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契丹的壓力

旁邊一個小院,趙禎換了便服,與幾位宰執在廳裡分坐。

徐平講過了與劉六符會談的過程,道:“陛下,依臣等所見,此時契丹必然仍懷僥倖之心,不肯斷了每年的銀絹。議和非短時間能夠談定,拖上一年兩年也有可能。”

趙禎想了想,才道:“三十萬的銀絹,並非是絕大的數目,契丹爲何一定不放?此注錢財朝廷是斷不可能再給了,不然內外無法交待,契丹難不成不想議和?”

“三十萬匹兩數目不多,但對契丹來說,一旦少了便是大事。不只是王公貴族收了這一注錢財,心中不甘,只怕他們的民生也會受到影響。”

徐平說完,見趙禎還是不解,又道:“陛下,契丹國內極少鑄錢。這些銀絹,他們收去是要當錢使用的。一旦斷了這些錢,再開互市,契丹怎能沒有疑慮?”

趙禎連連點頭,說到這裡他就明白了。內庫深入參與到了京師銀行的運作,趙禎對於錢幣和商業的關係不陌生,這兩年頗有心得。前幾十年,宋朝每年給契丹三十萬銀絹,這不是契丹王公貴族的額外收入,也是他們國內重要的硬通貨。

宋朝和契丹都在邊境置榷場,歲幣中的白銀大多通過榷場迴流,絹帛在契丹境內流通代替貨幣作用。自党項天都山一戰後,西北戰局明朗,宋朝便就收緊了與契丹貿易。銀和銅錢之類,以及各種戰略物資嚴禁出境,主要使用茶葉、絹帛和漆器與契丹貿易。雙方在豐州對峙的時候,一起關閉了邊境貿易的榷場,最近一年契丹境內貨幣奇缺。

契丹堅持要宋朝納歲幣,不只是貪圖這些財貨,還需要以這些銀絹來補充雙方貿易的不平衡。不開互市,契丹境內物資稀缺,像茶葉、絹帛等物資一日不可少,民怨沸騰。開了互市,又面臨着金銀大規模外流,無法平衡雙方貿易。

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上,契丹無法承受與宋朝的長期對峙。河北局勢一緊張,便急急忙忙派劉六符來,他們急需重開互市。

陳執中道:“自豐州戰起,沿邊榷場全部關閉,河北、河東兩路嚴加巡視,不許一物入契丹。到如今將近一年了,契丹境內絹價騰貴,銀錢稀缺。”

杜衍道:“不過,就是開了互市,契丹又以何物來收買茶絹?”

“馬和鹽唄,還能有什麼?”徐平微微搖了搖頭,“只是,契丹能賣出來的貨物與黨項相差無幾,如今朝廷已奄有党項之地,互市於本朝是可有可無。契丹嗎,山前幽州能產一些絹帛,茶卻無處可買。北地王公多吃肉食,無茶何以去腥羶?”

兩國對峙,對各自社會生活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總體來說,對宋朝影響小一些,對契丹的影響大得多。在邊境佈置重兵,契丹國力無法長久支撐,這是一個方面。斷絕雙邊貿易,大量契丹急缺的物資無處可買,對民生的影響就大了。

遊牧民族已經養成了喝茶的習慣,沒有茶,日常生活都要出大問題。這大半年契丹境內需要的茶,只能由高麗人轉手購買,價格上漲數倍,契丹已經忍受不了。

契丹出品到宋朝的貨物,以前最大宗的其實是羊和鹽。徐平在三司的時候,在內地發展了畜牧產業,買契丹羊的數量年年下降,前幾年就聊勝於無。後來到秦州,西北的羊大量輸入中原,徹底斷了契丹羊的銷路。另一大宗貨物是鹽,以前主要靠走私貿易。宋朝的鹽貴不是因爲成本高,而是因爲附加在上面的人頭稅。雜稅一去,鹽價下降,契丹的鹽已經沒有人販賣。現在契丹能夠大量賣入宋境平衡貿易的物資,只有金銀、馬、駱駝和糧食等戰略物資,是契丹以前禁止輸入宋朝的。

宋朝與黨項戰起,契丹藉着調解想增加歲幣,是有平衡貿易的現實需求。而貿易物資與黨項高度雷同,在宋朝平滅党項之後,契丹在雙邊貿易上處於極端不利的地位。正是因爲如此,每年三十萬的銀絹,他們死咬着不肯鬆口。

不管軍事還是經濟,以前宋朝與契丹都維持着一種動態平衡。平衡一旦打破,便從軍事經濟方方面面影響到兩國。現在還只是開始,以後契丹的壓力會日甚一日。契丹不是党項,耶律宗真也是不元昊,不能採取他們那種野蠻粗暴的方式。帝國有帝國的臉面,一旦不要臉了,契丹對周邊各族的統治體系會崩掉,那樣壓力就不只是來自宋朝了。

看準了契丹不得不求和,不得不互市,徐平不會做出任何讓步。能夠平等貿易,已經是對契丹示好,考慮到內部軍事改制任務的艱鉅性,其他的契丹不能多想。

左右無事,趙禎和幾位宰執一起,一一數着契丹能夠賣到宋朝的物資,要多少才能平衡掉雙邊的貿易。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契丹需要賣到宋朝近百萬貫的貨物才行。

陳執中咂舌道:“如今北地能夠賣來的貨物,以馬爲大宗,羊、駝自有西北來,朝廷不會買他們的。一百萬貫,豈不是要契丹每年賣兩萬多匹馬!”

徐平笑道:“兩萬匹哪裡夠!現在有西北的馬,還強過契丹馬,北地的馬哪裡能夠一匹賣五十貫。以在邊境的價格計算,二十貫,不能再多了,不足二十貫也有可能。”

秦州的養馬業已經起來,加上內地羣牧司的發展,再加上黨項來的馬,供給已經大增加了,馬價必然下降。五十貫一匹契丹賣給誰去?二十貫都未必賣得到。

趙禎有些擔憂地道:“五萬匹馬,契丹肯賣也沒有那麼多,萬匹已是不易。以後若是果真如此,契丹豈肯開互市貿易?只怕賊心一起,輕啓戰端,北境再無寧日。”

“能搶,契丹人早就來搶了,哪裡還派人來談誓約!”徐平連連搖頭,“去年豐州一戰應當教會了契丹人,打仗,他們現在也是不行的。實在說,現在本朝若是北伐,欲要收復燕雲的話,軍力也是不足。所謂守有餘而攻不足,於本朝,於契丹,現在都是如此。要麼就是重定誓約,兩國依然是兄弟之邦,互市貿易。要麼便如現在這般,兩國各自向邊境派駐大軍,看看是誰能夠壓倒誰。”

丁度道:“可如我們算下來,契丹沒有如此多的馬匹貿易,他們怎肯互市?”

“馬匹不夠,還有糧食嗎。”徐平露出笑意,“山前數州,土地豐饒,地方廣大,每年產糧不少。只要契丹願意,每年賣到本朝數十萬石,不就兩全其美。”

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75章 人質第46章 收割機第124章飛來橫財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29章 刻漏社第184章 錢明逸的機遇第72章 最後處置第62章 劉員外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104章 多賣酒第24章 嫉妒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60章 陽光明媚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27章 西南邊事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71章 意外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192章 鑿齒蠻第79章 一劍平亂第75章 世道變了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6章 越次入對第111章 根源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31章 端午(下)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50章 大典(上)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24章 死城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37章 閒散日子第46章 忠州事發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55章 藥銀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81章 祭奠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75章 弒父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31章 攻略(三)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2章 夜談第60章 騷亂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35章 申峒第65章 因地制宜第60章 釜底抽薪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61章 意外第78章 彈劾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72章 農事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47章 帶毒的餌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20章 早朝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148章 轉折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26章 峰迴路轉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28章 唐大姐第39章 黃師宓第252章 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