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離開河陰

bookmark

河陰縣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熱鬧過,蔣家的田地重新立租佃的規矩,牽扯到了一小半的鄉村人家,幾乎人人都在談論。

李參與徐平曾經仔細討論過農民合作社的規模,綜合考慮了各種情況,最後兩人達成共識,規模宜小不宜大。原則上以五戶到十戶爲一社,共養一頭牛爲標準,其他的農具均與此配套。這樣一個小組織,剛好能夠互幫互助,而且與以前的什伍之制相合,也不與現有的鄉、管、裡這一級的鄉村行政層級衝突。

最古老的鄉村組織,源頭應該找到周朝去,其實就帶有互助合作的性質,不過越是到後來行政管理的色彩越濃,秦漢的裡和亭應該算是高峰。此後的朝代,基本以裡和鄉爲主,而地方豪強的興起,使裡和鄉的管理體制也名存實亡。

大宋立國,太祖時候曾經推行過“管”制,廢鄉里改管,以差役管理。不過這政策半途而廢,還主要以南方的新附地區爲主,此時其實是鄉、裡和管並存。

最基層是合作社的小組織自治,上面繼續使用原來的里正、鄉書手和耆長的管理體制,這樣衝擊最小,而又能收到實效。

至於更高級的消費合作社和供銷合作社,現在的條件還不成熟,要等到商品經濟更進一步才適合推出。徐平壓根就沒向李參提過,他自然也不會向這方面去想。

這些事情的種種細節,徐平沒有過問,他的心思現在都放到了勘查河道上。

王沿瞞着自己上有奏章,其實核心還是要把水渠修成。勘查了這些日子,徐平心裡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引洛入汴是必定可行的。

水量不足根本就不足爲慮,洛河可以截水,大不了以後洛河裡的船不入黃河,直接走新渠就是。而且水渠中間還要跨越汜水,能夠把汜水的水納入進來,原來的汜水河道剛好用來排渠裡的水,控制運河的水位。新渠所經過的地區正位於索水和黃河之間,本就沼澤衆多,這些陂塘整修之後也可以用來調節新渠的水位。

總而言之一句話,這渠徐平一定要修成,讓想看自己笑話的人閉嘴。

無數的水鳥在黃河兩岸的灘塗上空飛翔,伴着陽光下水塘裡的節奏的蛙鳴,看着遠處的藍天白雲,這一切都讓人心曠神怡。

徐平騎在馬上,一路沿着黃河岸邊向前行去,看看就要繞過廣武山。

身邊的劉小乙忽然道:“郡侯,看那裡有人!這裡已經遠離河陰縣城,用不了天黑就可以到汜水縣了,荒僻得很,怎麼會有人在那裡?”

徐平擡頭望了望,道:“想來是要過河的人吧,前方不到十里便是孤柏渡口,周圍幾個縣要過黃河都是取道那裡。”

另一邊的魯芳道:“那些人站在那裡不動,不像是要過河的行人。”

徐平笑道:“我們隨行的有一百多軍士,難不成還怕那幾個人是強盜?管他們怎麼!你們想知道是什麼人,打馬走快一點,上前看看不就是了!”

說完,一帶馬繮,帶着衆人加快了速度。

只用了盞茶的時間,便就看清了站在那裡的幾個人的面目。

劉小乙叫道:“呀,原來是那個孫豐年,帶着孩子站在那裡,不知道要做什麼。”

徐平勒住馬,吩咐劉小乙道:“看樣子說不好這父子是專門在那裡等我們,你去把他們帶過來,問問有什麼事情。”

劉小乙應諾,一提馬繮,飛一般地向那裡去了。

不大一會,便就帶了孫豐年父子到了徐平馬前。

“小的父子兩人見過郡侯。”到了馬前,孫豐年向徐平行禮。

徐平道:“不必多禮。我路程趕得緊,就不下馬了。你可是在這裡等我?”

“不錯,小的聽聞郡侯今天離了河陰縣,特意帶着二郎等在這裡。”

“等我何事?莫非是我交待李通判的事情,他忘了沒辦?當日在八角鎮,我曾經答應過你,願意留在河陰縣便就罷了,如果不願意,必定爲你找一個好去處。李通判回報我,說是你一家不想搬遷了,想留在河陰縣過活。可有此事?”

孫豐年道:“稟郡侯,此事是有的。李通判特意來問過小的,說是郡侯的吩咐。”

“哦,他問過了就好。”徐平點了點頭,“那你今天等我,可是還有什麼難處?”

“沒有了,小的現在一家都好。如往年一樣,我家裡依然租了蔣家的地種,與相熟的幾家組了一個社,共養一頭牛,州里又免了今年的稅,日子還能過得去。而且李通判做主,減了租,跟其他地方一樣,我們種地的能夠分到六成,一切都好。小的今天帶二郎等在這裡,是送郡侯一程。若不是路上遇到郡侯,我們一家只能夠一路乞討去開封府討生活,哪裡有現在這樣安穩。”

徐平笑道:“原來如此,你們父子有心了。我們當官做吏的,上報國家,下安黎庶是職責所在,這點小事你不用放在心是,以後好好過日子就是。”

“唉,話是如此說,可真能爲我們這些小民着想的官員,等閒哪裡碰得上呢?郡侯離去,現在時節也沒什麼好送,我們這裡沙土肥厚,產的好山藥,小的挑好的理了一捆,郡侯帶上,勉強也算我們這裡小民的一點心意。”

說完,讓孫二郎提着一大捆山藥到了徐平馬前。

現在並不是山藥收穫的季節,徐平知道這必然是鄉民留下來的。

見孫二郎走上前來,徐平急忙下馬,把那一大捆山藥接在手裡,對孫豐年道:“你們有心了,我便留下。這些土產,也算是我來過河陰縣了。”

說着,把山藥遞給了身邊的劉小乙。

轉過身,看着身前的孫二郎,徐平問道:“這孩子今年多大了?”

孫豐年答道:“今年十二歲,窮人家的孩子,沒東西吃虧了身子,看起來小一些。”

徐平點頭,示意劉小乙掏了一點散碎銀兩出來,遞給孫二郎:“這些銀兩你帶回家去,找個先生讀書識些字,以後莫要再耽誤了。”

第153章 攻城(上)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72章 最後處置第1章 徐家莊第13章 治術(四)第73章 田二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80章 按規矩來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40章 出人意料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59章 掃雪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51章 大典(下)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6章 知州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219章 星空(上)第35章 我有三策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196章 三角城第114章 心經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57章 暗箭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46章 收割機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31章 攻略(三)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58章 步步爲營第154章 攻城(中)第63章 官聲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18章 農田輯要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34章 一城二虎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45章 安撫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298章 夜襲第67章 海外琉璃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193章 拔牙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180章 投名狀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85章 來的都是豬嗎!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194章 立場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63章 工場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332章 建節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8章 徐昌定親第297章 大政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16章 還錢第25章 你們不懂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56章 破城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86章 兩全其美第70章 蜀兵入隴第25章 你不明白第104章 學生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9章 準備抓人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214章 蠟丸第71章 少取多予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32章 長命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