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謹守其成

bookmark

徐平這次奏對,實際上是陛辭,見過趙禎,就該準備離開京城了。前幾天還想着因爲王雍馬上就要到任期,不可能給自己京西路轉運使的職位,沒想到一次意外,這職位還是落在了自己身上。正中下懷也好,意外之喜也好,徐平對這次任命沒有任何意見,但到底爲了什麼有這任命,還要當面見過皇帝之後才能明白。

奏對依然是安排在下午,上午徐平先到了三司衙門。離開京城之前,徐平要銷了自己的請醫假,要跟新任的鹽鐵副使交接職務,還要處理一些手尾,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實際上,他到現在還不知道誰來接自己的鹽鐵副使呢。

一進衙門,就感覺到了氣氛有些凝重,今天的三司跟平時不一樣。

到了鹽鐵司,剛到自己的官廳坐下,劉沆、鄭戩和郭諮三人就一起進來。

行過了禮,劉沆首先道:“副使,聽說你要離開京城了?”

徐平點了點頭:“不錯,昨天發敕院的人送了新敕令來,我到洛陽出任京西路轉運使。——咦,這敕令應該還未公告出來,你們怎麼就知道了?”

劉沆嘆了口氣:“今天一早,新任鹽鐵副使已經來過衙門了。”

“是誰?這麼心急?”

“龍圖閣待制王博文,他回自己衙門處理雜事了,說是徐副使到了,與他還有新任的省主商量事情。現在新舊兩位省主正在長官廳坐着,等副使過去。”

徐平吃了一驚:“怎麼?寇省主也改官了?新任什麼職務?誰來接任三司使?”

劉沆看了看身後的兩人,壓低聲音道:“寇省主的職務還沒有消息,不過今天早朝讓回京奏事的知京兆府陳執中留在京城,接管三司,那不就是寇省主要換官了?只是詔命還沒下來而已。——副使,昨晚聽說學士院鎖院,寇省主會不會——”

“今天有大除拜?”

劉沆三人看着徐平,一起點頭,面色凝重,又微微帶着些興奮。

徐平揉了揉腦袋,對現在的局勢有些迷惑。還以爲只是自己離任,萬萬沒想到是整個三司大換血,不但是自己離任,寇瑊也要離開三司了。

如果今天真有大除拜,那十有八九就是寇瑊,他就要進兩府做宰執,圓自己的夢了。不管是爲參知政事還是樞密副使,一個丁謂餘黨做到這個地步,已是極了不起。

這三個人興奮也很正常,三司從丁謂倒臺之後一直受到壓制,這次寇瑊能夠升爲宰執有極大的象徵意義,三司終於又開始走上正軌。

說了幾句朝政變化,劉沆看着徐平包住的半邊臉問道:“聽說副使的病情已經大大好轉了,現在包着是用藥,馬上就大好了嗎?”

“不錯,昨天王太醫到我府上,把舊的病竈除去,換了新藥,再養些日子就能夠斷病根了。”說到這裡,徐平不由苦笑,“只是看起來,沒機會再養病了。”

“洛陽不甚遠,副使到了那裡交接了職務,依然可以養上些日子。”

徐平點頭:“也只能如此了。以後我到了京西路,鹽鐵司的事務就交給你們,這一年我們無數辛苦,千萬不要辜負才好。”

三人一起答應,鄭戩問道:“副使,寇省主如果升宰執,那您的官職……”

“我升龍圖閣直學士。你們不要多想,這一年的功勞朝廷看在眼裡,外任只是差事變換,並沒有貶謫的意思。用心做事,必有升遷。”

三人出了口氣,一起點了點頭,神情輕鬆許多。

從差遣的資序上來講,鹽鐵副使轉任轉運使相當於降職。雖然徐平是缺了這一資歷,這一次出去有補齊的意思,但總要有官職的變化來表現出來。

從龍圖閣待制升直學士,官職相當於跨出了一大步,爲殊恩,不是一般人能夠得到的。直學士爲從三品,已經到了官場頂層。如果說侍從大臣裡待制一級是專門幹粗活的,直學士以上就已經握有大權,位高望重的人物,有了一定程度的決策權。

龍圖閣直學士稱小龍,龍圖閣學士稱老龍,看起來相對,實際上龍圖閣學士一般爲翰林學士外任所帶,不任翰林基本是沒機會升上去的。龍圖閣直學士再升爲樞密直學士,這一步就基本接近中樞,正常升遷下一步就該爲宰執了。

徐平的本官爲右司郎中,再升按徐平現在所帶的帖職,就當是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爲大兩省官,除非是有大的功勞,或者是熬得年資到了,不然不得升遷。徐平這一年在三司做的事情,在這個年代看來,還到不了升本官的功勞。

實際上徐平這次到京西路確實不是遭貶,職升到直學士,還兼了一堆差事,是此時各路中實權最大的轉運使。只是換了個差遣外任,地位並沒有降低。

京西路相當於徐平前世的河南省中西部加湖北省北部,治下有河南府、鄧州、襄州這三處重地,西京和皇陵所在,地理上包括洛陽盆地和南陽襄陽盆地這兩處農業條件優越的地區。只是由於晚唐五代戰亂,這一帶是主戰場,人口銳減,宋立國後又由於黃河和皇陵的差役,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人口恢復不理想,現在比較荒涼。

轉運使也是分等級的,以前最低的是廣南西路轉運使,還要受廣南東路管轄。現在雖然獨立,依然與福建、川峽等路位於最底層。再其次的是荊湖、京東等路,再高一點的是兩淮、江南、兩浙等路。京西路由特殊的地位和地理條件,地位僅次於沿邊的陝西、河東和河北三路,爲內地各路之首。

昨天晚上,得到徐平要外任的消息,林素娘默默不語,她知道丈夫想外任,只是不希望這麼快。由於身孕,馬上就走林素娘勢不能相隨,而徐平這個樣子卻需要人在身邊照顧。現在秀秀已經大了,不能夠再像當年去嶺南一樣。

張三娘最關心的是兒子的官是升了還是降了,問了半天,也沒搞明白那複雜的官職升遷制度,只是知道徐平從四品到了三品官,確信無疑是升官了才罷休。

這次三司的人事變動來得太過突然,劇烈程度更是遠超徐平的想象,心裡面不由充滿了疑惑。若說是宰執要處理這個不怎麼聽話的衙門,離開的卻都升官,如果是升官來酬功,怎麼又把人都換了呢?

又跟三人聊了一會閒話,徐平出了鹽鐵司,到寇瑊的官廳去。自己休假,他們這些將要離任和上任的三司使必然有自己不知道的消息。

到了長官廳,才發現寇瑊不在,整個衙門裡喜氣洋洋。一問才知道,果然是宰執有了變化。盛度因爲年紀太大,已經過了宰執的癮,卸任樞密副使任閒職了,寇瑊從三司使升任樞密副使。大除拜手續複雜,寇瑊忙自己的去了。不說別的,草制的翰林學士的潤筆費是個不小的數目,他還得抓緊籌錢去呢。

正想離開,與外面進來的王博文撞在一起。

王博文一把拉住徐平:“徐副使在這裡正好,我正到處找你!走,我們一起去見新上任的陳省主,新舊交接,有許多話要問你。”

徐平只好隨着王博文,又轉身回了長官廳。

公吏通報之後,引着兩人到了旁邊的小客廳裡。剛上了茶來,新上任的權三司使陳執中走了進來。

陳執中今年四十五歲,正當壯年,以父親陳恕的恩蔭入仕,不是進士出身。此前以龍圖閣直學士、工部郎中知京兆府,任權三司使時剛升任右司郎中,官職正好與徐平相同。他的父親陳恕是任職時間最長的三司使,確立了北宋中前期的財政制度,太宗真宗兩朝深所倚重。寇準接任三司使,一切以陳恕舊法爲準。

真宗晚年,陳執中首先倡議立太子,即是趙禎。因爲這擁立之功,他在趙禎的心中有特殊的地位,升遷極快。

徐平上前以下屬之禮相見,陳執中急忙扶住:“雲行既然已經外任,你我官職相等,行此禮不是折煞我?你我平禮相待就好!”

徐平對此次的人事變遷還是不明就裡,不好說什麼,在客位上坐下。

見禮畢,陳執中吩咐上了茶來,對徐平道:“先前我在陝西路,見過轉運判官韓綜,對雲行極是稱許。邕州的橋道廂軍在那裡修橋鋪路,出力甚多,可見當年雲行教導有方。這次到三司,方纔檢示賬籍,雲行回京之後府庫充盈,人人都說,自先大人之後,天下第一理財的能臣,非雲行莫屬!”

“省主過眷,些微功勞,何足過齒?至於比之晉公,我是差之遠矣。”

陳恕善理財,太宗曾經親筆在殿中的柱子上題字:“真鹽鐵陳恕”。徐平雖然也主管鹽鐵司,而且做得不錯,但還沒到跟陳恕相提並論的資格。

見徐平拘謹,陳執中看了看王博文,微笑着對徐平道:“昨天下午,我和王待制一起入宮見駕,今天有此任命。雲行猜一猜,聖上對我們說了什麼?”

徐平道:“我如何敢妄猜聖意?”

陳執中摸了摸自己下巴的黑鬚,緩緩地道:“八個字,‘謹守其成,力保不失’!”

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73章 佈置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303章 我們如此做第152章 糾纏第18章 父母妻小第58章 軍政結合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129章 新場務第3章 盡頭牙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61章 裂痕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240章 道理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207章 離別第22章 清路第34章 磨鍊第32章 長命縷第28章 意外之喜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43章 熊二焦五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298章 夜襲第71章 戰場第39章 待以客禮第26章 餘波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43章 賜姓第316章 大火第187章 包拯第63章 瞎氈來歸第83章 有放有收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3章 洞房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75章 人質第26章 慶祝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240章 身後殊榮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155章 接風第41章 意外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206章 望遠鏡第24章 談判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3章 護衛鐵騎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37章 夜對第284章 告罪使第3章 進城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20章 早朝第3章 洞房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54章 心有不足第42章 動盪第54章 官與民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3章 秀秀(下)第51章 菩薩轉世第4章 邕州城外第42章 酒名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89章 定論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124章飛來橫財第35章 我有三策第63章 在路上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273章 示威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199章 傳承第55章 利用第36章 孟州通判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16章 嶺南故人第298章 試用期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61章 入社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