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殿中議事

閤門那裡又是李璋當值,見徐平過來,驗過詔旨,便帶着他徑直到了崇政殿。

今天是議政,聖旨召見,不是獨對,程序便簡單得多。

進了崇政殿,徐平用眼角餘光一掃,發現兩府的人基本到齊。還有自己的上司三司使程琳,旁邊幾位翰林學士,獨獨不見風頭最勁的臺諫官員。

上前見罷了禮,趙禎道:“賜座。”

徐平見所有人都是坐着議事,也不矯情,在最下首坐了下來。

便殿和偏殿議事都比較隨意,不像早朝,一般人沒練過還真站不下來。

徐平坐下,趙禎看了看最上首的呂夷簡,沉聲道:“徐平,今日召你來,爲你在邕州多年,民政軍政諳熟。今廣南西路和邕州都上奏章,議論日後邕州管治,你備顧問。”

徐平起身回是。

徐平坐下,別人就不再管他,依然繼續先前的討論。看樣子,他今天來還真是備各位宰執大臣顧問的,還沒有資格參與討論。

館閣是朝廷儲材之地,很多朝政皇上都會特意讓他們參與討論,徐平頭上畢竟帶着直史館,就是拋開他前邕州主事人的身份,來的也並不突兀。倒是把他的角色限於顧問,而不參與實際討論,顯得有點欺負人了。

兩府之中,除了樞密使王曙身體不適請假,其他人全部到齊。

徐平靜靜聽了一會,已經明白今天討論的內容。自他在邕州行括丁法,又進佔門州、諒州,平定廣源州,邕州一地方圓近千里,治下戶口數十萬,在邊疆之地作爲一個州已經過大,必須分而治之。但怎麼分,樞密院和中書門下爭執不下,互不相讓。

在座的人基本分爲三種意見。中書以呂夷簡爲首,認爲不必太過更張,只需把幾個重要地方升爲州軍,選得力的人任長貳就好。樞密院則堅決認爲這樣不足以應付邕州目前的形勢,既不利於守成,也不利於開拓。主張在邕州之地加上欽、廉兩州建一軍事路,選朝中大臣爲帥臣,調禁兵前去,選宿將爲部署,向南開拓。

因爲邕州蔗糖務屬三司,而當年徐平就是藉助蔗糖務開拓邕州,三司使程琳便也被叫來參與討論。程琳到來,便形成了第三種意見。邕州原地升幾個州軍必不可少,但依然以原來徐平的辦法,以蔗糖務爲本,統合各地方,以大臣提舉蔗糖務,向南併吞交趾。

在部門地位上,中書門下處於絕對的優勢,但邕州屬邊地,樞密院也毫不鬆口,相對程琳就顯得勢單力薄。但態度卻屬程琳最激進,甚至說出自己可以暫不任三司使,到邕州去提舉蔗糖務,幾年之後必把交趾郡縣其地。

三司實權過大,雖然隸於中書門下,但還是經常出現宰相控制不住三司使的情況。讓三司主持收復交趾,事情一旦成真,兩府只怕就要變成三府,宰執再也控制不住三司。針對程琳,中書和樞密院又聯合起來,一起壓制三司。

至於翰林學士,只是幫着出出主意,並不參與形成決策。

徐平冷眼旁觀,再加上這些日子對政局的瞭解,大至也就明白了目前殿中的陣營。

中書門下,次相呂夷簡爲首,參知政事王隨和宋綬一向依附於他,他們三人是中書爭執的主力。出面爭論的又是兩位參政,呂夷簡話比較少,但都是在關鍵時候,給兩人以有力的支持。首相李迪和參知政事宴殊相對比較沉默,但也沒拖呂夷簡的後腿。

樞密使王曙未到,樞密院就先輸了幾分氣勢。三位副使,王德用是武將,雖然威名遍天下,但爲人一向謹慎,這種事情基本不開口。另兩位副使李諮和蔡齊,都是從三司使的位子上升爲宰執,其中李諮還收過徐平的白糖鋪子。李諮和蔡齊都以吏幹聞名,更重要的是兩人都不結黨,而且做事有主張,咬死了不讓步。

程琳雖然勢單力孤,但與李諮和蔡齊的部門情分仍在,兩人雖然站在部門利益上反對程琳,個人感情上還是更親近一些。

三位翰林學士,章得象一向與呂夷簡親近,說話也多是偏幫他這一邊。另兩位馮元和盛度比較獨立,態度其實與首相李迪相近,各不相幫,實事求是。

這種局勢,其實就是前幾年呂夷簡一黨與太后一黨的繼續,不過是太后一黨已經倒了,趙禎找了一些前些年不阿附不結黨的大臣來頂了太后一黨的位置。從人數上,自然是呂夷簡處於下風,但他那一派的人團結,勢頭上反而佔了上風。

當然此時朝中還有另一大勢力,就是以孔道輔和范仲淹爲首領的臺諫勢力,但這種具體施政的決策沒有讓他們參加,他們只要把好用人那一關就好了。

幾位宰執大臣吵得口乾舌燥,還是各執己見,沒個結果。

趙禎無奈地讓衆人停下來,看着徐平道:“徐平,諸大臣的話你也聽得明白,可有什麼要說的?邕州你主政多年,此等政事你當另有發明纔是。”

徐平起身,小心答道:“朝中大事,微臣地位卑微,不敢妄言。不過,方纔聽諸位上官所言,多對邕州地理人情還有模糊不清之處。邕州邊地,山川起伏,漢蠻雜處,不能以中原州縣來看那裡。朝廷大政,一定下來就關乎那裡數十年安定,還是謹慎得好。”

趙禎心裡暗暗出了口氣,這位朝廷新貴與自己關係匪淺,又立有大功,最近擢升太速,偏偏與自己一樣年輕,生怕少年銳氣,說出不得體的話來。趙禎知道自己年輕,國家大事一般不敢自己作主,多是召集羣臣商議,以朝廷大臣的意見爲主。聽徐平這番話說得謹慎,也突出了自己熟悉當地情況的長處,纔算放下心來。

趙禎看看坐着的諸位宰執大臣,對徐平道:“既然如此,你便講一下邕州地理,務必簡明扼要,讓諸大臣心中有數,再做定奪。”

徐平應諾,左右看看,對趙禎道:“陛下,急切之間,單憑一張嘴也說不明白。還請賜些紙墨過來,我在紙上畫出山川,纔好講得透徹。”

“也好,暫先罷議,諸大臣用些茶湯。徐平,你便到那邊畫圖。”

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9章 準備抓人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76章 稅改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98章 民思無邪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50章 大典(上)第32章 小縣第187章 攻防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66章 新鮮第16章 煤球爐第332章 建節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148章 轉折第73章 田二第19章 理通事順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79章 後苑飲宴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269章 對峙第78章 提攜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284章 告罪使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40章 清香白酒第65章 離開河陰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31章 牛官司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75章 世道變了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128章 換相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104章 學生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310章 死局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298章 夜襲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58章 桃花運第78章 河南府來人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92章 餘波未了第71章 少取多予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55章 攻城(下)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58章 步步爲營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69章 失意者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61章 官吏鬥法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59章 合謀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16章 活在洛陽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76章 增兵第134章 亂局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209章 送禮第7章 雜談第207章 戰還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