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洞若觀火

bookmark

王安石看着店主,過了一會,緩緩問道:“主人家莫非有什麼難言之隱?”

店主拱手作揖:“上官,一者小的並不知曉有先付三成,剩下的幾年付清的規例。再一個,這間小店前幾年有些利息,自今年起,賺的就不夠付官家本錢。這幾個月,都是小的用家產貼補,不然免不了月月要挨板子。店鋪作價是按照前幾年賺錢的時候算的,買下來必然要虧。小的那點家產,就要全折在這上面了。”

一邊的譚節級勃然變色,道:“你這老兒說什麼渾話,縣衙揭榜,處處都知曉,買官家店鋪並不須一次付清。你這老兒怎麼敢說不知?知縣官人面前仔細說話!”

王安石冷冷地看了譚節級一眼,就在原來的桌子邊坐下,對店主道:“你拿最近三個月的賬簿來,我與你對一對。——對了,去年和前年的也一起拿來。”

店主人應命,急急跑到後面去了。官府的店,賬一定要記得清楚,不然被公吏們折騰起來,多少家產都沒了。近三年的賬,店裡一直都好好留着。

一邊的譚節級見不是頭,對王安石道:“長官,外面雨大,還是先到碼頭去——”

“你帶着兩個吏員到那裡,在那裡守住了!一有事情發生,立即回來飛報!”王安石又指了指其餘幾人,“你們隨我在這裡,一會到附近農田去看一看。”

說完,王安石連連擺手:“速去,速去!若是誤了事情,縣裡必然嚴懲!”

譚節級無奈,只有帶了兩個公吏,向着碼頭那裡去了。

做公吏僚佐的欺上瞞下,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上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真正被矇住的人並不多。被瞞住的人,有的是因爲懶,有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多是與下面的人沆瀣一氣,狼狽爲奸,謀取私利。真正是因爲笨而被下層瞞住的,那真的是百裡挑一。只要願意走下來,聽一聽下層的聲音,上層幾乎不可能被瞞住。

王安石這種人,對於縣裡公吏的把戲洞若觀火,怎麼可能瞞得住得他。只是他要把握住大局,只要保證大的方向不偏,下面的人縱然弄些小把戲,他懶得理就是了。

吏有封建,指的是最基層的公吏,大多就是從那些人家出來,很多數代傳承就是吃這一碗飯的。奪了他們的飯碗,一縣的政事可能就此荒廢。說縣官難做,就是因爲要在朝廷政令和下面的公吏之間找平衡,大多數人都找不好這個平衡。

觀吏便知官,下面的公吏爲非作歹,要麼上面的官是一丘之貉,要麼就是軟弱無能之輩。王安石可以允許縣裡的公吏,在保證政令施行的基礎上,爲自己撈些好處。爲了給自己撈好處,置朝廷政令於不顧那就不被允許了。

店主拿了賬簿來,王安石放在桌上仔細查閱。導洛入汴以來,航運的通暢帶來了周邊商業的繁榮,前兩年店裡的生意非常不錯。自幾個月前,京西路開始工商改革,縣鎮的產業向州府集中,鄉鎮的產業向縣城裡面集中,這店的生意就明顯不行了。最近幾個月的利潤遠遠低於以前定的祖額,店主在用自己的身家填這個窟窿。

合上賬本,王安石閉目想了一會。出現了虧損,讓店主到縣衙去要求修改祖額是不成的。對於店主是合理的,但對於天下來說沒有可行性。這個口子一開,經手的公吏就會肆無忌憚地上下其手,屬於官有的產業再也收不上錢來。

命中註定要舍此一注錢財,碰上這種事情,只能算店主人倒黴。不過,祖額不可以改變,把產業賣給民間的價錢,卻不能按照原來的祖額定。這處小店不交錢給官方,還是有利潤的,之所以賣不掉,還是因爲定價不合理。

王安石問店主人:“主人家,按着市價,這小店該賣多少纔算合理?”

店主道:“回上官,依着小老兒估計,這店算一百二十貫已是極勉強,做得好了有些利息。現在縣裡定價二百三十貫,那是無論如何也賺不回本錢來的。”

王安石點了點頭,現在小店一個月的純利潤大約是七八貫,一年不足百貫,不算房產就只值這個錢。一百二十貫店主還是向高了說,真正民間交易,賣不出這個價錢。

宋朝稅賦主要是財產稅,房屋是要被徵稅的,民間交易價格不高。這一間小店,連地帶屋,也不過能賣五十貫。雜七雜八加起來,縣裡定二百三十貫的價格,除非強行攤派下去,不然不可能賣掉。更何況縣裡的定價,還不包括地價和房價,只是免租而已。

王安石對京西路的工商改革並不積極,只是被動執行,沒有在這上面花心思。在他看來農業重要得多,自到鞏縣,精力大多都花在農業上。對官營場務抓大放小,他安排下去就沒再多管,只是知道縣城裡的已經全部賣掉,鄉下的都僵在那裡,沒有人買。公吏建議到了年底,讓各主管用家產承買,王安石也沒有表示反對。

不反對,是因爲王安石以爲價錢定得高了一些,但買主好壞是要賺錢的。所謂無商不奸,這些商戶定然是覺得鄉下產業不好賣,想拖着壓低價錢。官家的錢是那麼好賺的?越是這樣越不能降價,到了期限,逼着各富戶承買就是。

今天機緣湊巧,剛好到了這一家店裡,一查賬跟自己以前想的並不一樣。知道了這裡價錢高了,便也就知道縣城裡的那些酒樓邸店定價低了,道理是一個道理。

把有利可圖的產業,或者收受賄賂,或者是讓親戚承買;把不好賣的產業,晾在這裡置之不理,等到了期限再強壓鄉下富戶承買,這些公吏犯了大忌。好處他們得了,卻把民怨推到了朝廷身上,就連自己這個知縣,只怕也要受這些事情牽連,民聲不好。

王安石心中冷笑,對店主道:“主人家,你現在是不是當着衙前役?”

店主苦笑:“正是小的當着衙前之役,才被差在這裡做主管。等到這役除了,小的家產也就敗得差不多了。數十年辛苦,幾年衙前,便落個精光。”

王安石道:“明天揭出榜去,這店連帶着房屋,通算一百三十貫發賣。”

店主人吃了一驚:“上官如此定,這店鋪可就好賣了。”

王安石微笑:“怎麼,你有意要買嗎?”

店主搖頭:“今年以來小的家產敗了不少,在這裡做主管也沒大意思,不會買了。等到除了役,重回村裡,整頓農事,爲子孫積點產業吧。”

王安石道:“你的役期還有一年半,明天揭榜之後到縣衙去,我另有事安排你做!”

店主拱手應諾,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王安石會安排自己做什麼。

第49章 事發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35章 活字第34章 期集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3章 秀秀(下)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33章 我有秘法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16章 嶺南故人第37章 階級法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59章 掃雪第16章 如和縣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80章 起風雷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111章 李覯第87章 我們投降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54章 買馬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89章 唐龍鎮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145章 三不朽第155章 解套第34章 一城二虎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57章 夜戰(上)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62章 劉員外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27章 大捷第236章 狂徒第209章 楊文廣第64章 善後第17章 新的產業第75章 弒父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318章 解甲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96章 改天換地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284章 新軍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24章 嫉妒第37章 逼迫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187章 包拯第157章 清場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88章 開戰第61章 裂痕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80章 起風雷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6章 煤球爐第188章 百官圖第8章 雪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43章 熊二焦五第80章 伏羌寨前第120章 破陣子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79章 麻煩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