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

bookmark

石全彬長於富貴之家,自小入宮,二十多年間何曾見過這種山呼海嘯的場景。近百巨大的石彈帶着裂空聲從頭頂呼嘯而過,氣勢就奪人心神。

過去了好一會,石全彬纔回過神來,到山邊看不遠處的交趾軍營。

那裡此時已經是一片混亂,石彈打翻了燈盞和火把,引燃了營帳,好幾個地方都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中人影竄來竄去,哭爹喊娘。

真正被這一波石彈打死打傷的其實只有兩三百人,但氣勢實在驚人,又不知道宋軍什麼時候再發第二波來,交趾兵士在黑夜中到處亂跑。

徐平看了,嘆口氣道:“可惜,沒想到這些交趾人如此難纏,這樣打下去還能堅持得住,我還想着會發生營嘯呢!”

營嘯是軍隊的噩夢,石全彬倒是聽說過,對徐平道:“交趾人多是同族近支入軍,軍紀又鬆懈,營嘯這種事倒是不容易起來。”

徐平點頭:“倒是,所謂有一害有一利,這倒是他們的長處。”

營嘯是軍隊中兵士由於極度壓抑的環境,精神高度緊張,突然發生的無意識的大量兵士暴亂,發生一次,基本上一支軍隊就廢了。

石全彬看着混亂的交趾軍營,口中道:“再打一波,這些交趾人必然就住不下去了!依我看,最少要後腿十里八里紮營。”

“算了,看看石砲效果就好,難不成真把交趾人嚇走?我們這裡數萬人忙了近一個月,不把交趾大軍引來戰上一場,那就可惜了。”

石全彬知道徐平的意思,也不堅持,只是搖頭可惜。

備了酒,兩人下了山頂,去給剛纔的砲手祝酒。

石全彬看着月光下高大的砲架,口中道:“前些日子在這裡裝的時候還不覺得,卻沒想到這石砲如此厲害!雲行,你說這些石砲能夠打遠打近,隨心所欲,到底是怎麼調的來着?”

徐平指着砲尾上的鉛配重塊道:“看,那些鉛塊厚薄不等,輕重不一,放上不同的鉛塊,拉了上去銷住,發砲的時候,突然打下銷子,石彈便就飛了出去。石彈也不是一樣大小,分成大小兩種。用不同重量的鉛塊,配上大小不同的石彈,石彈飛出去的距離便就遠近不同。”

石全彬看着似懂非懂,口中道:“有道理,不過看起來還是不夠精細。”

徐平笑道:“石砲只能打個大概,又能有多精細?若是要精細,其實還有一個地方可以調整。”

說到這裡,徐平走上前指着裝彈的砲杆道:“這砲杆其實長短也是可以調的,越長打得越遠,短了則就近。不過戰事一起,講究是在最短的時間打出最多的石彈,所以這個地方一般是不調的。”

石砲用的是離心力,砲杆越長半徑越大,石彈飛出去的速度也越快,確實能夠細調,不過打起仗來意義不大就是了。砲杆的盡頭就是彈兜,這個必須是活動的,砲杆到了最高點才能剛好讓石彈飛出。如果石彈不能飛出去,玩笑就開得大了,砲毀人亡是必然。

石全彬上前仔細看了一遍,雖然原理還是看不明白,直覺得是覺得這東西製作精巧,裡面機關不少,心中一動,對徐平道:“你這裡還有沒有多的?最好是小一點,日後我回京的時候也帶一架回去,讓官家看看。如果用起來方便,便讓京裡的都作院照樣做上一些,發到軍裡去守城。”

這個年代畫圖紙是不成的,徐平是能畫出來,可沒有人能夠看懂。而現在工匠能夠看懂的那種示意圖,徐平又畫不好。

想了一會,徐平道:“這東西就是再小,一輛牛車也難裝下。而如果拆散了,我怕你到了京城裡裝不起來,也鬧笑話。這樣吧,我們回去之後,我尋個手巧的,給你做一個特別小的,花瓶大小也就罷了。小雖然小,一切都照着這裡的石砲來,你也好帶進宮裡。”

這實際上就是個小孩玩具了,徐平口上說着,心裡想着做的時候一定要多做幾具,除了送石全彬,等過幾個月自己回京,也是給孩子的玩物。

此時已經到了明道二年,徐平一邊在諒州打仗,一邊挖空心思想調回汴梁。隨着時間臨近,徐平的目標也越來越明確,就是三司鹽鐵判官。按制三司每部應有判官二到三人,此時的鹽鐵司判官卻只有宋庠一人,而且這種局面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簡直就是專門等着徐平回去。

宋庠是天聖二年的狀元,中國歷史上非常罕見的連中三元的人物,比出身那是比徐平強得多。但徐平強在地方上經驗豐富,而且有治績,主持蔗糖務與鹽鐵司打交道也多,吏事熟悉。

三司判官不是個好職事,除非當跳板,不然真正有門路的人是不會接這個職務的。三司使作爲宰執四入頭之一,經常有得寵的大臣在這個職務上鍍一下金,幾個月升任宰執,一年幾換都是常事。結果就是三司使對三司的日常事物並不熟悉,經常由三部副使主持三司日常事務,而一些具體的髒活累活便落到各部判官身上。

三司判官的任職條件很寬泛,從員外郎到郎中,只要官階不高過本部副使就可以。而且由於事務太過繁雜,一般都要求久任,一當七八年近十年的大有人在。徐平不怕事務太多太累,這幾年他也是經驗豐富,自信應付得來。至於久任更是他求之不得的事,在家門口上班,怎麼說也是舒心愜意的。

這次石全彬剛好到諒州,徐平把他留下來也有自己的心思。如果能夠漂漂亮亮打一仗,他回去在皇上面前爲自己美言幾句,事情便多了幾分把握。

太后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再是死抓大權不放,她也沒多少天好活了。明眼的人都已經看出來,皇上親政的日子已經不遠,除了張耆那種與太后關聯太深無法調頭的,朝中大臣都開始爲自己的後路打算。石全彬的地位現在看着不起眼,一旦皇上親政,作爲身邊人,他也會水漲船高。

臨時抱佛腳不如平時多燒香,既然早有這一層關係,徐平也不會浪費了。

(晚上還有一章。)

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14章 治術(五)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127章 大捷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61章 入社第81章 各逞其能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74章 無妄之災第32章 五等戶制第50章 京城故人第37章 三頭目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62章 新場務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168章 交權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2章 黯然離去第31章 牛官司第54章 官與民第52章 虛開中路第41章 中間派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19章 匪訊(上)第208章 使氣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121章 煙花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186章 有錢人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119章夜戰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100章 虎威第28章 蟾宮折桂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40章 清香白酒第269章 對峙第11章 德政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19章 審問第120章 破陣子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137章 何爲神?第62章 劉員外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54章 家賊第80章 伏羌寨前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15章 分工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6章 如和縣第164章 歐陽修第97章 雪中論兵第53章 甘谷歸附第98章 三人成虎第39章 按律當斬第43章 賜姓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298章 夜襲第22章 試學士院第99章 前奏第78章 彈劾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65章 離開河陰第226章 自助餐第80章 小人難纏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13章 折支第118章 突圍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131章 一起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