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伏閤夜對

bookmark

燈光搖曳,屋外從冬日的嚴寒中甦醒過來的小蟲叫聲清脆而響亮,夜晚的涼風從門外吹進來,已經沒有了涼意,帶着春天的勃勃生機。

徐平看着手中吳遵路帶回來的狀紙,翻來覆去一遍一遍地看,過了好久,擡起頭來問道:“現在什麼時辰了?”

“戌時剛過沒有多久。”一邊着急的司馬池搶着答道。

徐平站起身來,對一直守在衙門裡面的劉沆、吳遵路和司馬池道:“這案子牽連太廣,我們無法定奪。我這就進宮去,聽候聖上發落,你們在這裡等我的消息。”

三人一起道:“副使快去快回!”

徐平點了點頭,出了三司衙門,只帶了一個隨身兵士,向皇宮後面的大內行去。

一路到了垂拱殿外,見今天又是李璋當值,徐平出了口氣。自己人總是好說話,如果換個不認識的人來,難免多費脣舌。

寫了書狀,李璋依然拿了到前面政事堂報備。

不一刻李璋回來,徐平問他:“前面政事堂今夜是哪位相公當值?”

“是蔡相公,比其他幾位都好說話。”

“好!”聽了李璋的話,徐平放下了一半的心。蔡齊不屬於呂夷簡一黨,如果今夜真有什麼事情要中書同意,蔡齊總是好說話些。

徐平等在外面,李璋親自入宮,傳遞徐平入對的要求。

等了並沒有多少時間,李璋急匆匆地出來,對徐平道:“哥哥隨我來,官家正在延和殿閱覽奏章,我們快些趕去。”

跟在李璋後面一路到了延和殿,小黃門進去通稟,傳宣徐平入對。

進了殿內,徐平行禮如儀。

皇上趙禎此時已經有些疲倦,問道:“什麼大事,要在夜裡入對?”

徐平道:“前些日子微臣奉朝旨會同御史臺和開封府查辦公吏鬧事一案,不想在今天卻查出幕後隱情,牽連重大。微臣想來,此事必需要聖上宸斷。”

“什麼隱情,說來聽聽。”

“那日鬧事的公吏,多是被人鼓動威逼,才上街並衝撞宰相和御史府。之所以有人要讓他們鬧事,正是因爲這些公吏沒有什麼職權,又不肯阿附。今日有榷貨務公吏崔有德招供,開封城裡有個年老除役的三司故吏人稱劉太師,招攬黨羽,串連京城裡面的公吏貪瀆公物,攪亂朝政,多行不法之事。韓御史提出裁汰三司公吏,這些人怕裁到自己人,便使出手段鼓動不相干的公吏上街鬧事,把這些人除名,他們的人剛好就安然無恙。”

趙禎沉默了一會,看着徐平道:“這事情真地有如此嚴重?能夠威逼這麼多公吏出門鬧事,這簡直就是個地下朝廷了。”

“只怕微臣所說,惡劣還不及真實情狀的萬一。這是崔有德的供狀,請聖上御覽。”

旁邊侍立的小黃門取了徐平手中的崔有德供狀,呈給了趙禎。

看着供狀,趙禎先是不以爲意,很快就皺起眉頭,不多久就睜大了眼睛,緊跟着張大了嘴巴,一副不敢相信的樣子。

放下手中供狀,趙禎問徐平:“這供狀裡說的都是真的?”

徐平道:“人犯崔有德還在開封府的牢裡,犯了死罪,微臣答應不牽連他家人,他才寫了這封供狀出來,應該不會說謊。而且,依照微臣這幾天所查的案情來看,跟他供狀裡所說的都能夠一一對照,想來事情八九就是如此了。”

趙禎睜着眼睛,看着桌子上的那幾張紙,還是不敢相信的樣子。過了一會,猛地一拍案几:“如此大膽,是把朝廷不放在眼裡了!簡直跟謀反一樣可惡!”

徐平忙道:“勾結貪瀆而已,也不能跟謀反相比。朝廷自有法典,陛下稍稍息怒,只要按照法典嚴辦即可。”

事情雖然惡劣,也不能亂上綱上線,做臣下的,時時要防止皇帝依着性子胡來,因爲你不知道哪一天惡果就落到自己頭上。

平息了一會心情,趙禎道:“此案嚴查,而且事不宜遲,立即去拿人!”

“此事不能鹽鐵司一個衙門辦——”

趙禎點頭,想了一下,吩咐身邊的內侍:“立即宣宰相入宮!還有,宣御史中丞韓億和勾當皇城司公事李剌史來。”

內侍領命,急急忙忙去了。

一般來說,內侍即使傳宣口詔也是要有皇上的御筆文字並用印的,不過只是讓大臣入宮見駕,頃刻君臣就能面對,這一步驟省略了。晚唐五代傳宣口詔是由樞密院負責,所以到這個年代樞密院行下的命令依然稱“宣”,後來樞密院和中書門下一樣成了外朝,宣口詔就由內侍。內侍顯然沒什麼權威,口詔也就只能用在這些小事上。

徐平聽了趙禎的安排,心裡鬆了一口氣。從傳宣的人員看,案子只怕是交由御史臺和皇城司了,連開封府都繞了過去。御史臺和皇城司相對政事堂是獨立的,可以不受宰執的干擾,顯然趙禎也是擔心有外朝大臣牽連進去。

內侍出去,趙禎才向徐平詳細問起案件的經過。

徐平把這幾天查案的經過,以及過程中與幾個會同查案人員的猜詳細說了一遍。

此時趙禎的火氣慢慢平息下去,聽了徐平的話,道:“這些小吏,如此膽大妄爲。所謂冰凍三盡,非一日之寒,只怕他們勾結舞弊已經有些年月了。此事之後,各衙門的公吏必須都揀汰一遍,三司如此,其他衙門又豈能置身於外?”

“陛下說的是。京城各衙門的公吏很多都世代相承,有俗諺曰‘官無封建,而吏有封建’。不能因爲小吏們做的事小,就把他們不當一回事。這些小吏把持具體政務,一旦有心作弊,再好的朝政到他們手裡也會荒腔走板。他們又直接面對百姓,鬧出亂子,敗壞的是朝廷的名聲,不能馬虎啊。”

趙禎又看了看桌上的狀紙,問徐平:“這一次查下去,三司公吏就去了大半。沒有小吏們具體做事,日常政務怎麼辦?你有沒有想過?”

“來宮裡的路上微臣也在想這件事。當今之計,微臣以爲,只有一邊招募公吏,京城裡面吏人的傳承畢竟多於其他地方,沒有入仕的讀書人也多。爲防再出現這種相互勾結的情弊,大多數的公吏還是要從京城外面來。爲了應急,應當從京東和京西兩路各州調熟手公吏入京,錢糧上照顧一點,不知合不合適。”

趙禎道:“天聖年間,曾經有小吏貧困而死,朕問王欽若,他答縱然俸薄,猶當奉公守法。現在看來,王欽若此人奸邪無狀,巧言媚上。小吏如此貪婪無度,莫非也與俸祿太薄有關?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若衣食無憂,那些小吏又怎麼會如此大膽無狀,以身試法!”

徐平躬身行禮:“陛下聖明!俸祿以酬辛勞,雖然出自國庫,不能濫賞無度,但也不能讓忠心做事的人衣食無着。俸不足以養家餬口,無論官吏,自然會用手中的權力來換錢糧,總不能等着餓死。由於小吏貪瀆,造成國庫錢糧的損失,只怕把比加一點俸祿多上無數倍。此次事後,應該調整公吏的俸祿,過高自然不合適,人的貪慾無窮,民間又有‘升米恩,鬥米仇’之說,但總要讓他們衣食無憂。凡事都在一個度字,只要適度,再有貪瀆情弊自然該重典懲治,如此才能讓公吏忠心辦事。”

“此事之後,再招集臣僚商議吧。”趙禎點頭表示同感。“對了,除了三司公吏,你不是還準備再新開一些場務,現在三司出事,那裡需要的公吏怎麼辦?”

“臣請調蔗糖務的一部分公吏入京。臣在邕州六年,好多場務那裡已經開辦多年,蔗糖務裡現在有不少熟手,調來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也好,你在邕州那麼多年應該也培養了些人才出來,剛好調進京裡效力。”

正在這時,門外傳報李用和入見。

今夜皇城司正是李用和當值,離得最近,所以來得也最早。

進來行過禮,趙禎忙吩咐免禮賜座。

國舅自然是不一樣的待遇,徐平站了小半個時辰了,這才沾李用和的光混上座位。

趙禎對坐下的李用和道:“剛纔徐平來報了前兩日三司公吏街頭鬧事的案子,幕後有極大情弊。此事關係甚大,我想由皇城司和御史臺會同三司一起辦理。”

李用和躬身道:“臣領命。”

趙禎點了點頭:“我們且等宰相和御史來了一起說。”

李用和這才轉身朝徐平點了點頭,算是打個招呼。兩家走得近,時常來往,不過在這種場合坐在一起還是第一次,竟然都有點不自在。

又過了一會,兩位宰相呂夷簡和王曾與御史中丞韓億相繼到來。

趙禎介紹了過了情況,把御案上的供狀讓小黃門傳給幾人看了。

三人看罷,互相對視一眼,幾乎一起向趙禎道:“此事怎麼會如此荒唐?真的已經查清楚了?若是真的,那就不僅是三司,京城裡衙門的公吏都要查一遍了!”

第11章 潑皮第75章 弒父第11章 清貴之選第30章 斥責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23章 蔡襄之錯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6章 難處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82章 立足於打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3章 洞房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30章 端午(中)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25章 終於有事做了第25章 官身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233章 學習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66章 同年知縣第12章 空調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56章 緊急措施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83章 炸城門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34章 磨鍊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33章 有錢纔好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37章 夜對第2章 黯然離去第57章 夜戰(上)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81章 談不攏第113章 教閱第174章 春光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67章 猜測第158章 桃花運第142章 配合第60章 陽光明媚第5章 公路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11章 遇仙樓第112章 黑吃黑第93章 多方牽連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61章 入社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195章 反攻第10章 治術(一)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82章 水淹三軍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24章 大動作第9章 詠梅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93章 汝州第7章 第一權臣第42章 劉小妹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213章 預算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