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猜測

院子裡的大樹上,鳴蟬叫得聲嘶力竭,似乎在述說着夏天的無耐。

樹下,徐平半躺在竹椅上,手裡搖着蒲扇,看着最近的邸報。這兩年裡朝廷沒什麼大事,在一些小事上沒命折騰,爲了地方官的那幾畝職田,幾個月裡下了兩回詔旨,又是要取消,又是要求清查丈畝貧瘠,就不想給小官們清靜日子過。倒是大宋最大的對頭契丹發生了劇變,上月舊主耶律隆緒去世,八子木不孤改名耶律宗真,即帝位。草原王朝的習慣,每次立新主都要折騰幾年,看起來短時間內大宋北方無大事。

天聖九年,大宋皇帝趙禎二十二歲,尚未親政,新立契丹主耶律宗真十五歲,還是個迷茫少年,交趾國王李佛瑪三十二歲,正意氣風發,党項的李元昊二十八歲,作爲王位繼承人已初露崢嶸。

東亞所有上得了檯面勢力的主人公都正當青壯年,悄悄醞釀着風暴。

位於邕州的徐平時刻關注着南邊交趾的動靜,隨着那裡國內的平靜,對外的勢頭越發咄咄逼人,首當其衝的就是邕欽廉三州。

兩地之間還有一個自立長生國的廣源州儂存福,這幾年擴張勢頭極猛,邕州只是靠波州和田州兩個老牌土州勉強擋住。徐平對儂存福不熟,一直關注着他那個歷史留名的兒子儂智高。儂智高這一年八歲,是個剛剛懂事的娃娃,要想鬧事怎麼也得再等七八年。

也就是有儂智高這個念想,徐平覺得邕州怎麼也能再平靜十年八年,自己任上是不會出事的,一直沒有對周邊勢力採取過激烈的動作。

不過這兩年,朝廷內外都太平靜了,平靜地令徐平隱隱覺得不安,總感覺自己的如意算盤只怕是打錯了。

離徐平不遠的地方,秀秀坐在小凳子上做着針線,嘴裡輕聲哼着什麼不知名的歌謠。就連秀秀都已經十五歲了,慢慢脫去了身上的孩子氣。

正在這時,秀秀突然輕快地道:“高大哥來了啊,這兩天怎麼不見你,劉小妹姐姐昨天還說想你呢!”

高大全有些尷尬地道:“你一個小孩子懂什麼,淨瞎說!”

見徐平看過來,高大全急忙行禮,把手裡的一份單子遞過來:“官人,這是給金光寺修路的清單,您過一下目。”

徐平接過來,隨便看了兩眼,便交還高大全:“所有的錢數翻上一番,這幾位欽州的信衆都是大財主啊,不要辜負了他們。”

“錢數翻一番?”高大全迷惑不解地問。

“不錯,翻一番。”徐平點頭,“多出來的錢一部分發下去,讓弟兄們喝酒吃肉,剩下的你先存着,作爲小金庫,以後也用得着。”

高大全還是有些不明白:“爲什麼?修佛寺是做善事,官人怎麼——”

徐平笑道:“什麼時候修佛寺也是做善事了?外面的孤寡老幼,吃不飽穿不暖的人,我天天施粥是做善事。這裡大山連綿,道路崎嶇,你們到處鋪路修橋是做善事。邕州地方偏遠,不識教化,我印書建學堂是做善事。就是那些過了發解試的舉子,我掏荷包給他們路費進京趕考,也可以說是做善事。惟有這建佛寺,當不得吃,當不得穿,也就是和尚們念一聲彌陀佛,陪個笑臉說是我們做善事。他們說善事就真是善事了?”

高大全摸摸腦袋:“可信了佛的人都要心懷慈悲,也是教化風俗,斷了這裡的各種淫祠,不也是善事嗎?”

“糊塗,我是地方長官,本就有教化地方的職責,這教化可不是用和尚的法子去教化。大家都去信佛了,不正說明我這官當得沒用嗎?若要說是導人向善,聖賢之言,國家律法,哪一個不是導人向善?怎麼就非得信和尚?”

見高大全還是一臉困惑,徐平又道:“剛纔講的那些與你關係不大,你聽不進去就算了。不過造價貴一點,我還有其他用意。”

“官人還是明講,小的愚鈍。”

徐平放下手裡的邸報,從身前桌上取了一封書信來,對高大全道:“那一天我們去金光頂,我總覺得那些人來得蹊蹺,回來後便託馮知州去信欽州查了一下這些人的底信。那個智雲大和尚倒是沒什麼,信裡說是位得道高僧,還曾經跟隨海船出海外尋過真經,信徒頗衆。最讓我起疑的是那位大金主,黃瑋居士。信裡說他原是廣州人,不過廣府屬於東路,一時也查不下去。但這位黃瑋在欽州做的生意,賣的好多都是我們邕州山裡蠻酋的特產,兼營海外貿易,家產廣大,是欽州城裡數得着的員外。”

高大全還是不明白:“這也沒什麼啊?”

“沒什麼?他是廣州人,海外生意跑欽州去做什麼?多少生意在廣州做不了?再者說了,欽州什麼地方,那裡有與交趾貿易的博易場,到了那裡不做交趾生意,專門賣邕州山裡的特產,當我傻的嗎?”

高大全以前從不接觸這些東西,還是一頭霧水。

徐平嘆口氣,又道:“這些邕州特產他哪裡來的?如果走水路,順鬱江就一直到了廣州的江口,怎麼還用跑到欽州去?這是擺明了,他的貨物並沒有經過我們這裡,而是從山裡直接出去的。遷隆峒,上思州這一條線有山路直通欽州,應該就是他的貨物來源了。”

說到這裡,徐平把手裡的書信放下,眯起眼笑了笑:“一樣都是廣州落第的舉子,這個黃瑋倒是讓人想起了一個人。”

當年徐平剛到如和縣不久,曾經託李安仁替自己找跟蠻人通商的內地商人,找來的人是位廣州進士,名叫黃師宓。結果因爲心向廣源州儂家,不但生意沒有做成,還被徐平趕出了邕州,從此不得再在邕州貿易。

事情已經過去幾年了,黃師宓的樣子徐平已經淡忘,但那天見了黃瑋,徐平總是覺得有點面熟,回來想了好久纔想起黃師宓這個人來。

當然黃瑋不可能是黃師宓換名前來,那樣的話狗膽就太大了。不過一樣都是姓黃,都是廣州人,都是做蠻人生意,只怕不知是什麼親戚。

徐平不是小肚雞腸的人,但當年黃師宓的樣子讓他非常不舒服,而且又涉及到了通敵叛國的嫌疑,徐平不會輕輕放過。

黃瑋這樣的人操作的事情,徐平怎麼可能讓他舒舒服服地做成?趁着這樣的機會,先刮出幾百貫錢來再說。想來他們一家人是看邕州這兩年發展得格外興旺,商人哪有看錢不眼紅的,藉着這麼個由頭來與徐平套近乎,還是想做邕州這一線的生意。

想到了這一層,徐平便不會讓他們輕鬆了,非要讓他們記住教訓不可。把修路的價格翻一番,也是徐平試他們態度的意思,看反應再定下一步怎麼做。

(今天熬不住了,欠的字數明天補上。)

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11章 人選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156章 銅版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63章 官聲第1章 桂州第2章 黯然離去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111章 李覯第31章 牛官司第180章 投名狀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32章 春暖花開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91章 大勢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91章 大勢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60章 騷亂第22章 兩個小孩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217章 銀行(上)第167章 獵犬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18章 父母妻小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38章 再見故人第23章 生意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62章 政壇動盪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24章 煩心事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4章 邊亂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53章 秦二第7章 第一權臣第48章 下忠州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65章 名將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81章 錢明逸第69章 光耀門楣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7章 乾脆搞大第187章 攻防第1章 太后崩殂第41章 購置新宅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208章 老花鏡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144章 僵局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298章 試用期第25章 廷辨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18章 徐昌定親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28章 唐大姐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146章 印錢吧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76章 臨機處置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1章 德政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30章 端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