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久違的京城

bookmark

朱仙鎮,開封城南四十五里,自襄州到京城的最後一處驛站。徐平與石全彬到達這裡的時候已是傍晚,只好在此歇息一宿,明日一早進京。

開封原名啓封,始建於鄭莊公時,取意爲古鄭國向東南開拓的鎖匙之地,前漢避漢景帝諱,改啓封爲開封。至唐延和元年,遷開封縣治入汴州城,成爲汴州的附郭縣,至此時開封府已經取代了汴州的名字。

未遷治前的開封縣治,恰是在朱仙鎮以南不遠的地方,此時已是一片斷牆殘垣。朱仙鎮就是在古開封縣的廢墟上發展起來,不過徐平到這裡的時候,還遠沒有後世的四大名鎮的氣魄,只不過一條街道,七八家店鋪,只是草市,尚未成鎮。

這裡已經是到京城的最後一站,但凡能夠趕到京城,就沒人在這裡歇腳,驛站也小得可憐,不過一二十個驛卒,養着幾匹馬。

到了驛站,已經太陽落山,卻錯過了驛站裡的開飯時間,衆人只好出去外面街市草草吃些酒飯。此時朱仙鎮周圍一片荒涼,也沒什麼好吃食。

中原的天氣到底是與嶺南不同,白天太陽火熱,到了晚上卻有涼風起來,一下子身上就舒爽了許多。

已是八月初九,看看就要到中秋了,徐平坐在房裡,竟然感覺到了涼意。

自五月起程,一路上馬不停蹄,緊趕慢趕,終於趕在中秋節前回到了京城,能夠與家人過上一個團圓節。這個年代的交通,實在是讓人喪氣得很。

今夜上弦月,要到後半夜月亮纔會出來,外面只有星光,斑斑點點,透着迷離的光彩。徐平坐在窗前,藉着星光看着北方,想着城裡的親人。

近鄉情怯,到了開封城外,對家人的思念愈發無法遏制,心裡卻更加恐慌。

一別六年,家裡現在什麼樣子了?父母的身體還好?林素娘現在什麼樣子了?離別的時候正是新婚燕爾,林素娘十五六歲的小丫頭,身子還沒有徹底長開,有身孕讓徐平擔憂了好久。現在二十多歲了,已經把那一身稚氣都脫掉了吧?

還有那沒見過面的女兒,一下子就七歲了,到底長得什麼樣子?是隨自己還是隨林素娘?會不會不認自己?給她帶的禮物她喜不喜歡?

中牟的莊園發展得怎樣了?自己還指望着那裡帶來萬貫家財,有了那裡的財富做底氣,自己當官的負擔就輕得多,更加放得開。

諸般雜事紛紛涌上心頭,徐平無論如何也無法入眠。

太陽升起,第一縷陽光從窗子照進來,徐平在房外秀秀的催促下迷迷糊糊地醒來。

開了房門,秀秀進來伺候着徐平洗漱了,輕聲問道:“官人,今天進城,是不是要換上新的官服?我去給您拿來。”

徐平一下清醒過來:“要的,速速把那朱袍取來。如果進城的時間夠,可能要到宮裡去面見皇上,自然要穿上新官服!”

這可是特別的恩典,見皇上是一定要穿的,不然可是丟大人了。

洗漱罷,官上一身大紅官袍,徐平竟然也覺得自己精神了不少。五品以上服朱,而這個時候五品以上就是貴官,走到哪裡都讓人高看一眼。

出來到院子裡,石全彬看見徐平,眼睛一亮:“雲行,這身官袍穿在你身上格外順眼!如此年輕的朱袍官人,開封城裡也不多見!”

徐平看看自己,也是笑着點頭。雖然很多官員都會得到賜服的待遇,但那總得官職差不多才行,以自己這個所紀,官職之高確實已經數得着了。

任守忠哈巴狗一樣地跟在石全彬身後,前前後後伺候,跟着向徐平道喜。

此一時彼一時,這時的皇宮裡已經是石全彬這些原隨在皇上身邊人的天下,任守忠能夠得到被貶出京城的機會還好,要是被留在皇宮裡,命運可就全看石全彬的心意了。

驛站裡做了早飯,簡單得很,不過白粥蒸餅,幾樣小菜。

這個時候也沒有人計較,心思早都飛到了開封城裡。草草吃過早飯填飽肚子,一行人上了馬,一路向北方的開封城行去。

徐平是奉旨回京,先要去皇宮裡覆旨,便走新封丘門入城,可以一路直到東華門。

城北四門,其中中間的新封丘門直通皇宮的東華門,新酸棗門直通皇宮的西華門,東華門是正門,進皇宮自然是要從那裡。

作爲開封人,徐平竟然是第一次從城北入城,一路上東看西看,竟然也覺得新奇。城門邊就是瑞聖苑,皇田所在地,每年皇上觀看割新麥新稻的地方。

進了城門,先是禁軍大營,路兩邊都顯得冷清,遠顯不出京城的熱鬧。

過了軍營,走不多遠就是五丈河,路兩邊纔開始熱鬧起來,越是接近皇城越是繁華。

開封城一向是南邊繁華熱鬧,皇城以北就冷清得多。在城南幾廂,人口衆多,市場繁榮,土地寸土寸金。相反北邊卻有大片空地,西北廂甚至有大片的菜地。

靠着五丈河,東邊是開寶寺,裡面靈感塔供奉有以前吳越國進貢來的阿育王舍利,是京城佛門勝地。徐平一衆人入城已經過了午時,善男信衆從開寶寺返回,街上的人流一下子就多了起來。

隨着人羣,不知不覺就入了內城。

徐平一身朱衣官袍,又如此年輕,路上不時有人指指點點,猜着是哪家官人。進了內城之後,終於有人認出了是西城徐家的大郎,天聖五年作爲開封本地人東華門唱名,天子親讚的一等進士。不想幾年時間,就成爲了朱衣貴人。

京裡的人愛熱鬧,不大一會就有一大羣人把徐平幾個人圍住,高聲稱賀。

徐平強忍着歸心似箭的心情,在人羣包圍中不得不放慢速度,向周圍的人拱手致意。

就這樣被人羣簇擁着,徐平緩緩前行,終於到了馬行街,東華門外,當年自己作爲新科進士從皇城裡出來的地方。

看着威嚴壯麗的宮牆,離着鬧市不遠的東華門,徐平出了口氣。六年了,自己終於風風光光地回到了這裡。

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173章 佈置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59章 致太平(一)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05章 先生第64章 一拍兩散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34章 都不可行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5章 公路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250章 修兵書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188章 百官圖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83章 地形沙盤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49章 事發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23章 秋意第54章 家賊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37章 三頭目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2章 煙花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21章 衆人到來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137章 何爲神?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33章 我有秘法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168章 大新聞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38章 必勝之勢第4章 邕州城外第97章 試探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71章 北巡第8章 雪第59章 致太平(一)第52章 虛開中路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188章 開戰第59章 合謀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42章 配合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83章 地形沙盤第194章 立場第203章 換相(中)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145章 將校營第27章 夜宴第93章 王師北來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34章 救星第97章 試探第58章 夜戰(中)第27章 牧草換豆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21章 矛盾第100章 虎威第172章 夜戰第54章 解散佛社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21章 黃白朮第45章 孟州李迪第62章 新場務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209章 階下囚第34章 磨鍊第21章 衆人到來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237章 任福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