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購置新宅

李璋看徐平的樣子,笑道:“怎麼不是他?換一個人,誰會下這種札子?”

徐平搖搖頭,還是有些想不明白。

“哥哥啊,你是太不把自己當回事了,纔想不明白。如今獻俘大典在即,你可是打破交趾時的主事人,戰功在這裡,滿朝文武哪一個能比?下這種札子,但凡大典之後京師物價有一點波動,還能在政事堂呆下去?宰執哪個肯做!也只有王隨相公,年紀大了,早就上書求致仕,敢如此一搏。說中了,搏一個名聲,就是估算得錯了,無非是致仕而已!”

聽着李璋的話,徐平漸漸有些明白。事情的背後終究還是立着一個呂夷簡,他曾經對自己施恩,但施恩是要圖報的,自己回來不久就這樣與他對着幹,他總得有迴應。讓王隨出面,失敗了損失也不大,而且與徐平也沒有撕破臉面。依呂夷簡的爲人,這種事情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承認自己指使的,事後無非一切都推在王隨身上,就當他老糊塗了。

朝中誰不知道呂夷簡結黨植私羽,甚至與宮內大紅人閻文應私交匪淺,但卻從來沒有人抓住他的把柄。爲官當政,這也是罕有人能及的本事了。

徐平把事情想通,笑着搖了搖頭。或許呂夷簡是爲執政太久了,忘了爲什麼太后和皇上都少了不他,讓他長時間地坐在宰輔的位子上。不是因爲他多植黨羽,而是因爲他做事精明,爲人圓滑,能夠在任何時候都保證朝政不出大亂子。如今這樣做,反而是捨本逐末,早晚會因爲這種事情倒臺。

回京的路上,徐平見過丁謂,知道一個能力超羣政績卓越的宰執大臣在認不清自己的時候,會落到什麼下場。僻處邊遠小州,活着甚至連接近京城一步都不行。在襄州也見過胡旦,狀元出身,才氣過人,因爲結黨鑽營,晚年是如何淒涼。

身居高位,時間久了難免會藐視天下人,以爲天下捨我其誰。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實際上不過是一朵浪花,會被滾滾洪流席捲而下。

想明白了,徐平的心情反而徹底放開。真正讓徐平耿耿於懷的不是被打擊,而是自己的奏章真地文理不通,這麼多年的辛苦不起一點作用。如果只是一次政治上的敲打,那又何必放到心裡去,歷史的大潮面前,這些小手腳有什麼用?自己挾戰功回朝,在邕州的政績都是實打實的,會因爲這麼一件小事影響仕途?

與李璋碰了酒,徐平絕口不再提此事,而只說些閒話。

“後天,阿爹就從党項回到京城了,已經派了家僕回來。唉,說起來朝廷的差事就是麻煩,明明已經到了管城縣,走快一點一天就回來,偏偏要陪着党項使節多呆一天。”

李璋喝着酒嘆氣。

李用和這次回來,肯定是要升官的,本來趙禎派他去就是這個目的。李璋也想跟着沾沾光,升升官,在外面謀個職事幹。閤門那裡雖然在皇宮裡離皇上近,又是清貴職事,但規矩實在太多,讓人束手束腳。而且這個年代閤門官員升職也沒有特別的優待,跟外面的武臣比起來升得實在不快,不是多麼讓人留戀的地方。

但皇上身邊的人,一放出來官職就提上去了,這纔是閤門這裡吸引人的地方。

党項元昊,哦,現在還叫趙元昊,徐平可還記着呢。不過他前世的歷史一般,只記得跟西夏發生戰爭是在慶曆年間,在好遠裡主持做戰的有范仲淹,有韓琦。現在范仲淹還在朝裡當着諫官,韓琦帶着直集賢院監着左藏庫,是自己在三司裡的同僚,也不知道西夏哪年反。說起來自己有戰功的人,也不知道到時候會不會扔到那裡去。

喝兩杯酒,便不再想這些煩心事,心中一動,問李璋:“對了,我記得你前些日子說舊宅子那邊有什麼事,是鄰居要典賣不是?”

“是啊,煩死個人。聽說是個兩浙商人,做生意賺了些錢,想在京裡買個宅院住下來。城裡面的好地方他又買不起,便看中了那裡,價錢不貴,離着汴河又近,容易照看他的生意。我家那裡現在也沒想好要不要留下來,哪裡肯給他畫押?一下換了這麼一家,到時我們宅子又不好賣了。你也知道,這種外地商人很煩的,好多人不願與他們爲鄰。”

徐平點點頭,心裡琢磨。

此時典賣房屋,親鄰是有優先權的。要賣房子,先問自己的親戚有沒有要買的,再問四下鄰居,都不願意而且在房契上畫押才能賣出去。當然這政策最大的弊端,是有時候官府會強買強賣,尤其是屬於官家的房屋,有時候要轉讓,也懶得找什麼承買人,便強行指定鄰居收購,你買也得買,不買也得買。

想了一會,徐平對李璋道:“那處宅子要是你家決定不住了,不如就轉賣給我家。中牟那裡還是離京城太遠了,一來一回就要一天,我也正要在京城附近找處別業。你家那裡正在城門外,來回方便,我買來修整一下,閒來可以過去透透氣。”

李璋問道:“太小了些吧?如今你官位到了郎中,再住那樣小的宅院不捨適。”

“你不是說四鄰也想都要賣房子嗎?你先去買下來,然後一起轉賣給我家,地方不就大了嗎?京城裡官員同僚多,有處城外的宅子也好時常聚聚,攢點人脈。像今天這種事情,不能總是要你來說給我聽。”

“也是,哥哥你家裡錢多,也不在乎把周圍鄰居的家宅一起買過來,整治一下,就是一處上好的別業。你們讀書人,京裡現在都流行什麼詩社什麼的,也有個地方。”

“說得也是,以後在京城爲官,多認識點人總是不錯。”

徐平心道,說我家錢多,話是不錯,但今日已非昔時可比,兄弟家錢也不少了。關鍵是有那麼大一個國庫,皇上看在親生母親面上,不時就有賞賜到李家,連京城裡的新家都是內藏庫撥錢買來,然後又撥錢整修一新。這還是李用和謹慎謙讓,不然現在李家裡裡外外早成了京城裡的富貴人家了。

說起詩社,這個時候正是興盛的年代,文人士大夫大多都參加那麼一個兩個。真正意義的詩社興起沒多少年,前唐時的大多都是文人期集,沒有固定時間,沒有固定地點,更加沒有固定經費。入宋以後,詩社才興盛起來,都是有固定成員,而且交會費,定時舉辦的。在京裡聯絡人脈,這倒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59章 民間亂相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64章 金光頂第20章 早朝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75章 人質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95章 垂釣黃河第51章 菩薩轉世第51章 各有去處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63章 工場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7章 雜談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118章突然遭遇第20章 定計第66章 文臣武將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98章 一起發財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7章 學以致用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24章 嫉妒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34章 雜事第84章 蓄勢待發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32章 東華門第28章 殿中議事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59章 合謀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17章 自己的路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11章 潑皮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164章 口袋陣第31章 端午(下)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63章 瞎氈來歸第51章 綠影亭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127章 大捷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207章 離別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23章 誥命第179章 宣傳戰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113章 教閱第82章 祭奠續第110章 小大人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59章 夜戰(下)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87章 好事第5章 報恩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11章 遇仙樓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