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看不透

對於朝堂的事情,朱子善作爲左丞相,是位高權重者。

而他這幾年,雖說左丞相府威壓朝堂,但朱子善知道有一條線是不能踩的:那就是與朝堂三公六部都不能有過密的往來,更不能有聯盟之舉;與皇族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參與皇族之間的爭鬥。

當然,朱子善對太子府的態度一直都不好,從趕走右丞相府楊家之後,這個立場從沒改變,但也沒有對其他皇子、皇孫有明確往來。甚至在背後,都不與皇家子孫往來。

楊盛文被貶荊蠻楚地,難道是楊盛文有什麼重大決策失誤?其實不是,而是楊盛文與太子府往來太密。右丞相府十年,對太子府的幫助過多,以至於太子讓自己的兒子拜楊盛文爲師。

太子府是有自身的教育和培養體系的,有一系列的官員,從朝堂那邊任命而來。太子府系列的人馬,他們如何辦事、如何教育太子府的核心成員,如何決策等等,都有固定的工作程序。

楊盛文作爲右丞相,官高權重,插手太子府的事情,那就是意味着等文昭帝死後,繼續有高位。或者是幫助太子府謀求帝位的,如果太子府和楊盛文有這樣的心思,那對文昭帝而言是非常危險的。

文昭帝對楊盛文的品行和爲人,是非常信任的,但對於他所作的事情依舊不滿和猜忌,才使得盛極一時的右丞相府,被貶斥到荊蠻楚地,鎮邊養老。

如今的文昭帝,身子骨顯然地衰敗,幾乎到苟延殘喘的程度。然而,太子府這邊,太子作爲儲君,卻也是在苟延殘喘地過日子,朝堂的人都在猜測,太子劉靜說不定會先於文昭帝死去。

介於文昭帝身體狀況,朱子善心裡也是難以穩住。朝堂內外,大家都沒人敢提大統繼位的話題,可這偏僻是文朝面臨的選擇。

皇家血脈裡,哪一位可來繼承大統?皇家子孫可不少,親王中也有突出的人選。對於這些,左丞相府的態度是極其重要的,但朱子善一直以來,都不做任何表態。

到如今,不表態似乎都不行了。因爲近十天來,文昭帝一直不上朝,理由是天熱。對於年齡大的人、體質衰的人,三伏天和三九寒冬都是死亡率最高的時段。

朝堂之下,就有些言語,意說文昭帝可能挺不過三伏天。那麼,接下來朝堂的走向該往哪裡?這樣的猜測與投入、站隊,是任何家族、勢力的人,都需要考慮的事情。

一旦改朝換代中,如果沒有選好邊,站錯隊,之前的諸多努力就會被廢棄,甚至於連家族都可能被抹殺掉。

改朝換代如果平穩連續,對朝堂的衝擊或許會小,如果是相爭大,衝突雙方對陣而戰,涉及到的朝堂人員,都不可能免以選邊。只要選錯,等着的將是秋後清算。

在這樣關鍵時刻,不論是朝堂大員,還是皇家子孫,都必須小心謹慎。內中的複雜情況,完全不是表面上所能夠看到的事。

在年前,朱子善就意識到了。同時,二皇子劉偉也是幾十年來的不斷努力,到如今走到路口之際,劉世博同朱成章一起去荊蠻楚地辦事,既是彼此的試探,也作爲合作的基礎。

朱子善之所以一直謹慎,不肯想二皇子劉偉表達傾向,不是他不察覺劉偉的努力和力量的積蓄,而是他擔心自己的生死。

朱子善明白自己與楊盛文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在文昭帝心目中,楊盛文與太子府走的親密,不過是貶斥荊蠻楚地。但落在自己身上,很可能的抄家斬殺了。

發生在荊蠻楚地的事,劉偉雖不是直接主事者,可隨着劉世博返回京都,無異於親王府同左丞相府之間聯手推動這件事。

這個事情所具有的暗示性,朱子善在辦事之前,就已經明瞭。只是,劉偉三天前特地約見,見面後比較直接地提出來,希望得到朱子善的態度和實質性的支持。

這個事情,猶豫了三天後,朱子善才決定讓人將朱成章接回左丞相府,以免讓有心人從兒子這裡下手。

其實,給朱子善可選擇的,幾乎沒有。哪怕自保,朱子善也必須選擇與親王的二皇子劉偉,來承接大統。這一點,在朝堂誰都能看明白,可偏偏這幾年來,朱子善硬是沒有做出傾向性的舉動,哪怕是在背後,都不給出一點選擇。

朱子善這樣做,有不少人看不懂,但少數的人卻明白,那是朱子善懼怕看起來昏聵衰老的文昭帝。

文昭帝在位時間五十二年,七十多歲的人,對於皇權、對於用人和朝堂的平衡,那時出神入化的手段。誰也不知他下一步,會有什麼樣的決定。

所有的人,唯有聽命,按照朝堂的決策去做自己份內的事務,即使文昭帝的旨意有錯,都必須不折不扣去落實。

三天來,朱子善一如平時的上朝、處理事務,哪怕他也見不到文昭帝,不知文昭帝身體和精神狀況,但皇宮裡沒有心的消息,他就按照之前的慣例去做事。

二皇子劉偉假扮成另外的人,出王府,然後上了朱子善的馬車。兩人在馬車裡談話,朱子善也認同二皇子的意思,卻不肯表態。

從兒子房間出來,對兒子和皇孫劉世博在荊蠻楚地的失敗,他確實不放在心上。鎮邊王府的劉耀輝,肯定不敢到京城露面,另外,鎮邊王府得到不少戰馬、竹筒槍和一百餘騎兵精銳,哪肯將這些再吐出來?自然不會主動到京都來面聖。

邊軍那邊也不擔心,因爲這些人能夠被調出來,包括竹筒槍等,也都是處理好沒有留下任何把柄的東西,纔敢交給朱成章等帶去荊蠻楚地。

不過,京都和朝堂的平靜,讓朱子善有種不踏實感,但有找不到根源在哪裡。右丞相府?不像。上面那位?似乎也不像。

文昭帝已經十天不露面,說不定是真的昏聵暈倒。但內苑裡並沒傳出任何消息,太醫府、御醫那邊也沒傳出任何消息,讓朱子善又覺得這事情透着蹊蹺。

越是看不透的事,就讓人越揪心。

第21章 再抄詩第635章 氣焰囂張第544章 承平山莊第237章 初到垣武城第1章 穿楊箭第664章 楊媽的緊箍咒第535章 來戰——第504章 親赴幽州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44章 一幅對聯第114章 與生蠻的第一份協議第129章 潛力同窗第6章 過 關第243章 爭 辯第442章 魏進隨軍第81章 攢 刺第53章 混亂起第286章 周家行動第43章 蠻族的理智第360章 覆 滅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29章 伯權大師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317章 如何選擇第184章 夜行軍第246章 各自對句第199章 關巖山寨第21章 再抄詩第593章 進宮面聖第340章 平時多流汗第393章 奇襲見湖鎮(五)第284章 孫大炮第694章 夜 戰第515章 陳羽霏鬧心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71章 刺殺技之威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329章 知府唐俊詞第604章 觀察敵情第182章 第一親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53章 混亂起第28章 酬 謝第8章 闖王府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205章 三進王府第701章 春塘江口第329章 知府唐俊詞第566章 膠着與潰退第21章 再抄詩第84章 又見啞巴第311章 左丞相府選兵第201章 誰 錯第2章 有鬼呀第285章 趕時機第469章 方家不甘第159章 血有多少第7章 鐵 叔第456章 追與逃第547章 戰前情況第426章 莫名其妙王柏樑第597章 朱成章的心願第47章 低級粗糙第240章 求 聯第637章 韓新勇的猜疑第286章 周家行動第585章 劉銘回京第198章 降不降第371章 解愁一席話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619章 殺上去第670章 經營北地思路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409章 沱田坳第146章 態度粗暴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308章 知書堂第439章 幾種作物第340章 平時多流汗第575章 王師抵達第713章 一槍撂倒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112章 土茯苓第713章 一槍撂倒第61章 豹虎鬥第424章 接戰前第687章 橫肉男亡第285章 趕時機第183章 議定攻山第691章 什麼來路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22章 刺 殺第609章 田雄邦的圍困計第484章 宮崎山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