在閱讀的你。畢業之後事事不順心的那個自己,在衆多次的抱怨中選擇了寫下抱怨。等着那個註定的人發來憐惜的信號。自己所提及的那些事,便是不願多說的苦難。
也該自我嘲笑一番了,實質性沒有什麼可敘述的內容,實在是爲了讓字數變得更加好看一些,或者更多的只是無用的吹噓,也不知會不會有人上當,那上當的那個人,想必一定是自己的真命天子。
一段時間的悵惘已經結束,也許在結束這篇文章的下一段日子,我會用另一種姿態寫下另一段即將開始的人生。也許那會,因負債入獄的老爸會有新的起點,因破產遷居而失的小夥伴會一面而過,工資能準時到賬,魅力大叔也能成爲一名新進的父親,海邊的他們也會牽着各自小崽子閒話家常,所有的結局都有合理的安排,所有的文字都將有各自價值的體現。
不管你能否耐心看到這邊隱藏的小小結尾,寫到這的我衷心希望不會有那個對號入座的人,遭遇有那麼一個人去經歷就夠了。過好自己的日子,寫下自己的憤憤不平,其餘剩下的便是屬於你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