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危機

八月,徐平正式上奏,以李覯所作的《富國安民策》注本刑印頒發各州縣,許官民對書中內容各抒己見,由各地方轉運使司統一彙整。朝廷出一本冊子,選擇基中優秀的予以刊登,並給以潤筆。此事由直龍閣王堯臣兼職提舉,是《錢法類書》之後的又一刊物。同時由判館閣宋祁組織館閣官員,對《富國安民策》註疏,溶合各種見解。

緊接着,徐平正式提出總結歷朝軍制,編纂成書。朝廷同意之後,由參知政事晏殊掛名提舉,翰林學士夏竦、知制誥丁度、權三司公事徐平三人主持,直史館曾公亮、集賢校理朱倸爲檢閱官,史館修撰王質組織材料。

此事並不順利,徐平主張的是總結歷朝軍制,重點是在制度上。中心只有一個,就是闡明軍事鬥爭是政治鬥爭的繼續,軍事必須服從於政治。而夏竦、丁度等人,則側重於收集歷朝戰例,類似於三十六計那樣的體例,用以指導戰爭。雙方爭執不下,最終決定兼顧各個方面,各有分工。徐平帶人編歷朝軍制,夏竦和丁度主持總結戰例,並勾陳自古至今的軍隊編伍和用的武器,雙方互不干擾。

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沒有幾年的時間是完不成的,徐平只是開一個頭而已。

時間匆匆而過,不知不覺就到了深秋時節。朔風初起,樹葉搖落,草木凋零,眼看着冬天就來了。今年財政寬裕,三京官員全部廢了折支,就連一些實物補助也都折成錢,由官員到市面上自己購買。惟有衣物和糧米,依然發的實物,因爲兩稅收的就是這些。

棉布對絹帛價格的巨大沖擊,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兩稅的徵收,原有的稅收體系難以爲系。朝廷中出現一種聲音,把棉布按照一定比例折爲絹帛,納入到兩稅中,以使舊的體系容納新出現的棉布經濟。這種建議遭到徐平的抵制,三司堅持減少絹帛的徵收比例,把夏稅中的絹和布逐漸取消,換算成力役,並酌情減免。

兩種意見爭執不下,只能等到年終看財政預算執行的情況,如果財政充裕,纔可以考慮減免兩稅。減稅是德政,趙禎做爲皇帝,還是很喜歡這樣做的。

十月初一,是朝廷發冬衣的日子,依照官職和差遣不同,分別發放不同數量的絹帛和絲綿。包括公吏,都在這一天開始領冬衣。當然最繁重的是禁軍冬衣的發放,每年到這個時候各級軍官都嚴防死守,生怕出事。冬衣質量不一,會直接引起軍心動盪。

看看太陽落下山去,李用和裹了厚厚的棉襖,帶了幾個隨身兵士,出了家門。

昏暗的街道上,每到路口都有人在燒紙錢紙衣,如同鬼火一般。人間發冬衣,地府的鬼魂自然不能挨寒受凍,人間的親人一樣要給他們準備冬衣,燒化了送去。今年京西路的大棉襖傳到了京城,就連燒到地府的冬衣,也有了棉襖的樣式。

李用和帶着人沿着汴河而行,等到天徹底黑下來,纔到了徐平在城中的小院。

劉小乙帶着小廝正要關門,看見李用和到來,吃了一驚,急忙上前行禮:“太尉怎麼來了?莫非是有急事?”

李用和道:“沒什麼急事,只是有話要跟大郎講。大郎在不在?”

“在的,在的,因爲天冷剛剛飲了些酒,還沒有歇下呢。”一邊說着,劉小乙把李用和一行讓進院裡,讓小廝把馬牽到馬廄裡。

徐平得了通稟,急忙迎了出來,把李用和讓進客廳,問他:“阿叔莫非要什麼急事?”

李用和搖了搖頭:“不是什麼急事,不過有些事情爲難,過來與你說話。”

請過了茶,徐平見李用和麪色凝重,小心道:“這裡沒有外人,阿叔有話直說。”

李用和看了看門外,才道:“大郎,你有沒有聽說京城裡有人從京師銀行貸錢出來,並不用來做生意,專門向外放貸?”

這事情徐平一直關注着,怎麼會不知道?只是因爲其他衙門不配合,拿不住這些人的把柄,就這麼僵持了下來,觀其成敗,尋找機會。

聽李用和問起,徐平道:“此事幾個月前我便知道了,也曾經上奏要求嚴防,奈何大臣們都認爲此事無關大局,不必大動干戈。阿叔怎麼突然問起這事情來?”

李用和嘆了口氣:“最近馬軍司的軍營裡,有人就從這些人的手裡貸了錢出來,聚賭放錢。軍營是什麼地方?這種事情如何做得!”

徐平嚇了一跳:“他們如此大弄!把錢放進軍營,再聚賭當作賭債放出去,這樣早晚會出大亂子不可!阿叔,此事非小,你可是已經查得清楚?”

“當然是有了確定的把柄,不然我怎麼煩惱,要來找你商量?”

徐平想了想道:“阿叔,此事太過兇險,依侄兒所見,最好是立即嚴禁。不然事情鬧得大了,那些軍人欠了賭債,輕則做出不法的事情來,重了——”

“唉,我也知道最好是嚴禁,但哪裡那麼容易——”李用和搖了搖頭,“以前不知道禁軍裡有這種事,最近他們弄到馬軍司來,我才聽說個大概。據我得來的消息,三衙禁軍都有這種勾當,馬軍司已經是最晚鬧大的了。此事上上下下,牽扯到了不少軍校。我們自己人,不瞞你,馬軍司目前爲首做這事的,是都虞侯方榮,你說我怎麼嚴禁?”

都虞侯是副職,理論上沒有實權,按照制度是正任長官獨攬大權。但李用和卻是個特例,他沒有任何根基,又沒有軍功,沒有資歷,更加在禁軍中沒有自己人,幾個月的時間怎麼可能真地掌握實權?他就是一個外戚,皇帝的舅舅到這位子上來領厚祿的。李用和又爲人謹慎,知道自己身份特殊,一般不與人爭執,也不爭權,如今在馬軍司不過是個吉祥物而已。真正的實權,還是掌握在原來的統兵官手裡。

此時軍政總於三衙,從招募所部闕額,到打造管理所部軍籍,到主管軍事訓練,提名軍職的遷補,主管所部的財務、司法甚至士兵的平時生活,都是由三個衙門掌管。具體下去,是由各級統兵官掌管。這個系統的管理方法是一級壓一級,下一級的主官對上一級的主官負責,所有權力都在統兵官手裡,並沒有專門的指揮、管理系統。

兵不知將、將不知兵之所以會成爲問題,正是因這麼一個管理體系,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五代時軍閥私兵的延伸。一遇到李用和這種,完全沒有基礎的人來接掌軍職,根本就無法指揮管理。正常的軍政系統,不管是兵不知將,還是將不知兵,都不是問題,無論以前還是未來,這本來就是歷史的常態。只能跟着一個將軍打仗,那樣的軍隊纔有問題。

三衙禁軍大的方向可分爲兩部分,即諸班直和在營禁軍。

馬軍爲班,步軍爲直,諸班直是禁軍中最精銳的部分,天子私兵,可類比於五代軍閥的牙兵。諸班直沒有行伍,純以班直爲單位,每單位大約百人,統兵官地位相當於在營禁軍的軍指揮使。這些班直的普通兵卒,出去之後就是小軍官,是禁軍的最核心人員。不過諸班直的人數不多,三衙全部加起來,也不過一兩千人而已。三帥上位,最先掌握的就是自己衙門中的班直,這也是他們的心腹,最靠得住的人。

禁軍中佔絕對多數的,是在營禁軍。禁軍編制,一般分爲廂、軍、營、都四級,時人常說五都爲營,五營爲軍,十軍爲廂,實際上的編制並沒有這麼整齊劃一。編制最穩定的是營一級,一般稱爲指揮,下轄五都,馬軍四百人,步軍五百人。再上面,廂和軍的編制變幻不定,而且不同的軍號編制情況也不一樣。

指揮之所以是禁軍的基本編制單位,不但是因爲人數和編制比較穩定,而且他們平時也是住在一個軍營裡,訓練和生活都在一起,這也是營這個稱呼的由來。鐵打的營盤,就是指的指揮這一層級。

這樣的編制和管理指揮體系,就已經決定了,只有掌握住營這一級的統兵官,才能真正掌握屬下軍隊。李用和這樣的身份和資歷,時間又短,怎麼可能做到這一點?要不是還有做爲親兵的諸班直,他可能連下邊是什麼情況都不知道。

見李用和的面色凝重,徐平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作爲馬軍司的主帥,如果屬下真出了問題,李用和肯定要受牽連。但要他去管部下,現在又有心無力。

這種局面纔是最危險的,如果真能控制住部下,真出了問題也能壓下來。說得難聽一點,幾十萬的大軍,出幾條人命都不是什麼大事,隨便找個藉口就糊弄過去了。但李用和這種狀況,背鍋就有他的份,出了事想推卸責任都推不出去。

第220章 星空(下)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1章 錢能通神第65章 永寧侯府第27章 小隱君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286章 毛錐子能退敵耶?第6章 召對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34章 磨鍊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89章 搶佔要地第4章 許願第22章 清路第5章 報恩第49章 天津曉月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51章 新市場第115章 開戰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77章 交涉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38章 出仕第24章 富貴田園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230章 約定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49章 戰後忠州第32章 位極人臣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90章 公人世界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92章 收權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201章 提舉官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153章 攻城(上)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20章 匪訊(下)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23章 誥命第66章 新鮮第134章 救星第24章 賭鬥第114章 盛宴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22章 星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25章 你們不懂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76章 增兵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180章 轉機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155章 攻城(下)第79章 後苑飲宴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231章 購物券第53章 一條出路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62章 政壇動盪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09章 送禮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332章 建節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127章 大捷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39章 先來後到第61章 轉機第98章 民思無邪第3章 秀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