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徐家莊

太陽升到了半空,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然而這暖意卻還不足以融化地上的冰雪,冰上加水,路更加溼滑。

徐平和徐昌等幾個莊裡的重要人物站在莊門口,看着遠處慢慢駛過來的一輛牛車,都是滿臉期待待。

這是縣主簿郭諮幫着莊裡介紹來的第一批會種水稻的南方人,有了這些人,莊裡整好的田地轉過年來就可以種水稻了。

這個時代,南方的普通人到北方來的極少,大多都是做生意的商賈或是遊宦的士大夫,找個會種水稻的還真不容易。這是因爲此時北方經濟不發達,相比南方來說物產也不豐富,當然最重要的是水土不服。還有一個原因,水稻種植技術成熟的地方只有兩浙、江南和西川,兩廣和荊湖都還沒開發,很多地方仍處於刀耕火種的階段。開發成熟的地方又都富庶,人民不願離鄉。

牛車到了跟前,先從車上下來的是一對中年夫婦,帶着兩個孩子,一個有十二三歲,一個只有三四歲。再然後是一對年輕夫妻,都是二十多歲。

徐平迎上前來,自我介紹:“在下徐平,是這處田莊的小主人。幾位旅途勞頓,莊裡已經備下了薄酒,爲諸位洗塵。”

先下來的中年男人上來行個禮:“小的宋老栓,原是興國軍人氏,因是年輕時家鄉遭了災,流落到荊湖一帶討生活。前兩年朝廷招人在唐州墾田,我便去那裡應募。那裡營田務廢了,便流落到開封府來。”

指着身邊的婦人和孩子道:“這是我的渾家,那兩個是犬子,大的十三歲了,取名叫大樹,小的只有三歲,叫小樹。”

徐平忙道歡迎。

後下來的年輕夫婦上來,道:“小的田四海,兩浙路常州人,世代務農。到了我這一代,家裡田不夠種了,我也想四處看看,隨了一個官人來到京城。三年前那個官人一病不起,我沒了倚靠,便流落在京城。這一個是我渾家,原是那個官人家的女使,官人沒了之後,我們便過在一起。”

徐平照舊歡迎,對兩人道:“你們都是有家室的,與其他莊客住在一起多有不便,莊裡新起了幾座宅院,專門安頓你們這些人。這一位是莊上的管莊徐昌,讓他帶你們去看看,若還滿意,諸位便先安頓下來。”

兩人向徐昌見個禮,隨着他去看住處。他們的行禮,自然有其他莊客給他們搬過去。

看着徐昌帶着人繞到莊後去,徐平也帶着其他人回了莊院裡面,等着給他們接風。

這便是一個村子興起的過程。最開始大戶貪圖朝廷的優惠政策,花錢作本來開墾荒地,招的都是無牽無掛工期可長可短的人,住的也不講究,都是在一起馬馬虎虎住下來。莊子有了起色,便就要做長久打算,招一些長期的僱工,幫他們把家安在這裡。再過十年八年,荒地都成了熟地,招僱工來幹活就不經濟了,便就把地租佃出去,主人只是收租。

按宋時的政策,僱工和佃戶都是客戶,賦稅都是主人負擔。

時間過得再長,很少有地主能保幾代富貴,地便開始一點點典賣,有的客戶慢慢成了主戶,村落便就正式形成了。

這兩戶人家雖然也是徐家的僱工,因爲都懂種水稻,算是技術人才,徐家給的待遇也優厚,甚至給他們起了新家。隨着他們的到來,徐平的這處莊院也正式有了自己的名字——徐家莊。不再與那些散落的農家那樣,叫起來都是槐樹下的李家,河東頭的趙家這樣沒個準數的名字。

這個時代大家族聚居的鄉村宗族社會非常罕見,與徐平前世的鄉村組織倒是差不多,在開發成熟的地方,都是各戶雜居。由於村落規模都小,沒有村一級的基層組織,上面是鄉、管,協助官府管理的是里正、鄉書手和耆長,繁華的鄉、管升級爲鎮,派有管理官員。

由於宗族社會沒成形,地主和自耕農甚至佃戶的身份變化劇烈,此的鄉村與後來的明清時期有很大不同,好的說法叫有活力,不好的說法叫不穩定。這一代是地主,下一代就可能給人當僱工,富不過三代的狀況很普遍。比如這處莊子叫徐家莊,過上一百年莊裡可能一戶姓徐的都沒有了。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朝廷政策是最大的推手。

徐平前世從課本上學來,宋朝的統治階級是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士大夫是大地主和普通地主,皇室是最大的地主,一切政策都是爲了維護地主階級利益的。現在他來到這個時代自己成了地主,對這個說法只能苦笑着搖搖頭。

宋朝對鄉村的官方政策,從賦稅到差役,全部是以打擊鄉村大戶爲目標的,而且沒有理由,就是赤裸裸地全方位打擊。能夠在鄉村保持百十年富貴的,都不是尋常人,不是普通人家。歷史學家談到這裡,都會打個補丁,朝廷政策的本意是如何,但實際施行時地主階級都會把負擔轉嫁給下層農民,更進一步地拉大農村的貧富分化。徐平只能說這些人都把士大夫看成神經病嗎?爲了維護那個臆想出來的地主階級,卻要搞出一堆打擊地主階級的法律條文。

實際上宋朝是惟一不抑制土地兼併的朝代,但土地兼併程度也是歷代最輕的。因爲朝廷不抑制兼併,但打擊兼併成功者。

按照律法,農村的負擔幾乎全部都由土地所有者承擔,土地越多,負擔越重。此時鄉村又沒有宗族這個怪物,又沒有身具特權的士紳,就連各級官員的特權也被限制,不同級別的官員可以免家裡不同人數的賦稅,但只要沒到中高層,能把自己家裡人免了就不錯了。

與明清時期士紳大戶大量包庇不相關的人免稅從中獲取利益不同,宋朝時候都是拼命地把家一分再分,兄弟同居的現象在農村都不多見。分家不成功的鬍子都白了扎着小辮冒稱童子,有本事分家的孩子剛剛會跑就趕緊分出去另過,這纔是這個時代的常代。因爲賦稅差役都是按照戶等來的,分得細了可以降自己的等級,從而少點負擔。這也是宋朝每戶的平均人數比歷朝歷代都少,讓人覺得詭異的原因。

從根本上說,還是用階級社會生搬硬套中國的古典社會造成的錯亂,非要把士大夫階層說成地主階級的代表。實際上士大夫大多出身於什麼家庭?他們本就大多出身於仕宦之家,當官的人大多都有地,不代表他們就自覺得認爲自己是地主。這個道理就跟徐平前世,公務員的最大來源是公務員家庭,但非要說這些人大多都有住房,所以代表有房階級一樣可笑。

宋朝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他們本就是超脫於地主農民商人之外的階級,對其他三者沒那麼高的階級覺悟,他們是自認爲是治世者的。

所以宋朝的士大夫有時候做事很沒節操,比如不抑兼併,甚至有時候還會鼓勵兼併,不是爲了多麼高尚的目的,經常只是爲了多收稅罷了。不只是鄉村如此,其他工業商業,宋朝政府經常也會做出類似的事。

宋朝是中國中央財政收入最高的朝代,詭異的是同時也是政府最缺錢的時代,賺得永遠沒有花得多。說穿了其實也不值一提,社會治理成本就是那麼多,出面花錢的不是官府就是轉稼到民間去了,宋朝士大夫不過是覺得要把整個社會管起來,所以錢永遠都不夠。錢不夠花,整個統治階層就會顯得貪婪,只要是你想到法子賺大錢,就會被官府盯上,要把錢從你口袋掏到官庫裡。

徐平的莊子剛在起步階段,他現在感受到的更的多是這個時代的脈脈溫情,錢糧賦稅一免就是幾年,莊上缺人官府幫你僱,沒本錢還能從官府借,如果他願意,還能從縣裡要面大錦旗回來掛着。

只是隨着對這個時代瞭解得越多,對周圍情況的熟悉,徐平也越來越感覺到了懸在自己頭上的那把劍。到後年莊上賦稅就不免了,他這個莊子就像朝廷養的豬,那個時候就該開宰了。

要想不被士大夫當成豬宰,自己就要成爲士大夫。

想明白了這些事情,徐平也只能嘆息。不管什麼朝代,要想活得舒心都要擠進統治階層裡去,好在這個時代開了一個科舉的大口子。

打光搖曳,宋老栓被灌了幾杯酒,微眯着眼陶然起來。

一羣莊客把他和田四海圍在中間,七嘴八舌地問着這兩個走南闖北的人物,外面的世界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一個問:“宋阿叔,你爲什麼不留在唐州,那裡的營田務怎麼說罷就罷了?朝廷花了許多銀錢精力,總還要開起來。”

宋老栓嘆口氣道:“怎麼開?招射田地的時候,說的是給耕牛,免幾年錢糧免幾年賦稅,結果第二年差役就來了!大家都是沒根基的,哪裡應付得了這些?人都跑光了咯。”

徐平聽了,心有慼慼焉。這是地方官太心急,沒等豬肥就開宰了,弄了個雞飛蛋打一場空。

又有一個問田四海:“田家哥哥,都聽人說江南便如天堂一般,是不是真的?你也在開封府呆了好久年,你說一說到底哪裡好?”

田四海道:“若說京城,那是天下的精華所在,滿世界哪還有一個地方比得上?但若說這鄉下地方,這裡就比不上江南了。”

就有人問:“哪裡比不上?”

田四海道:“我們那裡,都是一年種兩季糧食,一季稻一季麥。”

那個莊客就問:“我們這裡地多,多種上一畝也不比你們那裡差啊!”

田四海搖搖頭:“如何比得?同樣是一畝地,我們得兩季糧食,官府的錢糧卻只收一季,就是租主家的地,主家也只收一季稻的租,那一季麥卻是我們自己落下。這算起來,租稅可比你們這裡低得太多!”

徐平聽到這話,心中一動。常常聽身邊的人羨慕江南,但依他的知識,如果只靠農業,江南又能富到哪裡去?沒想到這個時代還有這個規矩,種兩季糧食租稅卻只收一季,這可就強得太多了。如果有朝一日自己的莊子也遇到這種困境,不知可不可以借鑑這一點。

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82章 水淹三軍第227章 超市第1章 桂州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181章 錢明逸第64章 三路出擊上架感言第155章 解套第315章 亂戰第90章 公人世界第83章 以打促和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92章 餘波未了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180章 轉機第174章 春光第168章 田園風第64章 善後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3章 屬下第82章 祭奠續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30章 斥責第198章 演練第316章 大火第35章 申峒第172章 夜戰第49章 天津曉月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38章 青苗貸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35章 衆說紛紜第46章 意料之外第26章 餘波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34章 雜事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1章 潑皮第55章 利用第252章 驚夢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233章 學習第113章 教閱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16章 煤球爐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123章 出書第3章 護衛鐵騎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10章 野味第8章 交接第105章 先生第144章 僵局第47章 帶毒的餌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253章 收網第41章 中間派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198章 演練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48章 風波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71章 少取多予第134章 亂局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115章 奇觀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157章 清場第184章 錢明逸的機遇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42章 審問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18章 突圍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47章 法外之地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35章 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