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科舉第一步

也不知徐平在那裡回味了多久,直到跟在一邊的秀秀實在受不了,小聲說一句:“官人,林家娘子早就回到家裡去了。她送你的索子就是再好看,回家看也不遲嗎,在這裡小心着涼。”

徐平回過神來,看了看秀秀,自嘲地笑笑,一起回小院。

當然徐平不是在那裡發花癡,就是他沒戀愛過也不至於這麼失態,只是在回味今天的事情而已。

一時興起,背了一首前世學的古詩,沒想到就讓老師和林素娘改變了對自己的看法,一再說自己有才,這大大出乎徐平的意料。

徐平站在那裡琢磨了半天,才明白這中間的奧妙。林文思父女對自己看法的改變,不是因爲自己做了一首像模像樣的詩。詩詞如果這麼有用,徐平再不濟也想辦法抄個幾十首出來,哪裡還等到現在。實際上現在科舉雖然也考寫詩,但地位已經不能與唐代相比,基本就是純送分題,合轍押韻不跑題就算過關,考官基本也不會因爲詩寫得好就高看一眼。

林文思父女看中的,是詩裡表現出來的內容。詩的原作者是一代大儒,天然的對讀書人有吸引力。能夠做出這種詩來,他們看中的是徐平具備了成爲一個真正讀書人的潛力。

不要說林文思,就是林素娘也是自小隨着父親飽讀詩書,這是真真正正出身於書香門第的。她可不是青樓的姐兒,一顆春心天天躁動不休。如果不是這樣一首詩,徐平寫出來什麼“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這種,文采再好,林素娘也不會對他擡一下眼皮。她心目中的讀書人,是父親林文思這種,飽讀聖賢書,最好還能夠在東華門唱名而出,騎大馬,穿紫衣。至於流連妓院青樓,一味寫鶯鶯燕燕的落魄文人,他們有自己的粉絲團體。

徐平對這個時代女人的印象,大多來自前世看來的各種故事,基本分爲兩種。一種是深居香閨的,或是青樓畫舫的,琴棋書畫無所不通,一顆多愁善感的小心肝,愛的就是那風流才子。還有一種就是林素娘這種,知書達禮,端莊賢淑,一句人大半的心思都要着落在別人身上,道盡一切。她們可能沒有自己細膩的內心世界,卻集男人幻想的女性美德於一身。男人選陪伴自己過一生的另一半,尤其是這個時代,會選哪種?

在徐平的認識裡,這個時代的女性還是太像了,也就沒有什麼特別挑選的心思。林素娘足夠好了,他也樂於接受。

如果穿越的不是這樣一個世界,如果世界上的女人長着三個頭,生着八條腿,八十八個竅的玲瓏心肝,各個都不一樣,徐平絕不可能這麼容易接受一段安排好的婚姻。

自那一天的熱鬧,忽忽又是幾天,平平淡淡地過去。

五月甲午,初八,徐平下了課,夾着兩本書回了自己小院。

秀秀趴在院子裡的小方桌上,愁眉苦臉。

徐平繞着她轉了一圈,奇道:“秀秀,你怎麼了?”

秀秀看着桌上盆裡的各種糉子,嘆了一口氣:“官人,連續吃了幾天糉子,秀秀也吃不下了。”

徐家畢竟不是一般的小門小戶,又有蘇兒要表現自己的江南手藝,各種各樣的糉子不知有多少送到徐平這裡。徐平前世什麼樣的糉子沒見過?也就是粘小米的覺着新奇,多吃了幾個,剩下的就都歸了秀秀。

秀秀出身於貧苦人家,確實沒吃過什麼好東西,開始吃得興高采烈,到了今天,終於吃不下了。

徐平道:“這有什麼好愁的,送給外面高大全他們吃就好了。”

秀秀苦着臉點了點頭,沒說什麼。

徐平笑了笑,拍拍她的腦袋:“先放在這裡,一會我讓他們自己來拿。”

秀秀這才站起身,臉色綻放開來。

自上一次的糉子事件,秀秀的心裡終究還是留下了疙瘩。

見到徐平夾着兩本書,秀秀奇道:“官人,今天怎麼帶書回來讀?”

近一個月來,徐平雖然乖乖地跟着林文思讀書,但多是虛應故事,上課都不專心,更不用說帶書回來溫習。今天突然改了性,連秀秀也覺得驚奇。

徐平坐下,把兩本書放在自己膝蓋上拍了拍,對秀秀道:“這裡一本是本朝所出《禮部韻》,一本是新編《玉篇》,老師特意讓我帶回來,習得精熟。這一次不是說笑,先生說了,考校答不出來,是真要挨板子的。自今以後,官人我也要書正字,寫雅言了。等什麼時候朝廷開科,我也去中個進士回來,穿上那綠的紅的紫的,秀秀你說好不好?”

秀秀捂嘴笑道:“官人說得好輕鬆!”

“難嗎?”徐平長嘆了口氣,“確實好難!這次老師放了威風出來,就差先打我一百殺威棒了!秀秀啊,官人以後也沒好日子過了!”

秀秀笑道:“林秀才終究還是爲了官人你好!”

徐平搖着頭,長吁短嘆,一個人進了屋裡。他十分後悔那天頭惱發熱,抄別人寫的詩,果然沒有好結果。林文思竟然看出他是個可造之才,再也不懈怠了,用出強硬手段,要把他打造成材。

《玉篇》和《禮部韻》是此時科舉考試最基本的參考書,屬於字典一流,後者又是着重於分韻部。以前徐平雖然也自己注意,寫字的時候還是經常有前世的簡體字不由自主地寫出來,口語更是比皆是。用林文思的話說,就是俗字村語屢教不改,這次是要狠狠給他治過來了。

不去考科舉倒也罷了,字隨便你怎麼寫,要去考科舉,寫字和用韻必須規規矩矩,不然就是有再大的才學,也一邊涼快去。這纔多少年,真宗朝的狀元李迪差點就在這上面栽跟頭,因爲出韻,險險連個進士及第都沒撈上,多虧宰相王旦愛他才華,才當上狀元郎。要是再往後看,兩宋文壇領袖歐陽修,誰敢說他文章不好?窮鬼沒有參考書,因爲出韻在科舉路上一個勁折騰,直到找了個明白的老丈人才解決問題。

徐平命好,便宜老丈人是個科舉路上的明白人,先讓他把這基礎打牢了,不要以後弄笑話。再者前世徐平經過多少考試?也是個應試小能手,自然明白這個道理,要去考試,先得明白卷子怎麼答不是?

這個時代,沒人有意推行什麼標準化,別說平時寫字,就是刻出來的書上字的各種寫法都有,大家見怪不怪。但正式場合,便要寫正體字,那都是要在新編《玉篇》上明明白白能找出來的,由不得自己亂編。參加科舉考試的第一步,便要讓自己寫出來的字對得上《玉篇》中的字體。這可是不簡單,要知道很多偏旁古今有細微差別,“草”頭“竹”頭容易弄混的地方多了去了,可不是簡體繁體分得那麼簡單粗暴。尤其是朝廷的各種避諱,誰能記得清?就更加要以最新版的《玉篇》爲準了。

要玩個性,等中個進士再說吧,那時候就沒人管了,蘇軾幾個宋朝的大書法家留下的手跡裡面的簡體字難道還少了?

對被逼上科舉路的徐平來說,好消息是今年正是大比之年,剛剛過去,不會被逼得太緊。壞消息是這個時候科舉的年份不定,年年考,隔年考,隔兩年考,甚至隔個三年四年的都有,沒個準頭,具體以朝廷每年專門發出的詔書爲準。不知道準備期長短,林文思便也不會手軟。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

第148章 轉折第209章 楊文廣第11章 治術(二)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179章 宣傳戰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43章 賜姓第33章 我有秘法第99章 刻書準備第72章 底氣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128章 優遷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124章飛來橫財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12章 煙花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61章 轉機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5章 閒事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8章 雪第88章 改制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186章 應對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148章 軟着陸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93章 多方牽連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166章 初戰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40章 冬雨第34章 同年歡宴第60章 慶功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104章 多賣酒第34章 移民第7章 實際演示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49章 天津曉月第180章 投名狀第183章 擒獲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42章 劉小妹第75章 僵局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316章 大火第168章 田園風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65章 永寧侯府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80章 伏羌寨前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61章 轉機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31章 攻略(三)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8章 交接第179章 意外第42章 動盪第81章 試探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73章 點將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4章 郊迎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69章 失意者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