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上香

bookmark

屋子裡有一會兒靜悄悄的。半晌, 沈雲殊才緩緩地道:“幫我的忙?”可他怎麼聽着許碧這話,可並不像是隻想幫忙的意思。

“是。”許碧挺直了後背, 略有些緊張地盯着沈雲殊,“若是大少爺手邊沒有懂東瀛話的人,我或許幫得上忙。”

沈雲殊歪歪地靠在羅漢牀上,上下打量許碧。剛纔還覺得她看起來就還是個身量未成的女孩兒, 這會說起話來卻是句句膽大,難不成她在許家十四年, 那副懦弱的模樣都是裝出來的?

“這些事, 原也不該是讓你們後宅女眷操勞的。”沈雲殊沉吟着沒有立刻回答。他當然是需要一個懂東瀛話的人,但是許碧?這可有點……

“倭寇犯境, 真要是燒殺搶掠起來,可也不分男女。”許碧不假思索地說, “當時他們劫持於我,可也沒看在我是後宅女眷的份上高擡貴手。”正相反, 就因爲她是女子,才更好拿捏呢。

“這話說得倒是不錯。”沈雲殊目光微閃, “難得你有這份見識。”倒也是, 若沒有這份見識, 又怎麼敢手刃倭人呢?

他沉吟了一下, 又問道:“你家那個婆子可還在?”

“已經死了。”許碧眼睛也不眨一下, “進京之後水土不服,去了好幾年了。她死了之後姨娘才悄悄跟我說,她是從倭寇船上逃出來的, 怕被官府以爲是倭人的奸細,所以只說是逃難。其實她是個好人,平日裡只是低頭幹活兒,除了我和姨娘,等閒也不跟人說幾句話,家裡上下都叫她啞婆子。”

這可不完全是她瞎編的。啞婆子其人確是有的,也的確是逃難而來,不過是莊子上一家佃戶的遠親,自小生病壞了喉嚨,別說東瀛話了,就是家鄉話都說不清楚呢。

只是那佃戶自己家都過得緊巴巴的,誰願意再供養一個口齒不靈的親戚?還是路姨娘可憐她,正好院子裡缺個做粗活的,就把她挑了進來。陳氏看她不會說話,倒是願意用這樣的人,說是不會生事。因此後來進京城都將她帶了去,只是前幾年得了傷寒去了。

沈雲殊點了點頭,也沒再說什麼,只直起身來道:“既然如此,事不宜遲,我安排一下,這幾天就勞動你走一趟吧。”

他跟來時一樣,悄沒聲息地又翻窗出去了。知雨提心吊膽地進來,先抓着許碧上下看了一番,看得許碧啼笑皆非:“你還真擔心他吃了我嗎?外頭怎麼樣?”倘若真能在這上頭幫了沈雲殊的忙,以後她再說什麼也就有些底氣了。

“紫電姐姐過來看了一眼,我就說姑娘起來喝口水,把人都打發了。”知雨這才鬆了口氣,“大少爺穿成那樣子突然進來,可嚇死奴婢了。姑娘方纔,究竟跟大少爺說了些什麼?”

許碧想了一下,把知雨拉到牀上一起坐下,才小聲跟她說了:“你可仔細,莫說漏了。”

“啞婆子是從倭人手裡逃出來的?”知雨卻是十分驚訝,“難怪平日裡都不說話呢,想是怕被人發現了。”

許碧啞然失笑。可不是,知雨進府才幾年,啞婆子死後她纔到許碧身邊伺候呢。就是知晴,那時候也纔是個小丫鬟,剛進了院子學規矩。那會兒她身邊的大丫鬟叫知月,早就嫁出去了。這樣,就算沈雲殊要查,也是查不出什麼來的。

沈雲殊從許碧房裡翻出去,便先吩咐了九煉一句:“你去查查那啞婆子可是真的?”許碧會說東瀛話,這實在出乎他意料之外,總要查一查才能放心。

九煉一直在窗外把風,自然聽見了裡面的對話,也是驚得目瞪口呆:“少奶奶真的懂東瀛話?”難怪能發現那些人是倭寇呢。

沈雲殊嗯了一聲:“只是要查查那啞婆子,切莫是倭人混進來的細作纔好。”雖然聽起來不像是細作,但以防萬一。

九煉連忙答應,又忍不住問道:“可這——少奶奶說要幫忙,如何出門呢?”

沈雲殊正推開了自己房裡的窗戶,打算熟門熟路再翻進去,聞言便笑了一笑:“女人家麼,出門自然是上香。”

沈家新娶的大少奶奶,要去寺裡上香了。聽說是因爲擔憂夫君的傷勢,打算去寺裡跪兩天經,求菩薩庇佑。

自打一到江浙,沈家便是萬衆矚目,有點什麼風吹草動都有人眼睜睜瞧着,更何況是新進門的少奶奶出行呢?這車馬纔出沈家大門,消息就已經送出去了。

杭州知府衙門後院,董夫人正在聽着大丫鬟松蘿回話:“說是因敬茶起了身,傷勢又反覆了。沈家大少奶奶就起了願心去跪經,怕香火太盛的寺裡不清淨,顯不出虔心來,特地擇了中天竺邊上一處小庵堂。”

董夫人便嗤地笑了一聲:“我就說那不是個省事的。”跪經也就罷了,還說什麼不清淨的寺裡顯不出虔心來?當初沈雲殊受傷,沈夫人就往靈隱寺、淨慈寺這些有名的寺院裡都去拜了,這會兒卻說起這個話來,可不是跟沈夫人打擂臺?

董家三姑娘藏月正在一邊合香,聞言便有些好奇道:“那大少奶奶究竟生得什麼模樣?聽袁家大少奶奶說,甚是美貌。”

董夫人一張臉便拉長了,冷冷道:“什麼美貌,狐媚子樣兒罷了。這女子四德,不說別的,單說這婦容便是要端莊穩重,若是輕浮孟浪,便是有幾分姿色又如何?”又鄭重對董藏月道:“你也要記得,娶妻娶賢,這做正妻的必要端莊賢惠方可,若是那等掐尖要強、輕浮放浪,再沒有正經人家喜歡。”

她絮絮叨叨說了一串子,直說得董藏月臉上緋紅,輕輕頓了頓腳:“娘說什麼呢。”丟下手裡合的香,轉頭出去了。

旁邊的青媽媽便笑道:“三姑娘還小呢,夫人說這些倒臊了她。”她是董夫人奶孃的女兒,便是最心腹之人了,深知董夫人的心病,道,“咱們三姑娘是極出色的,夫人無須太過擔心。”

董夫人便嘆了口氣:“月兒自是好的,只是如今這世上的男人們多愛皮相,竟專喜那等狐媚子……”譬如她自己,便是吃虧在這張臉上。女兒雖比她好些,但也算不得什麼絕色,只怕將來也要吃虧。

青媽媽暗暗嘆息。董夫人出身書香門第,詩文俱通,會撫琴會合香,掌家理事都來得,只可惜一則是容貌不顯,二則運氣不好,嫁入董家二十餘年,只生得三個女兒,倒是被得寵的蘇姨娘連生二子,死死壓在下頭。若不是因董知府當着官兒,不敢寵妾滅妻,只怕董夫人的日子早就要不好過了。

“夫人且別理那邊。不管如何,夫人是嫡母,大奶奶不也是敬着夫人,遠着那邊……”

剛進門的董家大奶奶自己是嫡出,自然對一個姨娘婆婆沒甚好感,但對董夫人這個嫡婆婆也只是敬着而已。

這點董夫人自然明白,哼了一聲道:“你說的是,若他們不敬我,便是不孝。我也不管他們,只管給月兒找一門好親事,我這一輩子的心事也就了了。”三個女兒都有了歸宿,董家日後如何,她纔不在意。

青媽媽低頭不語。其實蘇姨娘剛生下長子董藏瑜之時,她便建議過董夫人將孩子抱到自己身邊來養,再給董大人尋幾個顏色明媚的丫鬟來,分了蘇姨娘的寵愛,便好對付她。

無奈董夫人不肯。那會兒她自覺還算年輕,能生兒子,更不肯再給丈夫添人。結果幾年後蘇姨娘生下次子,她卻只又添了一位三姑娘。至此蘇姨娘根基已成,動不得了,董夫人的日子便越過越是憋氣。

也就是去年,新帝登基,皇后的孃家梅氏也就一躍成了後族。董夫人的親妹嫁的便是梅家,如此一來,董大人爲着這一門姻親,少不得又對董夫人退讓三分。只是董夫人得的是面子,董大人那裡子,卻仍舊都是給了蘇姨娘。

“罷了,我和敏淑也是同病相憐,她家那個姨娘也不是個省心的。只她運氣比我好,兒子又聰明……”董夫人說得滿心悵然,“終究是比我強……”

青媽媽忙道:“夫人也別這麼說。沈夫人到底是繼室。咱們家兩位少爺便是再怎麼,終究只有夫人是他們的娘。沈夫人那裡……”前頭原配留下的兒子,可跟庶子不是一回事呢。只是依她看,這次沈家大少爺傷得太重,說不得將來的前程堪憂,沈夫人以後的日子大約就好過了。

不過這話她可不能說出來。董夫人覺得與沈夫人投機,不過是覺得兩人日子都只是面上風光,若是覺得沈夫人過得好,心裡只怕更不自在了。倒不如就叫她覺得還有與她差不多的,心裡倒能慰藉些。

這其實頗有些掩耳盜鈴,但董夫人已經這般年紀,難道還指望有什麼機會翻盤不成?也只能讓她這般自我安慰一二,免得心中鬱郁,倒生出病來。

“你說得也是。這許氏如此鬧騰,敏淑只怕心裡也不快,我倒該去瞧瞧她纔好。”董夫人正說着,只聽外頭大丫鬟峨蕊喚了一聲“老爺”,董知府打起簾子走了進來,正聽到她說的話,便道:“你要去沈府?”

董夫人如今與丈夫已是相敬如冰,淡淡道:“正是打算去瞧瞧。”

董知府見慣了她棺材板兒似的臉,並不在意,只道:“去看看也好。聽聞沈少將軍傷勢反覆,你去問問消息,究竟是怎樣了?”

董夫人既與沈夫人交好,對沈雲殊便沒甚好感,尤其在董知府面前更沒個好氣,冷淡道:“又不曾報喪,又不曾出殯,自然是沒事的。”

董知府氣惱道:“這說的都是什麼話!我與你說,你且少跟那王氏往來,沈家被自西北調到江浙來,多半還是因着當年端王作媒的這樁親事。別人家尚且要回避一二,你卻直往上貼!”

董夫人頓時也豎起了眉毛:“明明只是端王幕僚隨口提了一句,怎的就成了端王做媒!況且若沈將軍自己不肯,誰還能強按着他結親不成?怎的如今倒怨到敏淑身上!且沈家亦是平調,這回宮裡都賜下御醫來,你口口聲聲只說聖上忌憚沈家,我看卻不見得!且當初也是你叫我往沈家走動交好,那時你怎不說這忌憚的話?”

董知府被她噎了個半死。少不得按捺下性子道:“這江浙兩個大將軍,彼此又不和睦,我便如那磨盤中間的麥子,一不小心便要遭殃的。你們後宅女眷走動不顯眼,多打探些消息,也好見機行事。”

董夫人冷笑道:“見機行事,只怕是見風轉舵罷?只可惜我愚笨,不曉得要見什麼機。”

董知府暗恨自己那位已然過世的老泰山,活脫脫把個女兒教成了個腐儒,有些話再說不明白。

一山不能容二虎,袁沈兩家必是要爭個勝負的。袁家世居江浙,袁大將軍袁翦根基深厚,自是不把他放在眼裡。可沈大將軍卻是初來乍到,少不得要尋個助力,這便能顯得出他來了。

只是沈家當初與端王的那些許聯繫,畢竟還是落了今上的眼,不得不小心些。然而也正因如此,將來扳倒了袁家,沈家怕也不能久居於此,到時可不就只剩了他一個?以他的出身才能,做到知府怕也就到頭了,杭州是個好地方,若頭上沒尊神壓着,他這一方大員也過的就是神仙一樣的日子了。

只是這些話,若說與董夫人聽,怕只是又招來冷嘲而已。董知府只得沉了臉道:“你去便是!與夫主爭吵,這又是哪裡學的規矩?”

董家這番爭吵,沈家人自然是不知道的。此刻他們大少奶奶的馬車已經到了稽留峰下,中天竺寺就在此處。

中天竺寺,又名法淨禪寺,是隋朝寶掌禪師所創建,雖比不得上天竺寺規模宏大,卻也頗有些名氣,香火甚盛。而離中天竺略遠些地方的那處觀音堂,卻是乏人問津,只有一些特別虔誠的婦人,在中天竺上過香之後,會再走一段路去庵堂也拜一拜觀音菩薩。

不過庵堂冷落也有冷落的好處,香客既是不多,隨時都可閉門謝客,再有帶來的家人將門一守,女眷們在此跪經上香做法事,絕對不受打擾。

沈家是貴客,庵堂的住持自是親自出來迎接,見了沈家那區區兩輛馬車,不由得心裡也贊這位大少奶奶虔誠。

跪經本是個苦活兒。多少高門大戶裡的女眷,既要那跪經的虔誠名聲,又不肯自己受罪,不過都是象徵性地跪一跪,之後就都交給身邊的婢僕代跪。這樣人來了寺中,大多前呼後擁,僕從如雲。這位沈家大少奶奶卻只帶了一個丫鬟一個管事娘子,另有幾名小廝家丁,實在已是輕車簡從極了。

且大少奶奶身上穿得素淨,頭上更是連首飾皆無,可見是真心來拜菩薩的。只可惜她戴着帷帽,住持並不能一睹這位沈家大少奶奶的面容,略略有些遺憾。

觀音堂的禪房自也比較簡陋,知晴進了禪房,耳聽住持已經走遠,這才摘下帷帽,長出了口氣,拍拍心口:“我生怕說錯了什麼,好在這位住持倒不是個多話的。只是這庵堂,實在也太……”太破舊冷清了些,這禪牀就是竹子扎的,瞧着已老舊,睡在上頭想必不會自在。

知雨將自帶的被褥在禪牀上鋪開,道:“冷清些纔好,若不然有人跑來要見姑娘,那可怎麼辦?”知晴身材比許碧要高,戴着帷帽蒙一蒙這些尼姑還行,橫豎以後也不常見。若是真遇上那些本地官員家的夫人姑娘們,日後必定是要露出破綻的。

“姑娘到底去哪兒了?”知晴實在好奇。

“我亦不知。”知雨雖然知道許碧是去幫沈雲殊的忙,可並不知道她究竟去了哪裡,“姐姐也別問那許多了,歇一歇就該去跪經了,這帷帽可還要戴好了。”

“你當真不知?”知晴纔不相信呢。

知雨皺起眉頭:“姐姐這是什麼話?莫說我真的不知,就算我知道,姑娘不叫說的事兒,我也萬不能說!”

知晴轉過頭去,翻了個白眼。自出了驛站那回事之後,知雨這小蹄子正經是爬到她頭上去了,竟然都敢這般與她說話。也怪她自己嘴快,平白地招惹出那一場是非來,險些送了姑娘的性命,這可是一條大罪。如今姑娘眼看着疏遠她,她也只能忍着,這些日子連話都少說了。

再忍忍罷。這次她替姑娘辦好了跪經的差事,想來便能重得姑娘信任,到那時不愁不能把姑娘哄轉回來,畢竟她打小就伺候姑娘,對姑娘的喜好十分了解,自是能投其所好。到了那時候,再看知雨這小蹄子還能不能在她面前顯擺!

作者有話要說: 爲了收藏夾數據能好一點兒,明天的更新挪到晚上6點,請大家見諒……實在是數據不好的話,後面成績也會比較慘淡,55……

第104章 回家第180章 舉喪第60章 頭痛第51章 林家第28章 遊春第73章 意外第34章 正位第127章 糊塗第171章 做媒第156章 恨意第55章 遊園第63章 府裡第142章 賠禮第135章 有孕第115章 賢良第179章 出征第172章 慶壽第111章 絕患第135章 有孕第115章 賢良第4章 談判第169章 伺機第95章 歸來第179章 出征第150章 假孕第120章 謝禮第115章 賢良第182章 已定第34章 正位第160章 大喜第59章 歡喜第34章 正位第143章 坑人第47章 上當第142章 賠禮第178章 遺言第30章 行刺第107章 暴病第159章 陰謀第5章 鎮壓第181章 大局第41章 打臉第20章 眼熟第44章 捨身第106章 成親第104章 回家第21章 心思第136章 柺子第18章 敬茶第54章 郡王第131章 事發第92章 年關第92章 年關第2章 議定第178章 遺言第96章 請功第60章 頭痛第170章 風暴第29章 刺探第38章 茶園第90章 選擇第95章 歸來第148章 愚婦第178章 遺言第42章 爭功第143章 坑人第75章 前程第92章 年關第19章 反覆第7章 旅途第178章 遺言第130章 林家第35章 春心第38章 茶園第176章 失火第89章 有喜第133章 風頭第138章 提親第1章 待嫁第110章 潮音第68章 報捷第146章 重逢第168章 成親第105章 紅白第95章 歸來第125章 心事第50章 回門第116章 花會第14章 結拜第152章 一見第166章 決定第160章 大喜第23章 上香第82章 及笄第74章 過節第33章 庶女第128章 次子第87章 日常第154章 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