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

李璋回朝之後,經過中書和樞密院數次議事,今冬陝西路的方略定了下來。鄜延和麟府兩路不再是戰事的主要方向,主要是加強堡寨,招撫周邊番部,不主動進攻。陝西路都部署夏守贇移駐渭州,統領涇原和環慶兩路兵馬,主攻方向是沿馬嶺水進攻党項在韋州的靜塞監軍司,次要方向是穩固鎮戎軍一線,把元昊堵死在天都山裡。

秦鳳路軍事上從陝西路獨立出來,撤銷經略使司、都部署司、安撫使司、節度使司和觀察使司,置隴右都護府,以前經略使安撫使的職權歸於隴右都護府之下。下屬五軍長貳不再兼任部本路鈐轄、都監等兵職,直隸於都護府下,成爲野戰兵團。本路地方軍事力量統歸於鈐轄司,暫以秦州知州兼任本路都鈐轄,主要管理野戰兵團之外的駐泊禁軍。鈐轄司下分設各巡檢司,或駐州縣,或駐堡寨,管理禁軍之外的軍事力量。征戰的指揮權收回樞密院所有,臨戰由朝廷任命將帥,樞密院授予戰事指揮之權。

都護府實際上的職權還是沿自經略安撫使,不過爲了把新舊軍制區別開來,選了一個兩漢時的官名。從此之後,都護府不再有對屬下野戰各兵團的絕對權力,兵團的軍一級正副主官以及其下將一級的正副主官,均得以單獨向樞府奏事。只有涉及到戰事,由樞密院正式授權給都護府的事務,才須報都護府之後上奏。都護府失去了對屬下軍隊特別是野戰大兵團的管理權,但其對戰事的指揮權由樞密院授予,不受質疑,在授權範圍內也不再需要向樞密院請示之後施行,可以在軍令下達之後向樞密院報備。

都護府別設軍法司,由樞密院和御史臺聯合派出巡查御史。隸都護府下,但巡查御史不受都護轄制,統一掌治下各軍刑罰,同時兼理地方軍事罪案。

至於軍事指揮,都護府設置相當機構和官員,由樞密院統一任命,都護有薦舉權,但沒有直接任命的權力。這一套班子,統一成爲軍事指揮機構。

隨軍轉運使從都護府獨立出來,按都護府所需提供軍事物資,大部由都護府提出預先規劃,報樞密院和中書指準,由隨軍轉運使施行。緊急情況下都護府可以先要求隨軍轉運使提供物資,向樞密院報備,但緊急情況受到樞密院規例限制。王拱辰由此官升數級,從經略使的屬官成了一路主官,與本路正常的轉運使並列。

徐平由原秦鳳路經略安撫使兼本路都部署兼本路沿邊招討使,改任隴右都護,大部分的軍隊管理權限都交了出去。即由原經略使司的日常管理,改爲了制度化各軍管理,帥府不再管理軍隊的吃喝拉撒,而只管軍隊的訓練、行軍、駐防、作戰。

這一番改動之後,日常管理靠制度,軍事行動靠軍令,軍令的嚴肅性大大提升。不再是帥臣或者主將隨便寫一紙命令甚至一句話就成爲軍令,而必須遵循嚴格程序,合乎要求才成爲軍令。相應地軍令一旦形成,執行者必須嚴格執行,否則就由軍法司偵辦。

新任命下達僅過幾天,樞密院又送了一紙宣命來,把隴右五軍的日常管理又授權給了都護府,讓徐平哭笑不得。呂夷簡也是沒辦法,徐平把軍隊的管理權交上去了,他卻發現短時期內樞密院根本無法接,只能還是先交給徐平。

最後的結果,是徐平用制度把各級統兵官的權力收了上來,親手交到了樞密院,並且連自己的軍事指揮權一起交了上去。樞密院據此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再把交上去的權力又授給徐平,還大大加強了其在前線臨機決斷的指揮權。

真正的不同,是樞密院從此有了都護府下諸軍的軍政之權,同時收了軍令之權,只是時機不合適,只能把這些權力重授回徐平代掌。現在徐平雖然比事前的權力更大,但都是臨時授予,樞密院做到了收權,徐平也拿到了更大的決策權,皆大歡喜。

此次變動真正難受的是三衙和前線的統兵官,樞密院能收經略司的兵權,有了這能力以後就能收三衙的兵權,無非是在樞密院中再把軍政、軍令之權分離開來。前線的統兵官若是按秦鳳路制度,就失去了財權、人事權和專斷之權,只能夠按照軍令和制度行事,與以前一言既出無不景從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把日常管理的事務交到各軍,王凱頓時覺得一身輕鬆。他是軍中真正得利的一個,從此之後除非有戰事,平時就閒了下來,只剩下安排演練、移防之類事務。能得軍功的時候一個都沒有少,需要做的事情卻少了許多,也算是辛苦這一年多的酬勞。

這一日他在衙中做完日常事務,看看天色還早,便讓隨從泡了一壺好茶來,一個人坐在樹蔭下,愜意地吹着涼風。現在已經是盛夏了,遠處的羣山如黛,碧空如洗,泌人心脾。

譚虎從外面進來,向王凱叉手道:“監軍好愜意,難得見你如此清閒。”

王凱笑道:“自設了都護府,我這裡的事情少了許多,以前忙得狠了,現在自然覺得清閒。你怎麼有閒到我這裡來?莫不是都護有事喚我?”

譚虎道:“不是急事,都護見最近軍中事務並不繁忙,剛好各軍長貳都到秦州,便喚你晚上過去飲一杯酒。我在衙門裡坐得氣悶,便藉着這個機會到你這裡來轉一轉。”

李璋離去之後譚虎兼領機宜司,他在軍中多年,軍中和地方都做過,還當過寨主,做這些事情比李璋得心應手。沒有戰事,徐平也不到外走動,他日子一樣清閒。

兩閒聊幾句,譚虎道:“前些日子樞府行文來,要各種分別向河西府舉一將校,處置各路軍情。本路把人報上來,沒想到卻是一個熟人,真真是世事變幻。”

王凱奇道:“怎麼,你跟那個王學齋熟識嗎?”

“也談不上熟識,只是當年都護做京西路都漕,我剛好在碰到那人。當時京東路遭了水災,受災重的人家由河南府接收,他便是災民中的一員。當時只是做個書手,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機緣巧合,他也做到小使臣,眼看着過幾年就入橫行了。”

李璋要求各路選到河西房的人,既要熟知軍中事務,又要能夠讀書寫字,不說詩書精通,最少能夠寫出意思明白的文章來。秦鳳路由下邊選來選去,最終報上了王學齋,譚虎想起當年他在洛陽城外的景象,不由唏噓。此次涇原路選的是王遂,環慶路選和斌,鄜延路甘脆選了個進士,改換武職的劉幾,都是低級武將。

(備註:隴右都護府歷史上是在元符年間取河湟之後設置,低於經略使司,約等於安撫使司,書中的地位提同了,與經略使是同一級。)

第61章 官吏鬥法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15章 奇觀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22章 星第56章 緊急措施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61章 轉機第39章 黃師宓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28章 殿中議事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78章 提攜第17章 自己的路第56章 官督民辦第9章 詠梅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2章 新米第37章 月夜雜談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89章 搶佔要地第187章 攻防第50章 大典(上)第152章 渡河第60章 釜底抽薪第80章 伏羌寨前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175章 火海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38章 兩地第31章 造紙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1章 桂州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226章 自助餐第39章 文理荒謬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29章 攻略(一)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05章 先生第62章 宰相氣度第243章 算賬第15章 擺攤第60章 釜底抽薪第78章 河南府來人第49章 舊部第239章 馬帥第168章 田園風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118章突然遭遇第30章 斥責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151章 新市場上架感言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55章 利用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319章 使節第13章 折支第80章 按規矩來第53章 炭價風波第2章 父老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13章 教閱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97章 雪中論兵第60章 陽光明媚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39章 待以客禮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165章 版權費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51章 各有去處第217章 追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