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外來的僧道會念經

bookmark

黑龍入宮當日,被鬼嬰所害的軍民共計三十八人,內中無一例外,都是因內臟抽空而死。

事後山海監將其統統收斂回衙門,然後又按照王守業擬定的章程,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常規測試。

屍首上倒沒驗出什麼蹊蹺來,但被抽出體外的臟器,卻在舍利佛光的映照下化爲了烏有。

以此判斷,內中應是蘊有某種邪異。

原本依着張四維的意見,爲免再生意外,合該將其焚燬殆盡纔是。

但督管李芳卻提出了異議,認爲既然尚未查明這批臟器究竟有何異常,又存有什麼損益之處,不好就這麼草草毀掉了事。

他畢竟是宮裡派駐的‘監軍’,雖未曾言明,但誰又敢保證這不是皇帝的意思?

於是拖拖拉拉的議了幾日,昨兒才終於定下章程:暫且不做處置,只將屍首臟器等物送往城外封鎮。

至於張四維今兒主動登門拜訪,則是因爲除了那批屍首臟器之外,浸泡在浴桶裡的喬氏孕屍,也在移鎮城外之列。

這顯然是擔心鬼嬰慘事重演。

對此,王守業自然沒有反對的道理。

畢竟按照他先前的規劃,等到城外營房建好之後,衙門裡那些封禁物們,本就該陸續轉移過去的。

不過還是稍顯倉促了些。

之前設計的預警、隔離、反制的等等機制,都還只是個概念雛形,壓根沒有進行過實測檢驗。

又搭上現如今山海衛中軍心渙散,難保不會再出什麼紕漏。

不過……

猶豫再三,王守業還是沒有道出心中的疑慮。

畢竟這事是督管李芳主導的,自己又正巧告病在家,無需擔心會有連帶責任,何苦去觸這眉頭?

“伯成老弟。”

卻說聊完了移鎮封禁物的事兒,張四維抿了口茶水,突的話鋒一轉:“衙門改制一事,你可曾聽聞?”

“倒也曾聽人提過幾句,說是要從衛所襲爵的武官中遴選充任?”

“是有這麼個說法。”

張四維微微頷首,隨即卻又搖頭道:“不過這和咱們關係不大,真正有影響的還是官制上的變動。”

“官制上也有變動?”

“據說原本的左右監副,年後要改做內外鎮撫,其中內鎮撫常駐宮裡,而餘下的一應武事,則有外鎮署理。”

聽起來,這外鎮撫司倒同錦衣衛的北鎮撫司大同小異。

現下戴志超已在宮內,外鎮撫一職多半會由周懷恩充任,而日後若不出紕漏,大概會是他王某人的囊中之物。

這時又聽張四維道:“但監副一職也不會就此撤去,而是改做五品文職。”

王守業聞言眉頭一挑,裝作不經意的在張四維臉上來回掃了幾遍,卻沒能從他那淡然含笑表情中,察覺到半點異樣。

可他主動說起衙門改制,又刻意點出這新設的五品文職,總不會只是隨口一提吧?

莫非是有意角逐這監副一職,所以尋求自己的支持?

可就算自己肯支持他,又能有什麼用處?

難不成自己區區一個武夫,還能決定五品文職的歸屬不成?

再說張四維升任六品主事未滿三月,期間也不曾立下什麼奇功,怎麼想也不符合繼續超拔的條件。

王守業心下狐疑,忍不住旁敲側擊的探問了幾句,可張四維卻反倒不動聲色起來,雲山霧罩的總不肯吐露心意。

沒奈何,他也只能岔開話題,聊些官場民間的軼事。

不得不說,這嘉靖四十年的京城委實熱鬧的緊,黑龍入宮一事餘波猶在,便又有幾樁蹊蹺事傳遍了街頭巷尾。

內中流傳最廣的一則傳聞,說是有個山西來的道人,不知爲何在菜市口設壇做法,引得歷鬼白日嘯冤。

後來消息傳開了,這道人被刑部鎖了回去,以妖言惑衆的的罪名枷號示衆——菜市口斬首示衆的犯人,都是刑部圈點查驗過的,這厲鬼嘯冤等同是在指證刑部草菅人命。

不想那道人在衙門口身披四十斤大枷,連站兩日油鹽未進,竟還神采奕奕朗朗誦經。

刑部驚覺有異,又知道今時不同往日,於是急忙將這事兒稟報到了內閣,內閣又批示由山海監跟進。

結果山海監派人趕到的時候,那道人卻早已不知所蹤,而諾大一個刑部,竟無人知道他是如何脫身的。

卻聽張四維道:“先前我曾調閱過卷宗,可惜留下的記錄極少,未能查出什麼來——倒是前日裡,張太嶽倒曾提出過一些猜想。”

張四維和張居正原本同在翰林院爲官,彼此自然早就認識,但卻沒有什麼深交——二任真正熟稔起來,反倒是張四維調任山海監之後的事兒。

當時張居正雖未能如願調任,卻十分大度的,將自己提前備下的預案,轉交給了張四維。

而後來張四維爲山海監勘定章程規矩時,便多有參照這些預案。

這一來二去的,交情自然不同以往,近些時日更是時常小聚閒談。

相較之下,王守業與張居正的筆友關係,則是一直處於‘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階段,除了偶爾的書信往來,彼此幾乎從未照面。

“不知叔大兄是如何猜想的?”

“說起來,他也是從你那‘氣運’一說上得來的靈感。”張四維道:“先前黑龍從天而墜,伯成老弟你不是曾推斷,京城四周或有氣運屏障,等閒妖邪異怪難以生亂麼?

叔大他據此引申推論,先前萬壽節時僧道渡劫無一成功,或許也是因此所致。

而若真是如此,那京城之外的僧道沒有這般阻礙,會不會已經有人成功渡劫了?”

“你是說……”

王守業聽到這裡,忍不住接口道:“那曾在菜市口設壇做法的道人,就是其中之一?”

“未嘗沒有這種可能。”

張四維的臉色也逐漸鄭重起來,沉聲道:“就不知那劫難是否考校心性善惡,若只渡善緣還好,若一視同仁……”

他雖然點到爲止不曾明言,但王守業也聽出其中蘊含的憂慮。

僧道之流雖然自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歷朝歷代卻都不乏僧人道士,假託天命掀起民變民亂。

遠的如漢末黃巾,近的似白蓮教匪。

這還都是裝神弄鬼之輩。

若真有渡劫成功的僧道,拿真本事搞妖言惑衆的買賣……

王守業打了個寒顫,忙道:“子維兄之前不是想排查京城僧道嗎?不妨把重點放在外來掛單的雲遊僧道身上,屆時若真查出些什麼,咱們再上奏朝廷,要求各省督撫對當地的寺廟道觀嚴加監管。”

第163章 初會綵鳳【上】【4/4】第103章 滄州行【二】第142章 動盪第213章 前期籌劃第126章 將錯就錯(5/5)第75章 伯成第187章 狐假虎威【3/4】第50章 風氣開放第82章 跑官兒第232章 驚變【二】第166章 發育不良的第三隻手第183章 鑑真第83章 衙中瑣事第90章 超度法會第240章 亥字顆內第193章 立威第108章 滄浪行【七】第118章 蝕了老本第100章 滄州行【一】第127章 爲君覓長生第79章 無奈站隊第188章 豐收論第28章 夜第239章 亥字顆第241章 冷暖第145章 一場只聞其聲的械鬥第216章 雪中送炭第86章 夜常第242章 陛下,時代變了第161章 賣房【2/4】第239章 亥字顆第137章 百思不得其姐夫(1/5)第243章 反思第150章 賜甲、降魚(4/5)第208章 雞犬第255章 撲朔今天不是沒更新,是章節屏蔽了第235章 餘波第九章 秋、雨第97章 漷縣怪事第233章 驚變【三】第165章 安全培訓第190章 蟲【上】第130章 擒賊第167章 鋪墊鋪墊第45章 立制第243章 反思第103章 滄州行【二】第244章 外來的僧道會念經第227章 許願第39章 八月初一【中】第51章 爭議第87章 雞毛鴨血第36章 陰魂不散第58章 御前奏對【下】第66章 萬壽劫【中】第69章 萬壽劫【五】第4章 夜議【上】第255章 撲朔第13章 京城來人第36章 陰魂不散第176章 檢屍第174章 接連登門【3/4】第253章 感知符力第192章 蟲【中】第22章 朝陽門外第12章 祥瑞第37章 大禍臨頭第35章 斯人猛於虎也第152章 漆黑怪蟲第212章 嘉靖的決斷第187章 狐假虎威【3/4】第108章 滄浪行【七】第196章 蟲【中三】第192章 蟲【中】第98章 定計追查第105章 滄州行【四】第252章 依舊日常第108章 滄浪行【七】第122章 烏龍(1/5)第228章 稟第40章 八月初一【下】第205章 篆文的初步研究第89章 正統玄幻與寵物小精靈第128章 不識貨第44章 下餌第58章 御前奏對【下】第127章 爲君覓長生第109章 滄州行【八】第13章 京城來人第222章 動員第8章 六裡橋【下】第112章 滄州行【十一】第42章 升堂問案【上】第167章 鋪墊鋪墊第193章 立威第5章 夜議【下】第72章 再用萬壽劫,是不是不合適?第93章 不安分的庫管第14章 生機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