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萬民雲集

宋朝的寺廟,必有敕額方爲合法,不然即爲野寺。朝廷一旦收緊佛教政策,第一步就是拆除無敕額的寺廟。敕額不是立廟就有的,有一個考察期,即系賬。寺廟一立,先隸名籍於本州,報到京城祠部,全國統一有一本賬籍。達到了一定的條件,可以請朝廷以敕令賜額,纔算正式合法。系賬而沒有賜額的,一般情況下也視爲合法寺廟。

一般情況就是指不出現天下滅佛的極端事件,如周世宗當朝,就曾經盡毀天下沒有敕額的寺廟。此爲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滅佛,以至周世宗之死,也被附會成他砲打揚州銅佛的報應。用系賬和敕額制度,把天下佛寺盡納入朝廷掌控,是政權顯示統治能力。

在圓覺寺獲得敕額的同時,中書命其設男僧女尼戒壇,爲瓜沙兩州信衆剃度。

和尚跟尼姑不是想當就能當的,必須有度牒,到指定的地方剃度纔可以。宋朝天下戒壇七十餘座,大致數州的範圍有一戒壇,所有的僧人必須到戒壇剃度才爲合法。

剃度每年只有一次機會,即皇帝的生日,此時爲四月十四乾元節。

這些制度多是從唐朝五代繼承而來,進行了一定的修改,沙州百姓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在張佛奴爲佛主的光環下,由契嵩帶着僧錄司,推向地方。

圓覺寺獲得的不只是敕額,而且是敕修,即由朝廷出錢,地方量力出工。隨之而來的是寺院制度被規定,採用十方住持制度,住持由朝廷決定,即敕差住持。

此時天下寺院大致以禪宗和律宗分成兩大類。禪宗爲十方住持制度,即財產公有,住持爲公推的高僧大德。寺裡的僧人來者不拒,去者不追,管理者實行公推制度。律宗則爲甲乙制,即師徒、師兄弟相繼,寺產爲私有制,比較封閉。一般來說,官府希望推行的是十方住持制度,對甲乙制有一定限制。

沙州圓覺寺是第一座敕差住持的寺院,一旦上任住持圓寂,由寺院公推出幾個下一任住持的名額,中書下敕令選定一人。徐平的目的,就是把佛教制度官僚化,一些大的寺院變成僧侶管理衙署。以後分等級,讓僧人一級一級拾階而上,與俗世官制合一。

這是宋朝把佛教徹底世俗化的成功辦法,從此之後,佛教成爲了政權社會管理的一部分,方外之教完全成了方內。保持宗教純潔性之類說法,完全是政權給自己找不自在。化外不在管內,再怎麼籠絡都沒用,相當於寄生在社會的軀體上。宋朝之後,佛教及其他宗教還無比懷念這種制度,自己給自己定出等級來,仿照從前的做法。

此時的圓覺寺還只是一座十幾間,只有三五個僧人的小寺,按照朝廷的制度,連繫賬的資格都沒有,就是一座野寺。沙洲的經濟與內地隔絕,紙幣還不通行,建寺的錢主要是以白銀和絹帛付賬,正在來的路上。契嵩帶着僧錄司的僧人和公吏,或搭帳篷,或者是搭草廬,侍奉張佛奴住在這裡。

僧錄司除了僧人,是還有官府派出來的公吏的,不然不足以作爲官方衙署。宋朝沒有讓宗教自己管理的覺悟,不但是派公吏,寺院的管理人員也越來越被官府操控。

圓覺寺的格局,正中爲寺,左邊爲西平王府,右邊爲僧錄司,一字排開。此時只是劃出了大致範圍,要想真正建成,只怕要等到冬天去了。

有了受萬民朝拜的張佛奴,加上離剃度的乾元節只有幾天時間,四周無數的百姓趕到這裡來。他們在圓覺寺周圍搭起帳篷和草廬,各自住了下來。每天契嵩在寺前講經,大約用時兩個時辰。而後張佛奴主持法事,一時熱鬧無比。

州衙裡,孫祖德查看着各種文書,對前面立着的趙滋道:“都巡,現今城西圓覺寺那裡四方之民輻集,魚龍混雜,最易鬧事。你多用心一些,萬不可出了亂子。”

趙滋叉手:“下官理會。這些日子我天天在那裡,夜裡也與屬下排班值宿。”

孫祖德點點頭:“辛苦一些,朝廷自有獎賞。西平王不比尋常人物,朝廷賞賜別出殊恩,更得地方百姓愛戴,出事上下都無法交待。除了不生亂子,還要注意水火之警。”

趙滋一一答應,現在他屬下的大半兵力都派到了那裡,實是重中之重。

西域佛國,有這麼一個受到公認的佛主,一切糾紛都被壓下來了。現在沙州百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到那裡,見佛主一面,得到賜福。而且不只是沙州,附近的瓜州也有不少百姓趕來。就連西邊屬於西州回鶻的伊州,也有不少人來,風暴一樣影響力越來越大。

宗教本就是非理性的,一傳十,十傳百,在傳播的過程中,當日契嵩點化張佛奴被傳得越來越神。什麼天現金光,天女散花,能想到的異象全出現了。神奇的是,這些在傳播過程中添油加醋出來的異象,又傳回沙州,沙州的百姓竟然也深信不疑。

沙州城原來不過一千左右人戶,現在城西圓覺寺那裡,聚集了數萬之衆,早已經超出了沙州城的接待能力。孫祖德和蔡挺忙得焦頭爛額,每天眼都合不上。這種盛典,絕對不允許出亂子,不然必面臨朝廷重懲。中書不惜代價,要錢給錢,要物給物,要求就是寺要建好,人心要安撫好,一舉定下瓜沙兩州的格局。

這幾萬人每天的吃喝拉撒就是個大問題,韓琦把自己的軍糧都從肅州運來了,銀帛也挪用給沙州。州衙在城西設了粥棚,有吃飯不易的信衆,免費施粥。

宗教有自己的秩序,很少有百姓去冒領施粥。絕大部分都是因爲窮,或者因爲種種原因買不到米或柴,纔去領粥。在人口劇增的情況下,物價波動很小,已經難能可貴了。

趙滋領命離開,蔡挺走了進來,與孫祖德敘禮,坐了下來。

孫祖德吩咐上茶,蔡挺擺手:“不必了,太守莫要客氣。我來,是說一說這幾天的事情。臨來沙州的時候,昭文相公一再叮囑,民間不許因教立社,還不許引起民亂。沙州這裡最多的就是佛社,依着朝廷制度,是不許的。一時之間,實在難以下手。”

孫祖德道:“現在沙州施政,自然儘量靠着西平王幫忙。有他發話,百姓心服。”

“太守說的是,下官也是這樣想的。圓覺寺原是因社立寺,想來要從這裡着手。”

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83章 以打促和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93章 汝州第111章 李覯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22章 三司集議第29章 名人第154章 攻城(中)第121章過門不入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39章 兄弟夜話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115章 開戰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122章 甩鍋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52章 虛開中路第193章 拔牙第9章 問道第44章 增兵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227章 拼桌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99章 傳承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82章 立足於打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9章 變夷爲夏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59章 洞若觀火第20章 早朝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117章 僵持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9章 白沙鎮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30章 烈士暮年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110章 小大人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15章 閒事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67章 決心已定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125章 歸正人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92章 收權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58章 升任副使第40章 冬雨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55章 藥銀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148章 轉折第77章 賬目第96章 改天換地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212章 薅鼓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