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達曰:“就按照沈楮將軍的戰略部署執行,咱們立即備戰,準備北上,去迎戰樊鍾大軍。”
果然不出沈楮所料,樊鍾思忖再三,決定還是先收拾南邊的程達。爲了消除蕭俊大軍對他的威脅,他先派遣使者前往風都拜見蕭俊,欲與蕭俊結爲盟友,並且簽訂互不侵犯協定。
此時的蕭俊早就看透了樊鐘的意圖,很愉快地接受了樊鍾提出的條件。因爲對於此時的蕭俊來說,沒有比坐山觀虎鬥,漁翁得利再好不過的事了。
樊鍾之所以執意要與蕭俊簽訂互不侵犯協議,無非就是怕他正與程達交戰之際,自己從他背後戳一刀子,他的如意算盤打的嘩嘩響,怎麼可能瞞得過同樣賊精的蕭俊呢。
但是,蕭俊反而是很堅決地答應了樊鍾提出的要求,這又是爲何呢?
原因在於他考慮到自己剛剛佔領風都不久,政權還不穩固,尤其是格塔爾東部,雖說格塔爾東北部已被自己全部佔領,但是東中、東南這一塊區域還是有很多的起義軍在哪裡興風作浪,伺機而動,他正好可以趁這個時間段剿滅他們。所以,他也需要一個和平,一個與樊鍾握手言和的儀式。
並且還有最重要一點,他還可以靜觀樊鍾與程達的大戰,從中撈取好處或者趁機滅掉他們。由於他去東南部剿匪都是些不大不小、無足爲重的頭目,對自身實力的損耗不算太大,但是樊鍾與程達的交戰,他敢肯定,二者無論誰將勝出,必將重傷元氣,這也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由此分析,當蕭俊聽到樊鍾派遣來的使者說明他的來意之後,他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此次樊鍾激情澎湃,意氣風發,帶領十萬金剛山起義軍,揮師南下,與程達的朝廷軍決一死戰。
但是他不知道,此時的金剛山起義軍內部厭戰情緒高漲,已經不是原來的哪個金剛山起義軍了。他本人也比以前變得驕橫矜持,對待下屬態度也沒有以前那麼熱忱了。
他再也不像從前那樣體恤下屬了。
此外,還讓金剛山將士心涼的原因有兩個:一、金剛山起義軍除了糧食什麼都沒有,所以將士們屢立戰功,卻得不到錢帛之類的賞賜,更得不到官位;二、樊鍾往往對新歸附之人禮遇有加,相形之下冷落了舊人。
金剛山起義軍內部矛盾在逐步地激化。
連與他關係甚佳的劉霸,也忍不住在一次宴會上暗諷樊鍾,希望他能夠意識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和當下存在的諸多問題。
可現在的樊鍾已經聽不進去任何不和諧的聲音了,他的內心裡已然被一種叫做“傲慢”的東西所佔領,被當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
他特別氣憤,從此開始疏遠劉霸,將他派出去駐守塔利石。表面上看是委以重任,可實際上是將他排擠出金剛山總部。
相反,再來看看程達,程達現在徹底掌握了南方朝廷的軍政大權,隨時可以調集各郡縣兵力對樊鍾發起總攻。
一對註定你死我活的冤家,就這樣又要上演了,這一次到底鹿死誰手,誰勝誰敗呢?
崑崙年2211年十二月,兩軍對壘於巴斯克平原。樊鍾率領十萬大軍,程達率領五萬大軍。
樊鍾出陣曰:“程達老兒,手下敗將,還不趕快下馬投降,也好留你性命;若還執迷不悟,定斬汝頭來祭天。”
程達出陣曰:“樊鍾叛賊,休要口出狂言,若還不下馬投降,今日便是你的忌日,有誰敢出戰?”
程達麾下猛將韓豹早已按捺不住,騎馬出列,使一大刀,衝了出來,怒吼道:“誰敢與我大戰三百回合?”
樊鍾麾下龔一煬抱拳對樊鍾曰:“讓我會會這廝,定斬其頭。”
忽衝出另一員猛將,乍一看,原來是龔一煬麾下副手武功,曰:“龔將軍,殺雞焉用牛刀,我去會會這廝。”
樊鍾大喜,曰:“好。”
沒等樊鍾話音說完,武功已騎馬殺將過去。可是隻僅僅一個回合,就被韓豹斬於馬下,身首異處。
程達大喜,趁勢吹響了進攻的號角,程達的士兵鬥志昂揚,衝殺過來。
結果第一戰,以樊鐘的大敗而告終,樊鐘不得不退守三十里下寨,方纔安腳。
第二日,樊鍾召開緊急軍事會議,討論禦敵之策。
萬旭日諫言曰:“程達此次率兵,基本上是傾巢而出,他的大本營慝築必定防守空虛。我們可以分出一撥人馬,偷偷繞道南下,偷襲慝築,而我們這邊的大軍應當堅守不出,只與他進行幾次形式上的戰鬥以迷惑程達軍隊,等慝築被陷的消息傳來,咱們立刻反擊,此一舉可以全殲程達軍隊。”
樊鍾大喜,曰:“甚妙,我與萬將軍意見不謀而合,而且,我昨天觀察程達軍隊,他們武器裝備精良,戰鬥慾望極其強烈,咱們應當堅守不出,避其鋒銳。再者,他們此次行路過急,糧草供應決然不濟,不出一個月,他們內部必當自亂,那時候咱們出擊必可一舉獲勝。”
應該說,萬旭日和樊鐘的戰略是完全正確的。如果這一仗真的按照萬旭日和樊鐘的這個策略執行,失敗的人肯定是程達,絕不會是樊鍾。
然而,命運之神卻在這關鍵時刻背棄了樊鍾。
因爲除了他倆贊成這樣的計劃外,他麾下的絕大多數將領不贊成這個計劃。
軍師格子虛、龔一煬還有龔子龍極力主戰,他們堅持說:“程達的軍隊人數並不多,而且屢屢被咱們打敗,早已喪膽,戰鬥慾望極其低迷。兵法有言:‘人數超過敵人兩倍就應該進攻。’再說了,最近向咱們投誠的兄弟們都希望抓住此次機會建立功勳,何不趁他們戰鬥慾望強烈之際,一鼓作氣拿下程達呢?你們所說的率軍南下偷襲,那純屬扯淡,程達老兒做事一向謹慎,他怎麼可能不在他的心臟處安排重兵,再說了,假設偷襲不成,派出去的這撥人馬很有可能陷入四面被包圍的境地,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確實,他們所說誠然是有理有據。此時的樊鍾也被說動了,他心想:是啊,如果一戰就可破敵,又何必拖延呢?
那麼,究竟樊鍾如何選擇呢?是聽從萬旭日的意見還是採納多數人的意見呢?要知此事,請看下回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