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豐收論

bookmark

十月十七這日,原本說好了要討論‘僧道普查’的具體細節。

結果王守業打着哈欠趕到衙門,屁股都還沒坐熱呢,就受到了行動暫緩的通知。

而且不止是‘僧道普查’要暫緩,連‘探丁入廟’的事兒,也要一併延後。

據說是因爲,白常啓看了張四維呈上去的規劃後,覺着前期投入過大,且一下子把攤子鋪開,憑山海監眼下的草臺班子,恐怕未必能掌控的了。

說白了,還是不敢擔責任,一味的求穩。

不過這樣也好,王守業昨兒在陸家折騰到後半夜,虛耗了不少精力,今兒要是開會討論,他還真未必能打起精神來。

簡單四處巡視了一下,他就獨自回到值房裡,翻看昨天沒來得及過目的邸報——呂泰又被麻貴借去幫忙了。

到底是官辦報紙。

朝野上下都在痛罵徐閣老的當口,這頭版頭條卻在一本正經的討論:今冬蔬菜豐收,惠及千家萬戶。

反季節蔬菜古已有之,只是普通百姓別說吃了,連種都種不起。

一是成本太高,二是存活率太低。

今年建造溫室大棚的成本,並沒有下降多少,但存活率卻是大大提升,再加上果蔬長的也飽滿,以至於產量足足提升了十倍不止。

產量上去了,價格自然也就跟着跳水了。

所以中產之家若是咬咬牙,也能買幾根黃瓜什麼的,回家打打牙祭。

似王家這般就更不用說了,入冬後,綠葉菜基本就沒斷過。

再往下翻,大多數也都是些歌功頌德的,還基本都是農業方面。

這一期是農務專刊?

這些關於種地的官樣文章,實在讓人提不起興趣。

王守業一目十行的掃了幾篇,就覺着倦意上涌,正猶豫是乾脆趴在桌上眯一會兒,還是翻看各地呈上來的奇聞異事提提神,卻忽然看到了個熟悉的名字:

張太嶽。

王守業登時來了精神,忙從頭到尾細瞧了一遍,這篇名爲《豐產論》的文章。

單看題目,張居正似乎也是在歌功頌德。

不過內容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他只是在開頭,略略點了一下今年的秋冬兩季的豐收,並以此推出論明年的收成也不會低,甚至更高之後,就忽的話鋒一轉,開始剖析豐收背後蘊含的隱憂。

其實這之前,就已經有人討論過,北方連續豐收所引發的問題。

不過那些爭議主要都集中在了漕運上。

譬如取消南糧北運之後,數以十萬級的漕工該何去何從?

雖說如今運河上南來北往的十分繁華,漕糧也只佔了其中一小部分,但那些漕工們基本都在溫飽線上徘徊,若驟然少了漕糧這一部分收入,怕是立刻就要遭受滅頂之災。

可要是不取消南糧北運的話,朝廷財政又不足以年年平抑糧價,屆時一面高價購買南方的稻米,一面坐視北方糧價大跌,肯定又會像今秋一樣,惹得北方官民羣情激奮。

但張居正這篇文章,卻沒有拿南北糧爭說事,而是聚焦糧食豐產之後,給北方民衆帶來的隱憂與衝突。

首先是北方的手工業者——也就是匠戶們,怠工、隱冒、逃亡的數量,自今秋以來呈現大幅度的上升趨勢。

因爲即便是收成最差的佃農,今年的可支配收入也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匠戶。

何況工農之間,還存在着地位上的差距。

以至於許多匠戶,寧願託庇在地主門下充當農奴,也不肯留在原籍,承受過重的無償勞役。

如果明年依舊是北地大熟的話,這種情況很可能會越演越烈。

而這一現象,又無疑會導致手工業市場的動盪。

爲了避免這一狀況持續惡化,朝廷或許應該對現存的匠戶制度,作出必要的革新。

其次,則是地主與佃戶之間的矛盾衝突。

根據朝廷收集到的訊息,一些地方的士紳已經聯合起來,準備大幅提高佃租的比例。

這不僅僅是爲了,更多的壓榨佃農的剩餘價值,也是爲了避免佃農們快速獲得積蓄,從而擺脫佃戶的桎梏,成爲自耕農。

而這種行爲肯定會激化雙方的矛盾,地方官府最好提早準備預案,以便及時作出疏導、應對。

最後,連續豐收後造成的糧價低迷,極有可能打擊到農民的積極性。

再加上現如今的糧食作物,莫名其妙有了高產、抗倒伏、抗蟲害、易生長等特性。

即便疏於管理,收穫也不會減產太多。

而勤勤懇懇的農民,又因爲糧價的問題,並沒有增加太多的收入。

長此以往,很可能出現粗重薄收的狀況,進而催生出大量的閒漢、懶漢,增加給地方上的不安定因素。

屆時朝廷又該如何處理?

是否也該提早做出預案?

…………

看到這裡,王守業是徹底無語了。

誰能想到糧食大豐收,竟然還能衍生出這麼多問題來?

旁的不說,那匠戶的問題,王守業還是有些發言權的——平常和老漢閒扯的時候,沒少聽他抱怨這些。

在現存的匠戶制度下,匠人們每年都要承擔許多無償的勞役徵調,有時甚至還要拿自己的積蓄,去填補貪官污吏們搞出來的虧空。

除了極少數匠人——譬如王老漢這樣技藝高超,遠近聞名的行首——大多數的匠戶基本都處在朝不保夕的境地。

因此自從大明朝建立之後,怠工、逃籍的問題就日漸嚴重。

以至於到了明末,大明官軍所使用的器械,反不如出身草莽的女真人精良,這可說是大明亡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現如今天地驟變,連一無所有的佃戶,都能輕輕鬆鬆填飽全家的肚子。

對比參照之下,無疑會誘使更多的匠戶消極怠工,甚或鋌而走險。

而這樣一來,無疑導致明末的狀況提前出現……

如此推斷,這突如其來的糧食大豐收,對於大明還真未必都是益處。

當然,肯定好過鬧饑荒就是了。

嘖~

要治理一個龐大的國家,果然是麻煩的緊!

好在這也用不着自己去頭疼,自己只要能把山海監的事兒安排妥了,就算是功德無量了。

放下邸報,王守業伸了個大大的懶腰,然後就準備沏些茶水,衝去那一腦袋的憂國憂民。

這時忽然有個小吏挑簾子進來,說是監正大人有請。

“大人喚我何事?”

王守業隨口問了一句,就聽那書吏恭聲道:“好像是朝廷剛剛下旨,讓各省布政使將地方上的奇聞異事,呈報給咱們山海監。”

第12章 祥瑞第60章 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第197章 蟲【四】第14章 生機何在?第206章 此消彼長第158章 逃【4/4】第41章 八月初一【續】第84章 全城熱潮第28章 夜第88章 弊病第182章 兩害相爭第185章 赴宴【1/4】第229章 人心又散了第175章 雞肋、金手指【4/4】第8章 六裡橋【下】第160章 立碑【1/4】第147章 逆襲的喬氏(1/5)第101章 滄州行【漷縣篇】第55章 施藥第214章 怪胎雲集第64章 山海監第56章 定妾第109章 滄州行【八】第199章 蟲六第85章 初會李成樑第224章 會第89章 正統玄幻與寵物小精靈第38章 八月初一【上】第130章 擒賊第16章 繼續忽悠第154章 喬氏第176章 檢屍第16章 繼續忽悠第3章 午夜驚魂【真】第239章亥字顆第27章 重逢第182章 兩害相爭第16章 繼續忽悠第38章 八月初一【上】第230章 躁動的總是旁觀者第38章 八月初一【上】第108章 滄浪行【七】第245章 家計事第238章 大廈將傾第57章 御前奏對【上】第206章 此消彼長第184章 妯娌第247章 後宮微瀾【初】第35章 斯人猛於虎也第95章 馬糧第119章 歸途第79章 無奈站隊第157章 留點念想【3/4】第17章 佛光舍利【上】第49章 疫第236章 奸佞第53章 除疫【中】第51章 爭議第244章 外來的僧道會念經第34章 門當戶對第195章 靜坐第125章 誤(4/5)第145章 一場只聞其聲的械鬥第195章 靜坐第77章 煉丹爐第32章 道錄司見聞【下】第208章 雞犬第49章 疫今天不是沒更新,是章節屏蔽了第54章 除疫【下】第203章 連鎖反應第24章 錦衣衛裡的閹黨第91章 李慕白的消息第101章 滄州行【漷縣篇】第117章 滄州行【十六】第239章 亥字顆【真】第239章亥字顆第94章 排號問診第232章 驚變【二】第41章 八月初一【續】今天不是沒更新,是章節屏蔽了第84章 全城熱潮第23章 朝陽門外【續】第185章 赴宴【1/4】第144章 革第80章 日常的開端第6章 六裡橋【上】第238章 大廈將傾第21章 定計第115章 滄州行【十四】第83章 衙中瑣事第200章 蟲七第216章 雪中送炭第244章 外來的僧道會念經第40章 八月初一【下】第118章 蝕了老本第164章 初會綵鳳【下】第5章 夜議【下】第137章 百思不得其姐夫(1/5)第130章 擒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