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種稻補完

準備種稻(補完)

連着幾天都是大好的太陽,麥子曬得很快,庭霜幾個挑了麥子到磨房。

村裡只有一個磨房,是李昌富的遠房親戚李拴柱經營的,不但散花村,鄰村的收了麥也在這裡磨,靠着這個,李拴柱家境頗殷實。房裡有一頭健騾,每天不停的拉磨,一天可磨三百多斤的小麥。孟家地少勞力多,第一個收完麥,第一個曬完,第一個來磨面。

磨房裡有個大磨,中心有個圓洞。上方樑上掛着個大木鬥,底部小洞接個小竹管,對準磨盤的圓洞,鬥裡的麥子可以如細流般流到磨眼裡。

磨旁邊是面櫃,櫃上面是羅面用的木框羅,有粗孔的頭羅,細孔的二羅,羅裡磨成粉的碎麥隨着木羅不停搖動,把麪粉漏在櫃裡,麩皮留在羅裡。第一次羅出的面就叫頭羅面,比較粗糙,再用細絹羅第二遍叫二羅面,纔是普通人家吃的白麪,羅第三遍的是飛白麪,是富貴人家吃的或是做高級點心用。

庭霜要求把麥子分成兩半,頭羅面和二羅面各一半。李栓柱提醒他這樣太浪費,一般普通莊戶人家大多吃頭羅面,白麪都是很金貴捨不得動用,留着過年包餃子或是給老人病人吃,或是待客招待姑爺姑奶奶的。

所以一般農戶收下麥子除了繳稅納糧,留給自家吃的大多是頭羅面。還有紅薯土豆包穀雜糧什麼的搭配着吃,省吃儉用也過得去。

庭霜笑了笑,沒有解釋。小葉來幫着種稻插秧,總不能讓人家吃那粗糙的頭羅面,還有老四正在長身體,讀書也辛苦,不吃好也不行。老二嘴巴也挑,不是抱怨嘴裡淡出毒蛇猛獸來,就是肚裡的小蛔蟲在哭泣,也是個難伺候的主兒。

所以,庭霜挑着白麪回了家,村裡人知道難免又數落他不會過日子啥的。

晚飯時,小葉看自己碗裡是白麪饃,孟家兄弟卻吃棒子麪窩頭,心裡老大過意不去,愈發在地裡用心。

幾個兄弟加上小葉,五個大男人,再加上有了耕牛,楚老頭全力負責家裡和後勤工作,一天往地裡送五頓飯,幹得比一般人家更快,幾天後,原來的土地已經翻過,荒地也平整過,張五哥已經把稻種運來,接下來就是育苗。

小葉以前在鄉下幹活,對種稻很熟,只是家裡人多地少,實在糊不住嘴,所以就進城打工。現在重拾舊活,自然不在話下。

先是教庭霜怎樣選種,把稻穀倒入鹽水中攪,過一會兒癟谷慢慢上浮,下面就留下飽滿的稻穀,選擇好穀子後,就是育秧。

小葉觀察着孟家的場院,覺得有些奇怪:“你們有沒有覺得你家菜地的菜長得特別好?南瓜也比別人家的大,豆角茄子什麼的長得又快又好,前天剛摘了豆角,今天那些小豆角又長起來了。”

“哦?”庭霜也東看西看,院裡的果樹果實累累,豆角架一把把的豆角垂得很低,地裡的菜青綠欲滴,池裡的蓮花開得旺盛,尤其是靠近池邊的植物,雞頭米什麼的更是大的不太正常,就象打了激素一樣,但是,這個時代是不可能有激素或是生長素啥的。

庭霜也說不上怎麼回事,只能歸功楚老丈。

“前些天李大娘來時也這說過,可能我們天天看着,就沒覺得,肯定是楚老丈善於拾掇,你看一根雜草也沒有,還圍了竹籬笆防着小雞進去亂叨。”

小葉說:“就算他會拾掇,也不可能讓菜長得快呀。我覺得可能是你家的水好。”

“我家院裡的小池塘下面是一眼活泉,可能那個水質好。”

小葉決定就用泉眼的水育苗,院子後面開塊平地,挖個排水溝,把池子裡的水引過去,種下稻種。果然,稻種比預計的提前出苗,長得也旺盛。

“看來你家的水真的很好。”小葉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斷。

庭霜看着地裡的秧苗,喜滋滋地說:“插好以後,可以在稻田裡養魚,魚可以吃稻田的害蟲雜草,拉的便便可以當肥料,還可以翻動泥土分解肥料。”

小葉看着他很驚訝:“你很懂啊。”

庭霜謙虛地說:“我是在書上看的,幾千年前的《養魚經》是世上最早的養魚書,就記着很多養魚上的事了。從唐宋時就開始多種魚混養。到明代就出現定時定量定質投飼料的養魚方法,魚桑一起全面發展,很了不起呢。”

“你說的那是池塘養魚,不是稻田養魚。”小葉說,“聽說南方有稻田養魚,可是我不明白,稻田怎麼養魚?魚把稻苗吃了怎麼辦?”

“稻田裡主要是養草魚,草魚吃草不吃稻。”

“可是草魚又不是人,分不清草和稻苗啊。”

“草魚是先吃動物食料,然後才吃草的,嫩秧苗又嫩又甜容易被魚吃,所以要在苗長了幾天之後再放魚。”

庭霜搜刮着前世學來的東西,後悔當初上學時沒好好學,現在又還給老師了,想瞅着沒人時看能不能能用接收器偷偷聯繫到呂教授問問他。可是問他估計也不頂事,因爲古代現代的氣候變化太大了,最顯著的變化就是變暖。其他還好說,種地可是和氣候密切相關,現代的種地知識再豐富再先進,拿在古代來用也要謹慎,得多跟當地人請教才行。

“我也就是嘴上會說,只是從書上看到一點皮毛,真要實幹就不如小葉哥了。”庭霜說這話倒是真心實意。

“看來你得指揮別人幹了。”小葉愈發欣賞他的謙虛了。

庭霜嘿嘿一笑:“一到實幹的時候,我就不中了。這次你當指揮,我聽你的。”

記不得毛爺還是鄧爺說了,要向專家請教,別不懂裝懂半瓶子晃。

小葉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受重視,成就感撲撲地漲,見他誠懇,也就不客氣地當地指揮來。

育好秧苗以後,就要在田裡栽秧。

栽秧在農活裡是重活。里正李昌富雖然罵庭霜不會過日子,但是看他家忙的時候,還是默許兒子過來幫忙。

除了四個兄弟,加上小葉,再加上李東昇,六個勞力栽秧,還有被庭霜用糖球收買過的半大孩子們也幫忙運秧苗。

第一天栽秧,每人先吃一個雞蛋討彩頭,小葉還拿了一束秧苗在秧田上掃了幾下,嘴裡唸唸有詞道:“豔陽高照來插秧,豐收歌謠灑四方,盼望五穀豐登景,祝願秋後糧滿倉。”

很虔誠地好象在舉行一個儀式。庭霜覺得挺有意思,在旁邊嘻嘻笑,被他瞪了一眼趕緊做嚴肅狀。

小葉在地頭立好標竿,然後指揮:“眼睛看着前面再瞄兩邊,要橫平豎直,要站好行。秧苗和全根下地,不能插淺了,也不能插深,就插這麼深。”

小葉拿根小棍比劃着,然後做示範,彎下腰刷刷插下幾根秧苗才退一大步。

幾個兄弟排開,學着樣一根根插,剛開始笨手笨腳地拿根棍比劃着深度,插得歪歪扭扭,速度也不快,幹了一會兒,也漸漸上了手。

幾個人全力以赴在地裡沒日沒夜的幹,楚老丈負責家裡一切活計,餵雞餵豬醃鹹菜,做好後勤工作,天天往地裡送飯,因爲是栽秧期,一天三頓飯之外,還有加兩頓點心,每天變着花樣做吃的,雖然是普通的菜,卻也做得極可口。

醃蘿蔔乾,燜大蔥,拌野菜,黃豆醬,小米麪發糕,烤玉米餅,綠豆粥,紅薯絲子窩窩,土豆餅等等,居然很少重複。

“我敢打賭,楚老丈以前肯定是廚師,而且是大廚。”庭輝很肯定的說。

庭霜頭也不擡忙着手裡活:“就你能,明擺着的事兒誰賭啊。”

栽秧是最忙的活,接着就是車水,加固田埂,薅頭遍草。看着一大片整齊的秧苗,庭霜心情陽光燦爛,腦補着秋天糧食滿倉的場景,對身邊的人說:“這就是咱家第一筆投資。知道啥叫投資嗎?”

“不知道。”庭輝說。

“簡單的說,就是下本錢,以後可以得到利益,比如買果樹苗,栽種下去以後就可以收果子。開荒種地,以後就可以得到收成,這就是投資。按時間可以分爲長期,中期,短期。懂嗎?”

“懂。”庭輝嘴裡叼着一根草,“比如爹爹給我們請好老師,提供最好的條件供書,希望我們考功名,這就是長期投資,結果他賠大了。”

其他人都笑起來。

“笑什麼?”庭輝嘆口氣,“現在咱家象樣的投資也就是這些地,還有老四。”

“切,你還指望在老四身上投資能到得什麼。”庭霜笑了一聲給他分析,“芝芝就算考上功名,也只是有做官的資格,要放實缺得進京上吏部投供,抽籤,萬一抽到窮省或偏遠的省就不好了。上京補缺、上任、僱轎馬、請師爺什麼的,又得一大筆錢砸下去。上任也不能馬上搞花樣弄錢,還得借。再說,以芝芝的爲人,你說他會幹那種貪污受賄巴結上司的事嗎?”

用現代白話來說,庭芝只能給家裡帶來政治資本,帶不了多少可觀的經濟利益。當然,這兩者之間是可以互相影響的,還可以互相轉換。

“這倒也是。”庭輝無可奈何地笑笑,“這小子一門心思就是做一代名臣,能名垂青史,讓他當貪官,別想了。”

庭芝說:“當然了,我的理想就是……”

“知道了。”庭輝打斷他,“爲生民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以前你說了不止一遍了。”

“好。”庭霜站起來來準備繼續幹,“芝芝你先回去吧,好些天都沒讀書了,活已經差不多了,不用你再幫忙了。”

“就是。”庭輝推他,“你還是回家讀書,準備以後爲萬世開太平要緊。”

大家又嘻嘻哈哈地笑。

庭霜表面上雖然開玩笑,心裡卻是對古代知識分子的骨氣和志向很佩服的,暗自發誓要多多掙錢,把日子過好,給弟弟們結門好親事,全力支持庭芝考功名當清官做一代名臣。

作者有話要說:壯着膽繼續努力更新ing,自己給自己打氣

插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