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都山元昊大殿,党項高官濟濟一堂。元昊高踞寶座,沉聲道:“探馬報,宋涇原路任福帶數萬兵馬北來。一路去保鎮戎軍,一路走得勝寨,妄想攻我天都山。如果讓他們把谷口圍住,則就走不得了。已經不能再等,必須立即出山!”
衆臣一起高呼萬歲,贊同元昊立即帶兵出山。這是真心實意,隨着高大全一軍的步步緊逼,大家在天都山待得心驚肉跳,實在等不下去了。
元昊又道:“這一次離了天都山,只怕再也回不來了。隴右宋軍着實難纏,此次到了韋州必要議和,再徐圖大計。”
張陟出列行禮:“只要烏珠帶着主力到了韋州,則一切皆有可能。我們誓表用語謙卑一些,宋帝歡喜,不定會把天都山再讓給我們。此時最重要的,是烏珠要安然到韋州去。”
元昊點了點頭,道:“此時東邊向天都山來的,一路是涇源路的任福,還有一路是環慶路的葛懷敏。他們每一路的兵馬都不太多,約摸兩三萬人。如果打得好,我們能夠吃掉他們一路,日後議和就更有了把握,也有轉圜餘地。”
衆臣都沉默不語。到了這個時候,元昊還想着打個勝仗再議和,心過於大了些。
元昊不理,接着道:“此次出山,我帶五萬人去攻劉璠堡,而後去三川寨。成克賞帶洪州三萬兵馬,去圍定川寨。”
楊守素出列道:“烏珠,北邊西壽旦夕間就可能不保,至爲危急。此時出山,還是並兵於一路,不去管來的宋軍,全力北上去韋州纔是。如若不然,我們就是滅掉幾萬宋軍,北去的路途一旦被堵上,只能束手就擒!”
“西壽去蕭關尚有百里,急切間宋軍如何能夠堵住去路?就是他們有小股兵馬到了蕭關,我們與韋州兵馬南北對進,也能滅他們於葫蘆川中!朕意已決,你們不必多言!”
楊守素與張陟微微搖了搖頭,重又回到列中。蕭關被堵住,還有奪天聖寨走山中小路去韋州的道路。不過山間小路,支撐不了數萬大軍急趨幾百裡,落到那個地步,天都山中的大軍就要大部留給宋軍了。元昊就是逃了,也失去了對峙的本錢。
見衆臣再無異議,便就如此定了下來,成克賞出列領命。
在天都山中的党項大軍,主要分兩部分。大部是元昊的親兵主力,還有三四萬人是來自於橫山地區的軍隊,由洪州的成克賞指揮。橫山一帶是党項的根本之地,點齊起來的軍隊多,而且驍勇善戰,每一戰都少不了他們的影子。他們遠來天都山是客軍,不可能留下來堅守,要撤當然是他們先走。而且洪州的老對手就是環慶路,讓成克賞去定川寨,先拔掉這個大宋壕溝之外的重地,而後作北去的先鋒。
元昊看着成克賞,語重心長地道:“大王,宋軍諸寨之間互不統屬。此次出山,若是能夠調動他們疲於奔命,抓住幾千人的孤軍,則要斷然吃掉。只要我們打出一個三川口,就功德圓滿,與大宋議和,有了七八成把握!”
成克賞叉手應諾。他的手下一直沒有參戰,橫山諸羌又是党項根本,對宋作戰最是堅決,此時士氣依然高漲。有機會打一個勝仗,自然求之不得。
吩咐罷了出山的事情,元昊對野利仁榮道:“阿舅,山裡還剩近兩萬兵馬,全部都交予你。天都山我們一時不能迴轉,這裡的宮室、糧草要全部燒掉。我們離開時暫且不燒,留與你支撐與宋軍周旋。等到我們到了蕭關,你便帶軍撤離,那時把這裡燒成白地!”
野利仁榮出列應諾,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自己兄弟兩人,一個在卓羅城爲元昊斷後,現在已經成了大宋的階下囚。自己又斷後,將來又會是什麼下場呢?
高大全加上張亢兩軍共五萬人左右,野利仁榮以兩萬人據險而守,說起來兵力按人數說是足夠的。正常來說,死死守住天都山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問題是現在兩軍的戰力差別巨大,完全不能按照人數算。不要說他那兩萬人,按照現在逐次死守的路數,天都山裡的所有党項軍不走,一個冬天也會被高大全全部打完。
防守的要訣在進攻,如果不能組織力量反攻,多少人就只是個數字。指望着逐次抵抗把進攻方的兵力消耗光,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更不要說宋軍的兵力一直有補充。現在整體態勢上,党項能夠反攻的可能全部被掐掉了,天都山已經是一處死地。對於隴右來說,這就是已經成熟了的果實,唾手可得。
散了朝,元昊把張陟和成克賞叫進自己宮殿,對張陟道:“相公,此次出山,你隨着洪州兵馬一起走。我帶大隊,去會任福那廝。”
張陟應諾,猶豫了一下,才道:“烏珠,任福是大宋宿將,拔自小卒,數十年來老於軍伍,不可小視。不能數倍於敵,烏珠不可冒然攻他。不然被他拖住,將有大禍!”
“我自理會得。他若是步步爲營,沒有破綻,我自然不會去招惹。在三川寨外虛晃一槍,引動鎮戎軍周邊宋軍南去,便自北還,與你們會合去韋州。”
張陟嘆了口氣:“鎮戎軍一帶宋軍堡寨衆多,兵馬不少。說是互不統屬,破綻不少,那也只能是在我們能夠從容作戰的時候,才能一口一口吃掉。現在西有強敵,一旦被隴右宋軍突破天都山,進入葫蘆川,則就勢去矣。依老臣之見,還是要穩妥,不必執着於一定要打一場勝仗。只要留住了我們這數萬大軍主力,纔有跟大宋議和的本錢。”
元昊沉默了一會,斷然道:“事在人爲!不能有一場勝仗在手,與宋議和,必然要受無窮屈辱。想太祖皇帝與宋議和,受了多少委屈,我豈能如此!”
張陟嘆一口氣,不再說話。元昊說的是實情,不用一場大勝嚇一嚇宋朝,依着那些朝臣的性子,在天都山大敗之後想議和不知要付出什麼代價。打到現在,大宋支撐陝西戰事的錢糧依然充足,而且隨着戰事的進行,向這裡運糧的道路越修越多,各種渠道變得越來越通暢。在這種情況下,想跟大宋議和已是不容易,只能去求契丹斡旋。契丹又是那麼好求的?他們的胃口比大宋還要大得多。能夠在不得不求和之前打一場勝仗,不但是對大宋的籌碼,這個籌碼同時也是對契丹的,這纔是元昊拼着死也要在北去前打一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