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第三十七計(下)

“晦叔,孝先,用晦,復古,坦夫,你們心去寫,勿要避諱,撰史就是給後人借鑑的,若是避諱,就失去了撰史的價值。”宋九柔聲說道。

王曙、王曾、張知白、李迪與呂夷簡五人陸續來到軍中。

然而趙恆沒有授其官職,正好朝廷意欲恢復燕雲教育,從京城運來許多書籍謄抄本,當然,幽州也有許多書籍也是朝廷所沒有的,兩者互補。

在宋九提議下,由五人帶着幽州的一些漢人文士撰寫歷朝興衰錄。

不寫上古,而是自秦朝開始寫,包括兩漢,三國,東西晉,十六國,南朝宋齊樑陳,北朝北魏,北周與東齊,以及隋唐,五代十國。

所擇寫的就是一興一衰,如秦二世胡亥與漢高祖劉邦,然後寫整個西漢如何休生養息,給了漢光武用兵的財富,漢光武又如何盲目的用兵,漢宣帝執政再度興盛漢朝時又留下那些弊端。

以議爲主,記史爲輔,就是找出每一朝代強大的原因所在,衰敗的原因所在。

甚至要求他們如實記錄趙匡胤如何取代柴榮成功的,那就是兵權在握,實際這也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真正原因,不是防範安史之亂與藩鎮割據,而是防範另一個趙匡胤崛起。

修史主要就是這五個文官,配合整理乃是幽州原來的遼國文臣與文人,這些人也是燕雲的精英,讓他們參與,能迅速將他們拉攏到宋朝集團中。至少能在輿論上替宋朝鼓吹,那麼一兩年後燕雲必然歸心了。

然後宋九、寇準與王欽若、畢士安等人時常抽空看稿子。提出自己的意見,也忠實地記錄到每一卷的卷後。做爲卷後語。

這本書史實參考性比較差,但它的用意卻十分清晰,就是給每一個皇帝看的,給每一個上層士大夫看的,以史爲鑑,參考它們,提出自己的建議,帶到治理國家中。

就連趙恆也時常參與進議論。

而且在宋九帶領下,許多意見十分中肯。例如趙匡胤更替後周,那是五代,不倚靠能打的武將是不行的。一個名將當抵十萬大軍。

到了宋朝大一統,宋朝在百姓心中威望高,成爲天下的正朔,即便武將威信高,也無法象五代十國那樣,輕易取代更替國家了。

這個結論結果便會使武將地位能稍稍擡高。

不過五人前來北方,主要任務不是修史。而是將做爲文官,治理北方各地,他們將會分別擔任幽州五個州府的首任文官,再讓一些武將留下做爲兵馬部署。一文一武,幾年後,幽州道各處就可以安定了。至少大部分地區能正式歸朝廷治理。

因此又將他們帶到軍中,繼續在修史。

對軍旅陌生。是無法呆在東北的,特別是開始數年的東北。

幾人心中受寵若驚。這就是載培啊。

自己的前途可能象太陽一個光明……

別以爲呆在軍中,以後就會有作爲了,司馬光也在府州呆過一段時間,龐籍同樣親自教導他,然而龐籍無論怎麼保守,會不會做出將好不容易拿下來的重要砦堡重新無償還給西夏人的事?況且龐籍號稱小呂夷簡,也是堅定的改革派,不過是微調式的改革派,不能算是保守派,這才得罪了大傢伙,不久下臺。

然後國家讓文彥博、韓琦與歐陽修等人搞得烏煙瘴氣,逼迫宋神宗與王安石不得不大步改革。

這個修史過程實際也是培養他們價值觀的過程。這纔是真正的培養。

一部修史史,就是替宋朝培養五個名相史。不過這幾人還不敢想得那麼遠。

幾個人大着膽子開始撰寫柴榮的後周歷史得失。

宋九微微一笑。

張齊賢、向敏中、畢士安、王旦與王欽若等人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缺點,但能勉強擔任宰相吧。

然後幾個放大版的呂夷簡、李迪、張知白、王曾與王曙,那麼國家在這四十年間就不會出現重大失誤。

四十年,足以將宋朝帶入夢幻王朝。

曹利用回來了。

他有意地帶着磨棱兩可的兩種意見,雖然語氣變得強硬起來,卻又給遼國君臣造成了迷惑。

於是遼國提出自己意見,兩國議好,遼國默認宋朝佔領關內,包括遷州地區,包括雲中地區。兩國疆域西達居延海,陰山,東達燕山與遷州關口,往北是遼國的地盤,往南就是宋朝的地盤。

兩國永不侵犯,勒石爲碑,立於邊界,兩國通商,互設互市,互補有無。

兩國以兄弟相稱,耶律降慶遵趙恆爲長兄。

遼國願每年市五萬匹馬給宋朝,同時擴大羊毛商路,不過宋朝不得挑唆阻卜韃靼與東北女真渤海反抗遼國,同時孫全照與石普撤軍。

這個條給給了宋朝面子底子,也給了遼國自己臺階下。

若是兩個月前,他們就提出了,說不定馬上就讓宋朝幾個重臣產生分裂。

然而這時提出來,終是晚了。馮拯嘴張了張,再想一想各軍行軍路線,終究沒有說話。

曹利用再度去了遼營。

這次他的態度又變得更加強硬,其他幾個條件宋朝都會同意,然而對疆域仍不贊同,朝廷必須得到曹魏時的昌黎郡、玄菟郡與遼東郡。

遼國再次答覆,若那樣,高麗若同意將他們原來的樂浪郡與帶方郡交給宋朝,遼國就將三個曹魏故郡還給宋朝。這是不可能的,此時高麗首都乃在開京(後來的開城),平壤地位仍然不減,乃是高麗的西京地區,若是兩個故郡還給宋朝,高麗就失去了西京,甚至宋朝疆域臨近開京城下。儘管開京曾經被遼軍攻破過。但它終是高麗的都城。

當然遼國也不可能答應,遼國開發最早的關外地區便是遼河下域地區與渤海灣沿海一帶。將這裡再交給宋朝,失去了這裡的農業基地。遼國那真重新變成了遊牧國家。

對於開始享福的遼國貴族來說,那無疑將是一場惡夢到來。

然而這個說法僅是拖一拖時間。

聞聽宋軍出動,遼國遼東也開始集結兵力。

不管是不是一羣散兵遊勇吧,但兵力數量幾乎達到了近五萬。

然後大軍西上,在遼河與石普大戰,被石普擊敗,不過石普手中乃是一羣步兵,無法擴大戰果,擊斃了七千多名遼軍後。兩軍於遼河東西兩岸僵持着。

這導致耶律隆慶終於將視線關注於這支軍隊。

一邊與宋朝談判,一邊暗派一萬多騎兵潛行,奔赴遼河。

都有各自的小算盤,但誰打得好,馬上就看到分曉。

……

“快,紮營休息,荊嗣,你帶五千兵士立即牽馬牧食,再割一些牧草準備帶上。”

曹瑋下着一道道命令。

這是一次充滿着想像力的戰鬥。

按照原先的計劃。宋九打算讓曹瑋率領鹹平軍從燕山中部出發,兵臨遼國澤州。

不過隨着戰局的改變,李繼隆與曹瑋又從斥候手中得到大量地圖,於是提出重新修改這個計劃。

那就是從更西正在修建的古北口出發。繞一個圈子,然後從柳川兵向遼國中京。缺點那就是宋九所擔心的脫節,離中路大軍太過遙遠。優點就是雖兜了一些彎路。實際許多道路變得平坦,沿途有許多草甸子。河谷牧場,可以輕裝前進。山路又比較少,那麼反而以更快速度達到中京城下。

而且離得遠,這裡人煙也變得空曠,可以當作奇兵。

宋朝與遼國互派使者,玩着心眼的時候,曹瑋出兵古北口,這可是一次真正的輕裝前進,就象遼國那樣。

從繳獲的遼國戰馬中選出一萬五千匹戰馬做馱馬,馱着簡單的行李,以及簡易攻城器械,甚至糧食都是醃製的鹹肉,加上又天熱了,而且天熱了,行李也相應變得簡單起來,況且過了古北口,蚊蟲又不象南方那麼多,這給輕裝行軍帶來了更多的便利條件。

僅是兩天,宋軍就趟過了潮裡河與灤河上游地區,來到柳河的中上游,再次趟過柳河,於此紮營休息。

“曹將軍,這裡與河北果然不同啊。”

魏能說道。

“那是。”曹瑋道,到了這裡,雖是熱天,不過天氣變得高爽起來,但與西北又不同,哪裡氣候十分乾燥,不及這裡涼爽宜人。

休息一夜後,兩萬多鹹平軍扭轉方向,徑直向東而非是向北,衝向馬盂山北麓,再往東渡過三膚河就是遼國中京城了。

這時遼國纔派斥候前去六州河告急。

從柳河到遼國中京不足四百里路,若拉成直線僅有兩百餘里。而且沿途很少有高大的山區,對於一支輕裝騎兵來說,不過一天半的行程。

如果不是兵力還有點多,甚至一天就可以趕到中京。

就在遼國中京接到消息,耶律隆慶接到消息時,宋軍已抵達到三膚河。

耶律隆慶瘋掉了,遼國中京留守大臣瘋掉了。

他們匆匆忙忙下令中京急備,沒有辦法分兵援救了,來不及了,來得及也不行,只要分兵,相信河對岸無數宋軍就會渡過六州河,向他們發起猛烈的進攻,那個後果更糟糕。

第二天中午,就在遼國上下亂成一團時,曹瑋兵臨中京城下。

沒有紮營,馬上就發起進攻。

時間就是生命,這時候遼國中京兵力抽之一空,正是最虛弱的時候。一旦拖晚了,遼國派出大軍來援,不怕他們來援,而是害怕他們保下中京城後,再度逃向上京,逃向茫茫無際的西北,那是宋朝最不想看到的。

畢竟遼國如今在北方威望很高,一旦讓他們攏起諸族,遼國上京與中京地區並沒有多少險要可守,那麼北方戰事不斷。要命的又沒有大的河流可以將供給運到上京,大規模的供給會很困難,在哪裡大會戰將是一場惡夢。

滅國在即,中京軍民頑強拼搏,一度讓宋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不過中京城畢竟不是遼國的原先幽州城,雖然它仿照宋朝汴京而建,可是城牆遠不及幽州城牆高大。日落時分,宋軍源源不斷地攻上城頭。

中京留守的遼國大臣耶律盆古與翰林學士楊佶率羣臣出降。

消息傳到前線,耶律隆慶真的瘋掉了,不顧後果,下令三軍撤兵。

曹瑋讓雷有終率領一支兵馬駐守中京城,自己率領近兩萬鹹平軍,向南殺出。

第三天,兩軍在小淩河川碰上,開始會戰。

這支遼軍士氣基本垮掉了,儘管他們丟下了一支後軍,將宋軍主力部隊拖住,自己沒有被宋軍主力部隊纏上,然而連王都都失去了,還有什麼士氣?

曹瑋甚至從容地演練着在西北操練的那些狼羣戰術。

就是派一些最精銳的兵士騎着最好的戰馬,當成斥候,不停地騷擾,反正這裡離中京還很遠,當遼軍亂掉的時候,大軍殺上。

然後再撤返,再騷擾,再殺上。

遼軍苦不堪言,被宋軍拖得寸步難行。

終於讓宋軍主力部隊在大淩河邊追上。

隨着火炮聲,宋軍背嵬軍先行衝入遼軍大營,然後騎兵再行衝上。隨着茫茫無際的步兵隨後殺出。曹瑋也將鹹平軍一分爲三,從北邊殺向了遼軍。

只戰了不足兩個時辰,遼軍大潰,有許多兵士被殺得暈頭轉向,居然向大淩河裡跳。

日落時分,遼軍全軍覆沒,耶律隆慶被生擒活捉,戰後趙恆封他爲逆命候,還是給他面子的,否則有的宋朝大臣提議封他爲篡國候,憑什麼篡哥哥的皇位,不遵從大哥的詔命?

兩軍於大淩河邊休息一天,繼續分兵,孫全照在遼河河畔被兩支遼軍纏住,危在旦夕,必須要派兵前去援救。事實援兵剛到,聽聞遼國新皇帝再次被捉住,大軍於大淩河前全軍覆沒,兩支遼軍相繼投降。還沒有打,就降了,再打也沒有了意義。

然而行軍最快的鹹平軍由曹瑋率領,繼續殺向兵力空虛的上京。

七月,上京被拿下。

宋軍仍沒有停下來,如北方栲栲濼(呼倫湖)邊靜邊城,如臚朐河畔董城的烏古敵烈軍司,如烏魯古河上游的西北招討司,還有遼東各地,依然有遼軍駐紮。

不過那些軍隊數量並不多,即便多者也無心應戰。只要小心一點,即不會有大敗發生。因此從七月初六得到上京城,遼國意味着被滅國了。

ps:這本書快結束了,很失敗的一本書,看來種田流與發明流終非我之所長。而前期成績太差,導致心情惡劣,所以多次想早點結束,於是越來越差。不然真若寫來,這本書篇幅會很長的。

下本書不寫種田流經營流與發明流了,只寫一個yy故事,有些考據派,有點神話色彩的穿越小說。

主角是柴榮的兒子柴守訓,穿時正是柴榮將要兵發滄州,趙匡義迎娶符家三小姐,趙匡胤當點撿的時候,可能還會突出兩個宗教人士,陳摶與贊寧。

再次感謝大家,這本書撲到這程度上,還有一些老讀者在跟讀着,這讓我越加慚愧……(未完待續。。)

第138章 草芥第34章 第一張畫(上)第361章 黑遼河第439章 神的黃昏(八)第503章 遺言第103章 遠方的朋友第223章 皇后(上)第495章 第一權臣第280章 可怕的誤會(上)第283章 春闈(上)第28章 宋九趙匡胤的豪賭(下)第431章 四人幫(下)第265章 折騰第37章 果子(下)第115章 流民(上)第309章 碩麥(中)第388章 新人第299章 愛情問題(上)第152章 燒酒會(上)第108章 最危險的職業(上)第267章 海貨第498章 散財之功第49章 盛況第189章 強上了第215章 踢第531章 軍事家(中)第171章 死(上)第160章 提親(上)第250章 暖冬(中)第55章 爹爹第219章 夜宴(四)第346章 輕敵第506章 殘忍的計劃第185章 釘子戶第68章 第一個上鉤的魚第290章 郭成儀(下)第144章 事了(下)第117章 三肥土(上)第389章 封禪(上)第329章 毒狐第406章 鐵血之路(六)第276章 良臣第405章 鐵血之路(五)第81章 誘、惑(中)第9章 歪才第56章 可憐的老師(上)第194章 快樂第343章 矯正(上)第443章 高處不勝寒(上)第402章 鐵血之路(二)第78章 孤家寡人第277章 公主(上)第333章 入相(下)第12章 從此醉(上)第22章 麻煩來了(下)第333章 入相(下)第113章 教材(上)第279章 二敲第98章 建隆三年的那些事(下)第217章 夜宴(二)第442章 妖星(下)第406章 鐵血之路(六)第223章 皇后(上)第217章 歸來(上)第78章 孤家寡人第177章 夜探第407章 鐵血之路(七)第501章 相輕相攻第404章 鐵血之路(四)第465章 很短的飆風(上)第179章 開業(中)第462章 前戲(上)第224章 誰敢惹(下)第216章 親征第16章 約戰(上)第534章 大結局(二)第285章 論語第408章 鐵血之路(八)第146章 桃花第427章 上位(下)第350章 狐狸第42章 真小人第327章 一個人的戰鬥(下)第228章 猛人哥第392章 打臉(下)第398章 自作聰明(下)第284章 春闈(下)第240章 脫變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295章 詛咒的國家第89章 結社第391章 打臉(上)第79章 勇退第204章 老韓第131章 詰問(下)第140章 奸細第156章 清明(下)第65章 溫度第265章 折騰第397章 盧宋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